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二脉脉象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aae9149bc5f0d48395193f6af1f548/5baae9149bc5f0d48395193f6af1f5481.gif)
![虚实二脉脉象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aae9149bc5f0d48395193f6af1f548/5baae9149bc5f0d48395193f6af1f5482.gif)
![虚实二脉脉象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aae9149bc5f0d48395193f6af1f548/5baae9149bc5f0d48395193f6af1f548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实二脉脉象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
1从《脉经》和《脉经》的内容和《脉经》内容不同现在,中医脉诊学中使用的28个脉象概念基本上以学士学位教材为主要内容。“虎湖脉象”的概念来自《脉经》。《脉经》的内容来源于上古医经家族和经典家族的脉象特征。正如刘长华教授所说,“西晋王叔与医学经典、方剂和脉冲科学的内容编纂了《脉经》,成为临床脉象研究的基础。”。2虚实两脉组成,均有个“散”的原因有关虚脉:《针灸甲乙经》曰:“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伤寒论杂病论》并没有对虚脉、实脉直接定义,但经常将虚脉与实脉对举并列以说明病机。《脉经》曰:“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千金方》则直录《脉经》原文。《濒湖脉学》曰:“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把《脉经》中的“不足”改为“无力”,这是完全继承了《脉诀刊误》的理解。《脉诀汇辨》曰:“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这是从《脉经》的“隐指豁豁然空”自行推导出“浮”这一因素,并将“豁豁然空”理解为像微脉那样“几不可见”。《诊家枢要》曰:“虚,不实也,散大而软,举按豁然,不能自固”。《医学心悟》曰:“虚,不实也”。两书皆将虚脉与实脉作为对子并列,但前者多出个“散”的因素。《医宗金鉴》曰:“浮中沉三部俱无力谓之虚脉“,一样是从”无力“来理解虚脉,且多出了脉位的因素。从以上历代有代表性的脉书来看,基本都是以《脉经》为基础来进行阐述,且继承仲景将虚实两脉作为一对阴阳脉象来并列看待的,但描述中多出了“浮”“散”等无关的因素。自从《濒湖脉学》继承《脉诀刊误》的说法,将《脉经》中“不足”的描述改为“无力”,因其广泛的影响力,后世基本沿袭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将虚脉当作无力的代表脉象的事实。有关实脉:《针灸甲乙经》曰:“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脉经》曰:“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一曰沉浮皆得)”。《濒湖脉学》曰:“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把《脉经》中的“一曰”内容也补充了进来,且把“强”字改为“弦”字。《察病指南》曰:“牢甚则实”。《医醇剩义》曰:“实脉之来,三候有力,更大于牢,邪滞郁结”。《诊脉三十二辨》曰:“实统革牢”,这四书将“牢”“弦”“革”与实脉混淆了。也有用《针灸甲乙经》中的“坚”来代替“强”“弦”,如《诊家正眼》《医学实在易》等。《诊家枢要》曰:“实脉,不虚也”,与虚脉对举。《景岳全书》曰:“举按皆强,鼓动有力”。《脉诀阐微》曰:“实脉不独按之有力,具有不可止抑之状”。《医宗金鉴》曰:“浮中沉三部俱有力,谓之实脉”,可看出明朝以后的脉书也逐渐将“有力”这一“势”方面的因素与实脉挂钩了,犯了与虚脉一样的理解错误,且历代脉书虽然是以《脉经》为基础进行演绎,但描述中的“牢”“弦”“革”“紧(坚)”等因素令人困扰。3第三,这也是后部的本部篇王叔和为了避免后学“指下难明”,对统一脉象概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们知道,《脉经》在宋代经林亿等人整理时已经过了大幅度的修订,“今则考以《素问》《九墟》《灵枢》《太素》《难经》《甲乙》及仲景之书,并《千金方》及《翼》说脉之篇以校之,除去重复,补其脱漏,其篇第亦颇改易,使以类相从”(校定《脉经》序)。《千金要方》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我们如果能对比宋本《千金要方》与没有经过宋臣修改过的《真本千金方》,就知道这中间经过了很大的改动。宋臣的修改经常不是很严格,中医文献大家黄龙祥教授写的《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一章指出“宋人考据时往往表现得过于自信,刻意求新,以致于窜改古书……而宋人这种轻易改书的弊端在医书的整理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4周氏的“独”脉我们从《伤寒杂病论》,还有历代很多脉书来看,很多脉象都是对举着来说的,他们在某一个脉象因素上是一对阴阳,都是相对而存在着的。这些按理都是内涵简单,外延丰富的单因素脉,即周氏所说的“独”脉。