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0)_第1页
吉林长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0)_第2页
吉林长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0)_第3页
吉林长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0)_第4页
吉林长春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吉林长春记叙文阅读15篇(2003—2020)目录理想的风筝(2020年) 2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2019年) 5那祥云缭绕的地方(2018年) 8回忆鲁迅(2017年) 10童年杂忆(2016年) 13岁月钟声(2014年) 15忆萧乾先生(2013年) 18敬爱的“号兵”(2012年) 21淡定的秋色(2011年) 24外祖父的白胡须(2010年) 26呼唤(2009年) 29失去了的书桌(2008年) 32孩子与鸟儿(2007年) 35走过阴霾(2006年) 37开往春天的列车(2014年) 40

理想的风筝(2020年)苏叔阳①春天又到了。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⑪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⑫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⑬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⑭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选自《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5.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6.结合文本,揣摩刘老师说话时的语气,选出判断不恰当的一项A.“……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凝重、严肃)B.“好!五分!”(肯定、赞赏)C.“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鼓励、期待)D.“你不要管,我自己来。”(自信、坚定)17.写出文中两处“少年”的不同含义。①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②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18.作者对刘老师有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9.文章的题目市“理想的风筝”,④~⑧段却写了与风筝无关的事,你如何理解?【参考答案】【分析】文章回忆了上学时教历史的刘老师。刘老师是一个失去左腿的残疾人,他历史课上得很精彩,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能做出各式各样的风筝,并亲自将它们放上天空。刘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解答】(15)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知本文表述的对象刘老师,他身残志坚,每年春天都会放飞风筝,表达他对理想的追求。文章的标点是“理想的风筝”,主要事件与风筝有关,所以文首写春天的景物,从结构上看,是为了引出写作的人物与主要内容,并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此段景物描写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与希望,为下文表现刘老师对理想的追求作铺垫,并定下了温暖的感情基调。(16)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揣摩正误的判断能力。A.有误,刘老师在介绍他残疾原因的时候,是“笑着对我们说”的,“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他说自己的腿是女娲造人时甩丢的,很明显是调侃,所以说话时应是快乐、放松的。BCD.正确。故选:A。(17)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两题中给出的词语相同,要求分析的是词语的语境义。第一个句子中的“少年”,很明显指的是刘老师,指的是放风筝时快乐轻松的刘老师如同少年般充满活力,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第二个句子中的“少年”指的就是青少年一代,作者是想以此反问句,表达刘老师“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青少年一代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文章第五段写刘老师对自己残疾原因的介绍,“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表现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尊敬与爱戴;第七段介绍刘老师历史课上得好,“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喜爱与感激之情;写刘老师春天里放风筝,“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又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敬佩与赞美之情;通过记叙了刘老师年过半百,身患残疾依然在讲台上跳跃讲课,同时上历史课给我们很大触动,从而影响我大学专业选择历史系,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文末“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直接抒情,表达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19)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本文的标题是“理想的风筝”,很明显有两层含义,表层指的是刘老师春天放飞的风筝,以风筝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从刘老师放风筝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可以看出标题还暗指刘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理解了这些,即可知标题的含义即为本文要表现的主旨。文章④~⑧段描述的是刘老师上课的情景,“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表现了刘老师上课十分艰辛,但是他却不顾自己的痛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看起来与风筝没有关系,实则是为下文具体写他放风筝,放飞理想作铺垫。答案:(15)内容上:渲染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氛,奠定全文温暖的感情基调,以景喻人,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由风筝引出下文,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十分大,让我至今记得他。(16)A(17)①句中的少年指的是刘老师,尽管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依然如少年一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在放风筝时仍像孩子一样朝气蓬勃,富有生气,对生活充满热爱,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和赞美之情。②句中的少年指的是和学生时代的作者一样的广大青少年。在这里将孩童与年过五十,身有残疾却对生活有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刘老师进行对比,表现出我因为刘老师而产生积极的改变,表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18)通过记叙了刘老师年过半百,身患残疾依然在讲台上跳跃讲课,同时上历史课给我们很大触动,从而影响我大学专业选择历史系,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感激和喜爱之情;以及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残疾,依然努力生活,也体现了我对刘老师的赞美和敬佩。最后因为多年未见刘老师,也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19)标题有两层含义:①刘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也理想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②每年春天,刘老师都放风筝,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④~⑧段侧重于对刘老师的描写,看似与风筝无关,实则突出了刘老师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达了我们对刘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为下文写“放风筝”和体现主旨作铺垫。【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方法: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主要作用有:(1)渲染某种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3)表现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往往需要我们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具体分析。