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的价值意义迷失_第1页
非虚构的价值意义迷失_第2页
非虚构的价值意义迷失_第3页
非虚构的价值意义迷失_第4页
非虚构的价值意义迷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虚构的价值意义迷失

自西方在中国引入非虚构概念以来,非虚构概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何为非虚构却还是一个需要深究的问题。近年有学者在谈到非虚构写作普及到中国的彼得·海斯勒时,表达对学界无法准确理解非虚构概念的不满:“这种体裁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名称。一些人称之为‘记述性非虚构作品’、‘创意性非虚构作品’、‘文学类非虚构作品’或‘长篇新闻报道’……在他(彼得·海斯勒———引者注)看来,‘非虚构’以否定的句式下定义,本身就是个奇怪的词。”术语作为文学研究的基础,需要将其置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动态考察,才能揭示其内在的规定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从虚构到非虚构的文化逻辑,为非虚构的意义指向做出更为准确的定位。一、非虚构与文学虚构与现实势不两立,这在欧洲思想传统中由来已久。今天,人们却惊奇地发现虚构与现实的距离在渐渐消失,虚构在逐步转化成现实,这一沧海桑田的变化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的。一方面,人们获得了具体体验和直观感受。麦克卢汉认为:“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另一方面,虚构与现实的融合引发了人们在理论探讨上的浓厚兴趣,成为文学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中期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率先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长足发展,开启了工业革命之后的信息时代。与此相对应,虚构与现实的对立涣然冰释,二者的融合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表示虚构的“fiction”一词在英文中也指小说,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元小说就是在呈现虚构的过程和方式的时候,揭示虚构的现实性,意在表明虚构无法与现实分离。杰拉尔德·格拉夫在60年代写了《自我作对的文学》一书,明确提出:“‘生活’与‘现实’本身都是虚构。”众所周知,虚构与文学有不解之缘。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致主张将诗的写作理解为摹仿,柏拉图认为最高层次的美是理念美,自然美是对于理念美的摹仿,处在次等的地位,而艺术美则是对于自然美的摹仿,是最低等级的美。摹仿的要义在于拉开理念、现实与艺术的距离,突出艺术与现实的不同之处,与西方文论中所说的虚构意义相通。凭借虚构从事创作的诗人被看作超凡脱俗的化身,突出与普通人的差异。19世纪以来,虚构与现实对立的特征被进一步强化,成为文学与非文学的分水岭,或者说,正是因为虚构不受现实社会的约束,才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于是,一个隐含的问题便浮现出来,即伴随着信息时代虚构与非虚构的此消彼长,纯文学将要接受命运的拷问。那种沉浸在文学营造的虚构世界中的情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非虚构写作如雨后春笋,呈现勃勃生机。杜鲁门·卡波特倡导的“非虚构小说”和“新新闻报道”曾一度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创作的方向,德国柏林《国际文学》杂志社在2003年设立了国际性的旨在奖励非虚构写作的“尤利西斯报告文学奖”,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都设有表彰非虚构写作的重要奖项。更具说服力的是,大量统计数据表明,非虚构图书在西方的销量一路飙升,而纯文学作品则往往束之高阁。非虚构写作这股西风近年来迅速东渐,在中国形成潮流。比如,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专栏并组织“非虚构与文学的可能性”研讨会。《收获》、《十月》、《当代》等有影响的文学刊物都加大了非虚构栏目的策划力度。2012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2012年中国南方(国际)文学周”时,贾平凹、苏童、马原等以虚构写作闻名的作家讨论的却是非虚构写作问题。与此同时,纯文学研究也在走向没落,纷纷转向后殖民、媒体、大众文化、性别、种族等现实问题的研究。从虚构到非虚构,划时代的意义被凸显出来。“文学即虚构”并非永恒的真理,而是在特定语境下产生的观念。米勒在《文学死了吗》开篇就说:“雅克·德里达在《死亡:虚构与见证》中指出,‘文学’一词源于拉丁词根,它不能脱离它的罗马———基督教———欧洲根源。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则是在西欧出现的,最早始于17世纪末。即便当时,这个词也没有现代意义。按牛津英语词典,‘文学’第一次用于其现代意义,是很晚近的事情。”二、来自责任的启示:为市场经济建立正确的非虚构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维的,既包括物质层面又涵盖精神层面,这些固然都为探讨从虚构到非虚构的转型提供了宏大的背景和丰富的素材,然而对于一个时代特征的把握,需要首先探讨初始的、也是最为根本的环节,才能建立起学术创新的基本框架,为知识体系更新寻求坚实的学理依据。哲学思维与科学技术相互影响、作用,它们作为精神文化最为集中的显现,是体现时代特征最为醒目的风向标,构成探讨从虚构到非虚构的逻辑起点。