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元珍先生与《三国食货志》_第1页
陶元珍先生与《三国食货志》_第2页
陶元珍先生与《三国食货志》_第3页
陶元珍先生与《三国食货志》_第4页
陶元珍先生与《三国食货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元珍先生与《三国食货志》

陶元珍先生出生于四川安岳市。生于1908年(清光绪34年)10月11日。祖父云门,以进士宦游山东、安徽,尝知凤阳府,颇著政声。父幼云,任安岳县参议会议长及县农民银行董事长等职,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兴建公路,修缮孔庙和中山堂,为邑人所称颂。先生幼承庭训,敦品励行,力学不懈,尤喜历史,十三岁就读完了《资治通鉴》。1924年肄业省立第一中学,课余常看《醒狮周报》,颇受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考入成都大学预科甲部肄业,后因介入学潮离校。乃于1930年前往武汉,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史学系攻读历史。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者疯狂侵略中国,既已占据东北三省,又在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淞沪,举国震动,青年学生尤为愤激。武大学生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文稿即由先生执笔。他又和教授周谦冲、同学朱祖贻创办《现代青年》半月刊,揭露日本侵华野心,鼓励广大青年奋起抗敌,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在武大肄业时,他就颇露才华,撰有《东汉末中国北部汉族南迁考》、《三国食货志》等论著。《三国食货志》是对陈寿《三国志》的补缺之作,功力很深,最初刊布于《燕京学报》,得到史学界的重视。谷霁光在《政治经济学报》(5卷2期)就此发表书评,作了很高的评价。1934年夏,武大毕业,北上投考北京大学研究院。不巧这年该院暂停招生,经北大文学院长胡适推荐,获准为特别研究生。次年夏天,正式考入该院文科研究所史学部,随孟森教授研治明清史,还获得了优厚的奖学金。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略中国,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沦陷区各大学纷纷内迁。先生离平南下,先后任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讲师,中山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943年秋,应聘为浙江大学史地系史学教授(时浙大西迁贵州遵义),讲授《明清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门生中后来不乏知名之士,如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孙守任,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平章(均已故),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程光裕,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东方部主任王省吾等,都能卓有成就。1944年冬,日寇进犯黔南,独山失守,局势紧张,浙大前途未卜。先生由黔返川。不久往陕西城固,任西北大学史学系主任。1946年秋,改任湖南大学史学系主任。1949年夏,应台湾大学之聘,轻装就道,只身客台,感怀家国,受到很大的刺激,因此致病。病重时,甚至神志不清。经过治疗,渐见痊可,间能从事写作,但身体仍时好时坏。晚年臀部骨骼因跌伤断裂,虽经医治,而行动已感不便。1980年6月30日卒于台北空军总医院,享年73岁。夫人汤宗贞女士,生子女四人。长子世龙,北京大学毕业。次世鸿。长女世玲,次世珉,都在大陆。先生精通文史,博闻强记,触类旁通,尤注意经世致用。擅长中国古代经济史和明清史,平日生活谨严,自奉甚俭。待人诚恳,有诺必信,从无谎言戏语,是一位可敬的教育家和史学家。先生生平最敬重的老师有李剑农、孟森、胡适等人。李剑农,湖南邵阳人,曾留学日本、英国,三十年代初期担任武汉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讲授《中国经济史》和《中国近代政治史》。陶师所著《三国食货志》,就是在李氏指导下完成的优秀毕业论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湖南大学由湘西迁回长沙,特请李氏筹建史学系。