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知识点清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荷塘月色》知识点清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荷塘月色》知识点清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荷塘月色》知识点清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新教材)第七单元第七单元《荷塘月色》知识点清单*荷塘月色一、重点剖析1.文章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此句是文章的文眼,统摄全篇,为全文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颇”字表明了“不宁静”的程度之深,“心里颇不宁静”是作者夜晚漫步荷塘的缘由,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下文中作者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2.从文中找出几处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分析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分析: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看不到光明的前途,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社会中极度苦闷、彷徨,所以心里“颇不宁静”。(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分析:“另一世界”指超脱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扰的“我”,此时“我”的心情开始由“淡淡的哀愁”向下文“淡淡的喜悦”过渡。(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分析: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致使作者暂时忘掉了现实中的忧愁,陶醉在荷香月色中,内心产生了一种“淡淡的喜悦”。(4)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分析:作者一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便猛地袭上心头,“淡淡的哀愁”又起。(5)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分析:采莲的快乐只属于过去,只存在于记忆中。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快乐,只能从记忆中追寻,暗示了作者重新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哀。(6)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但憧憬毕竟是梦,梦早晚都是要醒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醒过来面对的仍是无可奈何的现实。小结:情感上,作者经历了“颇不宁静—渴求宁静—获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的变化过程。文中作者的情感交织在“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中。3.本文主要描绘了哪四幅画面?这四幅画面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每幅画面的特征如何?画面画面景物画面特征月下小路小煤屑路、荷塘四面的树幽僻、寂静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幽静、淡雅荷塘月色月光、青雾、树影朦胧、缥缈荷塘四面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等阴沉、模糊4.第五段在写月色、月影时使用了“泻”“浮”“洗”“画”一连串的动词,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泻:既照应了本段开头以流水来比喻月光的内容,又描绘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2)浮:写夜里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景象,以动景写静景,描绘了青雾的轻盈状态。(3)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的映照下鲜艳欲滴的状态。(4)画:有人的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无形的手在宣纸上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树影之真、美。5.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了,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的文字?试结合语境谈谈你的看法。答案:①从全文看,这是作者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顺理成章。②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③《西洲曲》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的痛苦,《采莲赋》与《西洲曲》犹如两幅图画,形成了热与冷、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④“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表现出作者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前文中“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苦恼的心情。二、写法赏析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写景和抒情的结合上有独到之处。作者以自然的美来反衬社会的丑,在对自然美的描写和赞美中渗透着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白色恐怖重压下的作者“难得片刻逍遥”,在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悦”中夹杂着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正是这个基调给优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胧恬静的轻纱。作者的感情和荷塘的景色融合无间。2.语言优美,富于表现力(1)精于炼字,匠心独运。本文中,作者十分讲究炼字,一些看似平凡的字词在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下,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美感和韵味。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只用了一个“泻”字,就将无形的月光化为有形之物,将静态的光变为流动之光。即使使用一般的陈述句,作者也一丝不苟,用到的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显示了炼字的功夫。如第一段中写妻的情状是“拍着闰儿”“哼着眠歌”,“拍”和“哼”二字十分传情;写“我”的动作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披”和“带”二字写出了“我”的动作的轻悄熟练,富于动感。(2)妙用修辞,生动形象。①贴切的比喻。如把出水的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动起来的婀娜风姿。②生动的拟人。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把荷叶人格化,写出了叶子的密集。③巧妙的通感。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从而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幻境,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3)巧用叠词,音韵和谐。本文中各种形式的叠词应用得体,俯拾皆是。形容荷塘,用“曲曲折折”;形容树木,用“蓊蓊郁郁”。除此之外,还有“亭亭”“粒粒”“缕缕”“脉脉”等。这些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也使行文轻缓舒徐,读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三、思维提升关于本文的主题,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主要是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本文抒写的是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主要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观点一文章开头,作者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想起荷塘,到荷塘去寻找宁静。荷塘里美丽的景致确实让作者得到了暂时的宁静,内心的苦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但听到蝉声与蛙声时,作者不由得感叹“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起梁元帝的《采莲赋》,又不由得惋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排解。作者借景抒情,表现的是自己愁闷的心情。观点二本文所写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和荷塘四周的景色虽然很美,但并不明朗和温暖,反而给人以清幽、朦胧和冷峻之感,如“峭楞楞如鬼一般”“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等。同时,作者在后文也直言“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由此可见,本文表现的是作者的凄凉心境。观点三作者之所以来到荷塘,是因为“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追求白天里得不到的“自由”,“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享受“独处”的自由,想起古代采莲的旧俗是享受“群居”的自由。再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看,1927年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现实中的种种黑暗让作者颇为不满,“心里颇不宁静”。所以本文表现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整合探究任务

《荷塘月色》像一幅工笔画,精描细绘,纤毫毕现;《故都的秋》像一幅写意画,随意点染,自由开合。请从写景、抒情、语言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写景冷静客观地写景,写景为文章的主体内容,文中所见皆物,“物化”特点明显。细描了一幅“荷塘月色”图,不着一“人”。主观热情地写景,景与情一并呈现,文中所写皆是情语,“人化”特点突出。巧构了一幅“文人赏秋”图,“人”嵌合其中。抒情文中的“我”秉持清高而厌倦凡尘的态度,深掩情感,移情于幽僻的美景,因而文中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