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晋元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1.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晋元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2.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晋元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3.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晋元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4.gif)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晋元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ae4369f9f1fdb9ed212bd5189f43e07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晋元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
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山野行走
天黑下来,四周死一般寂静。我仍在山野里行走,山影嶙峋交错,仿若剑戟铿
锵,再现古代某个严酷战阵。我想起了那些厮杀、血腥和悲凉的牺牲,心里划过惊惧和悲
悯。此时,星星依序出现,很快布满天宇。视野渐渐亮开,山影变得敦厚温和,细细山路
在月光里蜿蜒,如持续流淌的乳汁。我感到了无情宇宙在无意识里呈现的几分仁慈。为了
一个小小的夜行者,宇宙竟然动用了它的全部照明设备:北斗星、织女星、天狼星、天蝎
座、天琴座、室女座……此时全部为我满负荷工作,那凶猛天狼,也在为我殷勤地发电照
明,头顶的每一颗星星,全部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神速,向我空投光芒和柔情。
此时,我行走在群山的皱褶里,我也行走在浩荡的天意里。
嚓、嚓、嚓,连续三颗流星划过头顶靠南的天空,山巅似有被灼痛的云絮,凌乱
飘起。山村的狗们,大声狂吠,对天空发出持续质疑和询问。由于天文学知识过于匮乏,
它们的发问比起它们的祖先,显然毫无长进,仍止于纪元前的幼稚和天真。尽管,流星们
在天上制造了不小的动静,挑逗了无知的狗们的猜测和询问,却丝毫未打断避暑山庄里富
豪们的赌局,那掷骰子的声音,盖过了银河的潮汐,删除了天上的动静。熟谙经济学的精
明赌徒们,陶醉于他们的天文数字,却不需要也不屑于别的什么天文学,不需要也不屑于
向天空注目和发问,除非星辰坠落,为他们降落下大量黄金和巨额利润。
我对那些对天发问的无知的狗们,竟有了几分尊敬:在这个被商业和经济学主宰
的大地上,在这个市恰当道、失去天真的夜晚,对尘世和天上的动静,发出好奇的追问。
隔着一个山涧,走在山路上的我,看见了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几乎与我并排而
行。我看见一辆辆呼啸的车,一组组飞旋的轮胎,我看见疾驰的现代,载着时光和欲望,
弃我而去,弃我而去。我一个步行的人,一个保持古代行走方式的人,一个对现代水土不
服的人,一个迈着农业的步子慢行的人,与咆哮的工业和狂奔的现代,礼貌地保持了距
离,我绕开了它的快,我坚持着我的慢。它们,狂奔的铁们、轮胎们、现代们,一路弃我
而去,很快都超越了我,扔下了我。我索性掉头,折进一个山湾,四周是无边密林,林间
一泓碧水,这时,我才忽然发现:现代已载着现代远去,我留下来,留在古代的密林,留
在古老的深山。
抬起头,我看见了山间的月亮,被林涛和山风梳洗得眉清目秀的月亮,他不慌不
忙地漫游在李白的苍穹,行走在苏东坡的意境里,仔细抚摸着山上的苔鲜和留下始祖鸟爪
痕的玄武岩一一那上面保留着两亿年前时光的表情。
这时候,我恍然大悟“白驹过隙”这个词的深意。
这时候,我才知道:所谓高速的现代,只是现代自己快速删除自己的一种程序。
现代载着现代快速远去,最终能留下来的一一
注定还是大地、青山、始祖鸟的玄武岩和礼拜的明月。
已是后半夜了,明月西斜,天河渐落,山影隐约。早起的鸟开始集体朗读,山野有鸡
鸣声起。路边,几户农家的灯陆续亮起,我在一旁的院子里停下,主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
老人,他说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他与老伴种地,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还养着一头
