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引言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辖1区1市7县,面积1.73万平方公里,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丽水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11.7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754元,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9.8:50.0:40.2。丽水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0.79%,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进入新世纪以来,丽水市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但目前人均GDP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仅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总体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丽水不能简单沿袭周边及全国其它工业化地区“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必须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尽快寻找一条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化道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旋律。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整体进入迈向小康社会阶段,正在向富裕型社会迈进,人们将更加关注生态、呵护健康,休闲养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趋势。同时,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3%,已跨过10%这一老龄社会门槛。富裕型休闲老龄社会的需求结构,成为丽水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制定跨越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基于上述考虑,丽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展丽水市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战略研究,经详尽调研、反复完善,现形成《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以此作为我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总体纲领,引导全市人民沿着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路径全面推进,推动丽水实现绿色崛起、科学跨越。一、发展背景与基础分析(一)发展背景生态低碳生活方式兴起。工业文明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物质生活,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等一系列问题,优质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紧缺资源。随着社会进步,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低碳生活方式也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丽水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休闲旅游经济蓬勃发展。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日渐成熟和休闲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以观光为目的的初期发展阶段后,度假休闲式旅游正逐渐取代观光式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区域面积广阔、生态环境资源良好的丽水市非常适合开发休闲式旅游,迎来了发展良机。养生(养老)经济潜力巨大。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养生活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产生了巨大的养生需求及市场。同时,养老经济也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而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截至2010年底,我国内地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78亿,占人口总数的13.3%,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9亿,占8.9%。预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7.2%。老龄社会为老龄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二)现状基础1.自然与人文资源——环境得天独厚。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全市年平均气温16.9〜18.5°C。丽水市境内农村山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源头水系,水库湖泊分布广泛,主要水系的断面水质均符合I〜III类标准。丽水市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8%,植物资源有3800多种,占全省约66%左右。素有“六江之源”、“浙南林海”、“浙江绿谷”、“华东氧吧”和“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评价单位中,丽水市九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全部进入全国前五十位,其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列第一位、第五位、第八位和第十位。——文化底蕴深厚。丽水市缙云县鼎湖峰相传为黄帝觞百神后驾龙飞仙之处,黄帝祠宇的前身为缙云堂,在仙都山苍龙峡内,是古代公祭始祖之地。黄帝为中华养生的始祖,养生文化在缙云及丽水市域源远流长。庆元县的“唐朝古语”、“宋代古桥”、“明代古居”、“进士村”、“香菇之乡”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该县至今留有古老的习俗,祭拜五谷仙、药王、真武、观音、土地、城隍等民间神氏。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该县的畲药和畲族养生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松阳县卯山是唐代道教宗师越国公叶法善的出生及修行地,其道教养生文化影响深远,内孟村为千年来孟子后代的定居地。遂昌县是汤显祖《牡丹亭》创作之地,竹炭文化、昆曲十番、班春劝农源远流长。青田县是一代名相刘伯温、民国将军陈诚、前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的故里,该县还是当今的“华侨第一县”,有30多万人分布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丽水市还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拥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两项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养生资源丰富。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丽水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形成了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比较优势。森林、水能、农特产品、矿产、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总量均占浙江省首位。全市有脊椎动物50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60种;有植物3800多种,是厚朴、元胡、茯苓、白芍等名贵中药的主要产区。其中,食用菌、柑橘、杨梅、茶叶等农特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传统工艺品有驰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木制玩具、遂昌黑陶和竹炭等。各县(市、区)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分别被称为——中国柑橘之乡(莲都)、中国香菇之乡(庆元)、中国青瓷之乡(龙泉)、中国宝剑之乡(龙泉)、中国石雕之乡(青田)、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云和)、中国竹炭之乡(遂昌)、中国绿茶之乡(松阳)、中国水电之乡(景宁);丽水还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摄影之乡”。——区位条件优越。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同时又是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它位于世界第六大都市群--长三角都市群和闽台(环台湾海峡)城市群之间,具有开拓两大都市群生态休闲养生市场的区位条件。同时,可利用上海、台湾、温州、义乌等地巨大市场,开发有强大市场需求和具有都市群边缘地区比较优势的生态休闲养生产品。2.产业发展基础——旅游业。近年来,丽水市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为2065万人次,入境旅游者为13万人次,旅游总人数2078万人次,同比增长34.1%。旅游总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为34.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5%。旅游总人数与旅游总收入分别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13.2和10.8个百分点,两者增速连续5年列全省首位。