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B
卷)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
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法。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整
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差异,人们难以将它们联系到
一起。事实证明,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
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往就能产生创新。
前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和斯塔林茨曾经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
五个步骤建立起联系。比如高山和镜子,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联想思维
可以使它们之间发生联系:高山-平地,平地-平面,平面-镜面,镜面-镜子;再
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假如每个概念都可以与另外
几个概念直接发生联系,那么后面每一步的联想机会将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联想思
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知道
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很难派上用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
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
全新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响尾蛇的视力很差,几十厘米近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是在黑夜里却能
准确地捕获十多米远的田鼠,其秘密在于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颊窝是一个生物红
外感受器,能感受到远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微量红外线,从而实现“热定位”。如
果我们只是知道了这点生物学知识,而不会运用联想思维使之和其它方面产生联系,
这个知识就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美国导弹专家就由此产生了联想,用电子器件制造
出和响尾蛇的生物红外感受器类似的“电子红外感受器”,用于接受发动机运转发
热而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这种“热定位”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红外跟踪响尾
蛇导弹就是在这种“联想”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材料二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固然与先天智力有关,但是,在智力确定的情况下,后天的培养
就更为重要了。培养、开发人的联想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不断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和
理论知识。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但联想的内容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
有着客观基础的-现实的刺激和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譬如,没见过山洞树洞的人就
想不到建造房屋;没见过磁铁吸引现象的人就想不到地球的吸引力。不掌握一定的
自然科学知识,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对某一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信息论讲座》一
书说:“从某一条消息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背景有很大的关
系。”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光速是不变的”只讲述了一个物理现象,他可以记
住这一结论,获得一点物理知识。而有理论素养的物理学家通过“迈克尔逊-莫雷
实验”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了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一个生活单调,知识贫乏的人
是不可能建立起深刻而有意义的联想的。
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直觉和灵感也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
定的理论知识。尽管它们都是突发性的,产生于一瞬间,让人觉得有些离奇,但它
们却不同于神话和梦幻,而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方式较特殊而已。有人认为
直觉和灵感不受逻辑规则限制,是非理性思维,这是不妥当的。我们坚持反映论原
则,即承认联想以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基础,这是最根本的逻辑原则。难
道直觉和灵感是违反上述原则的吗?灵感是人对某个问题长时间集中思考的产物,
不然就不会使问题在思想深处扎根,也就不可能对它那么敏感,从而一触即发。一
个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刻苦研究问题的人是难以产生直觉和灵感的。
材料三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
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
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
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
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
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
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
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
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
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
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
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
第2页,共32页
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
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
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
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联想思维”定义的理解,不E确的一项是
A.联想思维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
B.联想思维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
C.联想思维可探索不同事物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
D.联想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无碰的一项是
A.客观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间各种差异,既为联想提供了条件,又为联想制造了困难。
B.如能将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突破思维定势,对该事物会获得全新的。
C.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之间都可建立联系,这归功于联想思维。
理解。
D.利用仿生学原理研究出红外跟踪器,说明联想思维可促使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下思硼的一项是
