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_第1页
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_第2页
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_第3页
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_第4页
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

1自我提升与交际的关系自我是个性的核心,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深入,对自我文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从文化运动对自我提升的普适性提出置疑后,自我提升研究便成为了人格、社会和跨文化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是指人们有增强自尊、提高个人价值感、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需要。目前由于涉及中国人自我提升的实证研究较为罕见,因而有关“中国人是否自我提升”的争论依旧是众说纷纭。作为自我提升的作用机制与典型表现,自利归因(self-servingattribution)是个体针对积极和消极结果做出的不平衡性归因。持有这种归因方式的个体会将任务的成就归功于内部因素,而将任务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与之相对的是自谦归因(self-effacingattribution),它是自我降低(self-diminishment)的表现形式,即认为任务的成功是由外部因素使然,而失败却应由内部因素来承担责任。在已有研究中,自利或自谦归因常被研究者用来作为考查自我提升或自我降低的依据。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和友谊选择模式与自我提升有着密切联系。Tesser的自我评价维持模型(self-evaluationmaintenancemodel)和Sedikides等人提出的关系束缚(relationship-as-bound)和关系能动(relationship-as-enabler)假说均对自我提升与人际交往的关系予以了阐释。然而学者杨国枢指出,就强调关系我的华人而言,关系向度的影响可能比成就向度更大,因此有关自我评价维持和自利归因偏向等问题的结论,可能特别适合独立我(independentself)较强的美国人,但是否适用于相依我(interdependentself)较强的中国人,值得加以验证。此外,自我提升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是否会受到人们对自我提升的评价等中介因素的影响,至今仍尚未明了。由于青少年“发展最迅猛的社会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因而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无以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大的适应价值。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帮助大学生解决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鉴于此,本研究就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为自我提升与人际交往的关系问题提供事实依据,为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现实指导。2方法2.1价值归因分析采用2(关系类型:朋友、陌生人)×2(反馈类型:积极、消极)×2(搭档归因方式:自利、自谦)的被试间设计。因变量分别为归因评价和交往意向变化。以测查自利/自谦归因常用的结果相互依赖型任务(interdependent-outcomestask)作为实验范式,即要求两名参与者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如创造力测试),然后依据两人共同工作的情况给出一个总体成绩,再请被试针对这一成绩,私下里对自己与搭档在任务中的责任和贡献情况做出归因。在该任务中,自利归因者会把成功视为自己的功劳,而将失败怪罪于自己的搭档。2.2结果的清除选取某大学176名学生为被试,其中17名被试由于没有完成测验或意识到了实验的操纵,其结果被剔除,剩余有效被试159名(男生79人,女生80人)。2.3结果相互依赖型测验结果关系亲密程度测查:4个项目,采用十级记分对搭档两人的亲密性、相似性、喜好度和交往意向加以评定,得分越高表示关系越亲密,以项目均值作为关系亲密度的指标,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6。创造力测试适宜度测查:2个项目,要求被试在十点量表上报告创造力对自身的重要性大小以及自己在测验中获胜的愿望,得分越高表示创造力越重要、获胜愿望越强烈。结果相互依赖型测验:要求被试在5分钟之内尽可能多地独自列举出某种物品的特殊用途,然后依据被试与其搭档两人共同回答的非重复性答案的数量来计算测验成绩。任务归因测查:2个项目十级记分,分别用来考查被试对任务结果的责任归因和贡献归因情况,1代表搭档,10代表被试自己。任务表现测查:请被试在十点量表上评定自己与搭档在结果相互依赖型任务中的表现情况,得分越高代表表现越好。