2、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020吉林长春)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2019年)张掬充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扬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着上去有些伤感。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我似乎是毫不犹型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我知道这命话不吏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巳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陌生城市哈尔滨。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漫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待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万股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⑪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明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⑫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白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困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氯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是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宗的雷地上,使幼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⑬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⑭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⑮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⑯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⑰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波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⑱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⑲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萌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1)摇撼()(2)毫不犹豫()(3)抉择()(4)蹑手蹑脚()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4分)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第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4分)写出你对第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参考答案】17、hànyùjúeniè每空0.5分,标注拼音错误,音调错误、标注声调位置错误均不得分18、示例:(1)毕业前答应留在哈尔滨搞专业创作。(2)冒充师范学院,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安静环境专心写作。(3)图书馆外秋冬美景激发我创作灵感。(4)小学老师把办公室给我用,可以一直写到半夜。评分标准:写出两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评分标准: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每错一处减1分,最多减3分。20、第八段是一句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内容上,总结上文,交代“我”成为“专业作家”前的学习经历。(1分)引出下文,详写“专业作家”创作的艰辛经历。(1分)21、那段日子具体指的是:从秋天到冬天,我冒充师范大学生,利用师范学院图书馆阅览室安静的环境进行创作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对我创作灵感的激发的那段时间。(3分)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1分)22、作者用了“不得不”双重否定句来加强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图书馆安静的环境的渴望,(2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创作的投入和执着。(2分)23、(1)结尾句与文章首段相互照应(首尾呼应),虚是写景,实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在创作之路上的伤感与愉悦的思想变化过程,虚实结合。(2分)(2)作者通过借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句,一方面自愧自己如杨花柳絮一般“无才思”,唯是像漫天飞舞的杨花,四处漂泊。(1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为梦想奋斗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1分)(2019吉林长春)那祥云缭绕的地方(2018年)宗璞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听见水“啪”的一声落地,觉得真有趣。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来,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有人说紫荆是清华的校花,如果真是这样,当然要刮目相看。抗战开始,我们离开清华园,一去八年,对北平的思念其实是对清华园的思念。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胜利以后,我进入清华外文系学习,在家中虽然有一个小天地,图书馆是少不得要去的,我喜欢那大阅览室。这里是那样安静,每个人都在专心地读书,只有轻微地翻书页的声音。几个大字典架靠墙站着,字典永远是打开的,不时有人翻阅。我总是坐在最里面的一张桌上。因为出入都要走一段路,就可以让自己多坐一会,在那里看了一些参考书,做各种作业。在家里写不出的作文,在图书馆里似乎是被那种气氛感染,很快便写出来,当然也有时在图书馆做功课不顺利,在家中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得很快。在这一段日子里,我惊异地发现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小,不像儿时印象中那样高大,但它仍是壮丽的。也常有一两笔白色的云依在楼顶。四年级时,便要做毕业论文,可以进入书库。置身于书库中,真像是置身于一个智慧的海洋,还有那清华图书馆著名的玻璃地板,半透明的。让人觉得像是走在湖水上,也像是走在云彩上,真是祥云缭绕了。我的论文题目是托马斯·哈代的诗,本来我喜欢哈代的小说,后来发现他写诗也是大家,深刻而有感染力,便选了他的诗做论文题目。导师是美国教授温德。在书库里留恋徜徉真是乐事。那时,图书馆里有教室。我选了邓以蛰的美学,便是在图书馆里授课,在哪间房间记不起了。这门课除我之外还有一个男生。邓先生却像有一百个听众似的,每次都做了充分准备,带了许多图片,为我们放幻灯。幻灯片里有许多名画和建筑,我在这里第一次看见蒙娜丽莎,可惜不记得邓先生的讲解了。这门课告诉我们,科学的顶尖是数学,艺术的顶尖是音乐。只是当时没有音响设备,课上没有听音乐。从清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还有少年闻一多和青年曹禺。闻一多一九一二年入清华学堂,在清华学习九年中,少不了要在图书馆读书,在九年中他课余写的旧体诗文还自编为《古瓦集》。去年经整理后出版,可惜我目力太弱,已不能阅读,只能抚摸那典雅的蓝缎面,让想象飞翔在那一片彩云之上。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是在清华图书馆里写成的。我想那文科的教育,外国文学的熏陶,那祥云缭绕的书库,无疑会影响着曹禺的成熟和发展。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我想,演员若能扮演曹禺剧中人物,是一种幸运。他的台词几乎不用背,自然就会记得。“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上中学时,如果有人说一句“太阳出来了”,立刻会有人接上“黑暗留在后头”。“我的中国名字叫张乔治,外国名字叫乔治张”,短短两句话给了多么宽广的表演天地。也许这是外行话,但这是我的感受。从图书馆走出的还有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人,无论成就大小,贡献大小,都是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想来,在清华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教职员工都会感到安慰。今年夏天,目疾稍稳定,去清华参观新安排的“冯友兰文库”,便也到图书馆看看。大阅览室依旧,许多同学在埋头读书,安静极了。若是五年换一届学生,这里已换过十届了。岁月流逝,一届届学生的黑发变成银丝,但那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在。(选自《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删节)【注释】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曹禺:本名万家宝。(有删节)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缭绕(