奶牛。他一边挤奶一边说,山里不缺草,牛吃得好,奶多。提前把奶挤了,等会儿把奶卖
给奶贩子,他们又卖给城里的奶厂。他说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挣一点,补贴家用,也给
自己准备点养老钱。我蹲下来,看他挤奶,奶牛温顺地站着,它不计较那哗哗流进奶桶的
是什么,它似乎陶醉于释放的快感,或者,它知道那是什么,但它不愿说出口,不愿计
较,它只觉得放养它的人有恩于它,青草和溪流有恩于它,那流出去的都不是它的,是天
的,是地的,是人的,而属于它的身体,还原封不动在它这里,这让它已很满足。星光照
在奶牛身上,照在老人身上,被星光雕塑的老人和奶牛,宛如黎明的神灵。奶桶已经快盛
满了,而牛奶还在注入,星光也在注入,满当当的桶里,荡漾着星光和牛奶。我再一次从
老人脊背和奶牛的脊背向天穹望去,我看见,那渐渐沉落而暗淡的银河,似乎已向宇宙献
出了足够多的乳汁……
(李汉荣作品,有删改)
11.阅读文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9分)
(1)结合文章,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a.那掷骰子的声音,盖过了银河的潮汐,删除了天上的动静。
b.所谓高速的现代,只是现代自己快速删除自己的一种程序。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我一个步行的人,一个保持古代行走方式的人,一个对现代水土不服的人,一个迈着
农业的步子慢行的人,与咆哮的工业和狂奔的现代,礼貌地保持了距离,我绕开了它的
快,我坚持着我的慢。它们,狂奔的铁们、轮胎们、现代们,一路弃我而去,很快都超越
了我,扔下了我。
12.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花费不少笔墨来写奶牛?(4分)
13.文中多处写到月亮、月光,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4.本文主题多元,意蕴深刻。请结合文章,任选两方面加以探究。(7分)
参考答案:
11.(1)a.遮掩、覆盖的意思。指富豪们沉醉于赌博的狂欢,完全无视外界的存在。
b.消解、消除的意思。指现代社会因过分追求速度而缺失了各方面的沉淀。
(2)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我”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对现代性的怀疑
和批判;用“咆哮”“狂奔”形容社会现状,化抽象为形象,突出了现代社会的喧嚣与浮
躁。
12.写奶牛,既赞颂了不计得失、懂得感恩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又与现代人生活贪
婪、追逐功利、不知感恩等现象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3.内容上,赞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引出对宇宙、自然、古代文化和生存意义的思
考;结构上,从月光淡淡到月亮升高,后半夜明月西斜,表明了时间的变化,起到了贯穿
全文的线索作用。
14.示例:(1)现代与传统的矛盾。(2)要追求淡定、平和的生活,追求有意义的生
活。
(3)要懂得对自然天地、传统文化的感恩。(4)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龙涎香
龙涎香是一种名贵的动物香料,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它与麝香的香
韵一样,几乎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
雅,既含有麝香气息,又微带壤香、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着一种特别的甜气和
莫可名状的奇异香气。其留香性和持久性更是其他香料所不可比拟的,要比麝香长
一倍,作为固体香料它可保持其香气长达数百年。历史上流传有龙涎香“与日月共
长久”的佳话。据说在英国旧王室中,有一房间因为涂有龙涎香,历经百年风云,
至今仍香飘四溢。
那么,如此美好的东西是怎样产生的呢?《星槎胜揽》中记载:“龙涎屿,
独然南立海中,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味……其龙涎
初若胶脂,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土泥。”由此可知,先人相信龙涎香
是“龙之唾液”。这种说法当然是不科学的。
后经反复研究,海洋生物学家才真正解开了龙涎香的诞生之谜。原来,它
