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西梧州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2021学年广西梧州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0-2021学年广西梧州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0-2021学年广西梧州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0-2021学年广西梧州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广西梧州市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1.(墨子)云:“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之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

即夏商西周时期,建国必先立宗庙宗庙既是祭祖的地方,又是施政场所。这表明,

中国早期国家()

A.重视国家机构组织的建设B.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C.排斥异姓贵族的政治权力D.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2.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

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

A.加强基层控制B.监督商业流通C.平抑地方物价D.控制人口增长

3.“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

断“某一时期”是()

A.秦代B.汉代C.宋代D.唐代

4.《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

当行驳正。”这说明唐代中书省的职能是()

A.草拟皇帝诏令B.审核国家政令C.监督尚书行政D.执行门下政令

5.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

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

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6.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四个基础性制

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如图中空格应填写的制度为

()

/中央集权\

A.分封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科举制度D.三省六部制度

7.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

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

主”。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内阁权力逐渐坐实B.内阁始终不掌实权

C.皇帝专制得到抑制D.六部之权尽归内阁

8.“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

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9.孙中山先生针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评价如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

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

本不值得效法。”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0.《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册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1.”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

惭愤交集。”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与兴中会建立发生在同一年的历史事件是()

A.签订《辛丑条约》B.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C.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D.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

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一二•九运动

1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

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

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A.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B.提出了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2页,共25页

C.彻底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15.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打通津浦线,将南北战场连接起来。对此,国民政府提出东

面保持津浦线,北面保持道清线的“以守为攻”的抗战策略,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

战。这次会战是()

A.武汉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淞沪会战

16.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

折”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17.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

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

A.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B.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C.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D.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近年来,各地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

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选拔国家公务员的有效途径

B.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培养了农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

D.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19.如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

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企业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

1991173557.313.9054.6

19926430270.655.43298.7

19931094570.299.0379.9

A.“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C.一个中国共识达成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20.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

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

21.雅典城邦各级公职人员并不组成由某个首脑领导下的内阁或政府,而是单独对挑选

其任职的公民大会和相应的议事会负责。这说明()

A.公职人员品德高尚B.公职人员服务于公民集体

C.雅典社会缺乏凝聚力D.直接民主制度的缺陷

2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有如下规定:“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

物品。”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

言辞来维护对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

进行。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B.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D.法庭辩论决定物品归属

23.蒙森的《罗马史》中说道:“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

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

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这表明罗马法()

A.削弱了罗马君主的司法掌控权B.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的关系

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24.1689〜1690年,英国国王威廉一世向议会提出两个法案,一个(包容法案)被拒

绝,一个被束之高阁;而议会提出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一世“厌恶至极”,但他

还是批准了,因为不然的话,”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这表明()

A.国王试图挑战议会权威地位B.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受到冲击

C.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维护D.议会逐步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25.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

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

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

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

26.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第十项……无论各州,未经国会之核准,不得对于进口

货或出口货,赋课进口税或出口税;惟在执行该州之检查法律上有绝对必要者,不

在此限。”这一条款旨在()

第4页,共25页

A.巩固分权制衡原则B.保障各州权力

C.加强联邦政府权力D.维护进出口贸易

27.如表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主要政治派别简表。由此可知,这时的法国()

左派(共和派)社会主义者激进共和派温和共和派

右派(君主派)波拿巴派奥尔良派波旁派

A.民主共和派占据绝对优势B.率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C.缺乏稳固的共和国统治基础D.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28.有人认为“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中有助于说明这一观点的内容是()

A.帝国宰相对议会负责

B.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

C.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D.帝国议会对皇帝负责拥有立法权

29.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

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

与钱袋的仁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D.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3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与“五月流血周”“国际歌”两个关键

词直接相关的是()

A.攻占巴土底狱B.俄国十月革命C.空想社会主义D.巴黎公社革命

31.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发布了许多法令,取消旧的等级制度,确立

男女平等,废除教会一切特权,使教会与国家分离,教会与学校分离。苏维埃政府

做法的目的是()

A.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实现社会风气的好拜

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D.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32.论及二战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学者分析指出:“用意识形态的陈腔滥调

掩盖强权政治的实际目的,这是冷战的一个特点。”“冷战”的这一特点最明显地

表现于()

A.关贸总协定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北约组织

33.如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漫画能够说明()

