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

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

2.下列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表示正确的是()

组织液淋巴

3.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4.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

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下列那项内容()

A.血浆pH值能保持相对稳定B.人体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C.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D.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6.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

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⑤⑥

7.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③⑤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其中①⑤存在于不同的管

腔内,②④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红①

胞②

A.血红蛋白、脂肪属于①中的成分

B.细胞②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血浆

C.图中④处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最低的

D.③和⑤的渗透压大小与无机盐有关

8.人在15℃环境中和5℃环境中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而且在这两种环

境中既不出汗也不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

A.增减产热量

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

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

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

9.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

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10.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T突触T细胞体一轴突B.轴突T细胞体T树突T突触

C.树突—细胞体一轴突一突触D.树突一突触一轴突一细胞体

11.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作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

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

起胰液的分泌(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胃酸小肠-①一促胰液素-②—胰腺--胰液.

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小肠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经中枢D.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12.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

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第2页,共36页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13.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③为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只能形成1个突触小体

B.物质④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都迅速被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C.结构⑤只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肌细胞、腺体的细胞膜

D.突触间隙内的物质通过⑥时,物质不与⑥相结合

14.当科考队登上南极“冰盖之巅”时,他们的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

15.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

流计,ab=b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0②——©~

Aa%pidj

③撼⑤I⑥”.~

图甲图乙

A.刺激图甲中④处,在③⑤⑥可以测到电位变化

B.一个神经元最多可以形成两个突触

C.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2、1次

D.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16.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

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胞吐过程,该过程不消耗ATP

D.兴奋经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7.某学生因病导致大脑皮层言语区发生障碍,医生对其进行检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B.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V区受损

C.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S区受损

D.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

18.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在调节正常人体生命活动中各有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激素和抗体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而神经递质分泌后则分布在突触间隙中

B.三者都需与特异性的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作用,且作用后均失去生物活性

C.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的是自身的组织和细胞,而抗体大多作用于外源性的抗原

D.激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而神经递质都是分子较小的有机物

19.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r--------------CE>—।

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

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C)----------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B.a、b、c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

C.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

D.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

第4页,共36页

20.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CO,,llg>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21.如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

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22.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

为,其原因是()

A.睾丸发育不全

B.甲状腺功能低下

C.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

23.关于胰岛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B.加速血糖分解

C.降低血糖浓度D.促进肝糖原分解

24.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合成和分泌激素

25.如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蛆甲

激素甲

激京乙

血融水平下降

A.激素甲可使细胞乙的活动增强B.细胞乙是胰岛B细胞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激素乙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2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

C.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热方式主要是骨骼肌的收缩

27.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

28.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29.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热觉感受器温

环或温度节

B冷觉感受器|C

A.当受到炎热刺激时,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第6页,共36页

3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些信息分子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内分泌腺只能参与体液调节不能参与神经调节

D.渗透压升高时,在下丘脑处产生渴觉属于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促进水的重吸

收属于体液调节

31.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

L_______,c

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

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

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

细胞的形成

32.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

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3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分泌激素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34.健康的人一次摄入了大量的水之后,会引起()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尿量减少

35.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下列变化合理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36.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

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周

A.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

刺激

B.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C.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D.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37.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

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1

S

A

1

H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宿主细胞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造血干细胞分化后在胸腺中快速成熟的结果

38.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I〜皿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

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8页,共36页

M

A.图中n、川、w、v、vi、vn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W和VI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39.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婴儿的

健康与生命。接种该疫苗需在满3月后到2岁间间隔多次注射。接种疫苗后,人体

会产生相应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后,人体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可合成抗体

B.该抗体可与多种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接种百白破疫苗比注射抗体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间隔多次注射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40.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人体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急性肾衰竭。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C.通过体液免疫可彻底清除该病毒

D.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4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的物质交换。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

______系统。

(5)COZ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42.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

(1)甲图中e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

结构放大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o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

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填“内”或“外”)为正电位。

(5)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

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肌膜发

生,引起肌肉收缩。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正常情况下被酶催化分解而失

去活性,如果用某种药物破坏该酶的活性,则肌肉会。

第10页,共36页

(6)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

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0

4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寒冷下丘脑)—

内环境(甲状腺)

I循环

(曾上腺〉

(骨骼版)(有关组织)(皮肤)

(增力;产热)(减少散热)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寒冷T下丘脑一肾上腺”的调节是

调节,肾上腺在此调节中属于;“甲状腺一内环境一下丘脑”的调节是

调节,下丘脑有关细胞在此调节中属于.

(2)从图中分析,激素A、B、C、D分别是、、、,

垂体某些细胞膜上有(填字母代号)激素作用的受体.

