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隋唐溪洞与山林的地域分布及社会结构_第1页
六朝隋唐溪洞与山林的地域分布及社会结构_第2页
六朝隋唐溪洞与山林的地域分布及社会结构_第3页
六朝隋唐溪洞与山林的地域分布及社会结构_第4页
六朝隋唐溪洞与山林的地域分布及社会结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朝隋唐溪洞与山林的地域分布及社会结构

“西洞”和“洞”的概念在史书中经常出现。该区域大部分分布在长江以南的中国南方,岭南是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洞”和“洞”记录。由于史籍缺乏详细记载,学术界迄今对于“溪洞”和“山洞”的由来,包括其内部社会结构等问题,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一部分研究南方民族史颇具代表性的论著,往往将其解释成因为喀斯特地形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一、“溪洞”和“洞穴”是南方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唐代南方特别是岭南的“山洞”和“溪洞”究竟是指什么呢?“溪洞”和“山洞”等名称究竟是如何成为一种约定俗成而又影响极其深远的概念呢?首先,古代史籍中的“溪洞”或“山洞”等,一般都与中国南方山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洞”曰:“疾流也,从水。”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3)刘安特地用“处溪谷之间”“地深昧而多水险”“阻险林丛”等来描述秦汉百越民族的生活环境。其所著《淮南子·原道训》又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其次,六朝至唐宋时期的“溪洞”和“山洞”等,一般都与南方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溪洞”和“山洞”又可简称为“洞”。而“洞”又可写作“峒”“垌”或“峝”等等。至于“溪洞”或“洞”内部的社会结构,《隋书》记载流求国(今台湾)其“土多山洞,其王姓欢斯氏……所居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国有四五帅,统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诸洞各为部队,不相救助”。禹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当时所谓“国”者,如今“溪洞”之类,如五六十家,或百十家,各立个长,自为一处,都来朝王,想得礼数大段藞苴。朱熹将传说中大禹在涂山所盟会的“万国”与“溪洞”相提并论。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岭南西南部的羁縻州洞,“隶邕州左右江者为多”,“自唐以来内附,分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洞”。徐中舒先生对于“洞”或“山洞”内部的社会结构也有专门论述,他认为“洞”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公社,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村社共同体,“它就是以一夫一妻制父系家庭,在土旷人稀土地公有的条件下,合耦而耕,共同分配生产物的耕作制的社会”,而且从古代一直延续到明清。他又以宋代海南岛黎族的“黎洞”为例,认为黎洞实为父系小家庭组织,“是古代村社共同体发展的最后阶段”,“解放前黎洞规模大小,与宋代还是相差不远,这里就是一个进步的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与合耦共耕的合亩制相结合的社会”。最后,“溪洞”或“山洞”一般与古代南方山区适宜农耕的平地以及由此形成的聚落直接相关。唐代卢纶《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一诗称:“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比较典型的“溪洞”或“山洞”都相对封闭,而且还有“洞口”。这种“洞口”实际上就是进出“溪洞”或“山洞”的通道或隘口。例如,唐初澄州上林县(即今广西上林县)的设置即与“上林洞”有关。《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上林县本汉领方县地,“武徳四年分置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根据我们的考察,六朝隋唐史籍中的“溪洞”和“山洞”不一定都同时具备这些典型特征,但在多数情况下,所谓“溪洞”或“山洞”一般就是指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农耕性村落。二、六朝以来,“西洞”和“洞”的名称和发展趋势1.朝以来岭南民俗中古时代岭南等地的“溪洞”或“山洞”还有其他不同名称,弄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岭南等地的社会情况也具有重要意义。(1)关于“川洞”《魏书》记载古代南方獠人称:“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卭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2)关于“村洞”和“洞”敦煌文书S.1344号《唐开元户部格残卷》载有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二十日敕文,其中提到岭南风俗称:“岭南土人任都督、刺史者,所有辞讼别立案判官,省司补人,竟无几案;百姓市易,俗既用银。村洞之中买卖无秤,乃将石大小,类银轻重;所有忿争,不经州县,结集朋党,假作刀排,以相攻击,名为打戾。”(3)关于“黄洞”与“黄洞蛮”“黄洞”最早见于南朝后期的湘粤交界处。史载陈武帝“使湘州刺史华晈征衡州界黄洞”。(4)关于“獠洞”与“洞獠”梁武帝统治末期,交趾(今越南河内)豪族李贲发动大规模反叛。史书称:“大同之末,边政不修,李贲狂迷,窃我交、爱,敢称大号……三山獠洞,八角蛮陬。”(5)关于“蛮洞”与“洞蛮”“山洞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岭南西部的田州“开元中开蛮洞置”;(6)关于“俚洞”和“黎洞”“俚洞”与魏晋至隋唐时期岭南俚族有关。《隋书·食货志》称东晋南朝时期,“诸蛮陬俚洞,沾沐王化者,各随轻重,收其赕物,以裨国用”。六朝隋唐时代,在岭南等南方广大地区,“溪洞”和“山洞”等普遍存在,而且都与少数民族有关。自宋代以后,史籍中又有“猺洞”“苗洞”等其他名称。