“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旅游业由先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农林业。丽水市农林业主要由食用菌、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笋竹、油茶、中草药等几大产业构成。其中食用菌是丽水市最具规模和特色的农业产业,年产量达40余万吨。高山蔬菜近年来快速发展,除满足本地供应外,主要销往杭州、温州、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丽水市是绿茶生产一类适生区,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40万亩,茶叶产量1.8万吨,总产值近10亿元,其中惠明茶、银猴茶等一批绿茶品牌迅速成长。丽水市的水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主要品种包括柑桔、杨梅、桃、梨等。丽水市的笋竹、油茶、中草药等产业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近年来发展迅速,今后目标是要分别打造百万亩基地。丽水市水系众多、渔业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利用山塘水库发展的洁水渔业也很有特点,其中“青田稻田养鱼”闻名中外,被联合国列为首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制造业。丽水市利用毗邻长三角和海西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周边发达地区辐射,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形成了区域特色的工业产业结构,发展了诸如木制玩具、青瓷、宝剑、石雕、竹制品、金属制品、皮革羽绒制品、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群,为丽水市发展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文化产业。丽水市在文化用品生产、工艺美术品制造、油画、摄影、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具有一定基础。其中,文化用品生产业有莲都、庆元等地的文具制造和云和、龙泉等地的玩具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中,有闻名遐迩的青田石雕和龙泉的宝剑、青瓷,已形成具有独有优势的产业;在美术产业方面,“古堰画乡”的油画基地初具规模。各县(市、区)从当地实际出发,举办诸如遂昌汤显祖文化节、缙云公祭黄帝大典、青田石雕文化节、云和木制玩具文化节、景宁畲族风情节、龙泉青瓷宝剑节、庆元香菇文化节、松阳开茶节、丽水摄影节等节庆活动,提升了丽水特色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医疗保健业。丽水市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良好,全市现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13家(其中三甲医院2家),中医院8家,精神病专科医院1家,民营专科医院7家,乡镇卫生院299家。市域内居民健康水平较高,示范作用明显,2009年丽水市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7.37岁,较上一年提高0.42岁,高于浙江省76.7岁和全国73岁的平均水平。——教育培训业。丽水市高度重视发展教育,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有1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中国家教育改革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8所,省二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15个,省级示范专业27个;市级示范专业37个,市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5个。初步建立起了具有相当规模、层次合理、专业结构基本满足需求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和经营,丽水房地产业发展成熟。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全市整体房产均价具有一定投资优势,且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越、森林湖泊众多,发展生态养生(养老)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域内华侨和台胞众多,又毗邻上海、杭州、温州等发达都市,发展高端养生(养老)房产潜力巨大。总之,在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方面,丽水市具备了较好的自然、人文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经济基础薄弱、耕地资源匮乏、专业人才稀缺、交通设施不够完善等劣势与挑战。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需进一步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开创丽水特色发展之路。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主题,充分发挥“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优势,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原则,以规划为总揽,以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和养生(养老)基地(休闲养生养老城)“两大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以培育休闲养生(养老)服务业为重心,促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建成国内规模较大、国际知名的中国“养生福地、养老乐园”,推动丽水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二)基本原则为确保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持续健康推进,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综合配套、开放创新”的发展原则。1.规划引领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为引领,落实任务、强化监督,建立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引导、规范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市场运作原则。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的原则,遵循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市场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市场功能,激发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投资。实现多领域关注、多行业参与、多渠道筹资的市场运作模式。3.综合配套原则。在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土地供给、项目招商、建设经营以及配套设施等关键环节完善必要的配套政策,确保产业的加速健康发展。同时,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与其它产业、与城镇基础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无缝对接,从硬件到软件形成完善的综合配套体系。4.开放创新原则。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也必须是一种开放型经济模式。需放宽视野、开拓创新,借鉴与吸收国内外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提升我市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需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坚持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立足“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品牌定位和发展标准,广泛合作、开放发展,打造高水准、高品位服务基地。(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坚持国际化的视野,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着眼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为保障,以大型养生(养老)基地与休闲旅游景区建设为切入点,以休闲养生(养老)服务业为主导,以相关生态型产业为支撑,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力争通过10年努力,形成国内较大规模、较强影响、较高品质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把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建设成为丽水市支柱产业;再用10年时间,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特征更加鲜明、实力更加雄厚、影响更加广泛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模式,把丽水市建成国内规模较大、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力争打造“中国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第一市”。2.阶段目标——研究创意阶段(2009-2011)。该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规划编制、项目谋划以及整体发展模式、政策机制、实现路径的构思和设计等。通过深入系统研究分析丽水市的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开创性开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坚持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框架布局总揽全局,确保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阶段(2011-2020)。