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6课《老山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6课《老山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6课《老山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6课《老山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老山界陆定一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这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背景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况这一事件的句子。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一部分(1自然段):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

第一层:(2——10)第二层:(11——32)第三部分:(33)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山脚访瑶家。红军翻越老山界。主要内容有: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3.攀登雷公岩;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写作者的感受。

2.默读文章,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简要画出红军翻山线路图。下午山沟天色晚了瑶民家天黑山脚半夜“之”路攀爬(山腰)黎明吃饭登山下午两点多钟山顶一气儿跑下去宿营地老山界——难翻3.阅读文章,分析老山界具体难翻在什么地方?战士们是如何克服的?崎岖陡峭: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高耸连绵: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眼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的像一口井山路狭窄:路只有一尺宽山路险峻: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走路难

没有丝毫胆怯路窄石硬:路只有一尺宽,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寒气逼人:只得裹一条毯子;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睡觉难毫无怨言吃饭难粮食奇缺:虽然明知前面粮食匮乏,还是把整袋米送给了瑶民。肚子饥饿:抢了一碗就吃;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山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机关枪声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处境难嘲笑敌人飞机的无能4.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是对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讴歌。红军队伍——笨重4.作者在文中强调,翻过这样难翻的老山界的是一只“笨重”的队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队伍庞大:队伍挤得紧紧的

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伤员众多:剩下来的是医护人员和掩护部队

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傍边需要有人搀扶着条件简陋:粮食匮乏

只得裹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后有追兵:远远地还能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5.如果这支队伍仅仅是笨重的话,真的能翻越这座老山界吗?这还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有勇气: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坚强: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乐观:“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团结互助:医务人员真是辛苦……一点也不知道疲倦纪律严明: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热爱人民: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他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品一品:阅读下面一句话,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思考:红军们这样热爱人民,瑶民有没有什么变化?请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由一开始的惊惶,到后来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侧面表现出红军对人民的热爱。军民雨水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漫漫千里的长征,这种情谊是战胜困难的保障。

怎样理解第十二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主旨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汉《礼记》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唐王昌龄《出塞》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清林则徐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拓展延伸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