源于抹香鲸的体内。抹香鲸最喜欢吞吃章鱼、乌贼、锁管等动物,而章鱼类动物体
内坚硬的“角喙”可以抵御胃酸的侵蚀,在抹香鲸的体内不能消化,如果直接从体
内排出的话,势必割伤肠道,于是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抹香鲸慢慢地适应了这种
“饮食”习惯,它的胆囊能够大量分泌胆固醇进入胃内将这些“角喙”包裹住,形
成罕见的龙涎香,然后再缓慢地从肠道排出体外,有的抹香鲸也会通过呕吐排出。
稀世香料就这样产生了。
奇怪的是,刚刚诞生的龙涎香不仅不香,还奇臭无比。它需要在海波的摩
挚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在空气的催化下,臭味才能慢慢消减,然后淡香出现,逐
渐变得浓烈;颜色也会由最初的浅黑色,渐渐地变为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
色。白色的龙涎香品质最好,只是它往往需要经过百年以上海水的浸泡,将杂质全
漂出来,方可“修”成上品。
5.下列对龙涎香的介绍,正确的一项
是
A.龙涎香因其香气独特而享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和腐香的
香韵一样,它是所有高级香水和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配料。
B.龙涎香的香味清灵而温雅,有一种特别的甜气和难以形容的奇异香气,
它含有麝香的气息,又带有壤香、海藻香、木香、苔香等香气。
C.龙涎香的留香性和持久性是其他香料不可比拟的,作为固体香料它可以
保持香气数百年之久。英国的旧王室中一间涂有龙涎香的房子历经百年仍香飘四
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证。
D.刚刚诞生的龙涎香是浅黑色,无香气可言,而且奇臭无比,它要经过复
杂的过程和漫长的时间,香气才逐渐散发出来,最后成为香料中的珍品。
6.下列对龙涎香的来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星搓胜揽》中提到的“土泥”就是龙涎香,它是“群龙遗涎”积久而
成的。这种说法虽然不科学,但对海洋生物学家真正解开龙涎香的诞生之谜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B.《星槎胜揽》中的有关记载对龙涎香的来源作了生动的描述,先人相信龙涎
香是“龙之唾液”,这样的说法给神奇的龙涎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C.海洋生物学家认为:龙涎香源于抹香鲸的体内,被抹香稣吞吃的章鱼类
动物体内有坚硬的“角喙”,这些“角喙”不能被抹香鲸分泌的胆固醇消化,于是
在抹香鲸胃内存积下来,它们是形成龙涎香的基本原料。
D.抹香鲸排出被胆固醇包裹的“角喙”有两条途径:一是缓慢地从肠道排
出,二是通过呕吐排出。“角喙”被排出后,芳香袭人的稀世香料龙涎香就诞生
了。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龙涎香“修”成上品,需要许多条件,如海波的摩拳,阳光的照射,空
气的催化,海水的浸泡等。因此可以说,龙涎香是大自然的美妙杰作。
B.白色的龙涎香是龙涎香中的上品,品质是最好的,因此鉴定龙涎香的品
质,从色泽上进行观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C.龙涎香来之不易,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岁月,因此这种罕见的植物香料
一定非常昂贵,难以“飞人寻常百姓家”。
D.龙涎香的持久性虽然很强,但历史上流传的龙涎香可“与日月共长久”
的佳话不过是夸张的说法而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
s.D(A.热一段中的摩文肥-它盯廉香的界的一IC几用Jfc新“*侬6水和化妆M中力不可少的配舁"与
这安中"它是所在森级存水m化妆从中必不可少的用““不向;»笫01中的Si文必“乂该何埴赤、
赤、木吞和声毒,的4、怂・用有较浓的埔市、海墨乔'木香、»*":C.笫一段中的阪文“史说在英OIHE
室中,亦一为何w为殊石龙龙养:伪虫百年风W.至今仍香惧四溢仅仅是“据说"而已,并不乱.案的
应实例证.)
6.B<A.电二段中提fj"占人的说法不弃学”,因比不能设.对海汴生物学*羯开龙混在的也生之S1JI有介
考价《r,c.第三段中的限文是“章仙於动物体内整硬的,角.‘⑴以抵附归械的侵蚀•在林费t»的体内不
费ifl化二指的是"角咪"不检被"酸酒化,对不必不健被抹香*分处的加阳蜉汨化•。.由笫四段中的欧文
-刚刚*!生的龙滋等不仅不香,还奇&无比“可知,刚椁出体外的龙改今并不是“芳我芸人.而是一奇父
无比”的.)