该阶段主要任务是使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成型,成为丽水市主导产业。该阶段分试点示范和全面建设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试点示范阶段(2011-2015年)。该阶段发展目标任务为:一是制定和完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体系,设立相关机构和平台;二是在每个县(市、区)选择一批重点休闲旅游景区和养生(养老)项目开展建设试点,积极推进以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内容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努力打响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品牌。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经济较快发展,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环境要素保持良好状态,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传统产业迅速转型升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品牌逐步形成。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5年-2020年)。该阶段发展目标任务为:一是在试点示范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项目建设,在全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的大规模养生(养老)基地和高等级休闲旅游景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服务业、制造业和农林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二是养生模式的推广,在试点社区(村庄)的基础上,布局丽水特色的民间养生社区网络,在全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营造全民养生氛围,使丽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养生之城。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丽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推动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一半以上;人均GDP接近全省平均70%的水平;养生之市初具雏形,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基本确立国内最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地位。——经济成型阶段(2020-2030)。该阶段主要任务:通过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的发展,带动生态宜居城市、社会民生事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优势明显、充满活力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整体经济发展模式,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该阶段主要发展指标为:到2030年,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休闲养生(养老)为主体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60%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均预期寿命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前茅,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基尼系数下降,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领先,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把丽水市建成国内规模较大、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力争打造“中国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第一市”。三、总体发展架构(一)构建“1+8”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格局根据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加快经济转型为主线,打造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中心高地,努力提升各县(市、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突破,整体推进,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重点行业的提升、重点区域的发展、重点企业的培育,着力构筑“一心八片”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格局,即:打造一个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中心(市区),构建八大适应市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互为依托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功能片区,加快形成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新格局。1.打造一个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中心丽水市区要充分发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依托生态产业集聚区以及南明湖高等级旅游景区和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建设平台,着力推进休闲娱乐、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会议会展、养生(养老)地产、养生用品制造等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加快完善休闲养生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服务和集散功能,使丽水市区成为服务全市、带动周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服务能力、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市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核心区和总部经济基地。2.构建八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功能片区各县(市)要充分发挥和挖掘资源、产业、历史、民俗、人文等特色优势,突出特色培育与错位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全面快速推进。——龙泉市围绕“浙闽赣边际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利用青瓷、宝剑、食用菌等产业优势以及风阳山、披云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剑瓷文化创意产业与休闲旅游和养生(养老)产业相结合,全力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区域服务业中心。——青田县利用侨乡优势以及与温州毗邻的区位条件,着力构建以千峡湖为核心的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积极发展华侨总部经济,推进建设全国石雕文化创意中心,积极发展石雕技艺、国际劳务等特色培训业,建成侨乡风情浓郁的中国华侨名城。——云和县充分利用木制玩具产业和山水资源优势,把城市功能、休闲旅游和木玩产业相融合,加快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依托云和湖、云和梯田、狮山等休闲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推进“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胜地和滨湖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庆元县发挥“中国香菇城”、“中国廊桥之乡”的品牌优势,进一步传承、挖掘香菇文化和廊桥文化,加大食用菌美食食谱研发力度,加快食用菌药品与保健品开发进程。利用“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独特环境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养生(养老)产业,加快推进百山祖-西洋殿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环巾子峰森林公园区块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开发,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全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缙云县依托仙都景区和黄帝文化,推进仙都、括苍山森林公园和大洋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加快仙都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基地和黄龙养老基地建设;依托机械装备、新材料等特色制造业基础,重点推进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发展。不断提升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竞争优势,打造“中华黄帝文化休闲养生基地”。——遂昌县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积极发展温泉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森林养生和休闲观光农业,做大做强竹炭、菊米、中草药、茶叶等特色养生(养老)产品,加快竹炭养生园和养老中心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开发湖山旅游度假区、高坪景区、白马山景区、三墩旅游基地等休闲旅游资源,统筹谋划,错位发展,突出文化、休闲、养生主题,全力建设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乡村休闲旅游的引领区。