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叙录辨正
《史记》目录因其各自的学术能力和史料严重危害而受到学者的关注。唐前史志目录,唯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两种存世。如果说,《汉志》是东汉前赋文献的集大成者;那么,《隋志》“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姚振宗是清代享誉盛名的目录学家,撰有《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汉书艺文志拾补》《汉书艺文志条理》《后汉艺文志》《三国艺文志》《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目录学著作七种。《清史稿·文苑》对他大加赞誉:“目录之学,卓然大宗。论者谓足绍二章之传”。姚振宗《考证》乃鸿篇巨制,全书凡五十二卷。最值得称道的是,该书“方之集注,实事求是;譬彼叙录,具体而微”,其学术内涵极为深厚。为了彰显其学术内涵,书首“叙录”部分巧为佳构,洋洋洒洒万余言,内容上包蕴万端,次序上有条不紊,是引导读者学习和考察《隋志》的最佳资料。本文拟阐释和发明书首《叙录》,为后学更好地利用《隋志》以及姚氏《考证》创造条件。从结构看,姚氏《叙录》前后包括叙四部源流、叙本志撰人、叙本志体制、叙诸家评论、叙章氏《考证》等五项内容,另附新编序例以及又记,总体上与原书《后序》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符合古代目录学著作的一贯思路,藉此让《隋志》的学术内涵得以展露无遗。考其体例,姚氏《考证》采用了历代目录学著作中较为常见的辑录体式,亦即针对某种文献,首先辑录他人评论或相关资料,并且保持所辑资料的客观性,继而辅以按语形式来表明撰者的观点和见解。此书《叙录》亦然,其中“叙四部源流”辑录资料八则,按语四则;“叙本志撰人”辑录资料六则,按语二则;“叙本志体制”辑录资料七则,按语八则;“叙诸家评论”辑录资料三十四则,按语二十三则;“叙章氏《考证》”辑录资料五则,按语二则;总计辑录资料六十则,按语三十九则。辑录与按语交互成文,浑然一体,不仅博采众长,集辑而述,而且持论公允,自出机杼,于条纹缕析之中见其学识和修为。最为典型的例证是,《序录》“叙四部源流”先是征引晋王隐《晋书》、梁阮孝绪《七录叙目》以及《隋志总序》,梳理从郑默《中经》到荀勗《新簿》的目录学传承,继而以按语说明四部之体发端于郑氏,而论定于荀氏;接着征引齐臧荣绪《晋书》、梁阮孝绪《七录叙目》及其所附《古今书最》《隋志总序》等,梳理从荀勗《新簿》到李充《晋元帝书目》的目录学轨迹,继而用按语解释李氏以经史子集提纲,已更正荀氏四部乙丙之序;接着征引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指出目录学中的“七分法”始于刘歆《七略》,“四分法”则始于荀勗《新簿》,继而以按语肯定此说;接着征引清钱大昕《元史艺文志》,指出“四分法”真正定型于李氏《书目》,隋唐以来史志大率使用李充部署,继而以按语评论:“晁《志》言四部本末固善矣,而钱氏发前人所未发,尤为精覈。”这里,借助八则资料,辅以按语四则,姚氏非常清晰地梳理了唐前四部源流的真实情况。更有甚者,《叙录》在辑录相关资料之际,还针对不常见者标明出处,让研究者有迹可循,实为难能可贵。辑录体目录学著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这种著述较为常见的弊病,表现为使用前人材料贪多务得,以致游离于主题之外,由此结构松散,内容空洞,章法紊乱如丝;抑或又因为受前人牵制、时代束缚以及个人学力不足等,相关按语流于主观臆断,难以真正地解决学术问题。姚氏《叙录》在辑录相关资料之际,不滥用前贤研究成果,亦不妄加揣测和品评,其繁简自然,顺势而行,一切依据现存或者古人遗留至今的学术问题来展开研究,旨在为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考察《隋志》提供便利。因此,《叙录》“叙本志撰人”、“叙本志体制”、“叙章氏《考证》”与“叙四部源流”比重相当,其“叙诸家评论”则内容三倍于前者。