7.c(由第一段的原文.龙提称出一款名贵的动物着料"町知龙能香不处植物ms胸是动物养料.)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单回顾一下华夏法制史,我们会发现,从《尚书》确立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司法原则,到宋代对法官“失出人罪”几乎不追究责任的做法,
再到清代繁复的“审转”制度设计,都体现了中华法系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慎刑。
清代的“审转”是一项层层复审的司法制度,张晋藩在《中国法制通史》中说:“徒
刑以上(含徒刑)案件在州县初审后,详报上一级复核,每一级都将不属于自己权限的案
件主动上报,层层审转,直至有权作出判决的审级批准后才终审。”清代审级之多,为历
朝之冠,一个重大刑事案件一般都需要经过州县一府一臬司一督抚四级复审,而且“审
转”是主动性、强制性的,不管被告人是否提出申诉,都需要走完四级审讯。这样的制度
设计,初衷当然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冤案,但由于所有徒刑以上案件都要层层“审
转”,导致实际上的复审往往流于形式,如同走过场。
相比之下,宋代实行的“翻异别勘”更加接近现代司法的复审制度。今日多数国家的
司法都实行三审终审制,一般来说,二审与三审的启动,以被告人是否提起上诉为准。宋
代的。翻异别勘”也是如此:在庭审程序结束之后,如果被告人喊冤翻供(相当于提出上
诉),则重组法庭,重新庭审。换言之,“翻异”是启动“别勘”的触发机制。不翻异,
则不需要别勘。
犯人若称供词属实,则亲笔签押,录问程序至此完成,案子将进入下一个程序。但犯
人在录问之启也可以喊冤翻供,一旦喊冤,法院必须马上申报上级法司一一提刑司,由提
刑司委派法官重新开始庭审,为避免复审受到原审所在地政府的影响,往往要借调其他帅
叫作“差官别推”。
有些案情重大、复杂的案子,在走完“差官别推”程序之后,被告人还会喊冤,这种
情况下,就需要从邻路的州府借调法官来复审了。有一段时间,宋政府考虑到邻路的州府
可能难以摆脱原审地的影响,还要求从隔路差官别勘。宋人防范司法作弊之周详,令人惊
叹。
但是,“翻异别勘”的制度,必然会产生一个后果:被告人如果一次次翻供,司法机
构只能一次次重组法庭,没完没了,一个案子审了几年、十几年,都无法完成终审。因
此,从太宗朝开始,宋政府对“翻异别勘”作出了次数限制:“经三度断结,更有论诉,
一切不在重推问之限。”即被告人只有三次“翻异别勘”的机会,类似于四审终审制。不
过,在两种情况下,被告人可以不受三次别勘的次数限制:一是被告人控告本案法官受贿
枉法而枉断其罪的;一是被告人声称其冤情有明确证据可证明的。
(摘编自吴钩《宋代的“翻供与重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确立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司法原则,太过谨
慎,不符合现代法理观念。
B.宋代对法官“失出人罪”几乎不追究责任的做法,给法官徇私舞弊制造了机会,这样
必然不利于保障司法的公正性。
C.清代的“审转”制度层层复审,烦琐不便,设计者别有用心,实际上复审常常流于形
式,表现得很程序化。
D.追溯华夏法制史,我们不难发现,慎用刑法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这种认识在古代
司法史上有所体现,影响深远。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顾华夏法制史,结合具体的司法原则以及司法制度设计,得出了q
嗔刑”的法理认识。
B.第二、三两段比较清代与宋代在复审制度上的不同,认为清代的“审转”流于形式而
宋代的“翻异别勘”更科学。
C.第四、五两段补充介绍了“差官别推”的做法,为避免影响,要求从隔路差官别勘,
即从其他州府调法官来复审案件。
D.最后一段论证了针对“翻异别勘”制度必然存在的后果,从太宗朝开始,宋政府做出
了三次“翻异别勘”的限制及可能存在的例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实行的“翻异别勘”制度,与现代司法的复审制度很相似,一般以被告人是否提
起上诉为是否复审的依据。
B.在宋代,犯人如果认可供词的真实性,需要亲笔签押,录问程序至此完成,案子也就
结束了,但犯人还可以喊冤翻供。
C.宋代的提刑司作为法院的上级法司,为避免复审受原审所在地政府的影响,可以借调
其他州的法官来审理案子。
D.宋政府对“翻异别勘”做出了类似于四审终审制的限制,但有两种情况可以不受限
制,显示出先进的法理精神。
参考答案:
I.D2.C3.B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
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
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太过谨慎,不符合现代法理观念”与第一段中的“都体
现了中华法系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慎刑”意思相左。B项,“给法官徇私舞弊制造了机
会,这样必然小利于保障司法的公正性”于文无据,妄加揣度。C项,”设计者别有用
心”错,原文认为初衷是好的。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此题考核分析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
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从隔路差官别勘”只是宋政府有一段时间的做法,选项以偏
概全。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
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
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
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案子也就结束了”错,原文为“案子将进入下一个程序”。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
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
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
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
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
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
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
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
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
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
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
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
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
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
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
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
也哉!
