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尔兹论实在论
在西方的国际政治理论领域,肯尼思华尔茨特别重视国际政治理论的哲学思考。在他被广泛引用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他首先全面阐述了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包括理论定义、理论构建和理论检验。这是科学哲学讨论的主要主题。他之所以能够建立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哲学素养,而在回应结构现实主义“批判者”的“非难”时,他更是拿起“哲学的武器”进行回击。本文无意于全面剖析他的科学哲学思想,而是质疑某些学者把他归为科学实在论者的做法,揭示他的工具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反科学实在论哲学观,并考察这种哲学观对结构现实主义产生的双重影响。一、“实在论”:华尔兹的观点在科学哲学史上,科学实在论(以下简称“实在论”)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流派,它关注的是认识论问题,即认识对象是否客观存在,科学理论是否表述客观实在。传统实在论认为,人们关于自在世界的真实客观的描述只有一种,而真理就是我们的认识与客观实在相符的科学理论。例如,休谟把人类的认识看作是对对象的“复制”,认为“我们关于对象的观念与对象的实际存在的符合就是真理。”由于强调认识对实在的反映,它就把主体和客体对立起来,客体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主体只是对客体的机械式的被动反映,因此,实在论以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为前提。传统实在论面临一个重大的理论困境:既然科学理论真实地反映客观实在,那么什么是客观实在?我们又如何判定理论符合实在呢?这是反科学实在论(以下简称“反实在论”)对实在论的主要批判。为解决这一难题,当代实在论者提出了“成功论”和“逼真论”。他们把科学预见的成功作为判定科学理论真实反映客观实在的主要依据,坚持科学理论具有客观真理性: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成熟科学中的术语指称的对象是实在的,成熟科学近似的反映客观实在。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是当代实在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他把实在论分为“外部实在论”和“内部实在论”,认为传统实在论属于前者,它肯定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承认理论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普特南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传统实在论预先设定了一个客观世界,本质上是形而上学。而他推崇的则是“内在实在论”,他认为,“‘世界是由什么对象构成的?’这个问题只有在一个理论内部提出时,才是有意义的”,“‘真理’……是我们信念之间的以及我们的信念同我们的经验之间的某种理想的融贯。”也就是说,判定科学理论真理性的依据不是我们形而上学的信仰,而是理论的成功预见。按照上述对实在论的分析,华尔兹是否是一位实在论者呢?国际政治建构主义大师温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认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实在论就是坚信国家和国际体系是实在的体系,国际政治理论能够认识到它的本质,理论反映现实,而不是现实反映理论。他提出科学实在论的三大原则:世界独立于个体观察者的大脑和语言;成熟科学理论通常指涉客观世界;即便是客观事物不能被直接观察,成熟科学也指涉客观世界。他认为华尔兹忠实地遵循了实在论的精神,用包含三部分内容的定义(描述)和市场的比喻设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以便考虑这些结构产生的结果。(P79)华尔兹的物质性结构和建构主义的观念性结构虽然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两者指涉的是同一个事物,它们尽管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两种“结构”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它们能产生可观察到的结果或能被人类所操控,我们就可以说这些不可观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实在”。可见,温特认为华尔兹是实在论者,华尔兹的理论追求是再现国际政治的本质。但是,温特误读了华尔兹。温特认为理论反映现实,而华尔兹却认为理论只是理解现实的工具,既然理论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又是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把工具等同于现实,这就意味着现实并非客观实在,而是由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建构出来的,这就否定了实在论的基本前提。华尔兹的“结构”用具有描述意义的三大原则来定义,这并不能必然得出“结构”反映了国际政治客观现实的结论。根据华尔兹的说法,“结构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但并非完全的抽象。最大限度的抽象允许最低限度的内容的存在。”(P130)这就是说,理论虽有别于现实,但不是完全脱离现实,否则,理论就无法实现“理解现实的工具”的目的。因此,理论中包含描述的要素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否定理论的工具性。而且,如果像温特所说的那样,华尔兹的“结构”和他本人的“结构”指涉的是同一个事物———客观存在的国际政治结构,为什么两人对“结构”的定义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华尔兹坚持的是“物质本体论”而温特信奉的却是“观念本体论”?莫里岑同样把华尔兹归为实在论者,他认为,尽管华尔兹并未断言过作为整体的理论不可能是真实的或者虚假的,但在他的思想体系里存在着某个独立的现实,而华尔兹所说的理论是一种工具,实际上是我们认识真实世界的工具,唯一与科学实在论不符之处是华尔兹认为理论的假说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假的,它只涉及到用途的多少。