——松阳县大力挖掘和培育茶产业及茶文化,努力打造全国绿茶产品集散中心、茶叶文化交流中心和茶科技信息传播中心。依托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深厚的农耕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积淀,打造“茶园”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和养生(养老)基地。以不锈钢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相关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景宁县依托民族习俗、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养生(养老)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研发畲医畲药药品及保健品,挖掘、推广畲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和畲族传统民间美食,提升开发畲族传统养生产品,创建集养身、养心、养颜、养老、休闲为一体的畲乡风情养生度假基地,建设“美丽乡村?魅力畲寨”。(二)打造“8+2”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产业体系根据丽水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发展目标,结合环境资源特点,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八大行业、建设两大平台”,打造丽水特色的“8+2”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体系。1.发展八大行业。这是构成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主体内容和今后发展的基本任务,围绕丽水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养生(养老)文化业、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生态养生农业、生态养生林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等八个行业,实现传统行业提升发展、优势行业带动发展、新兴行业加快发展,共同支撑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丽水养生(养老)经济的快速发展。2.建设两大平台。这是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和根本载体,是产业发展内容的主要体现和基本落脚点,是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一是建设“休闲旅游景区”,在传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绿色山水为主线,田园风光、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综合龙头项目及高等级旅游景区平台建设,加快建成长三角和海西区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二是建设“养生(养老)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有机整合八大行业特色内容,建设一批突出个性、错位发展、互为支撑的大型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形成丽水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核心网络平台架构,全面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四、八大行业发展(一)生态休闲旅游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丽水滨湖休闲养生、森林温泉休闲养生和文化休闲养生等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主题,大力推进高等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景区,树立“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使丽水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巨型城市群的“后花园”、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和放松身心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2.发展重点——文化体验依托丽水畲族文化、华侨文化、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木玩文化、摄影文化、茶文化、廊桥文化、香菇文化等乡土文化比较优势,开发特色文化体验旅游。——营地旅游建设连接整个市域的自驾车旅游路网体系,建设一个面向全市的自驾车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建设一批自驾车旅游营地、野营地及相关的山地休闲运动基地,逐步构建各具特色、有机组合的营地旅游网络。——运动休闲依托旅游景区和旅游营地,积极开发山地自行车、拓展、攀岩、登山、垂钓、公开水域游泳等户外休闲运动项目,建设一批休闲运动基地或山地体育公园。——避暑度假充分利用长三角范围内海拔最高、山水资源丰富和局地小气候明显的特点,谋划一批适合避暑度假的区块,开发建设避暑度假基地,成为长三角夏季旅游热点之地。冬季旅游依托高海拔山地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一批冬季滑雪和观光基地。(二)养生(养老)房产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养生型居住和养老型居住为特色,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等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着力发展田园度假、生态度假、生态养生、生态疗养等房地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生(养老)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进而打造一批国际化程度较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高端养生(养老)社区,把丽水养生(养老)房地产市场逐步推向长三角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2.发展重点针对丽水生态环境优越,景观奇特、新颖和多元文化汇聚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品质的休闲养生与安居养老房地产。——休闲养生公寓依托自然风景区,开发适宜中短期流动客户养生居住的酒店式公寓。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以短期性、偶发性、流动性为特征的生态休闲类房地产。——疗养保健公寓开发建设一批以休闲度假和休闲养生为主,面向长三角大中城市退休老人、疗养康复人员的长居型养生保健度假基地。——安居养老公寓主要提供给长期养老客户养老居住,可以租赁方式,也可以实行“有限无期产权”的方式提供给符合年龄等条件的用户。此类房产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要目标人群,以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为特征,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和高标准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保健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绿色低碳建筑结合养生(养老)地产开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以节能、节材、节地、节水以及室内环境保护为核心,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养生(养老)绿色建筑和低碳基地。(三)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丽水的山水生态环境和畲药为代表的中草药资源优势,以现有综合医疗保健、健康管理机构为依托,针对亚健康群体建立养生休闲基地,针对患病群体建立园区医院、社区医疗点,针对康复群体建立疗养康复基地,逐步形成以养生(养老)基地为医疗健康服务点、大型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为核心的养生(养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2.发展重点——健康管理通过综合医学体检,为高端群体开展健康管理全程服务,对服务对象提供健康评估,根据顾客健康状况差异,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策略、干预措施。——高端体检针对养生(养老)基地特点,依托现有综合医院技术支撑体系或基地内配套的高端体检机构,提供高水平、个性化、方便快捷、体贴周到的体检服务。——美容养颜利用优越的山水环境优势,引进高端美容养颜机构(美容医院等),打造一流的美容养颜康复环境,培育美容产业群,打造国际水准、国内知名的美容之都。——养生保健包括食疗养生(养生营养食谱)、运动养生、温泉及水疗养生、森林养生、民族传统医药保健养生等。——中医养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养生人群及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科学调养、增进健康、益寿延年,深入研究挖掘畲药保健养生,打造区域特色中医养生保健品牌。——康复疗养针对康复群体建立疗养康复基地,达到治疗、疗养、康复、回归社会四位一体的目的。(四)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通过“区内与区外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刚性与柔性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保障、榜样激励”的基础上,依托丽水市现有教育资源,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学科设置和师资结构,完善投入机制,改进就业服务,形成行业标准,逐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面向全国的休闲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产业。2.