古之若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联亩中,
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
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
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
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
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
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
诚,争师尊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太夫人忧忧:父母的丧事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直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11、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有自京师来者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①尽以告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①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①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28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4分)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4分)
③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吠亩
中,非仕而后学者也。(4分)
参考答案:
10C11C12D13见译文附文言文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
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
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
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
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
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
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
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
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开始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
弼两位先辈。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
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写文章宣传就能显扬,他的文章也
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
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
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
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
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
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
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
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
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
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
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通“悌”,尊敬兄长),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
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
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
他。
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
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
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
喜,挑言曰:“丧乱方炎",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
次,非儿女子姆姆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
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令
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
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
汗,始毕日:“唐公兵何事而起?”文静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
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
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
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
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
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瑞讯状。帝遂杀之,
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
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
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奈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
不愿从鼓而入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
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
静字肇仁。”
B.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
D.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作,践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有胸怀识见。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
与“燕雀安知濡鹤之志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可终羁贱乎”的感慨。
B.刘文静有洞见谋略。当秦王私下人狱探望他时,他用激将法迫秦王说出探狱动机,紧
接着又分析形势,给秦王出谋划策。
C.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
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D.刘文静善于进濂。唐公登上天子之位,不拘礼仪,多次和贵臣共处一床,文静用“太阳
俯同万物”作比,婉转进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
(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参考答案:
10.B11.A12.C
13.(1)文静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
(2)我虽然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你千万不要有什么顾
虑(疑惑、疑忌)。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
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现在汾、晋等地躲避盗贼的人都在,我平时就知道他们
都是豪杰,一旦号召,十万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上公府士兵几万,命令一下,谁不愿
意追随呢?大张旗鼓进关,以此来威震天下,王的大业就成了。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
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也”“而”“以”等。本句还可根据一些名词,如''汾
晋”“文静”“豪杰”“十万众”等即可作出判断。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
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说法错误,应该是幼时取
名,成年取字。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
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说刘文静因“恃才招祸”而被杀不准确。原文
是刘文静与裴寂生出嫌隙,刘文静的妾失去宠爱,让她哥哥告发刘文静反叛,文静就被关
进监狱,皇帝派遣裴寂、萧璃审问情况,后被杀。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俄”,不久;
“坐”,因……受牵连;“系”,捆绑。第二句得分点:“应天受命”,受上天之命做了
皇帝;“宿昔”,以往;“嫌”,疑惑、疑忌。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
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潇洒不羁有气度才智。与晋阳宫监(官职)裴寂关系很好。裴寂晚
上看见烽火台传递烽火,叹息说:“天下正乱,我将何处安身?”文静笑着说:“按照你
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吗?”
高祖当时为唐公,文静看出他有大志向,用心去结识他。又见了秦王后,对裴寂说:
“唐公的公子,不是普通的人,心胸开阔神明英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裴寂
并没有认同。文静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文静心里惊喜,
故意用言语挑逗(观察他的态度)他说:“混乱局面正严峻,除了汤、武、宣、光这样的
圣君不能平定。”秦王说:“怎么就知道没有那样的人呢?现在来看望你,不是想同情安
慰你。世道将变,只是想同你商议大事,请试着为我分析。"文静说:“皇帝南巡,军队
都在河洛一带,盗贼到处都是,以万来计算,必须有真命天子来收复使用它们。如果确实
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现在汾、晋等地躲避盗
贼的人都在,我平时就知道他们都是豪杰,一旦号召,十万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上公
府士兵几万,命令一下,谁不愿意追随呢?大张旗鼓进关,以此来威震天下,王的大业就
成了。”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暗地里部署宾客。
唐公于是打开大将军府(调兵遣将),任命刘文静为司马。文静请求与突厥结盟,唐
公答应了。唐公派文静出使结交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因何事起兵?”刘文静
说:“先帝废除太子把王位授予后主,所以天下大乱。唐公,国家的近亲,害怕毁掉王
室,起兵罢黜不应该继承王位者。希望与突厥共同稳定京城,金币、少男少女都可以属于
可汗。”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即派两千人马跟随文静回去,又献千匹骏马。唐公高兴地
说:“没有您哪里能够做好这件事呢?”