告诫(

刮目相看(

流逝(

)18、首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业?(4分)

19、“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惭愧”?(3分)

20、请写出作者在清华图书馆中亲身经历的事。(两件即可)(4分)

21、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我们不能说清华给了我们一个曹禺,但我们可以说清华有助于万家宝成为曹禺。

22、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4分)

23、作者为什么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4分)

【参考答案】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liáo

jiè

u

shì18、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开篇,强调了图书馆给人的帮助,为下文写清华图书馆作铺垫。

19、这里的“惭愧”表现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留恋之情。

20、幼时在图书馆玩耍;在阅览室中做作业;在图书馆里听课。

21、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曹禺是清华走出的名人,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清华在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22、对清华园对清华图书馆的无限热爱、留恋和怀念之情。

23、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华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自己成长的精神圣地,所以作者将清华图书馆称为“祥云缭绕的地方”。(2018吉林长春)回忆鲁迅(2017年)郁达夫鲁迅第一次的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我对于时日地点,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的薄弱,人非要遇见至五六次以上,才能将一个人的名氏和一个人的面貌连合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和房子里。因为记得那一天天气很阴沉,所以一定是在我去北平,入北京大学教书的那一年冬天,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若说起那一年的大事情来,却又有史可稽了,就是曹锟贿选成功,做大总统的那一个冬天。去看鲁迅,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情。他住的那一间房子,我却记得很清楚,是在那两座砖塔的东北面,正当胡同正中的地方。一个三四丈宽的小院子,院子里长着三四棵枣树。大门朝北,而住屋――三间上房――却朝正南,是杭州人所说的倒骑龙式的房子。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桌上没有洋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无疑。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鲁迅到上海的时日,照理应该在十八年的春夏之交;因为他于离开厦门大学之后,是曾上广州中山大学去住过一年的;他的重回上海,是在因和顾颉刚起了冲突,脱离中山大学之后;并且因恐受当局的压迫拘捕,其后亦曾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以上的时间。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节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成罪我的证据。但我却不忙不迫的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政治,一个字也不曾提起。”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就是对方的雄鸡,坚忍力有点不能支持了;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而离开了广州。人虽则离开了,但对于代表恶势力而和他反对的人,他却始终不会忘记。所以,他的文章里,无论在哪一篇,只教用得上去的话,他总不肯放松一着,老会把这代表恶势力的敌人押解出来示众。鲁迅和景宋女士(许广平)的认识,是当他在北京(那时北平还叫做北京)女师大教书的中间,前后经过,《两地书》里已经记载得很详细,此地可以不必说。但他和许女士的进一步的接近,是在“三一八”惨案之前,章士钊做教育总长,使刘百昭去用了老妈子军以暴力解散女师大的时候。鲁迅是向来喜欢打抱不平的,看了章士钊的横行不法,又兼自己还是这学校的讲师,所以,当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的时候,他就和许季茀,沈兼士,马幼渔等一道起来反对。当时的鲁迅,还是教育部的佥事,故而部长的章士钊也就下令将他撤职。为此,他一面向行政院控告章士钊,提起行政诉讼,一面就在《语丝》上攻击《现代评论》的为虎作伥,尤以对陈源(通伯)教授为最烈。《现代评论》的一批干部,都是英国留学生;而其中像周鲠生,皮宗石,王世杰等,却是两湖人。他们和章士钊,在同到过英国的一点上,在同是湖南人的一点上,都不得不帮教育部的忙。鲁迅因而攻击绅士态度,攻击《现代评论》的受贿赂,这一时候他的杂文,怕是他一生之中,最含热意的妙笔。在这一个压迫和反抗,正义和暴力的争斗之中,他与许广平女士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机会。在这自由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并且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才的。