在目录学视野中提要钩玄之际,姚氏《叙录》一方面展示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试图提出并解决有关《隋志》的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则直面某种具体问题,或阐发、或补苴、或存疑甚而干脆流于失考,其中针对《隋志》学术疑案的处理,诚足以解惑发蒙,启迪后学。第一,关于《隋志》的撰者。姚氏《叙录》“叙本志撰人”旨在探讨这一比较棘手的学术问题。通过考察唐李延寿《南北史叙传》及《上南北史表》、后晋刘昫《旧唐书·令狐德棻附传》、唐刘知几《史通·正史篇》、宋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文献资料,可见《隋志》撰者涉及褚遂良、李延寿、敬播、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令狐德棻、颜师古、孔颖达、赵志弘、魏征、长孙无忌等十二位,几令读者无所适从。姚氏《叙录》在分析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大抵是志初修于李延寿、敬播,有网罗汇聚之功;删订于魏郑公,有披荆剪棘之实。撰人可考见者,凡三人,旧本题魏征等撰,征实可信也”。这一结论主要依据《南北史叙传》《上南北史表》《四库提要》等,至于其他九人为何被排除在《隋志》撰者之外,姚氏按语并未详言。真实的情况是,《隋志》撰者牵涉到领修者、分题者、初修者、删订者、上进者等多类责任人以及诸多相关环节,而本志究竟由何人执笔、个中细节如何,仍然值得学者进一步讨论。第二,关于《隋志》的图书分类。姚氏《叙录》“叙本志体制”主要探讨这一学术问题。通过检读《隋志》总序、四部分序、道佛篇序等,人们已略知该志著录文献的部、类以及卷数。《叙录》主要使用按语,抑又结合《唐六典》,以说明《隋志》四部五十五小类与大小序四十八篇的分布情况,并具体解释各部小类的称名及其文化内涵。《叙录》还附及道藏、佛藏的小类称名,同时指明其与隋代道、佛专科目录的时代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叙录》征引《旧唐书经籍志序》,指出毋煚《群书四录》、《隋志》小序皆取法于《汉志》旧例,《群书四录》分类则依据《隋志》,又补充认为《隋志》分类多用《七录》旧例,其事类著之于《六典》,成为当代法程,遂而影响及毋煚《群书四录》,由此从体制角度出发,一方面阐明《汉志》对《隋志》《群书四录》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梳理从《七录》到《隋志》乃至《六典》《群书四录》的目录学线索,充分展示出了其学术张力。与此相关,姚氏《叙录》“叙诸家评论”亦曾从不同角度去评价《隋志》的分类,下文拟将论及。第三,关于《隋志》的文献归类。文献归类实与图书分类休戚相关。毕竟,文献归类亦即图书分类的间接体现。图书分类则是文献归类的前提条件,图书分类有失妥当,必然会影响到某些文献无所措置。结合图书分类,姚氏《叙录》“叙诸家评论”多次涉及文献归类这一学术问题。历代学者对《隋志》的文献归类褒贬不一。持赞赏态度者,譬如郑樵《通志·校雠略》认为,《隋志》著录“丧服”一类,乃《仪礼》中析出文献,因其终成一家之书,故于《仪礼》后自成一类,如此“可以见先后之次,可以见因革之宜,而无所紊滥”。第四,关于《隋志》的文献重出。文献重出实与图书分类、文献归类以及析出文献直接关联,姚氏《叙录》“叙诸家评论”亦有论及,其形式多样,原因复杂,不一而足。郑樵《通志·校雠略》指出,《隋志》“缘分类不考,故亦有重复者”,其中同一种文献于两类之中重出,“实由分类不明,是致差互”;同一种文献于一类之中重出,则是“不校勘之过也”。第五,关于《隋志》的文献遗漏。清人钱大昕《隋书考异》指出,《隋志》漏收文献较多,某些唐前实际存在的文献,本志既不载录,抑且不在亡书之数。钱氏通过考察部分古注和正史,得见《隋志》经部遗漏若干典籍,通过系统考察正史列传,得见《隋志》史部、子部、集部同样遗漏了不少典籍。钱氏《十驾斋养新录》又认为,《隋志》之所以遗漏了部分经籍,或因王、阮并未著录。要之,《隋志》著录文献难辞挂漏之咎。姚氏《叙录》认为《考异》在列举例证方面偶有失误,而“本志所录据隋人见存书目,非一一见其书而著之也”,故以漏收。《叙录》还研究得出,《隋志》所谓见存者,或据隋人见存官私书目,或据唐初人见存书目;《隋志》收录唐初近时人著述,或亦见隋人书目,或由史官别自采入;考之南北五史,钱氏所列《隋志》四部的遗漏文献,尚可补充其它例证。