A.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影响一个人联想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B.作者在材料二中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意在说明联想可使知识系统化。
C.直觉和灵感是联想思维的结果,方式特殊,产生突然,让人觉得有些离奇。
D.一个人没有对某个问题长时间的集中思考,就不会有一触即发的灵感产生。
下列对材料三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捉摸:意思是“猜测,预料”,在材料三可以用“琢磨”替代。
B.清沁肺腑:意思是“清新得渗透到人的内脏里”,比喻使人很感动。
C.不即不离:意思是指对人、事不接近,也不疏远。“即”读作“ji”。
D.蕴藉:意思是指言语、文字含蓄而不显露。“藉”读作“ji铲o
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联想意义”的理解和推断,不氐丽的一项是
A.“烟光凝而暮山紫”中的“烟”指“云雾”“暮霭”,这里使用了字的联想意义。
B.字的联想意义源于直指意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幻莫测,无法确定与控制。
C.“天上小团月”一句的丰富意蕴由诗人靠联想而创造,读者也必须借联想理解。
D.文学,尤其是诗歌,善于运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使作品意蕴丰厚,朦胧蕴藉。
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联想思维有哪些意义和价值。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巴时偏将
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
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日:“此良将材
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日:”将不知古今,
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日:“陛
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
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
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
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青日:“令之不齐,兵所以
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
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
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还至京
师,帝嘉其功。
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土同饥寒劳
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土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
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
人,自以为不如也。
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惧保
全终始,慨然思之。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九》)注释:①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②面涅:
脸部瘢痕。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走砸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彼创甚被:遭受。
B.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至知名益:更加。
C.揖曙起,芨以败亡状按:按照。
D.与孙沔破贼,谋;出青一:全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第4页,共32页
A.时偏将屡为贼败何辞为
B.青以指使见加之以师旅
C.溃于昆仑关王坐于堂上
D.计事必审中机会顶后发朝济w夕设版焉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韩琦、范仲淹一见到狄青就认为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
B.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
C.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把失利原因都推给孙沔,后退到自己仿佛不在意结果一样
D.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
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就跨越了昆仑关
关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无确的一项是
A.狄青曾经获得尹洙的赏识,后来又得到了范仲淹的指点。
B.狄青不愿去掉脸上的瘢痕,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先是提振士气接着麻痹对手,一举取得昆仑关胜利。
D.狄青深为军中将士所信服,声名更是震动中原边疆各地。
本文中写了狄青这一人物的哪些过人之处?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日:“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
能也。”子闻之,日:“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
也。”(《子罕》)
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早发渔浦潭①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楼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咒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①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②水獭捕鱼为食,常捕
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无顾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A.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箫若愚》)
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子路“哂”的原因是:“为国以礼,,
是故哂之。”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舍郑并交好的益处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
《鸿门宴》中刘邦向项伯解释“吾入关,,,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以遣将守关者,”的理由,让项伯相信了他。
《窦娥冤》中“滚绣球”的“地也,?天也,?”是对天地的否定,
窦娥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的社会的控诉。
6.从以下《红楼梦》的经典情节中任选一个,简要概括其内容,并简要分析其成为经
典的原因。
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宝钗扑蝶、晴雯撕扇、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6页,共32页
7.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敦煌艳阳下①临近开学,突然看见一个吐蕃展,是国内第一个以吐蕃文化为专题的
展览。但是,只在敦煌展出。怎么办?九月、十月,新学期的无数事情黑云压城一
样就在眼前。跟朋友提了一句,她立刻回:机票只剩六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刻买
了机票。
②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触目可及,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无穷无尽。
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真是艳阳
啊!那种强烈,打得人一闭眼,感觉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
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③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许多年前,看