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他的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乱杂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他的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不免,但总缮写得非常的清楚。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他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海婴含笑走了的时候,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得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我去的时候,书本子还没有理好。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我,一边虽也在高笑,但暗地里一想到了“死”这一个定命,心里总不免有点难过。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人,我平时总不会把死和他联合起来想在一道。就是他自己,以及在旁边也在高笑的景宋女士,在当时当然也对于此这一个观念的极微细的实感都没有的。这事情,大约是在他去世之前的两三年的时候;到了他死之后,在万国殡仪馆成殓出殡的上午,我一面看到了他的遗容,一面又看见海婴仍是若无其事地在人前穿了小小的丧服在那里快快乐乐地跑,我的心真有点儿绞得难耐。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17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1)砚瓦()(2)譬如()(3)押解()(4)琐碎()18作者开篇强调自己记忆力异常薄弱,而后却又详细的介绍了与鲁迅第一次相遇时的诸多情况,其用意是什么?(4分)19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20请写出对文中画线语段的理解。(3分)[来源:学§科§网Z§X§X§K]21鲁迅“做事务的精神”体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4分)22“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最兴高采烈”。从鲁迅的“开怀大笑”中你读出了什么?(4分)23文中结尾写到“可是从此一别,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中饱含着作者哪些情感(4分)【参考答案】17略18结构上,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对于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回忆。内容上,写出与鲁迅先生见面的诸多细节,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怀念。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和对方比作雄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鲁迅先生与恶势力和他反对的人斗争的激烈,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于同恶势力反抗的决心和斗志。20“始终”,“总是”写出了鲁迅与恶势力斗争。“押解”写出了他对恶势力的厌恶和批判。这句话写出了鲁迅虽然离开了压迫他的地方,但是他一直用文章在与恶势力作斗争,表现了他的正义感,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对恶势力的厌恶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佩之情。211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2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3杂志《奔流》的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繁琐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4在大学演讲时有人要构陷他,鲁迅对时局和政治一字不提。5在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时,即使被撤职,也要控告章士钊。6写文章攻击《现代评论》的反抗压迫。22一方面是被海婴的天真逗得开心,同时也为海婴喜欢自己的书感到开心,表达了鲁迅对孩子的疼爱和喜欢。同时与他平时与恶势力做斗争的情况作对比。而此时没有人把他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为后文鲁迅的死做铺垫。23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之间感情深厚和对鲁迅的欣赏,对鲁迅的去世感到痛心和遗憾。表达了作者每次和鲁迅长谈之后有所感悟的内心,而此时不能相见让作者觉得鲁迅死的非常值得惋惜。(2017吉林长春)童年杂忆(2016年)冰心一九八○年的后半年,几乎全在医院中度过,静独时居多。这时,身体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读书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她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此后是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即或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他笑着给我写了“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再大一点,我又看了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记得我反复地读这本书的时候,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的小点心,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母亲看见了,说,“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父亲的“野”孩子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回福州的那一年,伯母,叔母都说:“四妹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自此我始终没扎耳朵眼!