在古希腊时期,虚构遭受现实的排斥,形成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凸显西方哲学思维最初模型的特征。柏拉图对于虚构的贬损,虽然在后世引发了诸多争议,但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亚里士多德虽不同意柏拉图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但同样强调虚构与现实的异质性,呈现出与柏拉图思维方式的一致性,只是对虚构的价值持不同看法而已。此后,文学世界就依靠虚构与现实世界彻底划清边界,建立起独特的精神王国。康德、席勒、维柯、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均遵循这一思维模式来为诗辩护,他们发表的“文学独立宣言”大体认为,通过虚构建立的文学不会成为现实、社会、自然的附庸,只有在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否定中才能获得独特的价值意义,甚至还可以获得比哲学更为崇高的地位。西方学者提出非虚构这个概念,目的是为信息时代陷入困境的纯文学寻求出路,就是从反思古希腊萌生并相沿成习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起步的。米勒引用怀特海的话说:“全部西方文化就是柏拉图的一个注脚,不论柏拉图自己的作品有多少出处渊源。”到了信息时代,在西方哲学史上已经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被撼动。信息不是完全由客观物质决定的,也不能根据物体的动能计算出运动结果,信息思维要求在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中,融入人的意识、情感,显然就是对主客二分思维的纠偏。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赛博空间,打造的是虚拟现实世界,依靠媒体技术和编码规则建构虚拟现实系统,化实为虚,将现实处理成信息传递给观众,取代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世界。“虚拟可以说是对传统哲学的根本性扬弃。同时,虚拟是一个新时代、新方式的出发点,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未来哲学的原则和方式。虚拟是我们从现在的一级文明跃入未来的二级文明的中介系统,是创造未来时代辉煌的工具”信息时代的哲学思维对于文学观念的革新提供了动能。米勒说:“德里达在《明信片》这本书中表述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新的电信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要打破过去在印刷文化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内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二分法。”人类学方法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思维变革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人民文学》杂志倡导的“非虚构写作计划”呼吁作家走出书斋,走向民间和生活现场,“借助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法,力图通过‘客观叙述’,从不同的侧面向读者呈现底层生活的真相。警惕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上的‘先入为主’,直接进入生活现场去发现生存的秘密”所谓中国非虚构诗学传统,是海外汉学家对于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一种评判,即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不是通过隐喻、摹仿去表达,而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素材,因此是非虚构的。他们之所以对于中国非虚构诗学传统有兴趣,主要因为中国诗歌不同于西方源自古希腊的二元论哲学,是非超验性的,属于一元论哲学观。吉川幸次郎说:“如果问虚构文学为什么没能占文学的主流,那是因为它与中国人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中国人被誉为现实的国民那样,他们认为,被现实地感觉地把握的是客观存在,只有在现实世界中,而不是在空想中,才有陶冶人情操的美好事物。这种哲学决定了将平凡人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事作为素材的文学,并以此作为其文学传统。”由此看来,非虚构要排除的只是虚构理论所秉持的二元对立的思想,只是否定将现实看作是一种先验存在的观点。虚构、想象与人的情绪、心理、感性、欲望等主观因素相连,如果将之看作是客观事实的对立面,从非虚构中排斥出去,等于制造了新的二元对立,并不符合非虚构的哲学思维。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围绕非虚构展开的争论就可以进行是非曲直的评判了。“新新闻体”在西方文学史上被看作是非虚构写作的别称,有人认为像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一样不能有丝毫的虚构才算非虚构,这其实是典型的二元对立思维,并不符合非虚构的思维方式。就像安德森分析的那样:“假如我们以《纽约时报》的头版作为样本,我们也许会看到苏联的异议分子,非洲索马里共和国的饥荒,一起恐怖的谋杀案,伊拉克的政变,辛巴威发现罕见的化石和密特朗演讲的新闻故事。为什么这些事件会被如此排列?是什么把它们联结在一起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是被想象出来的。”