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文集》真伪问题再考_第1页
《樊川文集》真伪问题再考_第2页
《樊川文集》真伪问题再考_第3页
《樊川文集》真伪问题再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樊川文集》真伪问题再考

杜先生的作品是如何编辑的?据他的侄子裴燕汉介绍,范川的序是由他的侄子裴燕汉完成的。一旦,谈啁酒酣,顾延翰曰:“司马迁云:‘自古富贵,其名磨灭者,不可胜纪’。我适稚走,于此得官受俸,再治完具,俄及老为樊上翁,既不自期富贵,要有数百首文章,异日尔为我序,号《樊川集》。如此,顾樊川一禽鱼、一草木无恨矣,庶千百年,未随此磨灭耶!”明年冬,近中书舍人,始少得恙,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延翰自撮发读书学文,率承导诱,伏念始初出仕,入朝三直太史笔,比四出守,其间余二十年,凡有撰制,大乎(一作手)短章,涂稿醉墨,硕颗纤屑,虽适僻阻,不远数千里,必获写示。以是在延翰久藏蓄者,甲乙签目,比较焚外,十多七八,得诗赋传录论辩碑志序记书启表制,离为二十编,合为四百五十首,题曰《樊川文集》。(《四部丛刊》影印本)从以上裴氏之语,我们起码知道四件事:二、杜牧曾亲自整理自己的著作,经删选,才留下十之二三,其余全部烧毁;三、幸裴延翰平日保存了杜牧亲自“写示”的很多手稿,比烧余的多十之七八;四、于是裴延翰把两部分的手稿编次为二十卷,共存诗文凡四百五十篇,号曰《樊川文集》。照此看来,《樊川文集》当是杜牧所作,是绝对没有疑问了,难怪研究杜牧的专家缪钺先生说:“这些作品当然都是可靠的。”(《樊川诗集·前言》)但是否绝对可靠?一点疑问都没有?笔者近来发现,《樊川文集》中有一诗,有杜牧抄袭刘禹锡诗之嫌,原诗如下:江上偶见绝句楚乡寒食桔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毂燕差池。此诗,《樊川文集》(四部丛刊影本)收在第四卷,《全唐诗》收在五百二十三卷,《樊川诗集注》收入第四卷,据冯集梧序曰:“此四卷外,又有《外集》、《别集》各一卷,兹多未暇论及。”其言下之意,即此四卷诗是可靠的,其余的就有些问题了。就我所见材料,历来研究杜牧的专家学者,对杜牧此诗绝无异议,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收录此诗时题作《江上》;缪钺《樊川诗集注·前言》也曾提到此诗,但仅是作为冯集梧解释累赘的例子而提及的。其实,杜牧此诗是一首伪诗,因为刘禹锡也有一首相同的诗,且多出了四句,刘诗不妨抄录如下:酬窦员外使君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示四韵楚乡寒食桔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毂燕差池。朱轮尚忆群飞雉,青绶初悬左顾龟。非是湓城鱼司马,水曹何事与新诗?(《四部》影本)两相对照,是杜抄刘诗?还是后人把杜诗混入刘诗?无论是刘集还是杜集,是选家还是注家,均无一人论及此事。据刘禹锡《刘氏集略说》,知道刘氏生前曾把自己的著作亲自手订为四十卷,而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是著录为正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陈振孙且说:“集本四十卷,逸其十卷,常山宋次道裒辑其遗文,得诗四百七篇,杂文二十二篇为外集,然未必皆十卷所逸也。”据此知道,刘氏诗文,到宋初时已散佚十卷,宋次道搜集其遗篇,编为《外集》。尽管历来藏书家对刘集特别是《外集》的搜求极其艰辛,但民国初由董康从日本影印回来的宋刻全本,使过去藏书家的抄宋本、明刻本全都黯然失色,而四部丛刊本即据此珍本影印。从以上情况看来,刘氏著作在流传中,应无什么问题。再考《樊川文集》,裴延翰编定时,是二十卷,到宋《崇文总目》著录时,仍是二十卷,故万曼认为:“这本子一直流传下来,未曾散佚。”(万曼《唐集叙录》)至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除著录二十卷外,较原编多了《外集》一卷、《集外诗》一卷。据前人考证,这些附在正集后的《外集》、《集外诗》、《别集》之类,混入了许浑之诗,为人所疑,这在南宋以来,已有定论,不必赘述。而问题是杜牧这首《江上偶见绝句》,正收在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可靠的正集里,怎么会跑到刘禹锡的集子里呢?或者,因为刘诗收在《外集》里,宋次道把杜诗混进了刘氏的《外集》?但这样一来,刘诗为什么题目不同?为什么又多出四句?况且,又得再伪造窦常寄给刘禹锡的诗,这且不是多此一举且破绽更多?刘集是宋刻全本,而杜集虽不是宋本,但“传世祖本,大抵为翻宋雕本”,(《唐集叙录》)也算得上是善本。因此,要解决这两诗的真伪问题,要想从流传方面去探索,显然极难找到蛛丝马迹,看来,只有从诗歌本身去另找出路了。不难发现,杜牧的《江上偶见绝句》,在解释时,遇到两个难点,一是“驻彩旗”作何解释?一些注家把“驻”解为“停下”,若这样,那“停下彩旗”或“使彩旗停下”显然不通。也有人释“驻”为“停留”,认为是“因候渡而停留”,若这样,就与题目“江上偶见”矛盾,即作者是在船上沿江而行,两岸景色一掠而过,仅是“偶见”而已,怎会有“停留”呢?若是停留,那就不是“偶见”,而是“久视”了;且这样解释,则把“驻”划归前两音节,那“彩旗”两字便悬空无所依托了,且“彩旗”又作何解释呢?于是,有人释这“彩旗”为“刺史出行的仪仗”。(刘逸生、周锡《杜牧诗选》),这样理解,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古代刺史出行,确是“曲盖采旗”,①1够威风的了,即有一把曲柄的伞和彩旗作为仪仗。但这样就涉及到杜牧当时的身份问题。