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自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1.gif)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自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2.gif)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自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3.gif)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自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4.gif)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自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05751d402f0aa32738a4fb97a970e66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教育科学学院09级7班雷霄一、生平简介朱智贤(1908—1991年)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赣马人。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朱智贤的主要著作《儿童教养之实际入》《小学学生出席与缺席问题》《小学行政新论》《民众教育实施法》《通告讲波实施法》《小学研究工作实施法》《心理学常识漫话》《表年心理》《儿童心理学》其中《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吸收国内儿童心理学成果、体现我国当代学术水平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二、理论要点朱智贤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教育与发展,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三、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一)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首先,朱智贤认为,我们既不应该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应该夸大遗传的作用。一方面,他认为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他认为,也绝不应该夸大遗传这个条件,因为它只能提供儿童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但决不能预定或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
总之,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否认这一点是不对的。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儿童心理朝什么方向发展,并不是决定于遗传,而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二)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决定作用朱智贤认为,遗传只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则是环境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朱智贤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反对把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作机械的,简单化的理解。即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朱智贤认为,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和原有水平的矛盾。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一方面,应当承认环境和教育对心理的决定因素,因为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环境和教育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原因(外因),也就是外部矛盾。这个外部原因如果要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就必须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才可能实现。朱智贤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的解释: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一)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题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内部矛盾不但产生于儿童的活动中,而且矛盾双方的转化和统一,也都是在儿童的活动中实现的。(二)所谓需要,也是一种反映形式。需要可以是物质方面,也可以是精神方面,而人的需要总是带有社会性。需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经常代表着新的一面、比较活跃的一面,总是不断发展的,主客观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着。(三)所谓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经常代表着人的心理活动中旧的一面,比较稳定的一面。(四)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或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1、儿童心理上的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或状态时统一的,互相依存的。2、儿童心理上的新需要和已有水平或状态又是相互斗争、相互否定的。3、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新的需要跟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不断处于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中,这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五)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内部矛盾是它的内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依据。但是内部矛盾的运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得外因,教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外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条件。五、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一)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内外因的相互关系认为:如果不通过儿童心理的内因、内部状况,即需要和心理发展水平的矛盾状况,教育这个外部条件就无法起作用。儿童心理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决定的。一方面,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地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总是在指导着儿童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本身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总之,强调教育这个外因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因、内部矛盾起作用,决不是限制和贬低教育的作用,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按照客观规律来发挥教育的巨大作用。(二)从教育和发展过程中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教育条件必须适合于儿童心理的内因,才能使儿童心理不断得到发展。但是,从教育措施到儿童心理得到明显的发展,又不是立刻实现的,而是以儿童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或掌握为其中间环节,是要经过一定量变质变过程的。领会是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教育并不能直接、立刻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亦即本质性的变化,它引起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以儿童的领会作为中间环节的。从领会到发展是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质变过程。朱智贤认为,儿童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儿童心理发展上这些小的和较大的质变或发展的一般过程、具体指标和形成规律。父母和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条件,使学习的内容适合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在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上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从而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健康地、尽最大可能地向前发展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朱智贤定义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也称之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二)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朱智贤认为,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时,以下两点是应该特别加以考虑的。1、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时期的重要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应该是划分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主要依据。2、在划分儿童心理年龄阶段时,既应看到重点,又要看到全面。因此,儿童心理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可以初步地规定为: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上(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他们的活动形式),表现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又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特别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等等上面。朱智贤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岁——3岁)学龄前期(3岁——6、7岁)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或者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儿童心理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是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的。(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朱智贤提出,只有那种高于主体的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后又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如果苏联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学派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阐述心理发展的潜力的话,那么朱智贤的观点则指明了挖掘这种潜力的途径。七、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主要观点有要将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系统地分析各种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系统处理结果八、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他指出,坚持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这是我国心理学前进道路上的主要方向,发对脱离实际的为研究而研究的风气,主张研究中国人从出生到成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他主张将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研究,也就是说,他不仅提倡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发展心理学,而是积极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复习听课评课记录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运用》听评课记录1
- 沪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3.2《事件的概率》听评课记录
-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4.2《概率及其计算》听评课记录3
-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东汉的兴衰》听课评课记录
- 语文三年级听评课记录
- 《三国鼎立》听课评课记录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听课评课记录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考仿真试卷 含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物理 含解析
- 隐匿性阴茎的诊疗和治疗课件
- 2022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JJG646-2006移液器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