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官制补校_第1页
梁代官制补校_第2页
梁代官制补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代官制补校

梁书没有编年史。梁朝的官方记录载于《隋志官注》(以下简称《志》)。笔者近因校注《梁书》,重新研读此《志》,发现中华书局之点校尚有可匡补者。今不揣谫陋,分标点和校勘两类指陈如下,以就正于博雅,并供此书再版时参考。先说标点1、按:此段文字所述为东宫职官建制,其中“主簿”后的句号当与“五官”后的顿号互换。因为梁代太子二傅及詹事之属官,除有丞、功曹、主簿外,还有五官。《梁书·徐勉传》载勉为吏部尚书,“常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者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资治通鉴·梁纪二》“天监六年”下亦载其事,胡三省注云:“太子詹事亦有五官掾。”此可为一证。至天监七年革选,梁武帝定官职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太子二傅丞在五班,五官、功曹、主簿在三班;詹事丞在四班,五官、功曹、主簿在二班。这些,本《志》有明明白白的记载。将“五官”从“功曹、主簿”之列强拉入“家令、率更令、仆”等属于十班的“太子三卿”之列,显然不合实际。再者,从文章的逻辑性看,若不将“五官”从“五官、家令、率更令、仆各一人”中推出,则下文仅述“三卿”而不及“五官”,也是不通的。2、。(P738)。(P740)按:“镇卫”为镇卫将军之省称,与“骠骑”、“车骑”分别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省称同类,不当顿开分为二名。笔者详考《梁书》,未见梁代有“镇将军”之号,而“镇卫将军”之号却屡见。如“乙丑,增置镇卫将军以下各有差”(《武帝纪中》天监七年二月),“进新除司徒陈霸先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扬州牧”(《敬帝纪》太平元年九月),“进号镇卫大将军”(《太祖五王·南平王伟传》普通五年),“世祖即帝位,以僧辩功,进授镇卫将军、司徒”(《王僧辩传》),“迁镇卫南平王长史”(《谢几卿传》),等等。再说,若分为二名,则总计有一百二十六号将军了,也与所置一百二十五号不符。3、按:依此标点,有两点可疑。其一,“常侍侍郎”与“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奉朝请”并列,则当为一官职名。而实际上,南朝绝无“常侍侍郎”一职。其二,本《志》述某官署,例必述其职官建制及职掌,如“大舟卿,梁初为都水台,使者一人,参军事二人,河堤谒者八人。七年,改焉。位视中书郎,列卿之最末者也。主舟航堤渠。”若依此标点,则“掌侍从左右”云云,说的只是“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奉朝请、常侍侍郎”的职掌,而前面“散骑常侍”、“散骑侍郎”等的职掌反而未有述及,这显然不符合本《志》述职官的文例。事实上,“侍从左右”历来就是散骑常侍、侍郎的职掌,观《宋书·百官志下》可知。若将“奉朝请”后的顿号改为句号,“常侍”“侍郎”之间加顿号,则以上两疑点自然冰释,文意也通畅明白。再说校勘4、按:《后汉书·百官志》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并比二千石。又于“骑都尉”下有云:“本注曰无员,本监羽林骑。”是“骑都尉”乃由其职掌“监羽林骑”而得名。自晋至陈,凡称“三都尉”皆指此三名。沈约《宋书·百官下》云:“晋武帝亦以宗室外戚为奉车、驸马、骑都尉,而奉朝请焉。元帝为晋王,以参军为奉车都尉,掾、属为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为骑都尉,皆奉朝请。后省奉车、骑都尉,唯留驸马都尉奉朝请。永初已来,以奉朝请选杂,其尚主者唯拜驸马都尉。三都尉并汉武帝置。孝建初,奉朝请省驸马都尉。三都尉秩比二千石。”据知,晋至刘宋“三都尉”乃指“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南齐书·百官志》有奉朝请、驸马都尉,而无奉车、骑都尉,大概齐代同于东晋,已省此二都尉了。