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上)期

中生物试卷

1.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太空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下列关于太空育种的

说法,错误的是()

A.应该选用萌发的种子B.仅有少数种子会发生突变

C.应该淘汰不具备新性状的种子D.产生的新性状大多数对生产不利

2.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两对等

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种子和矮秆不抗

锈病的小麦种子,欲通过杂交育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种子,假设小

麦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一年时间,则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A.2年B.3年C.4年D.5年

3.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胰岛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分裂能合成人腴岛索

一的细菌细胞

素基因如现在插入细菌细胞

A.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能够定向地改造细菌的性状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D.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催化

4.草甘瞬是一种可以杀灭多种植物(包括农作物)的除草剂。其杀灭植物的原理是能

够破坏植物叶绿体中的EPSPS合成酶。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农作物产生更多的

EPSPS酶,就能抵抗草甘瞬,从而让农作物不被草甘瞬杀死。下列有关抗草甘麟转

基因大豆培育的分析,错误的是()

A.可通过喷洒草甘瞬来检验转基因大豆是否培育成功

B.可以用质粒将EPSPS合成酶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C.可以用大豆的受精卵或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D.抗草甘瞬转基因大豆食品都是不安全的

5.如图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长颈鹿个体之中存在许多性状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应环境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6.如图表示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使用农药

A.A点:种群中不存在抗药性变异

B.A-B:农药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C.B-C:抗药性强的害虫存活并大量繁殖

D.C点:种群中都是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

7.某水稻种群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10%,由于某种病害导致aa个体全部死

亡,则病害发生前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40%、40%B.60%、66.6%C.40%、33.3%D.40%、60%

8.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蟆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

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

的桦尺蟆成了常见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树干变黑不会导致桦尺蟆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降低

B.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

C.进化过程中s基因的频率增加,但Ss的基因型频率不变

D.桦尺蟾种群进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现型的个体

9.某地区共同生活着甲、乙两种动物,甲捕食乙,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第2页,共41页

A.乙物种的突变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突变

B.捕食者甲的存在对被捕食者乙有害无益

C.甲、乙两物种在相互选择过程中共同进化

D.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10.八倍体小黑麦(AABBCCDD)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AABBCC,每一个字

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和黑麦(DD)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

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黑麦和小黑麦是不同的物种

B.小黑麦的产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

D.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含偶数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育

11.家鸽有很多品种,不同品种的家鸽形态特征各异,如信鸽、扇尾鸽、球胸鸽、凤头

鸽、喇叭鸽等均有独特的外形,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杂交和选育,家鸽的品种日渐增

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害突变也可以为家鸽的选育提供原材料

B.家鸽选育过程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家鸽产生的变异都能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D.选育出的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12.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19-nCoVvaccine)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

A.血浆B.组织液淋巴D.血浆和组织液

1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

A.促胰液素、抗体、血浆蛋白B.麦芽糖、二氧化碳、钾离子

C.RNA聚合酶、氯离子、葡萄糖D.脂肪酸、钠离子载体、胆固醇

14.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血浆渗透压一般不改变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不会使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

D.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15.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通过的生物膜层数为

()

A.1层B.2层C.3层D.4层

1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分布在丁中

C.营养不良时,甲会减少,乙会增多

D.02浓度最高的是甲,C02浓度最高的是丙

1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与体内细胞代谢活动无关

B.外界环境的变化必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人体患病一定是内环境的稳态遭到了破坏

18.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系统参与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9.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升高体温来维持体温的恒定不变

B.CO?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健康人摄入过酸或过碱的食物会使血浆的pH发生明显变化

D.常吃咸鱼、咸菜的正常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20.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4页,共41页

A.HC1和NaOH溶液都具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滴加HC1或NaOH前,应当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pH

C.滴加O.lmol/L的HC1或NaOH时,一次加一滴

D.滴加O.lmol/L的HC1或NaOH后,立即测定并记录pH

2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C.神经元的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22.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B.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手被针刺后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都是可以建立和消退的

23.反射活动离不开反射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e的末梢以及它所支配的f共同构成了效应器

B.d结构是突触,兴奋在该处是单向传递的

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b处可以双向传导

D.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

24.关于静息电位的测量和动作电位的曲线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静息电位需要将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B.图2中的A点表示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60毫伏

C.图2中的C点的高低与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呈正相关

D.图2中的DE段处于静息状态,出现该段的原因是钾离子的外流

25.关于神经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的中枢有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B.大脑的呼吸中枢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会出现遗尿的现象,排尿反射不能正常进行

D.长期记忆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会有新突触的建立

26.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一般由树突膜和细胞体的膜构成

B.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钠离子的内流属于协助扩散

C.神经递质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上,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D.测出某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值,若再增大刺激的强度,该值不变化