但是,仅仅以承认客观现实的存在为依据就武断地声称华尔兹是实在论者,这是不合理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不是客观现实存在与否,而是科学理论是否反映客观现实。许多反实在论者,如库恩、弗拉森等,他们并不否认在他们周围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但他们反对实在论把理论看作是对那个真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而且,莫里岑所指出的华尔兹与实在论的唯一不符之处,恰恰说明他不是实在论者。理论是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的,如果假设不真实,又如何保证建立在假设之上的理论是真实的呢?华尔兹把国家的目标假定为追求安全,这明显不符合客观现实,现实中的国家不仅要维护生存,更要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国家利益,很难想象华尔兹的理论反映了“某个独立的现实”。因此,把华尔兹视为实在论者是对华尔兹思想的曲解,他的思想并不符合实在论的基本要求,他本质上是一位反实在论者。二、“实践”的再发现:“理论”的真理性与可接受性作为实在论的对立面,反实在论一直贯穿于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它否认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反对实在论的根本立场,即成熟科学的基本术语指称的对象是实在的,理论再现客观实在。反实在论是一个理论家族,它包括现象主义、操作主义、实用主义和建构经验论等。现象主义认为,知识是从直接的感觉证据中派生出来的,只有直接可观察的命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命题,而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则是一种虚构的陈述,科学理论的作用不是为了说明观察的现象,而是对感觉材料的一种经济性的描述。操作主义认为,科学概念不是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根据实际的操作来定义的,科学理论仅是一种操作行为,而非对客观实在的“复制”。实用主义认为,科学并不给我们提供一副关于世界的真实画面,而是提供给我们较之以前的理论更具解题能力的理论,理论是行为的工具,只要它有满足人们预期目的的效用,它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与其成功性及可接受性之间并不像实在论认为的那样具有必然的联系。库恩、费伊阿本德和劳丹是这种反实在论的代表人物。建构经验论是反实在论发展的最新阶段,其代表人物是范·弗拉森。他认为,一方面,科学理论具有建构性,它是认识主体通过思维能力建构出来的,是一种与可观察世界大致相适应的模型,目的是达到经验的“适当性”,而不是真实再现客观世界。因而,我们是在创造而非发现理论。另一方面,科学理论具有经验性,理论的建构不是随意的,它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我们无法把握整个世界,我们能做的只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出描述可观察现象的适当理论。实在论从对可观察现象的描述的真理性推导出对不可观察事物的论述的真理性是武断的,两者之间不存在逻辑通道。至于理论的可接受性,他认为,人们接受一个理论不是相信它为真,而是看它是否在经验上适当、在实践中有用。综观华尔兹的理论著述,我们可以看到他关于理论的定义、建立及其评价标准三个方面的观点都鲜明体现了反实在论的哲学倾向。首先,他把理论定义为“解释规律的工具”,这一定义与大多数国际政治学者的理解大异其趣,以至于在他的眼里,除了他本人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外,国际政治学界似乎并没有“国际政治理论”。他区分了对“理论”的两种定义,一种把“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的规律的集合或序列,这是许多社会科学学者的定义,他们企图通过详尽地收集经过核实的假设以拼凑“理论”。另一种把“理论”视为对规律的解释,即对第一种“理论”的解释,这是他拥护的定义。他之所以断言大多数国际政治学者没能建立国际政治理论,就是因为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还停留在第一种意义上,他们只是在收集和提炼国际政治中的规律性现象,但他们并没有解释这些规律为何存在,而“理论”的目的正在于此。“理论”的工具性表现为对同一事实或规律可能有多种理论可以提供解释,但不能说这些理论就是真实的,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因此,华尔兹论述道:“对于规律,我们要问的是:‘它是真实的吗?’,而对于理论,我们要问的是:‘它有多大解释力?’”,(P8)“理论的确建构起某种现实,但永远不能说这就是‘现实’,我们面临着无穷的数据以及无限多的可能的解释,这是一个双重问题。事实不能决定理论,而对于一组事实则可能有多种理论适用。理论无法确定无疑地解释事实,我们也无法保证一个好的理论有朝一日不会被另一个更好的理论所代替。”(P12)在“理论”的价值取向上,他坚持实用主义的“有用即真理”的原则,认为理论解释“并非仅仅源自毫无根据的好奇,还在于我们希望进行控制的欲望,或者至少知道控制是否可能,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出预测。”(P8)换句话说,理论在于实用,它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其次,关于如何建立理论,华尔兹尤为强调主体的能动性,而非实在论认为的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他深受康德“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影响,认为理论是人类运用先天的思维能力对经验材料做出的系统化整理,理论的建立靠的是人的创造性。因此,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最漫长而痛苦的不断探索与错误并不能导致理论的创立,除非在某一时刻智慧的灵光闪现,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在脑海中浮现。”(P12)这种创造性渗入到理论概念和理论假设中。他指出,建构理论的第一步是创造一个理论概念,它把理论与事实区分开来,惟其如此,理论才能用于解释事实。就结构现实主义而言,这个理论概念就是“国际政治结构”,它把国际政治视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以区别于其他的国际领域。