A.法德携手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B.法国支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德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D.法国促成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34.如图为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联合国事务中的一致表决时的投票一致率(单位:%兀

:英

H一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走向分化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美国积极寻求与大国的合作D.美国与欧洲之间的盟友破裂

35.人民日报海外网2019年8月28日发表文章《插手香港事务暴露美国霸权主义真面

目》,指出:“美国一些政客混淆是非,企图把香港搞乱。他们频频接触‘反中乱

港’分子,不断为暴力违法行为张「I,为激进暴力分子撑腰打气,公然破坏香港的

繁荣和稳定。”这表明()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霸权主义仍在影响世界和平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土子

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

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

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

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曾经有位史学家

第6页,共25页

说,“科举制度的举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

政治”。而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

“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起,海外华侨呼吁团结抗日声浪迭起。他们在

世界各地通过发行报刊、组织集会、戏剧演讲、募集钱物、战地采访等形式,为动

员团结抗战、争取国际声援、揭露日寇罪行奔走呼号。抗战期间,华侨捐款总计逾

13亿元,侨汇达95亿元以上,占抗战期间中国军费的:。华侨共投资16亿元回国

创办军需企业,缓解战时经济困难,解决战区药品奇缺等问题。海外侨胞还捐献了

大量飞机、坦克、车辆、服装、药品等各类物资。这为支撑战时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和必胜信心。成千上万华侨青年毅然回国服务,中国歼

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多数壮烈牺牲。滇缅公路上的司机和修理工多数是华侨,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将40多万吨战略物资运送前线,其中1800多名华侨机工为国

捐躯。

-摘编自裘援平《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华侨抗战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抗战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

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

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材料二:(人权)最初是英国资产阶级在其

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提出的口号。分别于1679年、1689年由国会制定《人

身保护法》《权利法案》。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倡的“天赋人权”说

盛行一时。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提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他们均

享有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生存、自由、追求幸福”。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提

出“人生而自由,在权利上生而平等”,宣布自由、安全以及反抗压迫为天赋人权,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通过妥

协方式促成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美民主政治的特点。

第8页,共2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的“宗庙既是祭祖的地方,又是施政场所”可知体现了中国早期家国

同构的特点依据宗法关系治理国家是当时的特点,D正确;

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

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

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答案】A

【解析】上计制度下,地方每年要向中央汇报相关情况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A项正确;

上计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了解和控制,无法体现平抑物价、监督商业流通、控制人

口增长的作用,B、C、D三项错误。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

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

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郡、国十一,县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

治,实行郡国并行制,B项符合题意。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初错误认为秦之所以二世而亡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所以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这一制度后拉造成西汉的王国叛乱,后经几代皇帝的努力才最终平定叛乱,此制度给汉

朝留下了重要影响。

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

当行驳正”可知,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诏书,A项正确;

B.根据材料中的“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

的职责是审核诏令,审核国家政令,B项错误;

C.材料内容主要提到了中书省和门下省,没有涉及尚书省,C项错误;

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尚书省执行中书政令,D项错误。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三省六部制的职能。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承秦制”,所以郡的阶段是秦汉时期;

元朝开始中国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所以明清实行的是“省政阶段”。东汉时期开始有州。

唐为道州县三级,宋为路州县三级,故唐宋时期是“州政阶段”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于考查的是中国的地方政体。

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先秦: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汉: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

宋元时期:北宋,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明清时期:明朝废行

省设三司,清朝,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6.【答案】C

第10页,共25页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这些制度应当是基础性的制度;那么基础性的制度应当涉及政

治、文化、经济、人才选拨等方面;

A、分封制是在周朝时期实行的,它不属于基础性的制度,且分封制度的存在不普遍,

故排除;

B、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时期的制度,它不属于基础性的制度,故排除;

C、科举制度,它属于在人才选拨任用方面的基础性的制度,实行科举制度有利于稳定

社会关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故此项正确;

D、三省六部制度不是一种普遍的政治制度,故排除;

故选C.