见井上靖的小说《敦煌》,意识到东瀛对大唐对西域的那种迷恋,持续了上千年。
敦煌,本质上来说,已经是礼失求诸野,但这是文明的交汇点。对于爱好历史的人
而言,再多的书籍研究,都不及文明的现场感。
④不是第一次来,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
我还是屏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
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还在枯水期。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
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
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姚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⑤上次来敦煌,就听说要逐步实现数字化观看。果然,这次数字观看已经是很重要
的一环。即使如此,还能够实地再看10个窟。这种机缘真是来一次少一次的福分,
应该敛容珍惜。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推开石窟的
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这个小细节让我有
点出神。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
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漫天漫地的经
变故事,都化身为超然美妙的恢弘画卷。经历千年岁月风沙,壁画雕塑早已斑驳褪
色,然而光照处依然摄人心魂,令人心醉,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自己的来处,何以
明了自己的现在与存在?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向我们打开的应该就是这种神游古
今、与古人劈面相逢的快感。
⑥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故居和办公室,就在莫高窟最负盛名的九层楼对
面。这位上世纪40年代从法国来到敦煌的画家,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给了敦煌。
他的办公室和故居都是意想不到的清寒。床和书架都是土坯的,几张木质桌椅,一
个灶台,一直到1982年他离开敦煌,都是这样。许多代学人和艺术家就是在这里
默默无闻度过大半生。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也是如此,60年代北大毕业
后即来到敦煌,先生远在万里之外的武大工作,孩子也是在武汉长大。分居数十年,
最终还是先生追随她,在敦煌会合。她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是敦煌成
就了她。
⑦吐蕃展就位于敦煌研究院内,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建筑。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
下子沉入历史的情境。古格、象雄、吐蕃,藏文化真是太深邃迷人了。展不大,却
集中了许多国内外大牌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
丝质外套和软靴,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
吐蕃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这也是这个展一定要在敦煌的原因。季羡
林说过,中国、希腊、波斯和印度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就是敦煌和新疆。的确,没有
比这里更适合的了。
⑧在展览的最后,我看到了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玛格和汤姆•普里兹克夫妇充满深
情的回顾资料•,他们回忆自己因为对印度、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文化的强烈兴趣而结
缘,甚至他们的儿子也继承了这种激情,获得了藏文文献与喜马拉雅研究的博士学
位。也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们拜访中国国家文物局,促成了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
总共有20余家国内外的考古文博机构将其收藏的吐蕃瑰宝借展。如此,像我一样
的爱好者,才有机缘目睹来自全球的吐蕃艺术精品。
⑨在敦煌,时时觉得,激情真是人类心灵最可宝贵的东西。
⑩为什么来到敦煌?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
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给予了他们坚定的力量。在敦煌看见的一
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这里既是陈寅恪所谓“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地,也是
千年来伟大平凡兼具的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生命构建的时间之流。面对在这块土地
上留下泪与血,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⑪我更觉得,来到敦煌,是为了与自己相遇。短短几天,敦煌的艳阳,无论是早
晨还是傍晚,光影都犹如神迹。夜晚在极致的安静中入睡,清晨又在极致的安静中
醒来。这样的旅程,仿佛出世了一趟。
⑫人类文明的宝贵遗迹,此生此世,也许只有这一次机遇相见。除了珍惜,还是
珍惜。
(取材于朱丽丽的同名散文)
下列对文中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舷窗:“舷”读作xuAn
B.屏息:“屏”读作bing
第8页,共32页
C.微末:平凡渺小
D.敛容:庄重严肃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所说的“文明的现场感”,既指参观者身处文明现场,也指实地观看带来的直
接、深切和独特的体验。
B.第⑤段由光线打在菩萨脸上的细节,联想到千百年来造访者的感受,进而突出了庄严
璀璨的文明的震撼力。
C.第⑦段通过对展品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吐蕃文化的深邃迷人,而这也正是吐蕃展一定
要在敦煌举办的原因。
D.开篇写诸事繁忙但仍来敦煌参观,结尾部分说特别珍惜与文明遗迹相见的机会,文章
首尾照应,圆融自然。
作者在第⑨段说“激情真是人类心灵最可宝贵的东西”。从全文看,“激情”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
文章题目“敦煌艳阳下”含义丰富,综观全文,简要回答其含义和文章以此为题的效果。
8.语言基础运用。
①清朝时期,前门外宣南地区旗弓戏班云集。②由于位置毗邻,为本服务的行头、
盔头、“把子”行业慢慢在四早市街聚集,“剧装”就成了四孽市街的文化符号。
③多年过去,理孽市街变得破烂不堪,萧条的景象与店内华丽服饰格格不入。④2019
年,在西草市街整治提升过程中,延续老北京街巷建筑规矩的色调、肌理,修缮破
损建筑。⑤商户自行设计牌匾样式和风格,让整条街的店面风格颇具韵律,成为展
现剧装文化特色一条街的亮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的“就已”一词可以删去。
B.②句中的“之”指前门外宣南地区。
C.②③句中的“西草市街”都可改为“这条街”。
D.⑤句中的“商户”前应加入“由于”。
文段中④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9.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步入高中,很多同学感觉记叙文不好写了,也写不好了,很是苦恼。老师们把大家
记叙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归纳为:
①主题肤浅,没有见地;
②思路固定,缺乏设计;
③素材陈旧,缺少新意;
④堆砌辞藻,华而不实。
请结合自己记叙文写作的实践,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形成原因的
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条理清晰。
10.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疫情期间,你上了很长时间的网课。请总结两三条好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要
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11.按要求写作。不超过150字。
回望2020年,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倾诉,请从“感动”“成长”“自立”三个
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题旨,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以记怀这一年。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我们常用它来指个人
