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宜昌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调研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核酸也具有催化功能B.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的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有的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C.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都需要搬运各自组成单位的工具D.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反应物H2O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萨顿和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3.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4.酶联免疫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酶与抗体结合(结合不改变抗体的免疫特性.也不影响酶的活性);使用酶标记抗体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进而做出诊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颜色反应的深浅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的量呈正比B.颜色反应的出现是由于酶标记抗体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的C.一种酶标记抗体可以检测多种抗原D.该检测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因此可以不用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是()A.人的胰腺腺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较多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C.细胞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密切相关D.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若某种群没有发生突变,则该种群不能进化B.退耕还林、布设人工养殖网箱都会引发群落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对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D.某些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表明行为信息在种群繁衍中起重要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目前已发现多个单基因雄性不育突变植株,均表现为花药干瘪,不含花粉粒。引起雄性不育的隐性突变基因有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b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d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未知)等,具有一对或一对以上上述隐性基因的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请回答:(1)玉米的单基因雄性不育突变植株是指受一___________(填“个”或“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的植株。(2)若只考虑A/a和B/b两对基因,则雄性不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3)同学甲为研究A/a与D/d基因的位置关系,利用基因型为aadd的植株作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基因型为AADd的正常植株进行交配获得F1,F1正常植株与雄性不育突变植株比例为1∶1,该比例无法确定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从亲本正常植株(AADd)产生的配子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4)同学乙利用同学甲实验的F1植株进一步探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思路是_______,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正常植株∶雄性不育突变植株=______,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8.(10分)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是我国现代农业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使我国的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1)具有相对性状的水稻纯合子杂交,研究者根据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作出的判断包括___________,以及通过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2)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水稻(野生型)中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雄蕊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正常,接受外来的正常花粉能受精结实)。通过分析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研究者发现该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上述杂交中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均由母本提供。用S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用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基因,细胞核中r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其他类型的基因组合均为雄性可育。通过杂交一可生产杂交种子(利用雄性不育株生产可育的F1种子,供生产使用);通过杂交二可用来繁殖不育系(每年繁殖出基因型相同且雄性不育的植株)。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杂交一和杂交二的亲本及F1的基因型(不要求写配子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细胞质S基因(在线粒体DNA上)编码的蛋白质阻碍水稻花粉发育而导致雄性不育,而R基因能够消除S基因对花粉发育的不利影响。为研究其中的机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线粒体不育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见下表:根据表中结果,从R基因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S表达的角度,解释R基因恢复育性可能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图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和_____(填图中的名称)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能量逐级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NE)等都是常见的神经递质,它们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升高或降低;它们发挥作用后可被再回收或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γ–氨基丁酸以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____。(2)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的NE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储存NE的突触小泡与神经元____________处的细胞膜融合后,NE释放到突触间隙中。(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据此推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肌肉将_____________。(4)ATP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研究表明,神经末稍突触小泡内储存着ATP并可使之释放,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突触间隙中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据此推测,ATP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某实验小组为了检测牛痘重组病毒疫苗ta-HPV对宫颈癌的预防效果,将未感染HPV的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小鼠体内注射ta-HPV后,进入机体的ta-HPV首先被_________摄取和处理并传给T细胞,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具有_________的功能。(2)15天后同时向甲、乙两组小鼠注射HPV后,甲组小鼠体内的抗体浓度峰值大于乙组的,峰值出现时间也早于乙组小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小组将已免疫甲组小鼠的血浆注射到丙组小鼠体内后再注射HPV,培养30天后小鼠未被检测到患宫颈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小鼠注射HPV会诱发小鼠患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下降甚至丧失导致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题分析】

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细胞质中能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tRNA。3、细胞中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核糖体、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等。4、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但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题目详解】A、酶在细胞代谢中起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正确;B、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如染色体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C、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是t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的合成不需要搬运的工具,C错误;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核DNA相同,分化的细胞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明确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是解题的关键。2、D【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要遗传实验的实验方法、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识记每位科学家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题目详解】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反应物H2O,A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C正确;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3、B【解题分析】

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题目详解】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发生类似于5-羟色胺数量不足的效应,故会加重抑郁症,D正确。故选B。4、A【解题分析】