本题以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考查为切入点,考查了对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和掌握,考查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在解答历史题目时.,要对材料中的题眼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注重培养自己归纳总结

历史知识点的能力;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中重要制度,为维护之一制度,统治者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

7.【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不断扩大,这主要和皇权不断加强有关,A正确:

B说法与材料冲突,排除;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C排除;

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不能统帅六部,其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D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阁,结合内阁的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阁,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

物。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发端于广东……最终北上……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可知,这场战

争在广东爆发,最终攻占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后,在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故C项正确;

第一次鸦片战争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故排除A项;

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B

项;

八国联军侵华,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故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生可根据材料“发端于广东……最终北上……帝京一

时成为夷狄世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

题。

9.【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

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可以判断出这个运动是要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而且带有浓厚的民族仇恨,所以这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符合题干要求;

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都没有要求推翻清政府的统

治,BCD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

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有题干材料“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联系所学可知,该事件反

映的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引进

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组建了新式军队,创建了北洋舰队。

“海面未收功一战”指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C符合题干要求;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10月〜1860年10月期间,A排除;

马尾海战发生在1884年中法战争时期的战争,B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D排除。

故选:C。

第12页,共25页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

力。

11.【答案】D

【解析】A.鸦片战争有割地的条款。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有各地的条款。

C.甲午战争割让了台湾。

D.只有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学生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A.《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

B.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是从1895年开始;

C.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是在1895年;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兴中会是1894年成立的,甲午战争也是1894年开始的。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

力。

1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

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可以看出这个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B符合题干的要求;

ACD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五四运动的特点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A.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从1924年〜1927年;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

C.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1937年间并没有彻底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从材料中“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可以看出是从1927年〜1937年,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

两党的关系,所以说这一段时期是中共成熟的时期。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国共十年对峙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5.【答案】B

【解析】武汉会战和太原会战与题干“津浦线”、“道清线”信息不符,排除AC;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日军”、“国民党”、津浦线“可以判断出是徐州会战,因此B

项符合题意;

根据“日军占领南京后”可知,这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抗战防御阶段历次会战的内容。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

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怀素养。

16.【答案】D

【解析】A.抗日战争完全胜利是在1945年。

B.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8月到10月份。

C.三大战役完成应该是在1949年1月。

D.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份复合材料中转折的意思。

故选:D。

第14页,共25页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革命斗争的表现,学生要有

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7.【答案】D

【解析】注意材料中时间“1953年以及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全国举行普选,为第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准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人民民

主迈出的重要一步,因此选D,ABC都与此特定的历史背景不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

能力和解题能力。

18.【答案】D

【解析】近年来我国各地保证了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在90%以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的广泛性,D项正确;

“村委会”不属于国家机关,选举村干部不是选拔国家公务员,A项错误;

1954年第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经明确了农民拥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B项错误;

农民参加基层管理与“行使国家权力”不符,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和影响来分

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

材料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

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C项正确;

A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排除:

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年,故B项排除;

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D项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的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

理解材料的能力。

20.【答案】B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在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

因素,同一切平等友好对待中国的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试图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

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孤立,故B正确;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此时中国对苏依然友好,美国也并未放弃对中敌视态

度,冷战的紧张气氛并未缓和,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边倒”是指坚定地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因为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

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并把中国纳入全球战略的轨道。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

国人民的革命给予支持和同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这就决定

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联合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引导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但是,当时开展外交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非常不利。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

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新中国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其中,苏联是最早承认中华人

民共和国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第16页,共25页

21.【答案】B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城邦各级公职人员并不组成由某个首脑领导下的内阁或政府,

而是单独对挑选其任职的公民大会和相应的议事会负责”说明公职人员服务于公民集

体并受其制约,这表明公民集体拥有最高治权,故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公民集体的权力,与公职人员品德无关,故A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公民集体的权力,没有涉及雅典社会的凝聚力问题,无法得

出雅典社会缺乏凝聚力的结论,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民主的缺陷主要体现了其公职人员由抽签方式产生,易导致权

力的误用和滥用,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缺陷,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城邦各级公职

人员并不组成由某个首脑领导下的内阁或政府,而是单独对挑选其任职的公民大会和相

应的议事会负责”的主旨,并正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

的能力,难度中等。

2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五条的相关要求具备形式主义的特

征,故A正确;

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C对应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排除;

D说法太绝对且没有论据支撑,故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是“如有人在出庭辩论时亲手保护自己的物品。”

具体做法就是与对方兴讼时,兴讼双方以手抓住所争辩的物品并以严肃的言辞来维护对

该物之权利,把手放在物品上要在一定的地方并在最高审判官在场时进行”。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十二铜表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2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可知,

材料强调罗马法起源于公民之间缔结的契约,这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的关系,故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对君主的司法掌控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