据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杜牧到过楚地且时间上有可能与寒食节相合的行程有三次。一是大和元年(827年),杜牧到澧州(今湖南澧县)看望其堂兄,但此时杜牧刚25岁,还未应举,故根本谈不上任刺史之职了。二是开成四年(839年)春天,杜牧在去长安前,先把其害眼病的弟弟送到浔阳(今江西九江市),然后从浔阳出发,溯长江、汉水至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的新职,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扬州等地做幕僚,没做过刺史。三是会昌二年(842年)春天,杜牧由京官外放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刺史。既是春天,又是刺史,正与刺史出行有“曲盖采旗”的仪仗相合,故一些注家认为此诗“当作于黄州刺史任上。”(《杜牧诗选》)但这样理解,“驻”字仍与“江上偶见”相矛盾,且与全诗欢快的基调不相符,因杜牧此次外放,据他推测,是由于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心情是忧郁的,况且,第三句“人去住”也不好理解,即碰到了解释本诗的第二个难题。考唐人诗歌,“去住”表示的多是“离开和留止”两种情况。如杜甫《发同谷县》“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即写去和留两难的复杂心情;《送贾阁老出汝州》“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抒写的是离开的贾阁老和留下的作者的“去留别离”的难过之情;“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哀江头》),“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皎然《别山》)等诗里的“去住”,说的都是“离去和留止”两种情况,或是“离去者”与“留止者”两种人。而杜牧这次出为黄州刺史,怎会有此“去和留”两种情况呢?“黄冈大泽,葭苇之场,”(杜牧《祭周相公文》)“为刺史,各得小郡,俱处僻左”,(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黄冈既是小郡,又地处偏僻之地,杜牧徒有伤心怨恨而已!因此,此诗若判为杜牧所作,疑点是较难圆通的,而刘氏的《酬窦员外》诗,倒有很多确证证明是刘禹锡所作。我们知道,刘禹锡自永贞元年(805年)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后,至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被召回京师时止,在朗州整整住了九年。据《旧唐书·窦常传》:“元和六年,自湖南判官入为侍御史,转水部员外郎,出为朗州刺史。”又据刘禹锡《武陵北亭记》:“七年冬,诏书以竹使符授尚书水曹外郎窦公常曰:‘命尔为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的旧称)守”。我们知道窦常于元和七年(812年)冬天,外放为朗州刺史。窦常这年冬天从长安出发,到达与湖南交界的松滋县(今湖北松滋县)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由于窦常是由水部员外郎出牧的,故刘诗称窦为“员外”,原诗也自注云:“时自水部郎出牧”。这些材料都无任何破绽。窦常曾于贞元十四年(798年)起,在杜佑(杜牧的祖父)的淮南幕府里为节度参谋,(《旧唐书·窦常传》)而刘禹锡适于贞元十六年(800年)亦在杜佑手下为掌书记,他们两人自然相熟。因此,窦常这次出任朗州刺史,自然记起先他贬到朗州的老朋友刘禹锡,于是,途经松滋县的渡口时,住了一晚(即诗题中的“途次松滋渡”),恰好那天是寒食节,便写下了一首七律,并派人先送给刘禹锡: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幸得柱山当郡舍,在朝长咏卜居篇。(《全唐诗》卷271)刘禹锡被贬朗州前,在长安时,因王叔文之荐,官职是屯田员外郎,故窦诗有“刘员外”之称。上面说到,窦常于元和七年冬天接到调令从京城出发,到达松滋县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故诗中的“癸巳年”即是元和八年,这年,窦常已六十岁了。《楚辞·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而窦诗中“在朝长咏卜居篇”之句,除表达了窦常老无所归的感叹外,还委婉地表达了对刘禹锡被贬居偏僻之地的同情与关心。刘禹锡收到窦诗后,便酬答了上述那首诗。针对窦诗“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中透露出来的哀怨色彩,除了在酬诗中极力描写楚乡的美丽景色外,还极力宣染了窦常此次作为刺史出行的显赫声势:驻采旗、朱轮、青绶。其言下之意,即是说我是被贬到朗州的,在此已“住”了多年,早已从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你既受命于朝廷,又是“去”朗州做一州之长的(即离开京城去朗州),不应有什么怨气和悲凉情绪。这样,既曲折表达了刘禹锡自强奋进的气节,又巧妙指出了窦常“在朝长咏卜居篇”中不应有的“不知所从”的悲观情绪和回答了探询。另外,窦常是刺史,刘禹锡自然是其下属,因此,颈联中用了“雉飞”和晋朝孔愉“左顾龟”之典,既正面抬高了窦常,又表达了对窦常屈驾来信探询的感激之情。尽管刘禹锡与窦常相熟,但并不是深交;且永贞时,刘禹锡曾被窦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