27.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

C.激素含量低,但是具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体液调节就是体液中的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2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可能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延长光照可能会提高鸡的产蛋率,与其体内的雌性激素浓度有关

C.下丘脑功能受损的小狗抵御寒冷的能力可能会减弱

D.青少年误服含性激素的保健品,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会较高

29.关于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6页,共41页

图1图2图3

A.图1中的曲线A代表正常人,曲线B代表糖尿病患者

B.图2中的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患者

C.图3中的a激素为胰岛素,b激素一定是胰高血糖素

D.图3中的a和b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使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30.为了验证盐酸二甲双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某生物兴

趣小组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成四组,如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

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1234

胰岛素+-+-

处理

盐酸二甲双胭-++-

方法

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血糖浓

?高于正常?高于正常

度)

A.四组小鼠都应该是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类型

B.1、3组的实验结果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

C.建议三种试剂都采用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

D.1组和2组是3组的实验组,4组可以舍弃

31.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B.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C.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32.关于动物激素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动物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或者细胞内

B.给动物注射促性腺激素或类似物,可以促进动物卵细胞或者精子的成熟

C.动物类食品中可能会残留性激素,经常食用可能引起儿童的性早熟

D.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将会患侏儒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33.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冷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控制骨骼肌战栗

B.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个体总散热量比炎热时少

C.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使机体产热量增大,导致发热

D.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促进代谢活动产热

34.如图是下丘脑与稳态的关系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雌激

雄激

孕激

甲状腺激素

A.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B.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C.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D.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反过来促进垂体分泌

35.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关于该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菌酶参与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

B.吞噬细胞参与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

C.免疫物质溶菌酶消灭细菌不消灭真菌

D.扁桃体、脾、胸腺、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

3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B.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

C.只有浆细胞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D.记忆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迅速产生抗体

37.如图表示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8页,共41页

A.该图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细胞①②③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⑤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二次免疫中,细胞②和④都能形成细胞③

38.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B.靶细胞的裂解死亡伴随着病原体的死亡

C.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不再增殖和分化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9.免疫失调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关于免疫失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

B.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C.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入侵B细胞和T细胞

D.将自身物质当成抗原攻击会得自身免疫病

40.接种新冠疫苗可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下列关于新冠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灭活新冠疫苗已经经过处理,丧失了致病毒性

B.灭活或者减毒的新冠疫苗,都保留了其抗原特性

C.灭活新冠疫苗技术成熟,安全性较高,需接种两次

D.注射新冠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能力

41.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如表:

杂交育诱变育基因工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种种程育种

要(1)(2)

(略)(略)(略)

杂交-(3)______

用(4)______处理萌发的种

(略)(略)培养T人工诱导染(略)

方子、幼苗

色体加倍一选育

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

优(5)(6)可以明显地缩短(7)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

(略)

点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8)

42.如图是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②是,③是,④是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改变。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就植物和动物而言,最早登陆的是,原因是。

43.图甲表示人体的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a、b、c、d表示膜结构或管壁,

A、B、C、D为体液),图乙表示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页,共41页

食物、水

和无机盐

帚消A化(占道体1的4%〜必V

DU~H~~-

7-jB(占体重的15%〜20%)a

C♦I

C(占体♦的40%〜50%)、b

(1)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图甲中的(填图中大写字母)构成,其作用是细

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以及。

(2)a的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和(填环境名称)。

(3)某人因过敏反应,A中的蛋白质渗出,会使A的渗透压(填“升

高”“降低”或“不变”),从而使A渗透到B的水(填“增多”“减少”

或“不变”)。

(4)图乙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消化系统①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

大肠排出的②是未被的物质;呼吸系统吸入的③是氧气,排出的④是二氧

化碳和少量;由泌尿系统排出的⑥是水、无机盐和。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调节网络。

44.脊蛙是指除去脑的青蛙,因为已经没有大脑,它所有的反射都是通过脊髓来完成的。

用任氏液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暴露蛙左后

肢的屈肌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

入0.5%的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肌反射。如图为该反射

弧结构示意图。

(1)脊蛙只能用于研究青蛙的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理由是

(2)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在体外实验中,可用来延长

青蛙心脏在体外的跳动时间,保持离体组织器官的生理活性。据分析,任氏液的作

用最可能有:维持的平衡,保持的稳定(缓冲作用),为细胞提供

一定的等作用。

(3)具体反射过程中,兴奋从感受器单向传至效应器。请设计实验验证在反射弧

上,仅刺激一点,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方法::

现象:o

(4)若在灌注液中添加药物X,将蛙左后肢的趾尖浸入0.5%的硫酸溶液后,电位

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也未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可能有:(写

出两点可能性原因)。

45.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模式。据图分析,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模式甲中,存在两种调节机制,分别是和o中枢神经系统通