不但此也,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把剪刀和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地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父亲经常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我们骑着马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父亲还教我打枪,我背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烟台是我们的!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海边散步,在沙滩上,我们面海坐下,夕阳在身后慢慢落下,红霞满天。对面好像海上的一抹浓云,那是芝罘岛。岛上的灯塔一会儿一闪地发出强光。一天,父亲沉默地坐着。我挨过去用头顶着他的手臂说:“爹,你说这小岛上的灯塔不是很好看么?烟台海边就是美,不是吗?”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常说的话,我想以此来引出他的谈锋。父亲却摇头慨叹地:“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他用手拂弄着身旁的沙子,接着说:“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的……”我说:“爹,你哪时也带我去看一看。”父亲拣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愤激到这个样子。他似乎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平等的对象,在这海天辽阔四顾无人的地方,倾吐出他心里郁积的话。他说:“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呵。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呵!”他又谈到他参加过的中日甲午海战:开战的那一天,他身旁的战友就被敌人的炮弹打穿了腹部,肠子都被打溅在烟囱上!炮火停歇以后,父亲把在烟囱上烤焦的肠子撕下来,放进这位战友的遗体的腔子里。“这仇不报是不行的!”父亲看着我说,“我在巡洋舰上的时候,常常到外国去访问。我觉得到哪里我都抬不起头来!你不到外国,不知道中国的可爱,离中国越远,就对她越亲。……”在这长长的谈话中,我记得最牢,印象最深的,就是“烟台是我们的”这一句。许多年以后,除了威海卫之外,青岛、大连,我都去过。英国、日本、意大利……我也到过,那时我没有觉得抬不起头来。我觉得做新中国的人民是光荣的!“烟台是我们的”,这“我们”二字,除了十亿我们的人民之外,还特别包括我和我的父亲!(节选自《冰心散文·往事》有删改)17.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1)百无聊赖()(2)诧异()(3)虐待()(4)埋怨()18.文章开篇两段文字亲切自然,情意浓浓。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4分)19.请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20.忆及童年读《大卫·考伯菲尔》的情景时,作者说“我自己是幸福的”。她体会到的“幸福”有哪些?(4分)21.文中说“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父亲是如何“惯”我“野”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4分)22.文章再现了作者与父亲海边散步的情景。从父亲的“愤激”之态和“倾吐”之言中,你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23.深刻而清晰的童年杂忆,饱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参考答案】17.(1)lài(2)chà(3)nüè(4)mán18.内容:病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思想、感情、健康成长的帮助和影响。结构:为下文回忆与父母的往事做铺垫。19.形象地写出了书库对我的巨大的诱惑力,以及我多书籍(读书)的痴爱。20.母亲帮助我打开了文学的大门;父亲给予了我自由和民主,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感。21.从小穿男装;不扎耳朵眼;不穿紧鞋;带我骑马打枪。22.勇敢,有思想的爱国军人。23.对母亲将自己引入文学殿堂的感谢;对父亲的自由民主与爱国情感培养的感激;对国家的热爱和身为新中国的人民的光荣和自豪;对快乐、开朗、健康童年生活的知足。(2016吉林长春)岁月钟声(2014年)汪曾祺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点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这道弯弯的慢坡很有感情。如果它是笔直的,就没有意思了。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了当门房即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这学校有两架挂钟,一架在教务处。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我觉得那时的语文课本有些篇目是选得很好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钟不打的时候,绳绕在梧桐树干上,打一个活结。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