归因评价测查:以2个项目考查被试对搭档任务归因的评价,采用十点量表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对搭档的归因评价越好,以项目均值作为归因评价的指标,克龙巴赫α系数为0.71。交往意向测查:在十点量表上报告自己将来与搭档继续交往的意愿,得分越高表示越希望与搭档交往。2.4利用反馈结果的反馈实验前,被试两两结为搭档,搭档类型分朋友和陌生人两种。朋友组由两名同性别的亲密朋友组成,陌生人组由两名互不相识的同性别的陌生同学组成。通过抽纸牌的方式将朋友组与陌生人组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实验区组中,请互为搭档的两名被试在不同的房间中分别完成关系亲密程度测查、创造力测试适宜度测查和结果相互依赖型测验。测验后请被试在20分钟内完成一套知识问卷以控制时间,然后将结果相互依赖型测验的虚假反馈结果提供给被试。一半被试在积极反馈条件下获悉自己与搭档的测试成绩比其它小组的成绩都高,而另一半被试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获悉两人的测试成绩比其它小组的成绩都低。请被试针对这一结果匿名完成任务归因测查与任务表现测查问卷。收回上述两项问卷后,告之被试他们将看到其搭档刚才回答的任务归因与任务表现测查的结果,而实际分发的却是由实验者提前伪造的搭档回答问卷。由于使用统一规格的笔答题,而且答案只需要在相应的数字上划“√”,所以避免了被试熟悉搭档笔迹等问题。伪造的搭档回答问卷分为两类,一种是搭档自利归因,即在积极反馈时,将责任和贡献更多地归给自己,在消极反馈时,将责任更多地归给搭档、将贡献更多地归给自己;一种是搭档自谦归因,即在积极反馈时,将责任和贡献更多地归给搭档,在消极反馈时,将责任更多地归给自己、将贡献更多地归给搭档。请被试依据伪造的搭档回答问卷,完成归因评价测查和交往意向测查。最后分发礼品,向被试解释实验欺骗,并询问是否有人意识到了实验的操纵。3结果3.1创造力测试与量表的比较对朋友组与陌生人组的关系亲密程度测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朋友组(M=7.48)与陌生人组(M=5.50)的关系亲密程度确实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157)=7.41,p<0.001,这说明朋友组比陌生人组的关系更为亲密,本实验对两组被试的区分是成功的。将创造力测试适宜度测查的得分与量表中值(5.5分)进行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创造力重要性的评定(M=9.07)和获胜渴望得分(M=8.96)均显著高于量表中值,t(158)=38.29,t(158)=30.68,ps<0.001。这说明创造力是被试看重的品质并且被试也希望在测试中获胜,因此以创造力测试作为结果相互依赖型测验的任务是较为适宜的。为检验实验反馈操纵的成功与否,以独立样本t检验考查了积极和消极反馈情境中被试在任务表现测查中的得分差异,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对自己与搭档合作完成测验的表现评定显示出了极其显著的差异,t(157)=9.90,p<0.001。与获得消极反馈的被试(M=5.65)相比,被试在获得积极反馈时认为自己与搭档在测验中的合作表现更好(M=9.14),这说明实验对反馈的操纵是成功的。3.2反馈类型与搭件归因方式的交互作用以关系类型、反馈类型、搭档归因方式为自变量,归因评价为因变量,进行了2(朋友、陌生人)×2(积极、消极)×2(自利、自谦)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归因评价得分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关系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51)=5.65,p<0.05,朋友组(M=6.68)比陌生人组(M=5.81)对搭档的归因评价更好。反馈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51)=6.59,p<0.05,表现为积极反馈组(M=6.76)比消极反馈组(M=5.80)对搭档的归因评价更好。搭档归因方式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151)=43.86,p<0.001,表现为被试对搭档的自谦归因(M=7.42)比搭档的自利归因(M=5.13)评价更好。反馈类型与搭档归因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1,151)=5.70,p<0.05。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搭档自谦归因情境下,反馈类型对搭档归因方式的作用不显著,t(1,77)=0.21,p>0.05;而在搭档自利归因情境下,反馈类型对搭档归因方式的作用极其显著,t(1,78)=3.09,p<0.01,被试在获得消极反馈时对搭档自利归因的评价(M=4.38)要比获得积极反馈时(M=6.00)的评价更低。其它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05。3.3积极反馈情境下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用实验操纵后被试的交往意向测查得分减去实验前期被试在关系亲密程度测查中的交往意向得分,求出交往意向变化分数,其平均数与标准差如表2所示。