过下丘脑分泌激素通过的运输,调节垂体分泌激素,影响和调节甲

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从模式乙可以看出,下丘脑合成了某种激素,并且通过神经元的结构

运输到垂体并分泌到垂体,在垂体部位进入毛细血管,该激素最可能是激

素。

(3)血糖平衡的调节最可能属于模式。饭后,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

,胰岛素分泌增加;神经中枢还可以通过传出神经控制胰岛细胞来调节胰岛

素分泌。

第12页,共41页

46.如图是关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的图解,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j③(作用)]

“⑤免我

抗原

i④(物质)〕

(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攻击,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上

图所示过程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2)图中的淋巴因子作用是促进细胞c的o物质④与结合,可以

形成,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图中能识别抗原但是不具有特异性的是细胞(填图中字母),对抗原

无识别作用的是细胞(填图中字母)

(4)除图中展示的免疫活性物质以外,还有其他种类的活性物质,比如唾液腺和

泪腺细胞可产生。

(5)移植器官可能会出现排斥反应,这属于免疫(填“体液”或“细胞”),

对应图的数字是免疫。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容易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仅有少数种子会发生突变,B正确;

C、若处理后的种子萌发后不具备新性状,不可抛弃,应保存备用,C错误;

D、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大多数对生产是不利的,D正确。

故选:Co

1、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

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和低频性。

2、太空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

3、诱变育种:

(1)概念: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

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2)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3)原理:人工诱发基因突变.

(4)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5)实例: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本题以太空育种为背景,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

掌握基因突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明确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

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B

【解析】解:第一年:把基因型为DDTT的品种与基因型为ddtt的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杂合植株DdTt。

第二年:把基因型为DdTt的杂合植株进行自交,后代出现性分离,产生ddTT和ddTt;

第三年:将第二年收获的种子筛选,播种ddTT和ddTt,并让其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

的个体即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小麦种子。

故选:Bo

杂交育种的优势就是能将不同品种的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植株上,所以可选用两

第14页,共41页

两杂交得到杂交一代,再将杂交一代相互杂交,然后再让其后代自交,就可获得理想的

植株.

本题考查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解:A、原理是基因重组,没有基因突变,A错误;

B、图示技术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细菌的性状,B正确;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C正确;

D、图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Ao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

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

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

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

否插入目的基因一一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一—分

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

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操作步

骤,掌握各操作工具的作用及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D

【解析】解:A、从个体水平上鉴定转基因大豆是否培育成功时,可通过喷洒草甘麟后

观察转基因大豆的存活情况来检测,A正确;

B、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因此可以用质粒将EPSPS合成酶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B正确;

C、可以用大豆的受精卵或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若用大豆的体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

体细胞,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C正确;

D、抗草甘嶙转基因大豆食品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但不能说都是不安全的,D错误。

故选:D。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EPSPS合成酶基因)的获取;②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可以是受精卵,也可以是

体细胞,当受体细胞是体细胞时,还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

鉴定(包括分子水平的检测和个体水平的鉴定)。

本题以草甘瞬为素材,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

作步骤及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层次的考查。

5.【答案】D

【解析】解:A、由于遗传变异使种群中的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如长颈鹿的颈和

前肢的长短不同,A正确;

B、每种生物体都有过度繁殖的能力,但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所以生物产生后代的数

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

而生存并繁殖,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而

不是朝着人类需要的方向进化,D错误。

故选: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

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

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

①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②种内斗争;③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

第16页,共41页

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

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

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

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

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

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要求考生识记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结合

题图信息对选项进行判断。

6.【答案】C

【解析】解: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存在抗药性变异,A错误;

B、由于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点种群中就已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在使用农药前,

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B错误;

C、图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部分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从而被淘汰,BC段上

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C正确;

D、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C点种群中不一定都是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D错误。

故选:C»

据图可知,害虫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在开始使用农药时,

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增加积累,

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

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7.【答案】C

【解析】解:某种群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10%,则Aa个体占60%。此时A的

基因频率为30%+60%x[=60%,a的基因频率为1-60%=40%。假设该种群中含有100个

个体,则AA有30个,Aa有60个,aa有10个。由于某种病害导致aa个体全部死亡,

AA和Aa个体数量均未变化,则AA的频率为忌/1OO%=33.3%,Aa的频率为66.7%.因

30+60

此,病害发生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33.3%+,66.7%=66.7%,a的基因频率为

1-66.7%=33.3%。

故选:Co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8.【答案】D

【解析】解:A、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在此

环境条件下,桦尺蛾体色深的更易适应环境,浅色个体不适于生存,其出生率会降低,

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进化过程中s基因的频率降低,基因型为Ss的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

通过选择,其频率增加,C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说明桦尺蟆种群进化过

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现型的个体,间接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D正