发展重点——高校教育和科研基地依托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重视发展休闲养生(养老)特色重点学科,拓展相关本专科专业,为休闲养生(养老)产业提供大量高素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科技支撑。——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依托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各地特色元素,建立青瓷、宝剑、石雕、木玩、油画、摄影等各具特色的养生文化产业培训实训基地。同时,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养生指导师、健身指导师、营养师等培养培训。——国家级养生(养老)研究基地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研究基地,为丽水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撑。——全国性养生(养老)讲坛定期举办养生(养老)讲坛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研讨养生(养老)领域重大课题,宣讲养生(养老)知识等,提高丽水休闲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影响力。(五)养生(养老)文化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挖掘丽水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元素,依托瓯江文化“双十工程”和道教文化精髓,按照“项目带动、龙头企业主导、园区聚集、集群发展”的思路,以文化休闲养生为切入点,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文化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养生文化特色的文化名城。2.发展重点——特色工艺文化体验园深度发掘各县(市、区)特色工艺文化资源,开发建设青瓷、宝剑、石雕、木拱廊桥、木玩、油画等特色工艺文化体验园。——地方特色演艺项目谋划运作越剧、婺剧、松阳高腔、庆元二都戏(菇民戏)、昆曲十番等一批独具魅力、扎根民间、富有传统气息的民俗文化养生项目,促进休闲养生(养老)文化发展。——畲乡原生态文化体验充分挖掘畲族的特色风情和文化习俗,结合休闲旅游景区建设,融入畲乡原生态文化,让游客体验原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主题养生园包括道教、佛教、儒家、黄帝文化养生园,茶文化养生馆、竹炭养生馆、食用菌养生馆、棋类休闲养生基地等。——摄影文化基地与瓯江十大文化有机结合,建设一批摄影创作基地,结合开展摄影文化节等活动,打响国际摄影基地品牌。——影视拍摄基地依托丽水各县(市、区)的特色资源,积极引进影视拍摄基地项目,促进丽水休闲养生(养老)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六)生态养生农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引进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和理念,结合休闲养生农业特点,创新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以及保健食品、绿色农产品加工等养生农业,建设一批生态养生农业基地,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养生农业品牌。2.发展重点——原生态农产品基地依托丽水良好的自然环境,种植各种绿色无公害蔬菜,养殖生态家禽,为本地和区外提供原生态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食用菌、茶叶、柑橘、杨梅、雪梨、油茶、紫苏、菊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中草药种植基地扩大名贵中草药种植规模,为养生产业发展提供中草药支撑。——畲药开发研制基地开发丰富的畲药资源,充分发挥畲药在医治蛇伤、风湿、骨髓炎、骨伤、妇科病、黄疸肝炎等疾病方面的疗效作用。——观光农业区建立各种类型的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引进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开发“观光+体验+餐饮”等系列项目,依托养生农业科普园、开心农场等载体,实现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休闲”走向现实中的“真实休闲”。(七)生态养生林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体系,积极推进丽水“大森林”建设。依托国有林场和森林(湿地)公园载体以及林区高海拔立体气候条件,创新开发生态养生林业项目,打造国内高端的林业休闲养生中心,促进资源林业向资本林业转变,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使丽水由“林区大市”发展成为“林业养生强市”,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林业保障。2.发展重点——避暑山庄在保护森林资源的条件下,利用山地气候特点,建设森林养生基地、开发森林温泉、植物精气利用、森林理疗等养生项目。——森林养生食品保健品开发利用森林多样性物种资源,研发森林养生食品与保健品,开发森林膳食等养生项目。——森林运动养生利用丽水森林氧吧资源,开发森林运动养生。——森林生态休闲养生环境提升依托现代综合园区,促进林业笋竹、油茶、珍贵用材等重点基地建设。同时大力开展城镇、村庄绿化,完善镇村绿地系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认真落实“人居依林”重要举措,形成“白天见不到村庄,晚上见不到灯光”的绿化效果,实现“城在林中建,人在林中走”的目标。(八)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1.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丽水现有产业资源基础和特点,融入“生态、休闲、养老”理念,加快引进与研发养生(养老)用品生产技术,抢先开拓国内大市场,形成集休闲养生(养老)用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生产体系,打造区域特色明显的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中心,为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发展重点——中老年生活辅具制造基地发挥丽水市区五金机电制造业的生产优势,挖掘各县(市)在五金机电及其相关产业上的生产能力,开发老年人生活辅具系列产品,形成丽水市区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带动市域发展养生(养老)制造业。——保健品制造基地充分利用竹炭、食用菌和灵芝等资源,引进和研发先进加工工艺,进行科学提取和精深加工,开发适销对路、健康有益、安全无害的中老年保健品。——文化用品制造基地利用木制玩具、青瓷、宝剑等生产工艺优势,融入老年休闲、益智和锻炼元素,进行休闲养老用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养生(养老)产品交流展示和集散基地充分发挥会展经济优势,利用会展、研讨会、论坛、峰会等载体,集聚人才、资金和技术,展示养生(养老)产品,形成养生(养老)产品营销网络,推动丽水养生(养老)产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五、两大平台建设(一)休闲旅游景区休闲旅游景区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丽水要着力推进大型综合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努力培育具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名牌景区和大型龙头景区,促进休闲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形象加快形成,并以此带动生态养生农业、林业、制造业、房产业、医疗保健和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实现“以项目建景区、以景区带旅游、以旅游促发展”的基地发展模式。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重点推进以下旅游综合体项目和高等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1.南明湖高等级旅游景区该景区设立于丽水市区,由白云森林公园、南明山、万象山、古城岛、琵琶岛、中岸岛、浪漫白岩和一吻千年等重点区块组合而成,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高等级旅游景区,打造全市旅游业拳头产品。2.自驾车营地该景区中心营地设立于丽水市区,未来建成全市自驾游营地网络,并与全省、全国网络接轨。3.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该景区设立于莲都区,由古堰画乡、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石牛城市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四都区块等重点项目组成,打造成集城市休闲、温泉养生、湿地观光、艺术体验为一体的高品位综合型滨水度假区。龙泉剑瓷文化创意综合旅游区该景区设立于龙泉市,由龙泉中华宝剑文化景区、青瓷文化创意基地、崇仁寺(华严公园)、龙渊公园、浙西南大峡谷景区、留槎洲水上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组成的集城市休闲、游乐、艺术体验、峡谷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千峡湖旅游综合区该景区设立于青田县和景宁县,其中,青田县域主要建设名人游艇俱乐部、游船码头、北山国际度假小镇、万国风情度假社区、五星级酒店、水上运动休闲、山地健身休闲等项目;景宁县域主要建设西汇民族风情度假村、炉西峡景区、杨山古民居、九龙山景区等项目。通过综合打造,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云和湖景区该景区设立于云和县,由云和湖森林公园、赤石景区、仙宫景区、船帮文化体验区、云和湖主题公园、小顺景区、规溪养生休闲庄园、狮山佛教园林景区、水墨闲云养生山庄、梅垄休闲度假山庄、云和梯田休闲旅游度假区等组成的一个综合旅游景区。庆元环百山祖低碳休闲旅游景区该景区位于庆元县,建成以庆元独特的香菇文化、廊桥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内容的百山祖低碳休闲旅游示范区。包括西洋殿生态休闲度假区、上下湖湿地养生度假区、斋郎红色旅游区、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大洋湿地商务度假区、百丈峡探险体验区、百丈庵文化养生区、银坑铜矿山公园等。8.缙云仙都综合旅游区该景区设立于缙云县,以打造中华黄帝文化旅游区为目标,以“生态、养生、休闲”为主题,形成以仙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旅游村镇为依托的“一心四版块”城乡旅游均衡发展格局。