其中正值表示实验操纵后被试更喜欢与搭档交往,负值表示实验操纵后被试更不喜欢与搭档交往,数值的大小表示交往意向的变化大小。以关系类型、反馈类型、搭档归因方式为自变量,以交往意向变化为因变量,进行2(朋友、陌生人)×2(积极、消极)×2(自利、自谦)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反馈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51)=5.60,p<0.05,与获得积极反馈的情况(M=0.36)相比,被试在获得消极反馈时(M=-0.46)更不想与搭档继续交往。归因方式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1,151)=21.51,p<0.001,说明被试更希望与自谦归因的搭档(M=0.72)交往,更不希望与自利归因的搭档交往(M=-0.84)。关系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1,151)=0.50,p>0.05。反馈类型与归因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1,151)=6.10,p<0.05。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积极反馈情境下,反馈类型对搭档归因方式的作用不显著,t(1,75)=-1.51,p>0.05;而在消极反馈情境下,反馈类型对搭档归因方式的作用极其显著,t(1,80)=-5.08,p<0.001,表现为在获得消极反馈时,被试更喜欢与自谦归因的搭档(M=0.74)交往,更不喜欢与自利归因的搭档(M=-1.56)交往。其它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05。3.4归因评价与交往意向搭档归因方式决定了被试对搭档的归因评价和交往意向变化,而归因评价与交往意向变化之间又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9,p<0.001)。据此,我们推测搭档归因方式可能通过归因评价对交往意向变化产生影响。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将自变量搭档归因方式转变为虚拟变量,然后对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依次做回归分析,所得归因评价(M)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依次检验(即前三个t检验)都是显著的,所以归因评价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第四个t检验也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47×0.29/0.35=38.94%。4自我提升的中介作用大学生对搭档自谦归因的评价更好,究其原因,这其中既有实验任务的影响,又有社会文化的作用。实验采用结果相互依赖型任务,被试与搭档都不能确切地知晓自己对任务的责任与贡献究竟有多大,加之测查要求被试做出非此即彼的回答,双方的利益相互制约,所以被试可能为了免受搭档的贬低,而在自尊的驱使下期待搭档做出自谦归因的回答,由此也对自谦归因的评价更好,这种对积极自我意象比较内隐的渴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提升的需要。中国文化强调“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自制”似乎是养成社会责任感及达到个人成就的手段。诚如杨中芳所言,中国人“自己”的表现方式,可能受到“求同”、“怕壮”心理的影响,以不突出自己为表现准则,甚至可能有避免表现自己的现象出现。为了自我改进,中国人对个人的错误、罪过及不良特性甚为敏感,且十分倚重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等机制来避免社会批评、责任及惩罚。因此,在中国文化理念体制中,自谦归因比自利归因更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持有这种归因方式的人也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关系亲密程度对归因评价的影响是与中国人的“大我”观念息息相关的。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以自身实体为界限的那个狭窄“自身”,而且还包括“自己人”。人们倾向于将亲密朋友作为自己的延伸自我(extendedself),所以就会对朋友做出较好的归因评价。至于反馈情境影响归因评价的原因则可能在于,消极反馈更容易使被试感觉受挫,所以为了使自尊免受伤害,大学生在消极反馈情境中的反应更为强烈。大学生喜欢与自谦归因的搭档交往,这与自我提升理论不谋而合。换言之,策略性地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提供积极反馈的人进行社会交往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表现。在本实验中,提升一方必然会损害另一方,被试对任务做出自谦归因的同时就相当于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自己的搭档,因此搭档在获悉自己得到了间接的积极反馈时,便会在自我提升动机的驱使下希望同这些自谦归因者继续交往下去。归因评价在搭档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