他还借鉴了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思想,认为理论中的概念是由理论本身界定的,同一概念在不同的理论中其定义可能大为不同,这些概念并不指向实在的客体。在国际政治领域,例如对权力、武力、稳定、行为体、结构和系统等概念的定义千差万别,其定义取决于它们置身其中的理论。同样,理论假设也具创造性,它是理论家出于建立理论的需要而假定的,它无所谓真实,关键在于有用。正如“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国家是追求安全的理性行为体”是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根本假设。两者不真实反映公司和国家的实际动机,但它们对建立理论是有用的,所以它们是合理的。最后,华尔兹主张对理论的检验既不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标准也不是波普的经验证伪标准,一个理论只能被另一个更实用的理论所取代。他明确反对波普的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要求理论接受严格的经验检验,经验的一次证伪就可抛弃一个理论,所谓“一只黑天鹅就可证伪所有天鹅皆白这一命题”。华尔兹根据“观察负载理论”的思想认为,没有纯粹客观的观察,所有的观察都受到理论的“污染”,经验不能证伪理论,“正如理论不能独立于事实,事实也不能独立于理论,理论的有效性并不依赖简单的既定事实。”因为经验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理论,华尔兹转而求助于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是一组具有严密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系统,它以“硬核”为中心并以“辅助假说”作为“保护带”以使经验反驳的矛头从“硬核”引向自身。因此,评价理论的基本单位就不是孤立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系列,即“研究纲领”。“在一个研究纲领内部,一个理论只能被一个更好的理论所淘汰,即被一个比先行理论具有超余经验内容的理论所淘汰,这些经验内容有一些随后得到确认。……因此,进步的标准是证实超余内容的证据而不是证伪性的证据。”华尔兹对拉卡托斯制定的标准颇为赞同,认为“反常”不能证伪他的理论,除非一个更具解释力的理论的出现,他指出:既然理论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那么一个理论只能被一个更好的理论所推翻。在这里,理论的工具性再次体现出来,理论只是“解题”的工具,如果一个更有效的“解题”工具被创造出来,先前的工具就可弃之不用,反之,我们只能用现有的工具解决各种实践问题。三、抽象—结论作为国际政治学者,华尔兹有意识地从科学哲学的视角跨学科地透视国际政治问题,这使得他对国际政治的理解超乎常人,因而他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政治学界也可谓独树一帜。但他浓厚的反实在论倾向,使他在克服实在论面临的逻辑困境的同时也无法摆脱反实在论的先天不足,这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造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他反对实在论把理论视为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强调了主体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的创造性。为了建立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他充分发挥了抽象思维能力。他从国家的众多目标中抽象出“安全”目标,而在他的“结构”中,他把国家的属性、行为和互动等因素忽略不计,只保留国家的能力分配,同时,他又把国家假定为功能相似的行为体,这样,“结构”仅包含无政府状态和国家的能力分配两大要素。通过抽象,他在“结构”和“追求安全的国家行为体”两大变量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并从中推导出均势理论。这种化繁为简的处理,可以有效避免那些被抽象掉的因素干扰他的逻辑推理以致引起逻辑混乱,并实现了以最少的变量解释尽可能多现象的目的,确保了理论的“逻辑一致性”和“简单性”或“美感”,这正是科学理论的基本要求。从消极方面看,由于过分强调了主体认知的能动性,他就从实在论的一个极端滑向了反实在论的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客体对主体能动性的制约。他不顾国际政治中活生生的现实而对事实进行大幅度地裁剪,他看不到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导购实战训练绝对成交吴飞彤
- 2024至2030年中国弹力罗缎面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 2024至2030年中国分布移动式切割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防滑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豪华型易拉宝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耐温耐碱消泡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塑胶五金制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中数学总复习系列之集合
- 大学三年专科专升本规划计划书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企业工商过户合同模板
- 雨污水管合同模板
- 《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四篇)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地区光明电力服务公司第二批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职业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赛初赛理论知识考试及答案
- 2024山东高速集团限公司招聘36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34T 3730-2020 耕地损毁程度鉴定技术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二下 劳动项目一 洗头 课件
-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