确。

故选:D。

桦尺蟆由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到黑色型(S)的桦尺蟆成了常见类型,说明了环境对

桦尺蟆进行了选择,使桦尺蟆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主要内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答案】C

【解析】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甲物种的突变与乙物种的突变无关,A错误;

B、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

发展的作用,B错误:

C、捕食者(甲)与被捕食者(乙)在相互影响、相互选择过程中共同进化,C正确;

第18页,共41页

D、甲、乙个体数长期稳定说明两者对环境及两者相互之间的适应性未改变,但甲、乙

两个种群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了进化,即种群基因频率可能发生了变化,D

错误。

故选:Co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

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相关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

观点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解:A、普通小麦、黑麦和小黑麦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存在生殖隔

离,是不同的物种,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小黑麦的产生是人工杂交后处理获得的,并没有经过长期

的地理隔离,B错误;

C、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产物,C错误;

D、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含4个染色体组,但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

所以不可育,D错误。

故选:A。

1、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为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

现象,叫做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

物种,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普通小麦(AABBCC)为六倍体,黑麦(DD)为二倍体,两者

分别含有6个染色体组和2个染色体组,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ABCD)含有4个染色

体组,但是这4个染色体组都不同源,导致其不可育,因此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

色体组加倍,获得可育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AABBCCDD)。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获取高产小麦新品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物种的概念和

形成过程以及多倍体育种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解:A、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正确:

B、长时间的人工选育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引起生物进化,B正确;

C、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不遗传的变异不能传递给下一代,没法保留,

C错误:

D、家鸽新品种不是新物种,与原品种没有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Co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

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2.【答案】B

【解析】解: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

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

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发挥作用。

故选:Bo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双向淞透胞

02和营养物质

血浆组织液内

8四代用废物液

循"

淋巴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

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

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第20页,共41页

13.【答案】A

【解析】解:A、促胰液素、抗体、血浆蛋白都能在血浆中找到,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二糖,不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RNA聚合酶在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C错误;

D、钠离子载体存在于膜上,不存在于血浆中,D错误。

故选:Ao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

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前、

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基本成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的基本组成,并对存在于

内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判断,难度较易。

14.【答案】C

【解析】解:A、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溶质是无机盐、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

B、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血浆渗透压

一般不改变,B正确;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细胞会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

高,C错误;

D、内环境渗透压的稳态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D正确。

故选:C。

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理化

特性,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答案】C

【解析】解:内环境(组织液)中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需要通过3

层膜(一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

故选:Co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双向淮透0;和营养物质胞

组织液内

淋法过毛细m管

8用代津废物液

淋巴

内环境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氧气通

过的生物膜层数。

16.【答案】B

【解析】解:A、毛细血管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

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B、淋巴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淋巴和血浆都有淋巴细胞和吞噬

细胞,B错误;

C、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将增多,C正确;

D、0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利用,因此甲处02的浓度最高,C02由

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生,排放到组织液,再经自由扩散进入血浆,因此丙处CCh的浓

度最高,D正确。

故选:故

根据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

淋巴。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

第22页,共41页

度适中。

17.【答案】C

【解析】解:A、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

A错误;

B、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内环境有影响,但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

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确;

D、人体患病的原因有多种,如:遗传病,患遗传病的病人内环境也可能会达到稳态,

D错误。

故选:C»

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水、无机盐、

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1)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本题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18.【答案】B

【解析】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

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因此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

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A正确;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B错误;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

D、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正确。

故选:Bo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

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以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

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掌握,难度适中。

19.【答案】D

【解析】解:A、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皮肤散热等来维持体温的相

对稳定,A错误;

B、C0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体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的呼吸中

枢,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从而将更多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运动排出,显然二氧化碳

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

C、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所以健康人摄入过酸或过碱的食物并不会使血浆pH

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D、常吃咸鱼、咸菜的正常人,机体依然能利用自身的调节机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能

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

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第24页,共41页

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

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答案】D

【解析】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具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A

正确;

B、滴加HC1或NaOH前,应使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pH,B正确;

C、滴加0.1mol/L的HC1或NaOH时,一次加一滴,C正确;

D、滴加0.1mol/L的HC1或NaOH,一次加一滴,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定并

记录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D错误;

故选:D。

血液中pH维持相对稳定(7.35〜7.45):血液中缓冲物质(一种弱酸和相对应的弱酸强

碱盐组成)的调节。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1.【答案】A

【解析】解:A、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A错误;

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B正确;

C、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其中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C正确;

D、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D正确。

故选:Ao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

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

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

兴奋。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2.【答案】D

【解析】解:A、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

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因为参与的反射弧结构是不完整的,所以不属于反

射,B正确;

C、手被针刺,产生痛觉,参与的反射弧结构也不完整,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

不属于反射,C正确;

D、非条件反射是不能消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