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培育五云石城休闲服务中心,打造仙都-黄龙版块、河阳-雪峰版块、壶镇-括苍山版块和岩门-大洋版块。争创仙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大洋山、河阳古民居、括苍山、岩门和晨龙太空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9.遂昌三墩休闲旅游基地该景区设立于遂昌县,建成融合文化展演、民俗风情、休闲娱乐、旅游集散、特色餐饮、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综合型旅游功能区。10.松阳卯山休闲旅游区充分发挥卯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以道教文化观光区与休闲养生小镇建设为切入点,建设集文化休闲、温泉养生、旅游体验为一体的高品位综合型旅游区。11.景宁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该景区设立于景宁县,总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三区十寨”,主要建设内容为畲族文化体验中心、畲族山水人居景观区、环敕木山畲族生活体验区和草鱼塘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区。丽水市休闲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投资估算1白云森林公园景区规划面积27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5公顷。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建设目标。以森林为主题,规划建设公园入口综合区、白云寺、丽水名茶都、避暑山庄、植物园、揽胜台、森林娱乐中心、森林公寓等八大区块,并实施道路、观光缆车、游步道、供排水、环卫、电力通讯、林相改造、山体亮化等工程。市区2008-20187.65亿2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686公顷,分三期开发建设。第一期建设入口综合区、九龙湿地文化创作基地、廊桥、主园路、河道疏浚、植物修复等。第二期沿50省道道路拓宽改建、周市区2011-202010.5亿
边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及高档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等。3南明山项目总用地70791平方米。一期工程主要建设东入口区的入口区管理服务用及给排水、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二期工程主要建设西入口相关建筑和景区管理服务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南明山区块将建设“紫荆城”项目,项目占地约170亩,建成集会所休闲、旅游购物、高端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市区2010-20133.933亿4万象山规划总面积50公顷,包括对南园恢复、沿江栈道建设、公园路改造以及林相改造,实施万象山文化意向区工程。市区2008-20131.83亿5七百秧城市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约126公顷,建设森林休闲区、森林养生区、半岛观光游览区、生态恢复区等四个功能区。第一期林相改造等景观林建设和游步道建设,投资0.43亿元。市区2011-20200.93亿6古城岛(会议接待中心)总占地面积为1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为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设置客房、餐饮、会议、健身等功能,提供财富、养生、婚庆、蜜月四大特色产品。市区2011-201410亿7琵琶岛(欧陆风情园)建设以欧式文化娱乐、大型游戏、商业餐饮、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功能区。市区2011-201312亿8中岸岛(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以国际会展、旅游会展等功能为主的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丽水山水会展品牌。市区2011-2015未明9浪漫白岩总规划面积约1000亩,以小白岩优越的山水空间为依托,以山水娱乐活动项目为基础,打造成为集水上活动、山水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观赏为一体的滨湖休闲度假区。市区2011-20153.5亿10丽水市自驾车营地未来建成全市自驾游营地网络,并与全省、全国网络接轨。市区2011-20155亿11一吻千年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50亩。规划以当地著名的“一吻千年”自然景观石为核心,建设以爱情文化、婚庆莲都区2011-20149.93亿
文化为主,东南亚休闲娱乐为辅的生态休闲度假型景区。12瓯江风情旅游区规划总面积32平方公里,建设集城市休闲、温泉养生、湿地观光、艺术体验为一体的高品位综合型滨水度假区。主要包括古堰画乡、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石牛城市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四都区块等项目,规划建设滨水休闲娱乐项目、温泉养生产品、文化产业基地、自驾车营地、山地体育公园、水利文化园、风情商业街、滨江度假村、大型农(林)家乐等。莲都区2010-202052亿13大窑•龙泉窑景区以高际头村至大窑村之间(包括大窑村)斜“L”型的狭长地带为主体,以大窑村至垟坳头村之间(包括垟坳头村)的山谷区域为景区东北翼,以大窑村至金村之间(包括金村)古官道沿线区域为景区西南翼。建成青瓷文化科普区、特色游览区、青瓷文化体验区等三个区。龙泉市2012-20151亿14龙泉宝剑文化景区规划总面积450亩,以军事体验为主题,设置游客参与的拜师铸剑学艺、怀古度假游览、剑客游侠演绎等活动项目,建设人文、侠义、怀古的山水型主题旅游景区。龙泉市2012-20152.5亿15龙泉香樟园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200亩,建设旅游休闲区、高等级园林休闲酒店和临江度假区。龙泉市2011-20153亿16浙西南大峡谷景区建设位于龙渊街道石马的大峡谷景区游步道,餐饮、娱乐休闲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龙泉市2011-20153亿17石门洞文化旅游国家5A级景区工程建设高市民国风情村、生态乐园主题公园、伯温怀古景区(二期)、国师殿等项目。青田县2012-20204.5亿18千峡湖旅游综合开发总规划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大坝区块、北山区块、岭根区块、炉西峡区块、九龙区块和外舍区块。青田区域主要建设名人游艇俱乐部、游船码头、北山国际度假小镇、万国风情度假社区、五星级青田县景宁县2010-2020103亿
酒店、水上运动休闲、山地健身休闲等项目;景宁区域主要建设西汇民族风情度假村、炉西峡景区、杨山古民居、九龙山景区等项目。19云和湖景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云和湖森林公园、赤石景区、仙宫景区、船帮文化体验区、三潭景区、小顺景区、木玩乐园景区、规溪养生休闲庄园、狮山佛教园林景区、水墨闲云养生山庄、梅垄休闲度假山庄、云和梯田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云和县2008-202058亿20百山祖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以车根村为中心,串联周边景区点,打造低碳旅游示范区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庆元县2010-20144亿21环巾子峰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面积58平方公里,建设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度假区、森林生态氧吧园、大洋湿地商务度假区、百丈峡探险体验区、百丈庵文化养生区、高档老年休闲养老度假中心、十八卡休闲旅游度假区、洋背乡村休闲旅游名村等。庆元县2012-201615亿22仙都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包括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入口工程、景区数字化管理、九曲练溪及两岸景观带、仙都黄帝温泉谷等。缙云县2009-201515亿23河阳休闲旅游度假区围绕文物保护与开发、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环境整治为重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文化产品、修缮文物、开展综合环境整治等。主要建设内容为岩沿至西岸通景一级公路改建,游人中心、河阳民俗展览馆、文化产业创意博览园、朱子学院、朱氏大宗祠装修、李震坚、朱文园故居建设、朱祖陵文化公园、景区入口及牌坊群工程,新农村示范迁移工程、朱家大院5星级农家乐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与省级旅游度假区。缙云县2013-20188亿
24遂昌三墩休闲旅游基地项目规划用地约350亩,规划建成融合文化展演、民俗风情、休闲娱乐、旅游集散、特色餐饮、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综合型旅游功能区。项目一期规划用地约150亩,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五星级酒店、旅游商品购物中心、自驾车服务中心等;二期规划用地约200亩,建设三墩风情旅游小镇,包括古村落修复、特色文化主题宾馆群、滨水商业休闲街等。遂昌县2013-20208亿25遂昌黄金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黄金风情旅游小镇、黄金购物中心、生态旅游村、汤显祖文化、晚明文化展演中心等,建成集休闲度假、养生康疗、旅游购物、文化展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遂昌县2012-202015亿26遂昌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依托周边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大田、茶树坪、朱村畈、三井、田铺等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特色村,建设五星级农家乐。遂昌县2011-20151亿27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规划面积500亩,主要建设晚明文化主题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养生度假区、古村落文化区等区块,建设县衙、客栈、仙县不夜城、度假山庄、农耕文化馆、养生馆、庙宇亭楼、水陆码头、廊桥、停车场等设施。遂昌县2011-20202.3亿28遂昌王村口红色休闲旅游基地建设红色休闲旅游景区,包括挺进师陈列馆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修缮独山村古民居、龙门瀑布景区开发等。遂昌县2011-20151亿29南尖岩景区项目占地面积约9000亩。主要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摄影主题酒店、游客综合楼、生态停车场、大坑景区、龙门景区、千丈岩景区等,建成以摄影文化为主题的艺术风情景区。遂昌县2005-20151.2亿30千佛山景区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0亩,建筑占地面积20亩。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大佛区得福楼、钟楼、鼓楼、遂昌县2005-20151.1亿