或组织对社会生活中不健康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机体失去免疫力,生命就没有了
保障;头脑失去免疫力,精神大厦就会坍塌……
请以“免疫力”为题目,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幸福一起分享就会加倍,苦难一起分担就能减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
请以“与子偕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
挚;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第10页,共3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B
【小题6】
【解析】(1)A.“联想思维指建立不同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过程”错误。材料一第一
段原文为“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
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由此可知“联想思
维”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选项所说的“思维过程”。
故选:Ao
(2)B.“如能将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突破思维定势,对该事物会获得全新
的”错误。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全新的理解”,“可”字表示可能
性,而“如果……就”表述过于绝对化。
故选:Bo
(3)B.“意在说明联想可使知识系统化”错误。本段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首先提出
分论点,接着举例来论证。所以举“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例子,意在说明分论点“联
想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是人脑固有的机能,但联想的内容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客
观基础的——现实的刺激和头脑中储存的信息”。
故选:B,
(4)A.错误。“琢磨”是“思索,考虑”的意思,和“捉摸”不是同义词,不能代替。
B.“比喻使人很感动”错误。“清沁肺腑”的意思是“喻指人心里舒适”。
C.“,即,读作C'”错误。应该读作。
D.正确。
故选:D。
(5)B.“无法确定与控制”错误。根据材料三原文“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
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
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于支离”可知,
是“它就不易控制”。
故选:B,
(6)材料一“联想思维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将一种事物的形象与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
起来,探索它们之间共同或类似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两个事物之间的
差异越大,将它们联想到一起就越困难,而一旦将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往
往就能产生创新”可知,可以产生创新;”一个人如果不会运用联想思维,学一点就只
知道一点,那么他的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很难派上用处;可如果他善于运用联想思
维,就会由此及彼扩展开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全新
的理解”可知,联想思维使零碎的、孤立的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还可以获得对知
识全新的理解。
材料二“灵感是人对某个问题长时间集中思考的产物,不然就不会使问题在思想深处扎
根,也就不可能对它那么敏感,从而一触即发。一个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刻苦研究问题
的人是难以产生直觉和灵感的”可知,可以刺激灵感的产生。”而有理论素养的物理学
家通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这块基石上建立起了新的物理学理论体系。一个生活
单调,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建立起深刻而有意义的联想的”可知,可帮助人们形成较
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材料三“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
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
于支离”;“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
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可知,可以帮
助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整理。
答案:
(I)A
(2)B
(3)B
(4)D
(5)B
(6)①联想思维可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创新;②联想思维使
零碎的、孤立的理论知识产生实际的用处;③联想思维可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对知识全
第12页,共32页
新的理解;④联想思维可帮助人们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⑤联想思维可以刺激灵感
的产生:⑥联想思维可创作出意蕴丰富的文学作品;⑦联想思维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丰
富意蕴。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
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
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
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
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
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把握词语的音、形、义,注意平时多读、多记、
多积累。
(5)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
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
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
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阅读社会科学类非连续性复合文本,首先,应梳理文本的结构,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几
部分组成;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出处,从标题要素入手,整体把握各则材料的大致内容;
最后,聚焦图表中的数据、报告中的结论、评论中的观点等关键信息,多元组合,整体
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要义。有些文段没有明显中心句,必须对几个互有关联的句子
进行意义整合,进而明确文本的主要观点。
2.【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解析】(I)C.“按:按照”错误,“按”在这里的意思是“审查”。句意为:将陈
曙等人集中起来,审查失败逃亡的罪状。
故选C。
(2)A.“为",介词,表被动,被/语气助词,呢。
B.“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C.两个“于”均为介词,在。
D.“而”,连词,表承接,然后/连词,表转折,去
故选Co
(3)C.理解有误,“以”后省略成分为“功劳”而非“失利原因”;“用意”解释为
“不在意结果”有误,应理解为“出过主意”。这句话的意思是:狄青把功劳都推给孙
沔,自己后退到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
(4)B.“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错误,依据“臣愿留以劝军中”可知,狄青希
望留着它们用以鼓励军中其他的将士,而不是“提醒自己”。
故选B(.