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给校园里的花浇水。

秋天,詹大胖子扫梧桐叶。学校有几棵梧桐。刮了大风,刮得一地的梧桐叶。梧桐叶子干了,踩在上面沙沙地响。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煤球炉子上坐一把白铁壶。

他还帮先生印考试卷子。詹大胖子推油印机滚子,先生翻页儿。考试卷子印好了,就把蜡纸点火烧掉。烧油墨味儿飘出来,坐在教室里都闻得见。

每年寒假、暑假,詹大胖子要做一件事,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全校学生有二百人,詹大胖子一家一家去送。成绩单装在一个信封里,信封左边写着学生的住址、姓名,当中朱红的长方框里印了三个字“贵家长”。右侧下方盖了一个长方图章‚县立第五小学‛,学生的家长是很重视成绩单的,他们拆开信封看:国语98,算术86……看完了就给詹大胖子酒钱。

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最直接有关的,除了摇上课铃、下课铃,——打上课钟、下课钟之外,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詹大胖子很坏,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卖得贵。但是五小的学生只好跟他去买,因为学校有规定,不许“私出校门”。

校长张蕴之不许詹大胖子卖糖,把他叫到校长室训了一顿。校长对学生说:学生在校不许吃零食;詹大胖子的糖不卫生;他赚学生的钱,不道德。但是詹大胖子还是卖,偷偷地卖。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

五小的学生差不多全跟詹大胖子买过糖。他们长大了,想起五小,一定会想起詹大胖子,想起詹大胖子卖花生糖、芝麻糖。

詹大胖子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得很平静。

詹大胖子的铃摇着摇着,钟打着打着,我们便长大了,便到了小学高年级了。

教五年级国文的是高北溟先生。他很喜欢我,我的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在他所授的古文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和我的气质很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教六年级国文的是张敬斋,张先生据说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老残游记》,讲得有声有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明湖上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使我对济南非常向往。

我对五小很有感情。每天上学,暑假、寒假还会想起到五小看看。夏天,到处长了很高的草。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心里很感伤。

我十九岁离乡,六十六岁回故乡住了几天。我去看看我的母校:什么也没有了。承天寺、天地坛,都没有了。五小当然没有了。

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

有删改)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巍巍峻宇()

②方框()

③拆开()

④万籁俱静()

18.

调皮的小狗、飘零的雪花,课文中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小学一年级所学。结合文章第四段

内容思考,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此为什么依然难忘?(答出两点即可)(4分)

19.

宋代戴复古说“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文中“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一句,以平实的语言将作者童年的观察体会写得妙趣横生,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有仇”与“爱”?(4分)

20.

史家传统的记人笔法是“不虚美,不隐恶”,作者也将詹大胖子这个人物放在现实生活中进

行客观地描述,使这一人物的优缺点都很鲜明。请分别概括出能够体现詹大胖子优点与缺点的事各一件。(4分)

21.

汪曾祺的散文温婉细腻,素朴中有挚味。正如他的老师沈从文教导的那样“贴”着生活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3分)

他摇下课铃或打上课钟的时候,左手捏着花生糖、芝麻糖,藏到袖筒里。有学生要

买糖,走近来,他就做一个眼色,叫学生随他到校长、教员看不到的地方,接钱,给糖。22.

“童年化育师恩久,花甲感念教益长”,汪曾祺先生以浓情的笔墨追忆了自己小学五、六年级的两位国文老师,他们授课的内容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3.

