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张丽萍教授第8周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张丽萍教授第8周1
讲授提纲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讲授提纲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2自然资源评价
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单项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和区域资源综合评价分类定义自然资源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3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目标了解国情、揭示资源组合及数量结构上的配置问题;明确整体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资源在研究区所占的地位;估算开发潜力;为长远规划、功能发挥、人与自然谐调发展、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战略目标效益目标以调查和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为基础,从利用的角度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鉴定和分等定级,是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利用的前提和依据。估测资源开发带来的三大效益,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目标了解国情、揭示资源组合及数量结构上的4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原则和内容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比较利益原则发展和生态原则区域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制约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劣势自然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原则(169)内容(171)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原则和内容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比较利5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步骤和方法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有的资料数据,拟定工作计划进行资源用途评价。划分资源组合类型,拟定利用方案,分析必要性和限制性因素进行资源特征评价研究。确定评价的要素及其评价指标,按照优劣程度划分等级结果与利用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适宜度,并提出有效的改造措施对评价划分的各级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具体规划,提出最终结果,向有关部门推荐。步骤实地和室内结合纵向和横向结合单因子和多因子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方法(173)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步骤和方法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6在自然资源评价过程中,必须避免进入四大评价误区为评价而评价,实用性不强罗列数字不进行实质性评价单一目的的评价从局部利益出发进行评价在自然资源评价过程中,必须避免进入四大评价误区为评价而评价,7因子指标分类指标含义资源基础因子土地资源人均耕地、土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保证率气候资源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生物资源人均林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物质受威胁程度矿产资源金属矿、能源、非金属矿产人均占有量经济因子劳动力资源数量、占总人口比重、增长率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文盲与半文盲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资金资源人均财政收入、经济密度、固定资产投资率、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占基建总投资比重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评价因子和指标体系区域资源指标体系地壳资源生物圈资源自然特性经济特性环境影响资源总量、人均量生产量结构比例因子指标分类指标含义资源土地资源人均耕地、土地面积、8自然资源综合评价(3类)自然资源丰度相关概念自然资源丰度资源有效空间自然资源丰度通常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既可指单项资源的丰度,也可指某类资源组合丰度,还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度。地均资源丰度(资源环境丰度)不同地区平均资源丰度比对各地区原有土地面积的倍量人均资源丰度如自然资源综合评价(3类)自然资源相关概念自然资源丰度资源有效9资源丰度的估算方法由于采用了规范化指数来表示资源丰度,因此,这种方法可称为指数表示法。
1假设2无量纲处理这样首先作无量纲化处理,用第j
种自然资源中的最大值来除相应的xij,得到无量纲化的:3规范化指数将第i个地区的累计相加,得到该地区的累积值:4各地的丰度令累计值最大地区的资源丰度等于10,各地区的资源丰度为:设i=1,2,⋯,n
为计算地区,j=1,2,⋯,m
为资源种类,那么xij表示第i
个地区的第j种自然资源。资源丰度的由于采用了规范化指数来表示资源丰度,因此,这种方10资源丰度估算举例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地区ABCD地区ABCD上海83.058.124.5410北京40.713.986.904.6福建29.692.9035.138.0天津42.894.194.674.6江苏63.616.2263.107.8海南23.252.277.714.4广东37.763.6964.806.7吉林16.131.5829.733.6浙江38.383.7537.816.4辽宁22.032.1531.043.5湖南28.452.7858.695.6河南34.173.3455.503.5安徽34.093.3345.834.9广西16.531.6238.413.1江西20.161.9732.774.8黑龙江9.670.9543.062.9山东44.414.3465.554.8河北25.172.4645.502.6湖北27.972.7350.464.7四川15.021.4783.092.4云南7.840.7729.432.0甘肃3.090.3013.480.5陕西10.221.0020.551.8宁夏4.490.442.910.5贵州10.641.0718.321.4青海0.460.053.240.1山西5.320.8112.640.8新疆1.180.1218.930.1西藏0.300.033.690.1内蒙古2.410.2427.320.7资源丰度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地区ABCD地区ABCD上海8311