清代周学海《诊家直诀》以“位数形势,微甚独兼”作为脉学纲领是比较理想的5实脉的虚实从《脉经》对虚脉的具体描述来看,前后分为两节,前面的描述都是为了说明后半部分“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最后重点就落实在“空”字,即虚脉的实质是脉管空虚的状态。《黄帝内经》中言及“按之不鼓”,正是对虚脉较简明而形象的描述。《脉经》中对实脉描述也是如此,前面细腻生动的描述就是为了突出后面“按之隐指愊愊然”,“愊愊”是郁结、坚实的意思,对照《脉经》中虚脉的描述,就会发现“按之隐指幅幅然”后面缺了一个最实质的字眼,如果能参照未经宋臣校改过的《孙真人千金方·卷第十三·胸痹方第七》中的“其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痒”一句,可知《脉经》的“愊愊然”后面的缺字应为“满”字,与虚脉的“空”字刚好是反义词。即实脉的实质是脉管实满、充满、充实的状态。《医碥》言“结实之谓实,如按猪筋,又如葱中水充实”,就比较能体现出实脉充盈度的实感。结合上面的论述,可见虚实二脉的本质就是一对表现脉管充盈度这一“形”方面的“独”脉。后世很多医家没有理解到这个实质,反而突出了形象描述中的“软”“强”等字眼,因此增加了其它无关的脉象因素而造成了诸多理解误区。此外,虚实两脉在《脉经》的描述中皆强调“(按之)隐指”,有什么深意呢?其实就是医者诊脉时在浮、中、沉三部反复探求脉管充盈状态的技法。这从《脉经》中实脉概念后面的“一曰”所描述的“沉浮皆得”,及《医宗金鉴》“浮中沉三部俱无力谓之虚脉”谈到的“浮中沉”这三种状态,其实都是诊脉技法的具体体现,有些脉书因此把它们曲解成脉象的组成因素了。因此,从“(按之)隐指”“沉浮皆得”“浮中沉三部”等诊脉技法的具体描述也可以进一步证明虚脉、实脉的实质是一对表现脉管充盈度的单因素脉,而非脉搏动力量“势”方面的因素,因为“势”方面的力量体现是不需要在三部反复探寻的。6虚实二脉象辨定如上所言,正因为明清以来有意无意的曲解,导致了后世脉学将虚实二脉演变成脉搏动力量强弱不同的脉象,并把它们与表达病机的“虚实”直接挂钩,一起归入八纲脉中,导致了一系列的误解。实际上,《伤寒论》中表现脉有力无力的脉象是紧脉与缓脉这一对阴阳脉象,如《伤寒论》表现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脉象往往是脉浮紧与脉浮缓对举着说的,李中梓《诊家正眼》提到“有力为紧”,胡希恕老前辈也多次提到缓脉不是脉来缓慢的意思,而是与紧脉相对而言的,以解除后世对这两个脉象的误解。这点我在之前《紧、弦二脉脉象辨析》一文进行了论述与辨析此外,虚脉本质就是芤脉“浮大中空”的“中空”之意,但它是单因素脉(独脉),而芤脉则为复合脉(兼脉),这就是周学海所提“独兼”的不同内涵。而在《脉经》描述革脉(即后世的牢脉,《千金翼》引述《脉经》皆是以牢为革,后世因之)“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革与实相类”也是相似的情况,一个是单因素脉,一个是复合脉,不可相混。7虚实二脉与缓、紧、、革牢诸脉象的区别历代以来,因为脉象概念不能得到完全统一,“心中不明”才经常导致“指下难明”。王叔和在《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中对常见的24脉做出了一定的规范,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由于《脉经》是汇编诸家之作,又由于宋臣的妄改,到历代各医家的发挥,到现代教材的编写改易,脉学存在失真的现象。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历代脉书继承了仲景将虚实二脉视为一对并列而相反的阴阳脉象的理念,虚实二脉脉象概念也基本是在《脉经》基础上进行着发挥,但由于对文字上生动细腻描述及诊脉技法的误解,虚实二脉反平添了诸多无关的脉象因素,徒增困扰,致后世逐渐将虚实二脉当成了脉搏动有无力度的代表性脉象。从仲景及《脉经》源头上,我们发现虚实二脉本质是一对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部化妆与皮肤保养的结合
- 知识经济下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 校长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 低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 银行保安个人总结
- 民办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总结
- 护士新年工作计划
- 皮肤衰老机制解析与抗衰老科技新进展
- 工程项目居间协议书范本
- 电商教育培养新一代电商人才战略
-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研究共3篇
- 华为鸿蒙深度研究
- 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YY 9706.230-2023医用电气设备第2-30部分:自动无创血压计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GB/T 7307-200155°非密封管螺纹
- GB/T 32972-2016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 《育儿百科》松田道雄
- 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
- C139营销模型简介(含案例)课件
-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课件
- DB11-T849-2021房犀结构检测与鉴定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