针对《养新录》所言,姚氏《叙录》依据《唐志》《宋志》以及《玉海·艺文》展开考察,发现《隋志》遗漏经籍著闻者尤多,至于其它小录、短书遗漏者,更是难以统计;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献并非梁、隋书目所遗,足见该志草率了事。要之,姚氏《叙录》关于《隋志》文献遗漏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同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第六,关于《隋志》的文献附注。结合其分类体系,姚氏《叙录》“叙诸家评论”同样涉及这一学术问题。郑樵《通志·校雠略》指出:“《隋志》于他类,只注人姓名,不注义说,可以睹类而知义也。如史家一类,正史、编年各随朝代。易明,不言自显。至于杂史,容有错杂其间,故为之注释,其易知者则否。惟霸史一类,纷纷如也,故一一具注,盖有应释者,有不应释者,不可执一槩之论。”第七,关于《隋志》的综合评价。前述已部分论及历代学者对《隋志》的褒贬,这里仅从宏观上讨论。唐人对《隋志》持苛刻态度者,莫过于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书志》云:“近世有著《隋书》者,乃广包众作,勒成一志,骋其繁富,百倍前修。非唯循覆车而重轨,亦复加阔眉以半额者矣”,“其理有不安,多从沿革”,“详求厥义,未见其可”,“愚谓凡撰志者,宜除此篇”。第八,关于《隋志》的其他问题。譬如依据《隋书·牛弘传》,姚氏看到所谓经籍“年踰千载,数遭五厄”此外,《叙录》“叙章氏《考证》”主要讨论章宗源及其同题著作。据孙星衍《章宗源传》,章氏曾“辑录唐、宋以来亡佚古书盈数笈”,“其已辑各书,编次成帙,皆为之叙,通知作者体例曲折,词旨明畅”,“撰《隋书经籍志》及杂文若干卷”。值得一提的是,姚氏《考证》书尾附录《后序》,恰与书首《叙录》互为表里,相互补充。《后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谈本志缘起事理及四部纯驳之大略,二是谈新撰《考证》未尽之例之大略,三是谈新撰《考证》推寻事理得所藉手之大略。其中第一部分指出:《隋志》所谓“今据见存”相关书目不止一家;附注“梁有”亦不限《七录》一家;文献重出还可能缘于撰者但见书目,不见本书,因疑为别本,故不妨互见;诸如此类,同样给研究者以重要启发。此外,《后序》针对《隋志》的评论,诸如:“注文不与本文相维系,率意比附,于撰人时代每多离合失次,章法亦未能尽善,其于《七录》所载之书,亦多有删弃”,“统观大致,经、集两部为优,史、子两部瑕不掩瑜。大抵长篇累牍,记载繁富,夹杂于见存、《七录》者,皆未能范我驰驱,首尾一贯。类例不熟,故分隶不清,动为他家书目所束缚,而迁就依违,茫无把握”,等等,因其与书首《叙录》相关评论略显不同,由此恰到好处地补充论证,可谓客观而公允,同样是品评《隋志》不可多得的重要言论。要之,姚振宗《考证》可谓《隋书》的最佳补志。姚氏《后序》第二部分曾自评该书:“多心得之言,为前人所未发,亦有驳前人旧说之未安者。一书之中,凡本事可考及命意所在者,靡不著于篇。其或疑信参半,亦姑过而存之。撰人始末,必求其详尽。取裁安处之间,几经审慎而始定;订正疑异之处,数易稿草而后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租赁与家具设备配套合同
- 物业管理行业员工待岗协议
- 城市噪音以此合同为准
- 项目合并框架协议
- 印刷厂员工宿舍租赁协议范本
- 电信运营商安全监控系统施工合同
- 羽毛球俱乐部租赁合同
- 城市桥梁机械费施工合同
- 矿山安全监察员合作协议
- 水利监管堰塘施工合同
- 机械原理-压床机构设计及分析说明书(共21页)
- 阀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规范流程和夹具设计.docx
- 云南白药公司近三年财报分析
- 五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课堂PPT)
- 深度学习数学案例(课堂PPT)
- hp设备巡检报告
- 卧式钻床液压系统设计课件
- 水库维修养护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铁路防护栅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
- 塑胶材料的特性
- 高处作业教案(共4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