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1页
论劳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2页
论劳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3页
论劳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4页
论劳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劳动与青少年健康促进

中国对七名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健康状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健康状况乐观,一些指标继续下降。学校体育是目前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但学校体育不能全部承担如此重任。体力劳动作为健康促进的手段之一,在农业社会向知识信息社会的转型发展进程中,其在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被忽视甚至被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研究体力劳动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及实现机制,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1970年),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帕夫雷什中学从事了26年的校长工作,使帕夫雷什中学成了先进教学思想的真正实验室,且这所中学到目前依然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劳动是德育、美育、体育和智育的基础,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而这种劳动更多指的是体力劳动。本文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五卷十二本著作为研究载体,梳理体力劳动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机制,期望对促进当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有所借鉴。1劳动能力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方面的作用1.1抓实劳动,体现身体生长体力劳动对于培养青少年健美体格所起的作用可以和体操相媲美,可以使身材匀称、动作协调、体态优美。在许多劳动过程中,如技术作物的田间除草、砌墙、照料果树、收割庄稼等,这些劳动需要体力与技巧、技能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身体发育良好、身体各部分匀称和谐、身材优美、动作灵活有力。每逢暑假,高年级学生都要手工割几天草,集体进行栽植树苗、嫁接果木、掩埋葡萄藤等手工劳动,参加生产用房和文化生活用房建筑的手工砌砖劳动,整个学期间从事这种劳动学生的身体发育突出特点是,身材匀称、体态端正、动作优美、体魄强壮。除此之外,凡是爱好割草劳动的人,不仅体格匀称而优美,而且也善于从事在劳动和体育运动中驾驭全身的活动。同时,苏霍姆林斯基注意让学生手脑并用,不让学生多做只需要体力的粗野单调动作,防止疲乏使其变得迟钝。1.2植物杀菌素从事体力活动(特别是在较冷的天气里),不仅可以预防伤风感冒而且可以使神经系统与心脏很快得到平衡,这对于神经敏感、易受刺激的孩子具有良好的作用。体力劳动可以预防感冒,是由于很多种农作物(尤其是禾本科作物)的植物杀菌素,能清除呼吸道和血管里足以引起感冒、风湿、结核等疾病的病原体;凡在割草或麦收期间劳动过2个月的学生,在随后的6个月内不得感冒也不患喉头炎。神经系统和心脏也可以通过体力劳动得到平衡,每个少年在一天的紧张学习之后,在果园里劳动半个小时,进行一些单调的体力作业,如用铲子或切菜刀整理土地、施肥、浇水、截枝等等,这种劳动像“充电”一样,对于神经系统和心脏是十分有益的。在帕夫雷什中学有27名孩子,进校时都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不能正常学习,我们特意教这些学生进行嫁接,孩子在干这种活时忘记周围的一切,从而使他的神经系统不发生病态激动。1.3集体劳动塑造意志品质苏霍姆林斯基把劳动当作一种独特锻炼意志的手段,不论是在严冬还是盛暑,不论是个人劳动还是集体劳动。青少年也喜欢效仿自己所敬爱的英雄人物,如保尔·柯察金等,通过体力劳动锻炼意志品质。帕夫雷什中学存有980个孩子的健康卡片,从7~14岁整个夏季都打赤脚,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盛暑,有些孩子赤脚在雪地里行走,冬季每天都在院里走5~10min,学生都有极好的耐劳能力。特别是在严冬,刺骨寒风刮得人们喘不过气,但少年们坚持劳动,劳动后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心情愉快而又兴奋。但相对于个体劳动,集体劳动塑造意志品质具有更佳效果。很多品质,如坚忍不拔、刚毅等不是单纯的肌肉紧张,而是比肌肉紧张要强得多的一股力量,是内在意志的冲动,是当双手看来已经无力而良心会迫使人去克服困难的一种无可比拟的心理状态。1.4体育锻炼和土地体力劳动是达成有效休息的重要手段,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改善身体状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精神生活,即智力发展、思维、记忆、注意力、想象、情感和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力的活跃程度。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避免死读书,而是要通过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等调节青少年精神状态。例如,“不容许12~15岁的少年每天连续四五小时的死记硬背教科书”“下午不从事钻研教科书等紧张的脑力劳动,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户外的体力劳动”“在长时期的学习生活之后,需要有一个离开集体的较长时间休息,在每个学季之后应该一个人单独在家里住上几天,这段时间应该给少年找他们所喜爱的工作。”脑力劳动之后的体力劳动,可以达到有效休息的效果,两者的结合可以调节身心状态,提高学习效率。2劳动能力与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机制2.1劳动教育的分级和第一阶段810岁是劳动。在家庭在帕夫雷什中学设有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使家长和学校达成教育理念一致。不管是在学校和家庭,学生均需要从事相关的体力劳动。在学校,低年级学生有手工劳动,掌握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五到七年级学生在教学实验园地和车间里劳动,进一步发展技能和技巧,再此基础上培养出兴趣,并需要完成5种个人任务;8~10年级则进行与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相结合的劳动。在家庭,学生同母亲、兄弟姐妹一起参加体力劳动,7、8岁时一起养蚕、采桑条、清扫垃圾;9、10岁还要参加挑选玉米棒子留种、采集菜籽、捡拾农家肥并施到菜地;11、12岁晾晒干草,收摘蔬菜和水果;12~14岁男孩驾驶菜地用的拖拉机,放牧牛羊;少年可以照管畜牧场的牛,青贮饲料作物,净选种子;男女青年驾驶各种农业机器、耕地,给技术作物和蔬菜松土、播种、收割庄稼”。家长和学校协同配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同时可以调节学生精神状态,促进身心完善。2.2劳动教育的任务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制度,是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的各类不同劳动活动在教育上的合理秩序;正确劳动制度的条件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和交替,由学生自由选择最适合个人天资和兴趣的那些劳动项目,拥有空余时间乃是作这种选择的必要条件。