代表按年度基数值估算的平均资源丰度
代表平均资源丰度比(地区平均资源丰度/全国平均资源丰度);代表农业资源有效面积;代表地均农业资源丰度。代表按年度基数值估算的平均资源丰度12资源丰度估算举例资源有效空间分布类别地区(按平均丰度比值大小排序)土地面积平均丰度值(万元/km2)平均丰度比(以全国平均值为1)有效面积(万km2)(占全国面积%)(万km2)(占全国面积%)Ⅰ上海、江苏、山东、天津、北京、浙江、广东、河南、安徽86.79.141.164.02348.536.5Ⅱ福建、湖南、湖北、海南、河北、辽宁、江西、广西、吉林、四川203.721.320.722.03413.543.4Ⅲ贵州、陕西、黑龙江、山西、云南137.414.49.210.90123.612.9Ⅳ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527.055.21.350.1369.27.2资源丰度资源有效空间分布类地区(按平均丰度比值大小排序)土地13资源丰度估算举例资源有效空间分类
Ⅰ类为高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4倍。Ⅱ类为中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2倍。Ⅲ类为平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90%。Ⅳ类为低丰度地区。由上表可见,Ⅰ、Ⅱ类丰度的19个省、市、自治区,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30%,但按平均丰度比换算的有效面积却占全国的80%;而Ⅲ、Ⅳ类丰度的11个省、区,虽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0%,但有效面积只占全国的20%。资源丰度资源有效空间分类Ⅰ类为高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相当于14由上两表可知,中国各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总趋势:沿海高于内地,南方高于北方,平原高于山地,浅山地区高于深山地区,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基本上符合中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由上两表可知,中国各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总趋势:沿海15资源丰度估算举例估算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农、牧、水产资源的利用,有劳动的投入。净产值未能扣去劳动成本,尤其在劳动文化素质、管理和经营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源利用效果趋高.第三,净产值只能体现当年投入的资源。虽然在中国投入利用的总是农业资源的绝大部分,但多少总有一些未投入利用的资源未能得到反映。其次,科技投入各地区也有差别,也影响资源利用效果。就资源价值而言,还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123资源丰度估算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农、牧、水产资源的利用,16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承载力
学者概念一定区域内、一定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当地资源可持续供养人口的规模;或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持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当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条件等,在保证与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联合国概念相对承载力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承载力学者一定区域内、一定物质生活水平条件17相对承载力计算超载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大于可承载人口数量(Cr)富余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小于可承载人口数量(Cr)临界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等于可承载人口数量(Cr)相对自然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Crl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Il=Qp0/Ql0
,Il:土地资源承载指数Ql:研究区域耕地面积Qp0:参照区人口数量Ql0:参照区域耕地面积Cre: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Ie=Qp0/Qe0
,Ie:经济资源承载指数;Qe: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Qe0:参照区国内生产总值W1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权重;W2为相对经济承载力的权重。相对资源承载力三种类型相对承载力计算超载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大于可承载人口数量18相对承载力的提出是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相对于传统的资源承载力,优点:强调了研究区的开放性,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互补性相对承载力的提出是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资源承载力19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生态足迹定义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是一种可以将全球关于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为一个简单、通用的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便利手段:—种账户工具。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人类负荷和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盈余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它由人口自身规模和人均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共同决定。生态足迹分析法用生态足迹来衡量人类负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生态足迹定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20人类能够消费的大多数滋养、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利用平均产量数据,将各消费量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通过当量因子把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转换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面积;通过产量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比较。均衡系数生物生产面积类型2.8耕地0.5草场1.1林地2.8建筑面积1.1化石能源0.2水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基本思路均化处理计算步骤人类能够消费的大多数滋养、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划分消21生态足迹计算过程原料消费分量制成品分量商业能源分量同化废物分量使用化石矿物燃料的生态足迹用根据吸收其燃料时释放的CO2所需新栽林面积计算,碳平衡法同化城市释放的主要元素氮和磷及其化合物的生态足迹则按所需湿地、湖泊及农田诸生态系统的面积计算Pi:该类原材料局地生产总量;Ii:进口总量;Ei:出口总量;Yi:该类原材料的世界平均单位面积生物生产量。C:转换因子或废弃因子