汪老六十六岁重归故里,童年的母校早已踪迹皆无,可这座记忆里的圣殿,却永远铸就在他

情感的基底,心灵的深处,生命的肌理,因此才有文末这些情谊款款的文字。文章最后一

段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4分)

【参考答案】17.

①jùn

②kuàng

chāi

④lài(共2分,每小题0.5分)

18.

围绕“小时候的背诵记忆深刻”或“感受到了美”或“悟出了写散文、小说的方法”或“课本中的选篇很好”或“喜爱这些课文”或“内容生动有趣”或“贴近儿童心理”回答。(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19.“有仇”围绕“詹大胖子剪树很卖力”回答;“爱”围绕“詹大胖子精心(经常)修剪冬青树”回答。(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

体现优点的事:①围绕“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这两架钟(按时开大门;按时摇铃)”回答。②围绕“卖力地修剪冬青树”回答。③围绕“给校园里的花浇水”回答。④围绕“扫梧桐树叶”回答。⑤围绕“给老师烧水(烧开水;烧洗脸水)”回答。⑥围绕“帮先生印考试卷子”回答。⑦围绕“到学生家去送成绩单”回答。

体现缺点的事:①围绕“有人到学校,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也不问”回答。②围绕“违背学校规定,私自卖糖给学生”回答。③围绕“卖的糖比外面摊子上的贵”回答。④围绕“詹大胖子屡教不改一直偷偷卖糖”回答。(共4分,每件2分,体现优点和缺点的事各一件,意思对即可)

21.

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詹大胖子狡猾(油滑;

狡诈;熟练;麻利;不守校规;明知故犯;诡计多端;善于遮掩(躲避))的样子。(共3

分,人物描写方法1分,答出任意一种方法即可;表达效果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

即可)

22.

围绕“高北溟老师教授归有光的文章,我现在小说里还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对我写作产生影响);张敬斋老师讲解的对联(《老残游记》)使我对济南产生向往”回答。(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