学校对于体力劳动时间的保障主要通过教学大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程,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力劳动技能技巧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学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体力劳动时间有不同要求,如学龄中期和晚期的学生每天劳动时间要达到2、3h,少先队员们在暑期要在夏令营里度过2、3周且每天2、3h,高年级学生夏天要在野外生活劳动3、4周,冬季在天气不太寒冷(-15℃以上)的时节,高年级学生要在户外劳动10~12天。学校对于体力劳动和活动时间的要求,是学生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和保障。学校对于学生劳动的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实现,在帕夫雷什中学每年都会有40~45个兴趣小组在运作,学生入校后就处于各种创造性劳动的氛围中;在兴趣小组里,高年级学生可以指导低年级学生,小组还有一些青年工人、集体农庄庄员、过去的毕业生等。通过兴趣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自我劳动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2.2物质配备:校内校外相结合物质资源的配备是学生进行体力劳动的基础,在校内有大规模的实践基地,在校外学生通过自己安营扎寨达到劳动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建立物质基础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学问题,因为有了物质基础才能保证早期吸引儿童参加劳动。”在帕夫雷什中学,有占地2公顷的果园,栽培着乌克兰地区的所有果木;还有占地2公顷的教学实验园地,进行各种实验:有温室和绿色实验室,温室供学生栽培花卉和蔬菜,绿色实验室里有工具室和干燥室,供学生实验;还有养兔场、农庄奶品场、养蜂场等,这些是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的实践基地和基础。假期,学校会在校外组织各种活动,学生自己安营扎寨、建造“健康乐园”等。例如,暑假,学生自己在池塘边、树丛中搭建窝棚这样的“健康乐园”,1个月都在户外度过,每天做操、进森林、去果园、下农田、赤脚远足、乘汽艇游玩等。冬天,在不太寒冷的时节(-15℃以上),学生们都要在户外或森林里劳动和工作,自己搭起窝棚建好行军灶,5年级的少年在森林里工作3天,每天6h;6年级的工作3天,每天7h;7年级的工作4天,每天7h;8年级的工作4天,每天8h。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学生自己动手安营扎寨等物质资源的配备,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的体力和精神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3深刻的启示3.1增强观念,重视劳动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是一体而非对立的,但中国特殊的教育制度使得学生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严重隔离甚至对立,最终形成了学生教育和生活的异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体力劳动被忽视甚至被轻视,体力劳动的健康促进作用更不受重视。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和记录,论证了体力劳动具有塑造身体形态、平衡心脏和神经系统、培养坚强意志、调节精神状态的作用。在学生体质部分指标持续下降的现实背景下,学校体育不能够承担健康促进的全部重任,应充分发挥体力劳动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完善素质教育,同时也可以自然性弥补学生的生活世界。学校教育者应创新教育理念,把体力劳动创新性的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家长应端正教育认识,把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从小植入到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完善学生教育、优化学生生活,培养健全人格、健壮身体、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2重点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建设校内实践基地青少年健康促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应充分整合各方的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创造物质条件。首先,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应根据学校条件和当地情况,建设不同的校内实践活动基地,不仅可以促进健康并且也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例如,云南楚雄州楚雄市云龙镇初级中学建设30多亩的校内生产基地、大理州巍山县白龙桥中学建设58亩劳动实践基地。其次,学校应利用社会资源,与社区、公园、工厂、农场和已经认证的社会实践基地等进行合作,弥补学校人力和物质资源的不足,为学生体力劳动创造条件。例如,上海目前已经认证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000多家。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创造物质条件,增加学生体力劳动的机会。3.3培养家庭父母的劳动能力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创新各种方法,增加学生体力劳动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兴趣小组的创设、奖罚制度的设立等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参与体力劳动。家庭父母应端正观念和认识,身体力行并树立好榜样,且可以采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措施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提高孩子关于劳动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总体性社会到原子化社会的转型中,社区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取代,社区可建立相关体力劳动的志愿服务平台并设立志愿服务的回馈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激励青少年参与体力劳动创造便利平台。4增强观念,将劳动融入教育和生活在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现实背景下,学校体育不能承担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全部重任,应充分发挥体力劳动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学校和家庭体力劳动观念的认同、以时间保证和兴趣培养为基础的制度保障、校内和校外物质资源配备等措施,使体力劳动在学生健康促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论证了体力劳动具有塑造身体形态美、平衡心脏和神经系统、培养意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