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应用的现状与反思_第1页
翻转课堂应用的现状与反思_第2页
翻转课堂应用的现状与反思_第3页
翻转课堂应用的现状与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转课堂应用的现状与反思

0国家为建设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改革。2012年,教育部公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国家层面为建设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提出了政策导向,也为利用技术手段大胆推动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广受关注的翻转课堂被视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整合主体思维,提升学习效率近年来,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越来越多。有学者将翻转课堂的定义总结为:将教学任务中最容易的部分,即知识的传递移到课堂外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机会进行积极的社会化互动,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高水平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等教育目标。翻转课堂能否真正实现更高的学习效率而非流于形式?对此,不少学者提出质疑。有人从传播学的角度指出了翻转课堂实现过程中“翻而不转”的现象:传播模式未转(学生依然被动承受教师给出的任务)、传播效果未转(课堂的效率未能得到提高)。2博物馆的教育实践场馆学习指在各类与科学、历史、艺术等教育有关的公共机构(包括博物馆、科学中心、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开展的非正式学习。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明确指出“教育”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同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强调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衔接。这些文件从政策层面推动了以博物馆为主的场馆教育的发展,也明确了博物馆开展非正式学习的工作重点。教育科学的源泉只能是鲜活而丰富的教育实践。实践领域越宽广,科学研究则越深厚。在视听教学阶段,教育技术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与实践领域,而并不是仅限于正规学校教育体系。3案例的具体分析本研究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生通识课程“世界博物馆巡礼”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文物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并能以国际化的视野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明确时代发展中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使命。3.1馆际之间的互动不少教师对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担忧在于,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重了课后学习的负担,而学生能否在这琳琅满目的作业当中达到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的目标?笔者认为,互联网事实上为知识的吸收、储备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世界博物馆巡礼”课程运用了在线平台“大夏学堂”和微信作为教学手段,两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其中,“大夏学堂”提供了更系统、更“正规”的学习资源及互动;而微信则因为分享便捷、沟通顺畅,易激发学生兴趣,并让作业报告更“接地气”。当学生在网上预习了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不再对基本概念进行阐释,而是直接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如组织班级讨论、专题研讨和心得交流等。可见,翻转课堂将学习“化整为零”,把求知的愿望变成一种自然的兴趣。当然,对于文化的认知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场馆教育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博物馆的实地考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直观认识。3.2实践探索部分“世界博物馆巡礼”课程由三个部分组成:概念认知、案例探讨和实践探索。其中,概念认知和案例探讨在“大夏学堂”和课堂内完成,实践探索在场馆内完成。在概念认知部分,教师将大量的相关视频、参考文献等上传至“大夏学堂”,并把部分关于概念讲授的教学片段放在网上供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完成基础知识的准备。接着,再经教师的课堂引导,由话题引入专题。最后,学生将通过“大夏学堂”反馈他们在课后的深入思考。这一思路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学习”。在案例探讨部分,教师以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为例展开专题研讨。如果说课堂上的讨论较为随意、轻松,要求学生畅所欲言,那么课后在“大夏学堂”上的讨论则认真、严谨,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后,形成有理有据的发言。比如,“大夏学堂”设有“学习小百科”板块,由学生自发创建与课程相关的概念词条,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词条。真正实现“翻转”是在实践探索部分。首先,由教师进行知识结构的铺垫,并通过“大夏学堂”发布相关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然后,请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前往博物馆,并将参观感悟以“学习日记”或“小组博客”的形式在“大夏学堂”上分享。最后,要求学生完成期末作业,将对某个话题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有趣的语言构成“微展览”,发布在课程的微信公众号上。3.3鼓励独立判断和批判性自我意识高等教育课程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发展智力和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认知自己所在研究领域的能力。在激发一种具有探究性、分析性及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同时,鼓励独立判断和批判性的自我意识。在“以人为本”的观念引导下,“世界博物馆巡礼”课程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既有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性评价(将最终项目成果拆分成若干步骤分段完成,教师对此给予反馈,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也有注重学生课程参与程度的表现性评价(比如班级讨论的积极程度、线上互动的活跃程度以及学习心得的撰写情况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做出一对一的点评,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3.4博物馆之旅激发了学生课堂合作学习的动力从学生在“大夏学堂”上的活跃程度,可以得出其对“世界博物馆巡礼”课程的投入情况。如图1所示,学生使用“大夏学堂”进行课程学习的时间较为集中,主要是在授课当天———周一。由此可见,“大夏学堂”能吸引学生利用课余的零散时间达成学习目标,对于推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着显著的效果。如图2所示,在使用“大夏学堂”的过程中,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内容板块中的“作业成果”和“你博物馆了吗?”栏目,说明“大夏学堂”的确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作业互评”栏目的点击人数特别少,这是因为大家不太信任将作业交给随机指派的同学批改。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上的讨论环节,教师作为讨论话题的主持人,邀请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观点,并当堂切磋以完成互评。相比直接打分,气氛轻松的课堂互评更易被学生接受,这也体现了从“只看分数”的定量评价向多元化的定性评价的转变。同时,授课模式的改变也增强了学生自发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并反过来增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调查显示,61.3%的学生在近期去过博物馆,90.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博物馆和欣赏文物。从学生的学习心得来看,博物馆带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而这正弥补了翻转课堂过于重视技术手段而忽略直观体验的缺点。在参观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之后,有位同学这样写道:被学校的馆藏彻底震撼了!生物的机制、生物的构造、生物的功能、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共性和差异……太精妙绝伦了,真是浩瀚宇宙中一种神奇的存在。今天有幸听到精彩的讲解,学会了重新看待生命。这次的博物馆之旅给了我一些新的启发,以后有机会要去多看看!此外,我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期中的独立作业到期末的小组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