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 趣味课堂 精讲精研】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_第1页
4+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 趣味课堂 精讲精研】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_第2页
4+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 趣味课堂 精讲精研】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_第3页
4+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 趣味课堂 精讲精研】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_第4页
4+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 趣味课堂 精讲精研】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古诗三首春夏秋冬读书要求:1.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2.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径

赠刘

残犹傲君橙橘

jìngxiézèngliúcányóuàojūnchéngjú生字新词1.塞外无土,两点做主。2.人人前来,有劲出力。4.一句出口,粮草都有。3.文人带刀。5.一群羊丢了。6.走去关门。tiāo(挑水)挑

tiǎo(挑灯)我的发现:

余+斗=斜雨+相=霜贝+曾=赠木+登=橙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名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

杜牧(803年-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jìngxié[唐]杜牧整体感知朗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大意

沿着石铺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处,居然还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景物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斜: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人家:白云缭绕处的人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林。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为。精析文本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透过“霜叶”写出了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热烈,“红于”不仅点出枫叶色彩鲜艳,而且使枫叶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1.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爱”字表现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山行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二月花

深秋生机盎然

喜爱油然而生一、比一比再组词。径()斜()赠()送()经()科()增()进()

二、给下列句子中的“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tiǎoB.tiāo1.今天的这场争斗是李明挑()动起来的。2.哥哥挑()选了一本名著,准备挑()灯夜读。ABA送别进入增加赠送途径经过科学倾斜一、诗中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寒山”和“霜叶”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秋季。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太喜欢这晚秋的枫林,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有一个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还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自己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古诗背景荷尽已无擎雨盖,qíng菊残犹有傲霜枝。cányóuào

枯萎。举,向上托。荷叶。

凋谢。精析文本

已无

犹有

诗人拿荷的“已无”与菊花的“犹有”相对比,歌颂了表达了

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jūnchéngjú

苹果红、

山楂红、

柿子黄、

梨子黄……秋天还有

赠刘景文

[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朗读古诗大意:

荷花凋残,连那遮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花的菊花残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苏轼要鼓励刘景文,为什么全诗写的却是秋天的景色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诗人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的傲霜斗寒形象,后两句又突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从而表达赠诗的目的——秋虽然萧瑟,但正是硕果累累,丰收的季节,这是其他季节无法可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希望他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shàoxiāotiǎocùlí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初读感知注释: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篱落:篱笆。古诗大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阵阵声音,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诗人。“客”表示诗人

远离家乡,客居在外。孤单凄冷,思念家乡“情”表达的是诗人

的情感。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如何判断

“挑促织”1.童年时有过“挑促织”的经历。蟋蟀。2.听到了蟋蟀的叫声。回想童年倍加思乡一、《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看出来的?二、赏图猜诗句。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赠刘景文》可以从“荷尽”“菊残”和“橙黄橘绿”看出来。《夜书所见》从“秋风”可以看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