三、时代文学观的“旧貌换新颜”:内容上的虚构与现实性虚构作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产物,在西方人文学科体系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按照审美—艺术—文学—语言逐级层层展开,形成比较完整的关于纯文学观念的知识链。信息时代文学观念“旧貌换新颜”,不是表面的整容和修补,而是整个体系的脱胎换骨。这固然由多种因素促成,但不可忽略的是,与非虚构这个变异的基因有着或隐或现的关联。非虚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拓展了考察文学世界的视域。(一)非物质的审美化信息时代美学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就在于将日常生活纳入美学的视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为新的美学原则,消解了审美与生活的边界,包括家庭装修、时装表演、广告宣传、模特走秀等日常行为方式被纳入审美活动的范畴,并成为审美的主要对象。日常生活能够进入美学范畴,这一变革与非虚构的文化逻辑并不矛盾。日常生活审美化最早由英国学者费瑟斯通在1984年提出,虽然他主要是从消费文化、经济学角度来阐释这一美学新变,但其中隐含的却是非虚构的文化逻辑。为了突出商品的形象价值,需要借助大量电子媒介技术,运用虚构、隐喻、戏剧化手法来制作广告,创造出仿真的世界,以便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用波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实在与类像之间的界限的消弭”、“仿真的超级现实主义”由于非虚构作为清道夫破除了传统思维的障碍,才为美学体系的革新铺平道路。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说到底就是人类智慧划分的结果,鲍姆加登因根据感性、情感创立了“感觉学”而被誉为美学之父。美学与分别着眼于知和意的科学与伦理学不同,它强调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性,只有与生活、自然拉开距离才会产生美感。而认为日常生活具有审美意义,就意味着审美活动走出了传统的藩篱,形成了信息时代美学体系重建的基础。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说:“在物质的层面和社会的层面上,现实紧随新技术和电视媒介,正在证明自身越来越为审美化的过程所支配。它正在演变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审美活动,当然这里所指‘审美’不只是美的感觉,而是指虚拟性和可塑性。针对这些过程,现实的一种新的、本原上是美的意识应运而生。这一非物质的审美化,较之物质的、字面上的审美化含义更深刻。它不但影响到现实的单纯建构,而且影响到现实的存在模式,以及我们对现实作总体的认识。”(二)音乐、艺术、考虑的边界信息时代艺术领域的变化在于边界的移动,即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模糊了,艺术追求的纯粹性被瓦解了,现实生活本身也具有了浓厚的美学意味。如今我们无论是在写字楼办公,还是在商场购物,都会深切感到进入一种审美与实用功能浑然一体、虚构与现实融合的艺术境界。艺术这个概念因为逐渐去除了现实的因素而变得单纯而明晰。1746年,巴托划清了“美的艺术”的边界,主要做法是将之与手工操作的工艺进行比较,认为前者以非实用的愉悦为目的,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后者服从于现实需求,以实用为目的。而雄辩术和建筑则处于实用与非实用之间,因为没有完全弃绝与现实的联系,因此不能归入“美的艺术”,只能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存在。巴托还对“美的艺术”作了进一步细分,即包括音乐、诗歌、绘画、戏剧、舞蹈五个大类,之所以这样排序,参照的就是这些艺术样式与现实距离的远近,说到底奉行的就是摹仿或虚构的原则那么,艺术边界为什么能够移动呢?我们可以从信息时代的非虚构逻辑中找到答案。以信息技术为原动力和手段的行为方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其冠上艺术的美名。用詹姆逊的话来说,就是“现实转化为影像”(三)“形式主义”的确立,是文化研究的主流在信息时代,作者被认为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处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中,所谓现实也并非纯客观,而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马克·波斯特认为,网络写作是在“主客体的边界上写作”,“荧光屏—客体与书写—主体合而为一,成为对整体性进行的令人不安的模拟”,颠覆了主体对于世界的期待,这会“给笛卡尔二元论所代表的澄明而确定的世界带来些许含混”文学研究范式由传统的文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与非虚构的思维方式也是一致的。文化研究关注的是生态、女性、殖民等,都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形式主义批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对文学进行节奏、语音等纯粹形式的分析,而是在更开放的系统中做出深刻的社会学分析,文学不再被当作纯粹虚构的产物来解读。文化研究不同于过去的文艺社会学,后者强调环境、时代、种族的决定作用,形式主义的崛起只是将文学研究的视野由关注外部因素转移到关注语言、结构等内部要素上,在本质上与文艺社会学的思维方式相同。概而言之,文化研究不把社会现实的意义看作由外在因素决定,也不是从先验的理念出发对作品中的社会内容进行说明和评判,而是要求研究者通过自身体验去发现和理解事实。在我看来,信息时代文学研究范式在破除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时,体现了非虚构的哲学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