(3)神经调节具有、的优势,体液调节具有、的优势,

体温的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正确;

B、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B正确;

C、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错误;

D、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D正确。

故选:Co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

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

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

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明确一切与外界相通

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

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

2.【答案】C

【解析】解: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

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

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

血液。三者关系如图:

血浆二组织液―淋巴

t________I

故选:Co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12页,共36页

双向淞透液

组0;和营养物质

血浆内

也过毛姬血管单

8用代津废物液

号fa

淋巴

[一内那境E

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关系,理解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对题图的分析

与识别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毛细血管管壁细胞靠近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远

离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

细淋巴管管壁细胞靠近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淋巴,远离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因此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故选:Co

本题是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根据能环境的概念判断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

的内环境,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所处的环境分析是

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剧烈活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值会维持在7.35〜7.45.

故选: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c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

稳定,与它含有HCOiHPO&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

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h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

源于Na+和Cl".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重点考查血浆pH,要求考生识记血浆pH

的正常范围、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

记层次的考查。

5.【答案】B

【解析】解:A、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属于人体内环境

的稳态,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体能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遗传物质在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符

合题意,B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符合题意,C错误;

D、体温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之一,它的相对稳定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符合题意,

D错误。

故选:B«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

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

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

确的判断。对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6.【答案】D

【解析】解: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①酸碱平衡和④体温调节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

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等均属于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平衡。

故选:D。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

内环境稳态。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重要组成部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

第14页,共36页

相关的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答案】D

【解析】解:A、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①血浆的成分,A错误;

B、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错误;

C、图中④为组织细胞,其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最高,C错误;

D、③为组织液,⑤为血浆,二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90%以上来

自钠离子和氯离子,显然其渗透压大小与无机盐有关,D正确。

故选:D。

图示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为血浆,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③为组织液,

④为组织细胞,⑤为淋巴。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

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答案】B

【解析】解:A、人在150环境中和5C环境中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而

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不寒战,说明体温调节不是通过增减产热量,A错误;

B、人在15℃环境中和5t环境中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说明低温通过调

节皮肤血管口径,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反之则增加,B正确;

C、人在15c环境中和5℃环境中,低于人的体温,立毛肌收缩或舒张不是体温调节的

主要方式,C错误;

D、人在15℃环境中和5℃环境中,低于人的体温,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

不是体温调节的主要方式,D错误。

故选:Bo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时,机体通过神经和

激素的调节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

分泌减少,骨骼肌战栗等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

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

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含量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血

浆的渗透压,从而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A错误;

B.血浆渗透压增大,血浆会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组织液减少,不会造成组织水肿,B

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正确;

D.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是维持细胞形态功能的条件。外压过大,细胞失水,内

压过大,细胞吸水;失水过多,细胞死亡,吸水过多,动物细胞胀裂,细胞外液渗透压

的改变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解:膝跳反射中,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膝跳反射的过程

是: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

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

导途径为:树突T细胞体一轴突T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A、树突一突触一细胞体一轴突,膝跳反射的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不是树突末端,A

第16页,共36页

错误;

B、轴突一细胞体一树突一突触,膝跳反射的兴奋由树突末端产生传向细胞体、轴突,

不是由轴突传向细胞体、树突,错误;

C、树突T细胞体T轴突T突触,突触由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或

细胞体组成,C正确;

D、树突一突触一轴突一细胞体,膝跳反射的兴奋由树突末端产生传向细胞体、轴突,

由轴突传向突触结构,不能由树突直接传向突触,D错误。

故选:Co

本题是考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及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兴奋在神经元间的

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

本题的知识点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和兴奋在该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对膝跳反射的反射

弧的结构和反射活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胃酸刺激小肠导致小肠分泌促胰液素,既可能是神经调节,也可以是

体液条件,A错误;

B、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肯定属于激素调节,B正确;

C、本实验中只能确定小肠是该调节过程中的感受器,C错误;

D、胃酸不属于激素,只能说①过程也可能是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B。

图:胃酸的一[7画一促胰液素之便斓〜胰液

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

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

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本题考查了考查了激素调节发现的实验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

力,难度适中。

12.【答案】C

【解析】解:A、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A正确;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分别是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后者不能引起突触后膜Na+

通道开放,B正确;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错误;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

位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o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

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一丙。

本题考查考查神经调节的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

解和记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A、结构③为膨大的突触小体,每个神经元能形成1个或多个突触小体,A错

误;

B、物质④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能迅速被降解或回收再利用,以免持续发挥作用,B

错误;

C、结构⑤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或肌细胞、腺体的细胞膜,C错误;

D、⑥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间隙内的物质通过⑥时,物质不与⑥相结合,D正确。

故选:D。

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

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

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

的兴奋或抑制。

2、分析题图:①是轴突,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小体,④是神经递质,⑤是突触后

膜,⑥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本题结合突触结构模式图,考查突触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能正确分析题

图,再结合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准确答题。

第18页,共36页

14.【答案】D

【解析】解:①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①错误;

②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②错误;

③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③正确;

④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

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④正确;

⑤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⑤正确。

故选:D。

根据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氧气能供给呼吸,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

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

少,汗腺分泌减少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粟,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

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

胞体或树突,但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刺激图甲中④处,在③⑤⑥可以

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一个神经元有可能形成3个突触,B错误;

C、刺激图乙b点,产生的兴奋先到达a点、后到达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

刺激图乙c点,产生的兴奋不能到达a点、可到达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C

正确;