内容:围绕“对小学的热爱(眷恋;怀念);对母校(老师)的感激(感恩);对小学生活的真挚情感;对少年的期望(祝愿);希望少年不要忘记母校(老师)的恩情”回答。

结构:围绕“总结全文;照应开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深化主旨”回答。(共4分,内容2分,结构2分。各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014吉林长春)忆萧乾先生(2013年)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漫什么乐趣。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潇洒()②犀利()③深邃()④颁奖()18.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19.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20.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21.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答:22.“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答:23.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答:【参考答案】17.①xiāo②xī③suì④bān(每小题0.5分)18.①穿着潇洒(或:衣着打扮可以是最洋,也可以是最土。或在外西装革履、绅士派头;在家趿拉着鞋,穿宽松的便装)②家里看似很乱,要找的东西心中有数。③为了方便找到要用的东西,坚决不换宽敞的公寓。④节日里,狭小的房间里挂满贺卡。⑤有许多实用的小发明。(或: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省得老低头;或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或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或: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到处都是机关。)⑥谈得兴奋了就邀人喝酒,有时还白嘴喝酒。(任意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19.对比。略。(围绕“萧乾先生在外和在家穿着的不同,表明他可以最泮,也可以最土,从而突出他潇洒的特点”回答,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20.略。(围绕“心地善良,有爱心,对小乌龟充满了怜爱之心;有生活情趣,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生活;表达了对萧乾先生的敬意或赞许之情”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2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萧乾先生比作大火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创作数量多,创作速度快,作品气势宏伟,影响力大,创作活跃;表达了对萧乾先生的赞美(敬佩或赞叹)之情。(修辞方法2分;简要分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22.示例:承接上文萧乾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引起下文对萧乾先生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围绕“承上启下或过渡”展开回答。只答“承上启下”或“过渡”2分,只答“承上”或“启下”,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23.略。(围绕“潇洒;热爱生活;善良;热心;聪明;有才华;勤劳;治学严谨;认真;有毅力;自律;忘我;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深邃;客观公正;有正气;大胆;机警;敢说真话;实事求是,慈悲;博爱“回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印象1分,结合原文1分)(2013吉林长春)敬爱的“号兵”(2012年)琦君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沈先生兼任我们公民课。在普遍重视语数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对于教公民课的老师,自然又是“另眼相看”。可是因为他是训导主任,大家都有所顾忌。第一天上课,我们屏声息气地注视他走进课堂,一个个正襟危坐,作出很专心听讲的样子。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他开口说话前先点名,点一个名字抬头看一眼,仿佛看这一眼就把你牢牢记住似的。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沈先生打开课本又合上,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你们经过一星期的新生辅导,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来很民主的样子。沈琪马上就举起手来说:“我有问题。”沈先生点点头,沈琪站起来大声说:“请问沈先生,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沈先生却微笑地说:“我来解释一下。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但学校为了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可有家里人洗。”沈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想不出话来反驳了。可是沈琪又说话了:“在一个课堂里上课,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齐嘛。”“如果住校同学愿意天天穿制服,当然再好没有,只要能保持整洁。沈琪,因为你是走读的,才会这样想。如果你是住校的话,一定会觉得这样的通融是很合理的。”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我们顿时觉得他很是名副其实的“号兵”。有一次他带我们远足,教我们唱进行曲,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啰。”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号声之中;吹出来的调子即使单调,却有振奋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初三时,沈先生不再教我们课了,但因他是训导主任,我们仍常常和他接触,那就是犯了过错被请进去“吃大菜”(受训斥的意思),可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营养的。他并不板起面孔训话,而是先讲个笑话或故事,让我们自己想想,错在哪里?比方说,有一次我们住校生三五个人在一个周日的晚上,请外出假去看一场马上要下片的电影。学校批准我们八时半以前一定要返校。电影散场不到八点,回校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当我们经过一间饺子店时,那股香味实在太引诱人。原可以买回来吃,但总觉得坐在店里正式吃,有一派做大人的味道,于是就进去围坐一桌,大吃了一顿。又在水果摊上买了甘蔗菱角,心满意足地回校。到了校门口,大门已关上,才知已过八点半,快九点了。幸得好心的老工友悄悄开边门放我们进去,舍监已经把眼睛瞪得铜铃似的了,站在宿舍门口等着我们被“一网打尽”了。大名被记下来,直接送到校长室。我们并不怕训导主任的“大菜”,怕的是校长。我们走进校长室,沈先生也在座。校长还没开口呢,他先说话了。他说有一个孩子,总是不听父母的话,每回外出时叫他早点回家,他总是晚归来。有一天,他又要出去了,父亲厉声的说:“这次出去就别回来了!”孩子在外却越玩越有没劲,心里有一种无依的感觉,反而提早回家了。看见父母正在门口张望,母亲又高兴又意外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回来了。孩子一向倔强,不愿把真心话说出来,他说,因为爸爸叫我不要回来嘛,所以我回来了。母亲“扑哧”一声笑了。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迟归了。讲完故事,沈先生笑眯眯的,校长也笑了,气氛立刻缓和下来,大家心里也就放松了。幸得沈先生率先开口“定调”。沈先生后来要去英伦留学了,我们真的好舍不得他走。沈先生古书读得多,英文又好,他是应该出国深造的。临别之前,我们全班合作,由我执笔写了一首送别沈先生的诗。还记得那首诗的结尾是这样的:我们敬爱的号兵/有如我们的父亲/我们圈起手/吹起离别的号声/祝敬爱的老师/此去万里鹏程……(选自《母亲的金手表》,有删改)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正襟危坐()②浩瀚()③通融()④绰绰有余()18.琦君以“敬爱的‘号兵’”为题目,回忆了自己与沈先生共处时一段耐人寻味的日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沈先生有关的两件事。(4分)19.琦君文章的风格平和温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