唐公登上天子职位,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当时多次把贫穷的大臣引到内室共处一
床。文静进谏说:“现在境域之内,都是您的臣子。您延请臣子,皇帝的位子尊贵,您屈
尊与臣子同卧一床,这正是王导所说的太阳俯同万物啊。"皇帝说:“我虽然受上天之命
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您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
文静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但裴寂唯独因为故旧的感情位居自
己之上,心中不服。每议论政事,多与裴寂唱反调,于是生出嫌隙。刘文静的妾失去宠
爱,告诉她哥哥告发刘文静反叛,文静就被关进监狱。皇帝派遣裴寂、萧瑞审问情况。皇
帝就杀了他,时年五十二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轩蜿,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
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超擢浙江按
察使。前使奢汰,蜿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①。与
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②。或具鸡
黍,则人惊以为异。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孝宗、理宗及福王陵墓,俱为豪民侵夺。
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幌覆按。粗言福王盖
衣冠之藏,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等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
从之。景泰五年,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天顺元年,召拜刑部
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麓,乃卿耶?”
蜿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
贤以蜿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
浴,欠伸而卒。幌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
“此中有赃物也。”在南都,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独恶其汰,不往。彻馔遗之,亦不
纳。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
不乐与之处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吏必曰轩、耿。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井臼:汲水舂米,比喻操持家务。②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
/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B.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
/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C.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
/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D.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
/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为三甲,
统称进士。
B.刑部,隋唐开始,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开I」、工六部,刑部掌管司法刑狱
和监察百官,其长官为尚书。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
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D.南都,明朝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亦被称为南都,即首都以
外另设的副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轩靴刚正严厉。他在浙江整顿军队时,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四十多人,后来主持南
院事务,又考核罢免了几个不称职的御史。
B.轩赖清廉俭朴,他平日常吃粗食,在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时,行李只有一只竹
箱,为此还受到皇上的称赞。
C.轩就深受重用。他与耿九畴齐名,在称病请辞后,皇上听从李贤的建议,重新起
用他担任南京督管储粮的官员。
D.轩蜿性情孤傲。他对不贤之人,不与交往。都御史张纯设宴请客,轩蜿厌恶他的
奢侈,坚决不去赴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蜿力矫之。
(2)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参考答案:
10.C
11.B
12.D
13.(1)轩赖被破格提升为浙江按察使。前任按察使奢侈,轩蜿极力矫正。
(2)轩顿因年老请求退职还乡,不等批复就径直回家。回到家就催促准备洗澡,伸伸懒
腰就去世了。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岁时诣礼部
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
乐与之处”,这句话是说“每年的一定季节到礼部上奏章庆贺,摒弃客人独居于一间
屋里,撤掉蜡烛正襟危坐,事情办完就回家,不曾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听说他来
了,也总是躲开离去,不乐意与他相处“。“竟”是副词,应放在动词前面,故“事
竣竟”不行,应断为“事竣竟归",排除AB两项;“不乐”的是“与之处”,故应
放在后面,排除D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
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
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
"日",,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1.
【试H分析】回答此矣II目,必须聃记文学名著的王耍哨,区分文学常设的我念,仔明察新题干中的修
饰用制成分・B项,百直”错,这应是更期E责.