D、兴奋的传递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若抑制图乙细胞的呼吸作用,则会影响神经兴

奋的传递,D正确。

故选:Bo

据图分析:图甲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中共有3个突触,且均为轴突-树突型,由

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图乙表示突触结构,刺激b点,a、b、c、d点均兴奋,刺激c点,d点兴奋。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重点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

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

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D

【解析】解:A、神经纤维静息状态维持主要是K+外流导致,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内,A错误;

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B错误;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胞吐过程,该过程消耗ATP,C错误;

D、兴奋经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

正确。

故选:D。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

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

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本题考查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神经

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程度,难度中等。

17.【答案】C

【解析】解:A、语言文字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若能听、说、写,但不能看懂文字,则说明V区受损,B正确;

C、若能说、写、看,但不能听懂讲话,则说明H区受损,C错误;

D、若能看、听,但不能写和说,则说明W和S区受损,D正确。

故选:Co

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

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第20页,共36页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对言语区各区域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激素和抗体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全身,从而作用于靶细

胞或靶器官,而神经递质分泌后则分布在突触间隙中,A正确;

B、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需与特异性的物质结合后才能发挥调节作用,且在作用后

被迅速被灭活或分解,B正确;

C、激素和神经递质属于信息分子,其作用的是自身的组织和细胞,而抗体大多作用于

外源性的抗原,C正确;

D、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激素有些是蛋白质、有些是氨基酸衍生物、有些是固

醇类物质;大多数神经递质是有机小分子物质,但一些无机物也可以是神经递质,如:

一氧化氮,D错误。

故选:D。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的是

固醇如性激素等,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随着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使靶

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种类很多,

如乙酰胆碱等。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叫抗体。抗原与抗体的关系: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本题考查激素、神经递质及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

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

能力。

19.【答案】C

【解析】解:A、器官甲是垂体,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

激素的合成器官是下丘脑,A错误:

B、a、b、c均靠体液传输,运输到全身各处,只能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

C、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甲垂体、丙下丘脑分泌激素a、b有抑制作用,C正

确;

D、器官丙是下丘脑,而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共同促进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Co

1、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

状腺激素增加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二者的分泌减少.

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

力.关键是弄清各器官和激素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负反馈调节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难度适中.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时注意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

据图分析,器官甲能产生a、b两种激素,其中a激素能降低血糖,代表胰岛素,b激素

能升高血糖,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器官甲代表胰岛,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

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

A、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脏,

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错误;

B、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

糖原,B错误;

C、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

第22页,共36页

D、血糖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血糖升高,激素b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D正确;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

【解答】

A、据分析可知,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c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

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A正确;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二者协同作用,共同升血糖,B正确;

C、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C正确;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拮抗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D错误;

故选: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以糖尿病患者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据图分析,进食后血液中血糖含量比较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应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

少,故a表示胰岛素的变化趋势,c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趋势,b表示糖尿病患者胰

岛素的变化趋势。

22.【答案】B

【解析】解:A、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说明神经系统没有发育,A错误;

B、根据题干说明缺乏的是甲状腺激素,缺乏甲状腺激素的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低下,B

正确;

C、缺乏生长激素神经和性腺会发育,但身体长不高,C错误;

D、缺乏生长激素神经和性腺会发育,但身体长不高,D错误。

故选:Bo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糖的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加强

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生

长激素的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2)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

说明不发育,包括神经系统和性腺都没有发育,说明缺乏的是甲状腺激素;缺乏生长激

素神经和性腺会发育,但身体长不高。

动物激素的调节在研究的时候就是根据病态的生物,研究和正常生物在激素含量上的区

别,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点要将所学的理论还原到具体的实例中去理解。

23.【答案】D

【解析】解:A、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的作用,

A正确;

B、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提供能量,B正确;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

D、胰岛素能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D错误。

故选:D。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

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

24.【答案】B

【解析】解: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A正确;

B、激素只能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活动,B错误;

C、激素能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合成和分泌激素,例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D

正确。

故选:B。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

发挥调节作用。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

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x10?〜i4xl(?5mg/mL,而Img甲状腺激素

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第24页,共36页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

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动物激素的概念及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答案】C

【解析】解:A、激素甲是胰岛素,可抑制细胞乙的活动,A错误;

B、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B错误;

C、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含量降

低,C正确;

D、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提高血糖含量,肌糖

原不能分解回血糖,D错误。

故选:Co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

调节提高血糖含量。据图示可知,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激素甲是胰岛素,细胞乙是胰

岛A细胞,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三个去路和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来

源,使降低血糖含量;胰岛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两个

来源,使提高血糖含量。

26.【答案】D

【解析】解:A、温度感受器有的在体表,有的在体内,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有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分布,A错误;

B、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增加散热量,主要方式是汗腺分

泌汗液,B错误;

C、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C错误;

D、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肝脏的产热量最多,剧烈运动时,

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D正确。

故选:D。

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

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2、炎热环境T皮肤温觉感受器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