经过一年的努力,史系粗具规模。李氏邀请先生继主该系工作,自己却回武大去了。先生很佩服李氏的博学多能,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历史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研究历史的人不妨搞点政治。剑农先生既有史学,又有政治经历,了解许多政坛的情况,所以他写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也就很为出色。”孟森字心史,江苏武进人,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对明清史的研究尤为特出。他的《明元清系通纪》、《清史讲义》、《心史丛刊》等,都是蜚声史坛的著作。陶师在北大一直跟随孟氏研治明清历史。朱文长在《孟森先生》(《文史杂志》6卷2期,又见《海涛集》)一文中,曾谈到那时的一些情况。他说:“我之得识心史先生是非常晚的,在他七十一岁逝世之前三年。记得关于他的印象最早还是陶元珍兄给我的。元珍告诉我,心史先生是国内治明清史两位大师之一,也是北大史学系两大台柱之一。刚好我和元珍都是弄明清史的,于是死心塌地的跟了心史先生,请他作了导师。”朱氏接着叙述他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情况之后说:“我尤其喜欢的是,在下了课以后,三两个同学进而向他(指孟氏)提出若干更深刻些的问题时,他对我们的答覆。有一次在这样的质疑问难后,元珍私自向我说:心史先生读的书真多。”朱氏在这里对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生动。孟心史尝撰《后明韩主考》,先生因此特作《后明韩主续考》一文,发表在1944年4月出版的《文史杂志》上。这本杂志的《编后记》指出:“孟心史先生撰《后明韩主考》,为南明史乘增一新卷。兹陶元珍先生复根据内阁大库档案以补其不足,证明韩主与桂主后实合作,且负联络北方义军之责,这在南明史研究上贡献甚大。”后来陶师在长沙时,还和杨树达先生谈及孟心史的事。杨氏在《积微翁回忆录》中写道:“1947年3月28日,陶云孙言,孟心史告彼云:《清实录》与王葵园《东华录》多有异同,以实录多经删改,而《东华录》所据为初修本故也。”可见先生对师说一直铭记在心。《文史杂志》当时由顾颉刚主编,先生不但经常投稿,还曾为该刊征集稿件,出了一期《明清史专号》(3卷7、8合期),以图引起各方对明清史研究的重视。胡适是一位文史名家。他对《三国食货志》一文非常赏识,并曾推荐先生就读北大研究院。先生因此时得过从。在《胡适的日记》(中华书局出版)中,1937年4月22日记道:“陶元珍来,谈他在天津借书所得。”这是在北大时的事情。后来先生在《张江陵书牍诗文题解举例》的前言中,还谈到“适之先生远使新陆,心史先生久归道山”的话,表示对胡、孟两位师长的怀念。我从先生受业是在浙大念四年级的时候。当时我选修了他讲授的《明清史》,并请他作为毕业论文的导师。论文题目是《明代之贵州》。文中从大事记、疆域、卫所、土司、长吏、人物、文化等多方面叙述开始在明代设省的贵州的开发历史。先生热情地审阅编写提纲、开示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这篇论文写了六万多字,得到先生的嘉许。1947年秋,经先生推荐,我被聘为湖南大学史学系助教。分别数年的师生,重聚长沙,感到十分高兴。那时我除了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外,还按照先生的指示,仿《三国志》裴注的体例,从事《永历实录》(王夫之著)的补注。1949年5月13日,先生离开长沙,往台大去任教,行前送我一本书,叫做《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抵台以后,他在七月廿日的来信中提到此书时说:“杨英《从征实录》,就作者言,杨诚不足道;就内容言,则《从征实录》在史料方面之价值,或在《永历实录》之上。盖船山之书得诸见闻者少,根据他人记载者多,不若杨书之多就耳目所接,笔之于书。杨书真可称为实录而无愧也。所载延平(郑成功)、西宁(李定国)往来书札,尤属难得。而援剿十七镇镇名及镇将姓名,亦惟此书所见独多。近人某君所著《延平王台湾海围纪》(商务出版),大体参考杨录,而删节太甚,不足观。如能广搜明清之际史籍中有关台湾郑氏部分为杨录广注,亦为不朽之工作。范围虽较《永历实录》更狭,而研讨则益精深。未悉我兄能鼓其余勇,于此更有意乎?临行第以杨录赠兄,非泛泛也。”后来我虽然没有再做这样的史注工作,但对他在学术上的关注之情,却一直没有忘记。遗憾的是从此以后,海峡两岸,交通隔绝,音信渺然,存没,不知,直到前年,才从程光裕学长所寄《怀念陶元珍师》(原载台湾《浙大校友通讯》新第82期)一文中,得知他在台湾逝世前的情况。今年适逢先生诞生85周年,因就闻见所及,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有幸参考了光裕兄的大作,并此致谢。