生态足迹计算过程原料消费分量制成品分量商业能源分量同化废22EF:总的生态足迹;N:人口总数;ef:人均生态足迹;aai
: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ci
: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
: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n:消费项目数;i:消费商品的投入的类型生态足迹总生态承载力
人均区域ec: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aj: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均衡因子,yj:产量因子;EC:区域总人口的生态承载力(hm2/人),N:人口数。EF:总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总生态承载力人均区域ec:人均23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产性土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hm2)均衡因子均衡人均生态足迹/(hm2)生产性土地类型人均生态承载力/(hm2)均衡因子产出因子均衡人均生态承载力/(hm2)耕地0.66312.81.8568耕地0.03532.82.250.2221林地0.31711.10.3488林地0.12211.11.070.1438草地0.04650.50.0233草地00.500化能地0.10221.10.1124化能地01.100建筑地0.00622.80.0173建筑地0.00072.82.250.0044水域3.65420.20.7308水域0.00730.217.550.0255总需求生态足迹3.0894总的可利用生态承载力0.3958生态赤字生态盈余举例
浙江省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产性土人均生均衡均衡人均生生产性24省(区市)1999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均生态足迹/(hm2/cap)人均生态承载力/(hm2/cap)人均生态盈余/赤字/(hm2/cap)总的生态盈余/赤字/(万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hm2/万元GDP)陕西3618.001.0860.742-0.344-1244.602.641甘肃2542.581.3370.806-0.531-1350.493.596青海509.801.5731.173-0.401-204.213.365宁夏543.291.2781.099-0.179-97.002.875新疆1775.002.4131.152-1.261-2238.933.665四川8358.600.9510.385-0.566-4731.222.141重庆3072.341.0420.303-0.738-2268.772.163贵州3710.061.2280.352-0.876-3251.484.998云南4192.400.4770.6220.145607.311.078西藏255.512.1537.5845.4311387.755.208内蒙古2361.922.3712.353-0.018-41.284.415广西4713.001.0220.425-0.597-2814.062.466合计35652.501.1720.703-0.469-16246.992.7211999年中国西部12省区省(区市)1999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均生态足迹/(25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总生态足迹1.6891.7471.9431.9732.1652.2172.2612.2942.4123.089总生态承载力0.3720.3700.3750.3760.3770.3780.3790.3830.3640.396生态赤字1.3171.3771.5681.5971.7881.8391.8821.9112.0482.693生态多样性指数0.9530.9891.0171.0201.2081.1961.1971.1981.1391.117万元GDP生态足迹4.0123.0402.5012.1592.1172.0161.9111.7241.6211.437
浙江省1993~2002年注意事项数据基础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均衡因子国际上有统一的取值,但产量因子各地差异大区域贸易差异的调整问题;数字的静态特征,不能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所得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塔吊租赁与验收及付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科技公司股份交易与反垄断合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共享办公空间租赁与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咖啡厅高品质咖啡豆供应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向科技公司借款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街区临时摊位租赁及管理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销售合同”英文翻译与海外市场品牌推广合作框架3篇
- 2025年度木地板施工安全与质量责任合同4篇
- KTV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煤矿井巷工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合同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GB/T 18488-2024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 投资固定分红协议
- 高二物理题库及答案
- 职业发展展示园林
- 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直接打印
- 2024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讲稿
- 中学英语教学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项目五 运营效果监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