祭坛、未来寺、天街、未来佛头像工程、景区环线公路工程等,建成融合峡谷观光和宗教弥勒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景区。31卯山休闲旅游区针对中高端客源,以生态农业、道家养生为主,建设集文化休闲、温泉养生、旅游体验为一体的高品位综合型旅游区,主要设置休闲山林、道家养生文化体验、狩猎场、农事认知园和操作园、自驾车营地、养生茶产品开始等项目。松阳县2011-202012亿32延庆寺历史文化景区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建设佛教文化区、乡野风情区、康体休闲区、外围保护区及配套设施。松阳县2011-20203亿33茶文化生态景区整合浙南茶叶市场、新兴茶园旅游资源,依靠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新兴茶叶种植园、加工园、休闲园,茶文化历史体验等设施,推出茶园观光采摘、DIY制茶坊、茶吧品茗、茶博馆、茶农生活体验、茶文化养生等活动。松阳县2011-20202.5亿34松阳千年历史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建设人民大街特色商业步行街、明清商铺特色街区、黄家大院、独山公园等项目。松阳县2011-20202亿35箬寮-安岱后休闲旅游区景区规划面积约16平方公里,重点箬寮原始林4A级景区。建设休闲康体山庄、农耕文化博览馆、森林公园、避暑山庄、养生度假村、滑(草)翔场、科技馆、游乐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松阳县2011-20208亿36摄影休闲基地整合寨头摄影基地,提升改造三都、四都高山原生态村落,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高山蔬果、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康体休闲中心、养生度假基地。松阳县2011-20152亿37双童积雪—竹源峡景区依托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优势,开发山林探幽和休闲度假项目。将之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型景区。松阳县2013-20161亿38景宁畲族风情省级包括草鱼塘省级森林公园、环敕木山畲族聚居区、鹤溪和小溪沿岸区景宁县2011-202040.4亿
旅游度假区域,度假区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0平方公里,度假区的总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三区十寨”,主要建设内容为畲族文化体验中心、畲族山水人居景观区、环敕木山畲族生活体验区和草鱼塘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区。(二)养生(养老)基地养生(养老)基地,是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整体产业的核心支撑。因此,各县(市、区)应立足于各自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创造高端“养生、养老”服务的理念要求,有机整合养生(养老)各行业特色内容及项目,形成养生(养老)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其基本模式是:通过对资源的精深加工、特色产品的研发营销和产业链的深度延长,开发“养生+养老+X”的基地发展模式,其中,“X”是指各自的特色内容。各县域都要选择合适区块,谋划打造综合养生(养老)基地或叫作养生(养老)城。同时,各基地要发挥特色、错位发展、互为支撑,形成我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1.丽水市区养生(养老)中心基地以丽水市区南明山小木溪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等为核心,以南明湖综合休闲旅游区、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区为支撑,发挥市区的医疗、教育、文化、科教、交通等基础优势,打造全市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集散、培训、会务、医疗、康体、娱乐等的综合服务枢纽,构建丽水市一级养生(养老)基地,成为服务全市、辐射全市、带动全市的养生(养老)产业中心基地。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投资估算1南明休闲养生(养老)城规划用地约2000亩,建设一个集医美、养生、养老、公共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基地,重点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养生养老房产、医疗与健康管理、休闲养生文化四大行业。市区2011-202040亿2路湾休闲养生(养老)基地规划用地约2000亩,依托教育园区和绿谷信息产业园,整体打造影视创作基地和城市咼端休闲养生养老信息化社区。重点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休闲养生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房产、医疗与健康管理、休闲养生文化五大行业。市区2011-202040亿3金银潭休闲养生(养规划用地500多亩,依托金银潭水库水体及周边环境优势,重点发展养生养老房产业。市区2011-202020亿
老)基地4四都休闲养生(养老)基地规划用地9.5平方公里,以“东靠山体西滨瓯江”的独特资源为基础,打造一个集体育健身、养生养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高品位休闲养生(养老)中心。市区2012-202550亿5中国生态产品城规划占地500亩,建设一个集产品展销、交易洽谈、电子商务、旅游观光、物流仓储于一体的华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林产品交易平台,主要建设会展中心、市场展销区、仓储用房、综合服务用房、广场等。展销区分木制品展销区、竹制品展销区、木制玩具展销区、森林食品展销区、工艺品展销区、家具展销区、花卉苗木园林机械展销区等七大区块。市区2011-20188亿6丽水绿博园(白云万花谷)规划面积3500亩,一期百果园核心地块开发面积1000亩,建设用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入口服务区、休闲植物景观区、休闲会所及配套管理服务设施。市区2011-20151.5亿7丽水绿色养生产品物流中心项目总占地500亩,建设内容集展示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配送采购中心、加工仓储中心、进出口中心、认证检测中心、经纪人培训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养生产品物流港市区2011-201410亿8丽水农业生态科技园用地面积为3000亩,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区1100亩(含教研培训区、技术专家文化名家工作室、行政商业区、阳光生命疗养院、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志愿军战士之家、休闲养生活动区、观赏性动物养殖区)。市区2011-20150.5亿9艾莱依集团总部经济园建设现代化样板工厂、国家级检测中心、新材料验收,养生养老服饰研发的羽绒博物馆。市区2011-20186亿10中高等职业教育养生养老专业设置全市地方高校和各县市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和调整养生养老专业。市区2011-20183亿
和调整项目2.莲都区养生(养老)基地该基地以大港头镇北埠等区块的养生(养老)园区为主体,结合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农业生态科技园等建设,打造集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运动保健、养生公寓等内容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城。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投资估算1莲都d北埠-杨山休闲养生(养老)城总面积约120公顷,拟建集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医疗保健、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养生养老项目。大港头镇2011-202054亿2丽水郎奇-白桥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总面积约129公顷,拟建集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医疗保健、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养生养老项目。碧湖镇郎奇村和白桥村2011-202058亿3中国畲药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主要建设:五星级饭店、高档商务会所、跑马场、畲药养生馆、药膳房、古酒堡、贵宾养生区、畲族风情区、佛教文化区、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老竹镇2011-202018亿4太极湾休闲养生(养老)基地总用地400亩,主要依托太极湾景点、山水格局以及古村落文脉,建设休闲娱乐项目,配套旅游餐饮、度假等服务设施。联城镇2011-201512亿5古堰画乡坪地半岛休闲养生区主要建设项目有五星级主题酒店、高端会所、旅游度假村等。大港头镇2012-20155亿6丽水通济堰养生(养老)基地主要建设内容为通济堰水利文化展区、民间艺术展区、养生文化区、古民居组团及配套服务设施。古堰画乡2012-20151.5亿7处州养生白莲生产基地总用地5000亩,产量375吨,产值2250万元。老竹镇2012-20150.5亿