(5)依据“狄青……善骑射……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
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出入
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可概括为: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
依据“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可概括为:虚心受教,折节
读书,深通兵法。
依据“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可概括为:奋斗不懈,出身低微,终成
栋梁。
依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
昆仑关……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
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
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可概括为:治军严明,有勇
有谋,多有奇功。
依据“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土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土敢后先者,故其
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可概括为:
同劳同苦,推功于人,深得人心。
第14页,共32页
答案:
(1)c
(2)C
(3)C
(4)B
(5)①善于骑射,屡经战阵,所向披靡。②虚心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③奋斗
不懈,出身低微,终成栋梁。④治军严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⑤同劳同苦,推功于
人,深得人心。
参考译文:
狄青是汾州西河人,擅长骑马射箭。宝元初年,皇帝下诏挑选卫士参加戍边军队,
(后来)任命狄青担任延州指挥使。当时戍边的将领多次被贼军打败,士兵们大都畏惧
胆怯,狄青出战经常自己做先锋。一共四年,前后经历大小二十五次战斗,八次被流箭
射中。曾经在安远有一场战斗,狄青身体遭受很重的创伤,但是一听说敌人来犯,马上
起身上马奔赴战场。他在贼兵中出入,贼兵都纷纷溃散没有人敢阻拦他。
尹洙担任经略判官,狄青凭借延州指挥使身份进见。尹洙和他谈论军事,认为他非
常擅长,就向韩琦、范仲淹推荐说:“这是良将之才。"韩琦、范仲淹一见狄青就认为
他很出众,对他非常看重。范伸淹拿《左氏春秋》送给他说:“将军如果不了解历史,
那也不过是有着匹夫之勇的人罢了。”从此狄青改变平日志向去读书,全面透彻地了解
了秦、汉以来将帅的用兵策略,他也因此而更加知名。
狄青从行伍中奋斗起家,十多年就显贵了,这时脸上刺的墨字还在。皇帝曾颁布文
书准许狄青敷药除去字迹,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凭借我的功劳来提拔我,不责求
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只是因为这刺下的墨字的不断激励罢了,我希望留
着它们用以鼓励军中其他的将士。”不久狄青凭借彰化军节度使的身份管理延州,后又
被提拔担任枢密副使。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谋反,岭南局势动乱。狄青奏上表章请求前去平定。狄青告诫
将领们不要胡乱同贼兵作战,要听从自己的排兵布阵计戈I。广西的陈曙趁狄青还没到任,
就带领八千步兵向贼兵发起攻击,结果在昆仑关溃败。狄青说:“命令不加整伤,是军
队失败的原因早晨在堂上会合诸将领,将陈曙等人集中起来,审查失败逃亡的罪状,
将他们赶出军门处斩。接着指示放下铠甲,命令军中休整十天。敌方窥探的人回去报告,
贼兵方面认为朝廷军队没有马上进发的动向。狄青第二天却整顿军骑出击,只一个昼夜
就跨越了昆仑关。贼兵失掉险要关隘之后,全都出来迎战。狄青手执白旗指挥骑兵,直
冲贼军左右翼,出乎贼兵意料,大败贼兵,追逃奔袭渍败的贼兵达五十里之远。回到京
城,皇帝嘉奖了狄青的战功。
狄青为人谨慎缜密很少言语,谋划事情一定看清机会以后才去施行。调度军队时先
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常常同士兵一起忍受饥寒劳苦,(因此)即使敌人突然侵犯他们,
也没有一名兵士愿意落后于前面的人。因此狄青出战时大多会有战绩。狄青尤其爱把功
劳推给偏副将领。当初,他和孙沔打败了贼人,计谋完全出自狄青,贼人被平定后,狄
青把功劳都推给孙沔,自己仿佛是没出过什么主意的人一样。孙沔起初赞叹他的勇敢,
这件事之后又佩服他的为人,自认为比不上狄青。
熙宁元年,宋神宗考核排列之前各时代的将帅,认为狄青起于行伍之间却能够声名
震动中原和边疆各地,为人深沉又有智谋,能够凭敬畏谨慎保全终始,感慨之下非常追
念他。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
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
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
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分析关键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知识点是否翻译正确。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第16页,共32页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3•【答案】【小题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