“陈承梁,皆循其制官”(本《志》),亦有“奉车、驸马、骑都尉”(本《志》脱“骑”字,此据《通典》补)并第七品。这些都是明证。由此可以肯定三都尉中“车骑”之“车”当是衍文。附带说一句,梁天监七年所定官班中无三都尉,当是已省。5、按:此段文字中,“左右前后四将军”当是“左右前后四军将军”(或省称“左右前后军将军”、“左右前后四军”)之误。南朝职官中,“左右前后四将军”与“左右前后四军将军”虽只一字之差,但分属不同系列,大有区别。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二十五有云:“晋宋以来,将军有二等,自骠骑至龙骧皆虚号,非持节出使,不得领兵。此领、护、左右卫、骁骑、前后左右军将军则皆主兵之官也。”(《丛书集成初编》本)据沈约《宋书·百官志》及萧子显《南齐书·百官志》,“左右前后四将军”在骠骑将军至龙骧将军之列,而“左右前后四军将军”则在领、护军将军至五校尉之列。本《志》此处所述为领、护军将军至五校尉系列,故自当为“左右前后四军将军”,而不当是虚号“左右前后四将军”。又,梁天监七年革选,定官职为十八班,将将军名号分出厘定别为二十四班。二十四班系列中有“武臣、爪牙、龙骧、云麾为十八班,代旧前后左右四将军”(见本《志》),而“前后左右四军将军”与领、护军、左右卫、骁骑、五校尉等同在十八班系列中,“前后左右四军”为九班。因此,从梁代官职班品看,亦知此处当为“左右前后四军将军”。6、按:此段文字中,前“之庶子”三字当为衍文。理由有三:其一,本《志》职官“五班”中有“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与此段“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有重复。再考梁代职官中“皇弟、皇子府置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谘议参军及掾属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等参军”(见本《志》),而今本《志》官班中却无。其二,据梁代官班成例,同一职官名,皇弟皇子府高于其庶子府两班,如皇弟皇子府之长史、司马、谘议、录事分别为十班、十班、九班、六班,而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长史、司马、谘议、录事则分别为八班、八班、七班、四班。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既为五班,则皇弟皇子府之同一官称自当在七班中。其三,本《志》述陈代官职,皇弟皇子府中录事参军、中记室参军、中直兵参军与五校、东宫三校、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谘议参军等同品,以之与此段比照,亦知前“之庶子”三字为衍文。《通典》卷三十七《职官》十九、《资治通鉴·梁纪三》“天监七年”下胡三省注皆沿误,亦当校正。7、按:依此文意,“四中”就是指“中军、中卫、中抚、中护”四将军。《资治通鉴·梁纪三》“天监七年”下胡三省注即云:“中军、中卫、中抚、中护施于内为二十三班。”实则梁代无“中护将军”之号,只有资轻于护军将军的“中护军”将军,为主兵将军之一,在官职十八班系列中居十四班。梁天监六年置有中卫、中权将军,见《梁书·武帝纪》。而今本《志》二十四班系列中有“中卫”无“中权”,颇疑此“护”字是“权”字之讹,“中护”应是“中权”。检《通典》卷三十七《职官》十九知,其所引本《志》“护”字正作“权”字。又,本《志》述陈代将军,于“四中”亦注明为“军、抚、卫、权”,而陈代是沿梁代制官的,这也是此处“护”为“权”字之讹的极好佐证。总之,“护”字当校正为“权”字。胡三省亦未免以讹传讹。另外,还有一可供讨论的问题也不妨提出:天监六年革选,诏曰:“在昔晋初,仰惟盛化,常侍、侍中,并奏帷幄,员外常侍,特为清显。陆始名公之胤,位居纳言,曲蒙优礼,方有斯授。可分门下二局,委散骑常侍尚书案奏,分曹入集书。……”(P722-723)此段文字,《通典》卷二十一《职官三》引作“六年诏曰:‘在昔晋初,仰惟盛化,常侍、侍中,并参帷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