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力学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_第1页
建筑工程力学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_第2页
建筑工程力学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_第3页
建筑工程力学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_第4页
建筑工程力学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力学》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1.1静力学基本概念1.2静力学基本公理1.3约束与约束反力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单元1分析构件的受力及绘制受力图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静力学主要研究:

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1.1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N)千牛顿(kN)1.1静力学基本概念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2.力的效应:

①运动效应(外效应)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AF②变形效应(内效应)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N)千牛顿(kN)一、力的概念4.力是矢量: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F:大小F:矢量满足矢量的运算法则FAFα1.1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平衡力系: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三.平衡AF实例:1.1静力学基本概念1.2静力学基本公理公理: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而得到的结论,它被反复实践所验证,无须证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结论。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F1

|=|F2

|

方向相反

F1

=–F2

作用线共线,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①对刚体而言,上述条件是充要条件③二力构件:只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刚体叫二力构件②对变形体而言,上述条件只是必要条件二力杆1.2静力学基本公理变形体(绳子)F1F2说明: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推论1: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到同一刚体内的任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对于刚体,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1.2

静力学基本公理公理4力的作用反作用定律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同时存在。[例]

吊灯1.2静力学基本公理FAFxαBFyxyF[例]

吊灯1.2静力学基本公理ABC

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两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另一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同一点,且三力的作用线共面。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1.2静力学基本公理F1F2F1F2F3ABCF3ABC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1.2静力学基本公理F1F2F1F2F3ABCF31.3约束与约束反力一、概念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1.3约束与约束反力一、概念位移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非自由体:一、概念自由体:1.3约束与约束反力一、概念运动受限制的物体叫非自由体。非自由体:自由体:运动不受限制的物体叫自由体。约束:

限制非自由体某些方向运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反力:1.3约束与约束反力

约束对被约束物体的作用叫约束反力。①大小未知;②方向与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趁势方向相反;③作用点在物体与约束的接触点。约束反力特点:1.3约束与约束反力二、常见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的确定1.柔索约束如:绳索、链条、胶带等。[例]

吊灯

柔索类约束只能受拉,所以它们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绳索背离物体。PPTT1T'1T'2T21.3约束与约束反力柔索约束

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公法线,指向受力物体。。PFN1.3约束与约束反力PFNFNAFNB2.光滑接触面约束1.3约束与约束反力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圆柱铰链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特点:由两个各穿孔的构件及圆柱销钉组成,如剪刀。AFxFyAAF1.3约束与约束反力光滑圆柱铰链约束1.3约束与约束反力光滑圆柱铰链约束FxFyFx1.3约束与约束反力4.固定铰链支座1.3约束与约束反力固定铰链支座FAyFAxFR的实际方向也可以向下1.3约束与约束反力5.可(活)动铰(链)支座活动铰链支座1.3约束与约束反力FNA滑槽与销钉1.3约束与约束反力FN

二力杆FA1.3约束与约束反力6.链杆FBFA’AB7.固定支座1.3约束与约束反力AFAyFAxMA⑴活动铰支座⑵固定铰支座AFAAFAyFAx(3)固定支座AFAyFAxMA一、受力分析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选择研究对象;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约束类型并结合基本概念和公理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

主动力:如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

被动力:即约束力。

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画物体受力图主要步骤为:1.选研究对象,取分离体;2.主动力;3.画约束力。二、受力图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

用力F拉动碾子以轧平路面,重为G的碾子受到一石块的阻碍,如图所示。试画出碾子的受力图。ABF例题1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AB碾子的受力图为:FFAFB解:ABF例题1G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例题2

试画出图示结构中圆柱O及杆AB的受力图。FAxFAyFTBFNDFNEFAFTBAB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

如图所示,水平梁AB用斜杆支撑,A、C、D三处均为光滑铰链连接。匀质梁重G1,其上放一重为G2的电动机。如不计杆CD的自重,试分别画出杆CD和梁AB(包括电机)的受力图。例题3ABDCG1G2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FDFC

1.斜杆CD

的受力图。CD解:二力杆例题3ABDCG1G2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FD’FAyFAxG1

2.梁AB(包括电动机)的受力图。ABDG2例题3ABDCG1G2FDFCCD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

如图所示,梯子的两部分AB和AC在A点铰接,又在D、E两点用水平绳连接。梯子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其自重不计,但在AB的中点H处作用一铅直载荷F。试分别画出梯子的AB、AC部分以及整个系统的受力图。FABCDEH例题5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TD’DEF1.梯子AB部分的受力图。

解:ABHDFAyFAxFBTETD例题5FABCDEH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2.梯子AC

部分的受力图。

ACEFE’FCFAy’FAx’例题5FABCDEHDEFEFDTD’FABHDFAyFAxFB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3.梯子整体的受力图。

FBFCFABDEHC例题5FABCDEH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

如图所示,重物重G=20kN,用钢丝绳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钢丝绳的另一端绕在铰车D上。杆AB与BC铰接,并以铰链A,C与墙连接。如两杆与滑轮的自重不计并忽略摩擦和滑轮的大小,试画出杆AB和BC以及滑轮B的受力图。ABDCG30o60o例题6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1.杆AB的受力图。解:2.杆BC的受力图。FABFBA’FCBFBC’ABBC例题6ABDCG30o60o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F2F1

3.滑轮B(带销钉)的受力图。FBA30oFBC60oB例题6ABDCG30o60oFABFBA’ABFCBFBC’BC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qBADFCHEBAHFCMAF’CFAqqCEFEFCDqBADFCHEMAFAFE例题7三、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除重力、电磁力外,物体之间只有通过接触才有相互机械作用力,要分清研究对象(受力体)都与周围哪些物体(施力体)相接触,接触处必有力,力的方向由约束类型而定。2、不要多画力要注意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因此对于受力体所受的每一个力,都应能明确地指出它是哪一个施力体施加的。1、不要漏画力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

约束力的方向必须严格地按照约束的类型来画,不能单凭直观或根据主动力的方向来简单推想。在分析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要注意,作用力的方向一旦确定,反作用力的方向一定要与之相反,不要把箭头方向画错。3、不要画错力的方向4、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

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

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可能不同。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

对于某一处的约束反力的方向一旦设定,在整体、局部或单个物体的受力图上要与之保持一致。5.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6.同一系统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互协调,不能相互矛盾。7.正确判断二力构件。1.4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绘制课堂习题及作业: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