“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小题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示例:(一)学习应该增广见闻,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够开阔视野与心胸,看问
题才能有更高层次。
(二)学习应该注重实践,不能纸上谈兵。如果只知学习理论而不知实践,在面临真正
问题时便容易教条主义,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实践。
(三)我们应该掌握多种技艺。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现代
社会更是需要我们多掌握各种技艺,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不是成为一个只知读书却对
现实一无所知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生而知之”,即生下来就
知道,“之”代指道理、知识。”不知而作之”指明明不懂得道理,却“作”,捏造创
作的人。
2.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及联系现实分析观点的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
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
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联系实际生活阐述道理即可。本题属于文化经典
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
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
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
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
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
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孔子说自己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研究深入而得到知识;”多闻,择其善
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这句表明他是通过增广见闻,选择好的学习,见
得多了就自然记得了;“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年少贫困,掌握了很多技能,在
实践中学习。启示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感受来谈,合理即可。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
识的人。”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
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
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
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4.【答案】【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
【解析】(1)A.“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错误,根据“卧闻渔浦
口”来看,应是诗人尚在睡中,却被船外水禽噪聒声惊起。
(2)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借啼不住的猿声烘托行舟飞进,表达
作者畅快和兴奋的心情。
其余选项都是表达作者寂寞悲凉的感情。
故选A。
(3)《早发渔浦潭》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乐观的情绪,欣赏途中的壮丽景
色,展现出一片高朗开阔的诗境与心境。开篇“东旭早光芒”,已构定全篇基调。舟行
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构成一段
完整的过程,渐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
的心态,更以“晴景豁”照应开篇,在完整结构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的精神风
貌。
《早发》一诗,通过“星河”“孤灯”“斜月”“寒露”几个意象,描写了清秋早晨郊
野客栈及周边凄清萧瑟,荒芜冷寂的景象,衬托作者羁旅的孤独寂寞之情。“清秋无限
恨,残菊过重阳”,点明作者在本应家人团聚的重阳佳节却独自远行,从而表达诗人对
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答案:
第18页,共32页
(DA
(2)A
(3)《早发渔浦潭》:描绘了早晨渔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见景象,明朗开阔,活泼
有生机,表达了诗人旅途之闲淡悠然及对美丽江景的喜爱与置身自然的喜悦。