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材料只是强调罗马法起源于公民之间缔结的契约,不能

说明罗马法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Bo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

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结合罗马法中的契约关系的影响分析。

本题以蒙森的《罗马史》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罗马法的特点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

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国王的议案被议会拒绝但议会的提案国王不得不同意,说

明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项正确;

题干未体现国王挑战议会权威无关,排除A项;

题干现象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特征的体现,并非受到冲击,排除B项;

题干并未强调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英国《权利法案》、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结合题干

“一个(包容法案)被拒绝,一个被束之高阁;而议会提出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一世

‘厌恶至极’,但他还是批准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英国《权利法案》、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结合英国

君主立宪制发展进程进行分析解答。

2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这有利

于防止某一权力主体过大,避免权力的垄断,因此B选项正确。

第18页,共25页

A选项错误,权力主体在权限上交叉并不意味着政府各部门间权责混乱;

C选项错误,美国依然是三权分立政体,这种现象不能表明美国宪政体制的变化;

D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个权力主体在权限上的交叉,并不单指国会。故正确答案

为B选项。

故选:B。

本题主要是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需要掌握美国三权分立的表现和意义。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

则和民主的原则。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部分权力相互

之间保持独立同时又相互牵制。在理论上,三权是完全平等,并且互相制衡。美国宪法

确立的民主共和制,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民主政治也主生了深远的影响。

26.【答案】C

【解析】材料休现了中央与地方分权,但没有体现制衡,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制定之前,中央无权征税,宪法的规定就是为了加强美国

中央权力,不是为了保障各州权力,C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有关中央与地方税收权的规定,没有涉及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目的不是维护

进出口贸易,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国会之核准,不得……

本题主要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

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7.【答案】C

【解析】题干无法看出哪一派占据优势,排除A;

根据题干可知是共和国时期,排除B;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国内的政治派别繁杂多样,很多是旧势

力的代表,如君主派、波拿巴派等,说明共和派统治基础并不稳固,C项正确;

题干只是反映了主要政治派别,没法体现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法国确立共和的过程和特点,

解读表格信息。

本题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

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怀素养。

2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德意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选派的代表组成而不是选举产生,体现了“不是民主的”,

故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规定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体现了民主性,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立法权主要由联邦议会掌握,故D项错误。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答本题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德意

志的帝国体制是强有力的,但不是民主的”,并正确掌握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

要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

力,难度中等。

29.【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阐明空想社会主

义理论者企图通过与资产阶级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想要提出

应该与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而不是与资产阶级妥协,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没

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即可。需要掌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第20页,共25页

3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五月流血周”“国际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1871年3

月18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巴黎公社革命爆发;5月下旬

临时政府军队攻入巴黎城区,公社战士浴血奋战一个星期,被称为“五月流血周”,故

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攻占巴土底狱发生在1789年7月;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

月,这与“五月流血周"不符,故A、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这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五月流血

周”“国际歌”,并正确掌握巴黎公社的历史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

31.【答案】A

【解析】材料“取消旧的等级制度,确立男女平等,废除教会一切特权,使教会与国家

分离,教会与学校分离”体现了反封建的措施,说明苏维埃政府做法的目的是完成民主

革命任务,故A正确。

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

D是无关项,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取消旧的等级制度,确立男女平等,废

除教会一切特权。

本题考查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政权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2.【答案】B

【解析】A、是在经济方面的冷战表现,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用意识形态的陈腔滥调掩盖强权政治的实际目的,这是冷战的一个特点”并

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的这一特点最明显地表现于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特别突出

意识形态的特征,故B项正确;

C、是在经济方面的冷战表现,不符合题意;

D、是在军事方面的冷战表现,故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苏冷战。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用意识形态的陈腔滥调掩盖强权

政治的实际目的,这是冷战的一个特点”,再联系冷战的表现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苏冷战。关于美苏冷战还需要掌握其形成原因、表现、实质、影响

等。

33.【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漫画中的“法国:戴高乐”和“德国:阿登纳”字眼我们不难看

出,法德携手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故A项正确;

B.根据史实我们不难知道,法国是发起而非支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B项错误;

C.材料并没有提及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I960年,而欧洲联盟的建立是1993年,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过程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欧洲一体化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

力。

3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

展,欧盟的成立,欧洲各国的意见越来越趋于一致;日本随着经济发展也奉行独立自主

的对外政策,欧洲和日本在联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