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的特点:(1)异物性,但也有例外:如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题目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酶标记抗体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所以抗原的数目越多,与抗体结合的数目越多,酶催化的反应越多,颜色越深,A正确;B、颜色反应的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B错误;C、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有特异性,所以一种酶标记抗体可以检测一种抗原,C错误;D、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关键是根据题干的信息分析出酶联免疫方法的基本使用原理。5、C【解题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3、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题目详解】A、人的胰腺腺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较多,A正确;B、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有利于接收信息,B正确;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密切相关,C错误;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神经纤维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引起的,D正确。故选C。6、C【解题分析】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题目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果种群没有发生突变,即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种群就不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就没有意义,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种群不能进化,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的群落演替的概念可知,退耕还林、布设人工养殖网箱后都会导致新的群落代替原来的群落的现象,故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D、某些雄鸟会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对5母本管Aa和Dd基因在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其和aadd杂交子代AaDd(正常植株)和Aadd(雄性不育突变)的比例都是1∶1选择F1野生型植株(AaDd)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9∶7【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中“引起雄性不育的隐性突变基因有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b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d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未知)等,具有一对或一对以上上述隐性基因的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只有A_B_D_才表现为雄性可育,且其中Aa、Bb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题目详解】(1)根据题干中“有一对或一对以上上述隐性基因的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所以玉米的单基因雄性不育突变植株是指受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的植株。(2)根据题干中“有一对或一对以上上述隐性基因的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所以A/a和B/b组成的基因型中A_bb、aaB_和aabb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型有5种。(3)aadd的个体雄性不育,所以只能作母本;当其与AADd杂交,aadd只能产生ad的配子,不管Aa和Dd基因在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能产生AD和Ad的配子,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生成AaDd(正常植株)和Aadd(雄性不育突变)的比例都是1∶1,所以无法确定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4)为了确定Aa和Dd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可以选择F1野生型植株(AaDd)自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子代A_D_∶aaD_∶A_dd∶aadd=9∶3∶3∶1,即正常植株∶雄性不育突变植株=9∶7,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题目点拨】本题的关键是判断两对基因是否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考生需要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设计合理的实验进行分析,8、通过F1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通过F2的性状分离比,初步推测性状受几对基因控制R1不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的转录,但抑制不育蛋白的产生或积累;R2抑制不育基因的转录,或在转录后降解不育基因的mRNA;R1、R2基因的共同作用抑制了不育基因的表达,使育性恢复正常。【解题分析】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细胞核遗传。【题目详解】(1)具有相对性状的水稻纯合子杂交,可以通过F1的性状表现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并通过F2的性状分离比,初步推测性状受几对基因控制,以及通过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2)分析题中信息:用S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用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基因,细胞核中r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综上可知,基因型为S(r1r1r2r2)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性状(雄蕊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正常,接受外来的正常花粉能受精结实),在杂交中可用作母本;其他类型的基因组合,如:N(R1-R2-)、N(r1r1r2r2)、S(R1-R2-)等均为雄性可育。想要通过杂交一得到可生产的杂交种子,即利用雄性不育株S(r1r1r2r2)生产可育的F1种子,供生产使用,则应选用的杂交组合为S(r1r1r2r2)♀×N(R1R1R2R2)♂;通过杂交二用来繁殖不育系,每年繁殖出基因型相同且雄性不育的植株,即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S(r1r1r2r2),应选用的杂交组合为S(r1r1r2r2)♀×N(r1r1r2r2)♂,可知杂交过程如下:(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S(R1R1r2r2)与S(r1r1r2r2)相比,不育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相同,但不育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减少,说明R1不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的转录,但抑制不育蛋白的产生或积累;S(r1r1R2R2)与S(r1r1r2r2)相比,不育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和不育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减少,说明R2抑制不育基因的转录,或在转录后降解不育基因的mRNA;S(R1R1R2R2)与S(r1r1r2r2)相比,水稻育性恢复正常,说明R1、R2基因的共同作用抑制了不育基因的表达,使育性恢复正常。【题目点拨】本题难度较大,通过杂交水稻育性的内容,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设计遗传实验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掌握全面,且对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有一定了解,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用所学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农作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g/b(或者F/B)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解题分析】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该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2.图乙中,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能,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能,c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能,d表示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该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题目详解】(1)图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将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还回到无机环境,两者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同化量的比值,b(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g(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b(或者F/B);由于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所有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题目点拨】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分析、理解和运用。10、胞吐正电位体液轴突末梢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ATP是一种神经递质(或ATP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解题分析】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题目详解】(1)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