3.龙泉市养生(养老)基地该基地规划建于龙泉成郊区域,依托剑瓷文化、香菇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山水自然生态环境,着力建设以市区为中心,以市区近郊、香樟园、凤阳山、披云山、昂山、上垟镇、大窑等为点为“一心多点”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格局,打造成丽水市二级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一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1龙泉香樟园养生(养老)基地拟建集天然游泳池、野生鱼垂钓等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医疗保健、疗养公寓、酒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养生养老项目。龙泉溪沿岸2012-202015亿2龙泉山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在一期已建成6大景区并创建4A级景区的基础上,二期建设十八窟国际会议中心(高星级酒店),改造扩建绿野山庄区块,开发乌狮窟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凤阳尖、龙泉瀑、杜鹃坡、寺庙、五彩涧、老鹰岩、野营地等景点),建设上山缆车索道或夏边交通换乘中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等。龙泉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201410亿3青瓷文化体验园以“龙泉青瓷、人类非遗”这一垄断性资源优势,保护大窑龙泉窑遗址,深化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青瓷博物馆内涵、打造世界独有的中国青瓷小镇(龙泉上垟),建设游客集散中心、青瓷广场等。龙泉城区、上垟镇现代青瓷遗址和大窑古窑址2011-20156亿4龙泉披云山养生(养老)基地建设披云顶峰区、道家养生体验区、分时度假区、红色文化区四大功能区,建设高海拔生态休闲度假区。宝溪乡2011-20141.2亿5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项目规划范围总用地44公顷,项目(一期)共用地约13公顷,总建筑面积57000多平方米,主要建设博物展示区、大师创作区和国际陶艺村等三大功能区。龙泉市2010-201310亿
6龙泉市食养药养开发工程建设以现代化工厂化高科技食用菌生产为核心的食养开发工程;建设以破壁灵芝孢子粉等产品生产为核心的药养开发工程。龙泉市2011-20205亿7龙泉宗教文化养生园建设崇仁寺(华严公园)、昴山佛教、披云山道教、兰巨道教龙祥观等宗教文化养生园。龙泉城区、锦溪镇、兰巨乡等2011-202010亿8龙泉现代养生农业科技园建设茶叶、草莓、瓜果等种植、采摘、加工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剑池街道、兰巨乡等2012-20203亿4.青田县养生(养老)基地该基地位于青田县域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包括青田县鹤城镇主城区、千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四都港流域,结合瓯江干堤加固及水利枢纽工程、欧陆风情改造、千峡湖旅游开发建设,四都港流域旅游开发建设,侨乡生活社区、世界村养生园、侨乡养生居所等养生(养老)项目,打造成丽水市二级养生(养老)基地。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1千峡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包括北山国际度假小镇、万国风情度假社区、名人游艇俱乐部、九龙旅游接待中心和九龙山拓展训练基地、生态度假社区、未来休闲农庒、水上风情演艺舟、旅游营地、度假会所、康体养生中心等项目,建5A级生态旅游和休闲养生度假区。千峡湖及小溪流域2012-2022100亿2太阳岛国际养生度假村规划面积400亩,集休闲、养生养老、健康产业整体开发,包括养老公寓、会所式主题酒店、医疗保健、教育运动等,构筑复合型度假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山口镇2013-20154.5亿3稻鱼共生系统遗产文化体验博物园稻鱼共生文化广场区、稻鱼共生博览体验区、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区,稻鱼文化走廊、峡谷漂流、生态景观廊线。方山乡2011-20200.98亿4青田石国家矿山养生封门山矿山体验区、青田石原石采撷区、华侨风情原始加工区、方岩背自然生态保护与观光区、寻宝人山口镇2012-20181.8亿
园家休闲区等。主要建设:园区道路、停车场、给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园区道路绿化、园区景点绿化、矿山环境生态恢复、矿渣治理、废水治理、矿山展示巷道整治与景点建设、河道整治等。5石雕文化创意园石雕大师艺术馆及相关配套建设。山口镇2012-20130.35亿6万国华侨休闲养生(养老)庄园万国华侨休闲养生养老庄园是飞鹤度假山庄扩容改造工程,将建成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中医养生等为一体的综合体,拟建设“五星级酒店”、“中医养生养老公寓区”及万国华侨养生养老会所。鹤城镇2012-202026.1亿7高市生态休闲养生乐园建设滑雪场、跑马场、生态农业观光等高市乡2012-20153.5亿元8青田县休闲养生(养老)中心总建筑面积43000多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老人公寓,康复医疗中心、文娱活动中心和管理用房等鹤城镇2012-20151.3亿5.云和县养生(养老)基地该基地以云和湖度假区为核心,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和木制玩具产业优势,按照“一城一湖一梯田”的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童话休闲、滨水疗养、农耕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养生(养老)产业体系,打造“童话云和,养生仙境”的养生(养老)品牌,打造成为丽水市二级养生(养老)基地。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1三潭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内容包括五行SPA养生会馆、水乐园、景观房产、养生庄园、运动保健馆、中医养生馆、森林疗养公寓、负氧离子吧、野生鱼垂钓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屋、户外拓展基地、水上运动项目等。云和湖三潭区域2012-202015亿2赤石养生(养老)基地云和湖第一世界大酒店、七星岛综合娱乐城堡、滨湖休闲区等。赤石乡2011-201520亿
3仙宫养生(养老)基地仙宫度假村、绿谷银发中心、退休公寓、疗养型景观房产、浮云山庄、野生鱼垂钓基地、自驾车露营基地、仙牛岛服务中心、紧水滩大巴观光等旅游配套设施。紧水滩镇金水坑村2011-20203亿4小顺养生(养老)基地环岛养生休闲度假屋,垂钓中心、与此相配套的一些基础设施。小顺村2011-201515亿5狮山佛教园林养生(养老)基地接待中心、普仁寺扩建、旅游配套设施;湿地公园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景区老年休闲产业项目。'睦田■村2010-20207.8亿6云和梯田高山养生(养老)基地农家旅社、高山避暑山庄、高山露营地、高山牧场、农耕(民俗)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农园采风区、大湾龙井坑、沙铺大峡谷、明代银矿探险等项目。崇头镇2010-20202.5亿7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木玩文化体验营销中心,安溪木玩亲水平台,中国木制玩具展示综合馆,木玩文化主题广场,木玩服务综合体,木制玩具产业、文化创意及旅游配套综合功能区。城南区块2011-20155亿8梅垄水库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集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村和景观房产;与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体验等相关的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梅垄水库2012—20123亿9水墨闲云养生(养老)基地主要建设水车食坊、沙滩浴场、闲云山庄、云坛溜索等项目,打造具有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娱乐、乡村体验功能的近郊休闲度假旅游区。匚霞晓扌桥村2013—20182亿6.庆元县养生(养老)基地以百山祖低碳旅游示范景区、斋郎红色文化休闲度假区、西洋殿休闲度假区、庆元县食用菌综合服务集聚区、廊桥文化创意园、北乡毛竹文化创意基地等为重点,建设集“生态、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打造成丽水市二级养生(养老)基地。序号建设地点投资估
算1百山祖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规划建设与4A景区相配套的百山祖核心景区生态休闲养生项目,如宾馆、休闲娱乐设施;周边10个村的村庄整治、生态休闲养生产业的规划培育;景区所在村车根村生态休闲养生高山风情小镇的打造。百山祖2012-20145亿2巾子峰森林养生(养老)基地公园观光道路、宾馆等设施。巾子峰2010-201810亿3西洋殿养生(养老)基地建设景观游览区、吴公祠朝圣区、廊桥工艺探寻区、大济文化园区、田园风光游览区以及景观别墅区等。五大堡乡2014-201810亿4食用菌综合服务集聚区建设投资7亿元的香菇市场和物流中心、浙江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食用菌博士工作站、食用菌产业加工园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及其配套设施。县城2012-202020亿5廊桥文化创意园新建博物馆、廊桥文化公园;廊桥非物质遗产开发和保护。县城2010-20175亿6北乡毛竹文化创意基地建设观光毛竹基地16万亩,竹制品博物馆、研发中心、园林景观等。黄田镇2011-202010亿7斋郎红色文化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茶木淤高山风情休闲养生区、龙岩香菇文化休闲养生区、斋郎红色文化休闲度假区、黄皮高山湿地休闲度假区。百山祖2015-20205亿8庆元古银矿洞国家矿山养生园古银矿洞的开发保护,景点建设,宾馆、餐饮、娱乐休闲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淤上乡2014-20172亿9庆元县休闲养生(养老)中心总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老年公寓,康复医疗中心、文娱活动中心和管理用房等配套服务用房以及室外管网、围墙和道路等室外附属工程县城2012-20173亿7.缙云县养生(养老)基地
该基地规划于缙云好溪九曲练溪段区域,建设温泉沐浴区、温泉休闲养生度假酒店、文化养生园、养生(养老)基地等项目,打造成丽水市二级养生(养老)基地。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