先生论著甚多,但大部分作于前期。去台以后,因身体不佳,撰述较少。现将主要著作目录开列于次:1.三国食货志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2.《三国志世系表》补遗一卷附订■《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开明书店1936年。按此篇是对周明泰《三国志世系表》的补订。3.中国人物新论重庆北斗书店1945年。按此书收入论文11篇,篇目如下:①汉高祖对楚战略在抗战中的应用;②刘仁轨与第一次的中日战争;③狄青之死;④岳飞死因之分析;⑤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费和张居正⑥史可法的救亡言论;⑦林则徐的明察;⑧林则徐的治水和对开发新疆的努力;⑨林则徐的国际知识;⑩读蒋廷黻《耆善与鸦片战争》;(11)胡林翼五次荐举左宗棠的经过。4.张江陵书牍诗文解题举例。附张江陵应府试时荆州府知府为李士翱非李元阳辨(油印本)5.三国吴兵考燕京学报13期,1933年6月。6读《耆善与鸦片战争》大公报图书副刊77期,1935年5月2日。7.亡师新化刘掞黎先生事略国风7卷1期。8.两汉之际北部汉族南迁考禹贡4卷11期,1936年2月。9.关于傅青主下狱事之新史料大津益世报读书周刊47期,1936年5月7日。10.魏咸熙中开建五等考史学季刊1卷1期,1936年1月。11.张居正奏疏系年武大历史学报第1期,1936年10月。12.清顺治元年侍郎王■永启报收抚山东地方启本跋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72期,1936年13.评金兆丰著《三国疆域志》图书季刊3卷4期,1936年12月。14.评邓之诚氏《中华二千年史》一、二两卷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89期,1937年3月4日。15.明烈皇第五子焯灵王事考中央日报文史副刊20期,1937年4月18口。16.张江陵丧偶年代考中央日报文史副刊23期,1937年5月7日。17.张江陵同考会试之年代中央日报文史副刊25期,1937年5月23日。18.整理张居正传记材料的杂论两篇国学季刊6卷2期,1937年6月。按两篇标题如下:①张江陵应府试时荆州知府为李士翱非李元阳考辨;②张江陵游衡山年代考。19.关于《水窗春呓》(附考曾文正公戮李金旸事)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104期,1937年6月17日。按《水窗春呓》中记清咸同间人物故事。20.林则徐的国际知识外交研究1卷3、4合期,1939年7月。21.左宝贵墓志铭并跋经世战时特刊47、48合期,1939年9月。22.《三国志》篇目考史学季刊1卷1期,1940年3月。23.清两江总督马鸣珮题报处决明定西侯张明振子文魁题本附跋责善半月刊1卷8期,1940年6月。24.记清顺治十年任珍案责善半月刊1卷9、10期,1940年7月。25.记朱由极案责善半月刊1卷11、12期,1940年8月。26.张江陵答庞尚鹏论夺情事书并跋文史杂志1卷1期,1941年1月。27.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前之曾李关系史学季刊1卷2期,1941年3月。28.《建康实录》札记史学季刊1卷2期,1941年3月。29.岳飞死因之分析中国青年7卷4、5合期,1942年1月。30.清季教案之解释文史教学4期,1942年5月。31.云孙随笔责善半月刊2卷23、24期,1942年11月。32.吴越不用车战考志林4期,1943年1月。33.辽东公孙氏事迹杂考东北集刊5期,1943年7月。34.后明韩主续考文史杂志3卷7、8合期,1944年4月。35.中国历代官制之演变方式思想与时代33期,1944年4月。36.《万历起居注》文史杂志4卷7、8合期,1944年10月。37.云孙随笔·烟草之异名民宪2卷1期,1945年。38.安龙发现明永历帝三子涪悼王、沔殇王、澧冲王圹志铭考证文史杂志5卷7、8合期,1945年8月。39.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正经世季刊2卷2期。40.傅玄秦女休行本事考经世季刊2卷3期。41.吴越兵器与民风中国史学第1期,1946年5月。42.大成教之远源经世日报经世副刊2期,1946年7月30日按:大成教一名大学教,又名圣人教,亦称泰州学派,黄崖教则为此教之北宗,其教创始者为周太谷。43.天堂路通碑之洪大全经世日报经世副刊3期,1946年7月31日。44.龚定庵遗诗经世日报经世副刊5期,1946年8月2日。15.雷以诚与厘金经世日报经世副刊6期.1946年8月3日。46.张居正应府试时荆州府知府为李士翱非李元阳辨经世日报读书周刊20期,1946年12月25日。47.张江陵名字考异大公报文史周刊,1947年1月15日48.《聊斋志异》对时局的讽刺和民族思想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