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1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2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3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4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词中的意境。2.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词中的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并学习苏轼的乐观与豁达。【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词中的意境。【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词中的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月亮是中国文人喜爱的主题之一,特别是圆月常常与团圆、圆满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文人眼中,月亮是一片冰心,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了解它围绕月亮所表达的情感。屏显课题:《水调歌头》这是一首词。还记得有关词的知识吗?词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同(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水调歌头”就是一种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阙,也叫做片,有长调、小令之分。长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两片)。介绍苏轼,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二、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读词,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也就是要注意字音的准确。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词时还要有板有眼,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韵脚要读出延长音。2.理解意境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词中的意境。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想象自己置身于词中所描绘的情境中。例如,想象自己在中秋之夜,赏月品茶,感受月光的柔和与温馨。或者想象自己在远离家乡的异地,思念亲人,感受苏轼的离愁别绪。三、深入探究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和词中的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探究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从苏轼的仕途失意、离家思念、对人生的感慨等方面进行探究。同时,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苏轼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共鸣。四、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词的基本知识和词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成就。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诗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所作。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此时,他已经41岁,二十年来一直在各地为官,却仍未能实现自己的壮志,政治失意。在写这首词时,苏轼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但由于各自忙于官事,多年来一直未能相见。在词的开头,苏轼以把酒问月、起舞弄影的方式来描绘他的心情。他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也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当然,月圆却人不圆,也有诘责之意。上阙主要写了两个画面,一个是望月,一个是失意矛盾。在望月中,苏轼把酒问天,起舞弄影,流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在失意矛盾中,他表达了自己想回朝廷,但又矛盾不定的心情。“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句话表达了苏轼的矛盾心理。他想回朝廷,但又害怕被琼楼玉宇所束缚。这里,“天上”和“人间”指的是朝廷和地方。“高处不胜寒”是苏轼在表达他的心情时所用的比喻。他觉得自己处在高处,但却感到寒冷。这里的“寒冷”指的是他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无奈。词的构思上最大特点是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人生、时间、空间等重大问题的疑问和思考。从“问月”开始,词人对月亮的存在和意义产生了疑问和探索,接着通过“望月”和“责月”表达出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和矛盾,之后又通过“叹月”表现出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