2.朝岭南等地“征川洞”和“招抚洞穴”的演变自六朝以来开始大量出现的“溪洞”和“山洞”,既是历代王朝统治的障碍或薄弱环节,同时也是中央王朝大力开发经略的对象。前引《隋书·南蛮传序》揭示了中古“溪洞”和“山洞”发展的总体趋势: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獽,曰俚,曰獠,曰竾,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其俗断发文身,好相攻讨,浸以微弱,稍属于中国,皆列为郡县,同之齐人。(14)所谓“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是指汉族民众逐渐与蛮族杂居在一起。特别是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开始的数百年间,北方家族大量南迁,其中不少进入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溪洞”和“山洞”地区,并逐步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六朝时期岭南等南方地区州县大量增加,其中很多就是通过“征伐川洞”或“招抚山洞”等方式建立起来的。所谓“征伐川洞”,就是中央王朝通过武力征讨,将“溪洞”和“山洞”强制性地改变为王朝国家的郡县。而“招抚山洞”,一般是通过安抚招徕,使“溪洞”首领接受国家的官职封号,并使之率领其族众进入王朝国家的版籍系统。我们试列举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资料来说明。史书记载刘宋元徽(473-477年)中,衡州(今湖南衡阳市)有“三洞蛮抄掠州县,移就江东,因蛮寇止息,遂号新宁,即今理是”。三、唐代岭南、贵州、福建、剑南、开垦地新州县的建立1.唐代岭南新增设的州县,多设“开山洞”。据方面,各有隋唐时期岭南是“山洞”和“溪洞”记载最为集中的地区。《隋书·谯国夫人传》记载岭南南部沿海豪族高凉冼氏,“世为南越酋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在海南岛儋耳郡一带,也有“归附者千余洞”。隋炀帝大业初年,隋朝在岭南设有19郡(州),152县。而唐朝在岭南则“为州七十有三,都护府一,县三百一十四”。唐代在岭南新增设的州县,有的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是“开山洞”而设立的,但实际上也是“溪洞”和“夷獠”集中的地区。例如,瀼州,《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清平公李弘节遣钦州首领宁师京,寻刘方故道,行达交趾,开拓夷獠,置瀼州”。2.唐代黔有效设置了一些州县唐代黔中道也是“溪洞”和“山洞”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自两汉至隋,中央王朝在黔中地区的经略长期集中在郡县治所及其附近区域,而在很多偏远山区则十分有限。进入唐朝,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旧唐书·地理志》主要根据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的州县资料,其记载黔中曰:“黔中观察使。治黔州,管涪、溪、思、费、辰、锦、播、施、珍、夷、业、溱、南、巫等州。”唐代黔中道新增州县大多是因“开山洞”而建立的。我们试列举其中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州县来说明:(1)南州。《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武德二年开南蛮置,三年更名僰州,四年复故名”。唐朝在黔中地区前后曾设置了20州。在《元和郡县图志》所记载的15州之外,还有先后被废弃的业、牢(义、智)、南潾、废夷、废思5州。所设置的县累计达85个。唐朝通过“开山洞”“开南蛮”“开生獠”等方式,一方面将前代“蛮荒”之地纳入到王朝国家的版图,将蛮獠民众改变为编户齐民;另一方面又通过析置、分割旧有州县,削弱和分化溪洞豪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控制。(1)3.福州市“始州”的变迁两汉至隋,福建的开发较为缓慢。隋朝福建地区只设有建安一郡四县,而且都集中在闽江流域。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福州:“始州,户籍衰少,耘锄所至,逋迩郡邑。穹林巨涧,茂木深翳,小离人迹,皆虎豹猿猱之墟。”唐代福建地区州县的大量增加,其中不少也是通过“开山洞”而成立的。我们以其中一些最有代表性的州县来说明:(1)漳州。《旧唐书·地理志》称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置。“旧属岭南道,天宝割属江南东道”。4.新开置州县设置的范围唐代剑南道泸州都督府所辖一批州县,均是因为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开山洞”而设立的,而且均与蛮獠等少数民族有关。《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泸州,都督十州,皆招抚夷獠置,无户口、道里,羁縻州。”所谓“无户口、道里”,证明了其州县设置多是象征性的,与岭南道、黔中道、福建地区新开置的州县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包括:(1)纳州。《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纳州,仪凤二年开山洞置。”此外,唐代江南西道所辖的鄂州唐年县也是因“开山洞”而成立的。《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二年(714年),“开山洞置”。四、古代南方的“溪洞”和“山洞”分布岭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属于帝国的版图,然而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主要局限于郡县治所和一些交通路线所经过的平原地区。由于一些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把岭南分割成很多面积不大而又互不相属的平地或盆地,使得渊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部族社会形态,在这些封闭性比较强的地区得以长期延续,这就是岭南自六朝以来“溪洞”“山洞”“獠洞”“俚洞”“蛮洞”等大量存在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空间背景。至于黔中、福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