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2.2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九年级科学2.2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九年级科学2.2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九年级科学2.2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九年级科学2.2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九年级科学2.2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1.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实验Ⅰ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写两条)。

(2)描述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

(3)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2.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填化学式)。

(2)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

(3)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3.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大小相同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中;

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金属A加入到B溶液中。

(1)根据实验①可以判断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也能说明镁比铁活泼。

(2)根据实验③得出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A是________;如果A是铜,则B溶液是________。

(3)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

A.Cu、Ag、稀盐酸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B.Zn、CuC.Cu、Ag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请你填写空格:

(第10题)

(1)由A、B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必需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只由试管A中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________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2)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3)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_的变化。

6.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表面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表面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现象分析】(1)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2)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7.已知某合金粉末可能含有铝、铁、铜这几种金属,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铝、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

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铝、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铁、铜。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含有铝、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NaOH溶液。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⒈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⒉取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___________色合金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8.某小组对纯铁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验证。

已知: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B和C位置连接品红溶液和无水硫酸铜装置接口顺序是e→________→L。

(2)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取稀释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证明有Fe2(SO4)3存在。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

(4)将装置末端的气体经干燥后,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发现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同时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9.小科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1)按图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观察发现吹泡器吹出的气泡快速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该气体为______(填化学式)。

(3)小科思考后认为剩余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

【查阅资料】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其中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黑色固体不变色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和Fe2O3。

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黑色固体部分溶解,且有红色固体出现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10.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取氮化镁(Mg3N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硬玻璃管中装入一定质量的镁粉。

③打开活塞K井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⑤反应结束后,。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进行反应。

③拆除装置,取出产物并称量。

(1)硬质玻璃管中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⑤反应结束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

11.在学习了金属与酸之间的反应后,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可供选择的药品及器材: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薄铁片、量筒、剪刀、秒表、天平、温度计、酒精灯等;

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为减少反应放热对溶液温度的影响,每组实验铁片的质量取0.5克。

②铁片放人布袋内;

③实验至少设计3组;

④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控制反应的温度;

(1)该装置中的铜丝可,上下拉动,其作用是________。

(2)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①之后的其它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

答案及解析

1.解:(1)从图可以看出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金属的表面积是否相同,因此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不够合理;

(2)由图示可知,实验Ⅱ中C试管内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现象是: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由C可知,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说明活动性铜>银,D中的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活动性铁>铜,所以可得活动性:铁>铜>银,所以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CD。

故答案为:(1)酸的种类不同,金属的表面积是否相同;

(2)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D。

2.解:(1)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2)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率先慢后快。

(3)①镁、铝、锌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反应速率最快,则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M点时AC曲线对应的气压相等,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则M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不相等。

③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最终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的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多,则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故答案为:(1)H2;

(2)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3)①③。

3.(1)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比铁片更剧烈;

Mg+FeSO4===Fe+MgSO4(合理即可)

(2)铁;盐酸(或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等)

(3)不能用铁、铝制成的器具盛放酸性物质(或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合理即可)

【解析】可以利用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不同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也能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

4.(1)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B(3)B

【解析】(1)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能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故现象为锌片上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通过实验A可知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通过实验B可知锌的活动性比银强,还需要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Cu、Ag与稀盐酸均不能反应,故无法证明;Cu与AgNO3溶液反应,可以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以达到实验目的。(3)当Zn过量时,固体中含有Zn、Cu、Ag,故A项合理;由于银的活动性最弱,故最先被置换出来,固体中一定有银,故B项不合理;当锌不足或恰好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故C项合理;当锌不足,未与硝酸铜反应时,固体中只含有Ag,故D项合理。

5.(1)与空气(或氧气)接触;A、B、C(2)有食盐存在或有酸存在(3)性质

【解析】(1)A中铁钉与氧气接触,B中铁钉与氧气不接触,故由A、B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通过B可知,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铁不容易生锈,通过C可知,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铁不容易生锈,A中的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通过ABC可知,铁在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容易生锈。(2)试管D和E中,铁钉与水和氧气接触的同时和盐、酸接触,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盐、酸存在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③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对比实验法解答。要证明铁的锈蚀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要分别设计铁在隔绝氧气、隔绝水的条件下和铁同时与氧气、水接触的条件下是否锈蚀,通过对这三个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6.【现象分析】(1)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2)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知,B中不含有二氧化碳,不能生锈,D中含有二氧化碳,能够生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A中不含有水,B中不含有二氧化碳,C中不含有氧气,都不能生锈,D中同时含有水、二氧化碳和氧气,能够生锈,因此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7.NaOH溶液Al稀HCl稀盐酸浅绿Fe、Cu2Al+6HCl=3H2+2AlCl3

【详解】实验探究:

1.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是因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气;

2.取步骤1所得滤渣,加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铜不能和盐酸反应,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实现现象结论

⒈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⒉取步骤1所得滤渣,加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合金中一定含有铁、铜。

探究结论: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3H2+2AlCl3。

8.(1)h→k→g→f

(2)红褐色沉淀

(3)吸收生成的SO2气体,防止污染大气

(4)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H2,H2还原氧化铜生成了水,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解析】(1)根据验证二氧化硫和水时要先验证水,后验证二氧化硫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分析;

(4)根据硫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分析。

【解答】(1)要验证生成物有二氧化硫和水,需先利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水,然后再利用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装置接口顺序为e→h→k→g→f;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面容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时,证明有硫酸铁的存在;

(3)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根据二氧化硫与碱溶液反应,利用装置D来吸收生成的SO2气体,防止污染大气;

(4)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H2,H2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9.提供水蒸气H2FeOFe和Fe3O4

【详解】(1)A装置中水受热产生水蒸气,作用是提供水蒸气。

(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说明气泡中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

(3)[实验探究]

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黑色固体不变色,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黑色固体部分溶解,并且产生红色固体,说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

10.(1)3Mg+N2Mg3N2

(2)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

(3)防止反应过程是空气进入反应管

【解析】(1)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高温的玻璃管遇水很容易发生炸裂;如果熄灭酒精灯后立即停止氮气的通入,会使玻璃管内气压减小,水被倒吸到玻璃管内发生爆炸;

(3)导管口浸没在水中,可以起到密封隔离的作用,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玻璃管,影响反应现象。多余的尾气可以通过导气管口排放出去,起到减压的作用。

【解答】(1)硬质玻璃管中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Mg+N2Mg3N2;

(2)⑤反应结束后,应进行的操作是: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

(3)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防止反应过程是空气进入反应。

11.(1)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2)用剪刀剪取三片质量为0.5克的铁片,取其中一片放入布袋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毫升9.8%的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