【寄怠定位】识记文学常识.US力孰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以索名署.名簿作者.时代、国别.文学林.作品王H等文共识。解答此iM
目,建班宙南.搜黑自己粗鼻的有关10设,切断相关内55,是否正确,费2・各项亲述中有关作
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他对不贤之人,不与交往”有
误;文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意思是“不论贤与不贤,都不交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
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
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
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
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
选项D中,““他对不贤之人,不与交往””对应的句子是“蜿孤峭,遇人无贤否,
拒不与接”,其中“无”意思是“无论”,选项曲解词语意思。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省略主语“轩貌”;超擢,
被破格提拔;奢汰,奢侈;力矫,极力矫正。第二句中,乞骸骨,退职,退休,告老
还乡;报,批准,答复;径归,径直回家;趣,同“促”,催促。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轩顿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被授予行人司副的官职。宣德六年,因人推
荐,改任御史。巡视福建,剔除奸恶之徒,声威名望很高。正统元年,他到浙江清理军
队,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四十多人。五年,他被破格提升为浙江按察使。前任按察使奢侈,
轩顿极力矫正。无论严寒酷暑都穿一件青色布袍,缝补连缀几乎遍及全身,家居常吃素
食,妻子儿女亲自汲水舂米。与同僚下属约定,三天拿出俸禄买肉,不能超过一斤。同僚
下属大多不能忍受。故人旧友到来,吃的东西仅仅一盘。有时备办鸡和小米,那么人们就
感到吃惊,认为是怪事。会稽赵伯泰,是宋朝皇室后裔,上奏说孝宗、理宗和福王的陵
墓,都被豪强侵占夺取了。御史王琳说福王投降元朝,到北方去了,山阴怎么会有他的墓
呢?赵伯泰不服,再次上诉。皇帝命令轩粒考察核实。轩顿说福王的墓是只藏衣冠的墓,
赵伯泰的话不是乱说。诏令将侵占陵墓的豪强充戍边疆,停发王琳等人的俸禄。十三年,
轩独上奏述说四件事,都切中时弊,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景泰五年,改任左副都御
使,掌管南院事物。考核罢免不称职的御史几个人。天顺元年,召回京任刑部尚书。几个
月后,他称病请求退休。皇帝召见他,问道:”以前浙江清廉的按察使人满回京,行李只
有一竹箱,是你吗?”轩豌叩首回答。皇帝赐给白银,安慰并允许他退休。第二年,南
京督理粮储缺少官员,皇帝询问李贤,大臣中有谁曾担任过这一职务。李贤以轩棘作
答,并且称赞他廉洁,于是命令轩蜿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前往。八年夏,他因年老请求退
职还乡,不等批复就径直回家。回到家就催促准备洗澡,伸伸懒腰就去世了。轩豌为人孤
傲严厉,对待人无论贤能与否,都拒绝结交。作按察使时,曾在同僚家饮酒,回来摸着
肚子说:“这里面有赃物。”在南都时,都御史张纯置办酒席延请宾客。轩蜿厌恶他的奢
侈,不去。张纯撤去食物送给他,他也不收。每年的一定季节到礼部上奏章庆贺,摒弃客
人独居于一间屋里,撤掉蜡烛正襟危坐,事情办完就回家,不曾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听
说他来了,也总是躲开离去,不乐意与他相处。然而他清廉的节操闻名于天下,与耿九畴
齐名,说到廉吏必然会称轩、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
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
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
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
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
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
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
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
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
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
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
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④蔚为壮
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
观”。感情色彩错。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⑥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
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开书店开成一种“现象”,无疑是对诚品书店的至高褒奖。®,它更是文艺青
年心中的打卡圣地。很多游客来到台北,②一这趟旅程仿佛就有点不完整。③—一,
它给书店这个概念带来了新的内涵一一书店不仅是卖书的,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
参考答案:
①诚品书店已不只是一家书店②不去看看诚品书店③诚品书店对实体书店行业的意
义在于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
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诚品书店''和
后文”它更是文艺青年心中的打卡圣地“可知应该填写“诚品书店已不只是一家书店“,第②
空根据后面的“这趟旅程仿佛就有点不完整”可知应该填写“不去看看诚品书店”;第③空根
据后文“书店不仅是卖书的,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可知应该填写“诚品书店对实体
书店行业的意义在于”。
9.7.2011年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国内观测史上最大
的里氏&8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大范围地区,最高达到
10米。团委、学生会决定发起一场以“心系日本,我们风雨同舟”为主题的捐款
赈灾活动。为此,特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学奉献爱心,援助日
本,帮助日本人民渡过难关。请将下面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要求主题集中,感情
真挚,表达流畅,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深度学习的MIMO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 教育水平的提升是否降低了女性生育惩罚
- 尼龙脚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机器学习的纳米孔分子检测
- 装饰用线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消费领域算法规制研究
- 2025年底盘系统配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防虫蛀绒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红钢纸带轮条筒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192554
- 工程异型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LY/T 3400-2024荒漠与荒漠化防治术语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全面工作安排表
- 幼儿园开学前的厨房人员培训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6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
- 油漆工培训试题
- 2024年四川绵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光伏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阀门和龙头项目发展计划
- 快手信息流广告优化师(初级)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消防员证考试题库2000题中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