《早发》:描绘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的景象,凄清萧瑟,荒芜冷寂,表达了诗人
羁旅的孤独寂寞及对家乡的思念。
译文:
东方旭日早早露出光芒,沙洲上水鸟闹闹嚷嚷。
睡卧中听说已到渔浦潭边,桨儿隐隐地把水拨响。
太阳出来照耀得景象分明,才知道江面上如此宽广。
美女们贪睡常爱晚起,拨开水沫照着倩影梳妆。
舟行只怕惊扰饮水的猿猴,不时见到水獭爬到岸上。
乘船而行自然没有烦闷,更何况遇晴日景象开朗。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晴日旱发渔浦潭情景。”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起首这两句描
写早晨旭日东照,射出一片光芒。沙洲上的水鸟波惊起,嘈嘈杂杂地啼叫连片,渔浦潭
的早晨生机焕发的景象。“渚禽惊聒”一笔。别具只眼,不但只此一句就已经足够地渲
染出了清晨的活力,而且自然引出下两句诗人闻声而起赶路的述写。“卧闻渔浦口,槎
声暗相拨。”这两句由开头二句过渡而来,紧接着写诗人尚在睡中,被船外水禽噪聒声
唤起,继而又听到了浆声,知道已从渔浦曝开船了。此两句同时又兼点题,点出“早发
渔浦潭”。这四句述事兼写景。写景的特点在于以鸟鸣梯声代替平面景物描写,充满了
动感,因此更富于表现力,由此而想见到渔浦潭早晨的一派生机活力。
以下六句写江上行船所见秀美景色。“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这两句先从大
处总括一笔,对晨曦中的江景作一大背景式的渲绘,以衬下面的具体景物描写。红日照
江,晨雾消散,呈现在视界中的是一条宽阔的大江。诗句用的是平常的语言,如同与人
闲话,自然平淡,然而极富暗示性。这也是诗人写山水的一个特点。“美人常晏起,照
影弄流沫。”这两句写江岸之景。但是,最引起诗人注意的是江边女子浣洗的情景。江
边的少女,贪睡迟起,如今正在水边洗激梳妆,嘻戏笑闹,弄的水花四溅,倩影映江,
摇曳生姿,好不动人。这里充分体现出了诗人捕捉形象的能力。朝霞映照在辽阔的江面
上,一片波光粼粼,再配上一群女子在江边浣洗,只此点染一下,顿使兴象华妙,味浓
趣美。这两句所写之美人江边梳妆照影以及下面两句所写与前两句描写的背景景色相配,
无不妙绝,绘写出了一江诗情画卷。“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这两句描写的又是
另一幅景色图画。江水悠碧,两岸青苍,猿清晨起来到江边饮水,见到船来了,边饮边
看,露出惊惶的神色。偶尔,还能看到水獭在水中捕鱼捉食。诗人以描写江边水中的生
灵之物所构成的这一景境,无不显得自然奇逸、气象清远、意境空灵。以上写景,纯是
即兴之笔,诗人随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自然写真地绘之于纸上,直把行船江上时所见
之景色绘染得如此栩栩如生,且无不有自得之趣涵蕴其内。这就自然地引发了结尾两句
诗人的述怀。
前面,已对景境作了意兴饱满的渲染描绘,而在结篇时,诗人为了更进一步地传达
出自己行舟江上,沿流观景而带来之舒畅襟怀,特意再加一笔,吟出“舟行自无闷,况
值晴景豁。”这样一点,不但见出了诗人闲淡琉豁,悠然自得之心境,而且更加强了所
写景色的感染力,做到了情景贯通。
全诗表现山水景物逼真而又富于变化。诗中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紧紧扣住一个“早
发”,先写东旭光芒,渚禽惊鸣,槎声沉响;继写日出江阔水明;再写女子浣洗,饮猿,
鱼獭,结合侵晨引舟旅程,在移动中摄景取象,宛如一轴画卷,把晴江景象、岸边风物,
一一加以展现,历历在目。刻写无不生动优美,浓淡相适,收到了“诗中有画”的表现
效果。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仔细理解相关诗
句的基础上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意象在诗中
所寄寓的感情。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
传达大意的字词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如何鉴赏诗歌: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第20页,共32页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
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5.【答案】【小题1】其言不让
【小题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3]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4]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解析】故答案为:
(1)其言不让(重点字:让)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重点字:共)
(3)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重点字:毫、籍)
(4)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重点字:勘、愚)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
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论语》中的名句辑录: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答案】首先,要对题干中所给定的经典情节进行概括,概括时要紧扣主要人物,将
情节的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叙述清楚。比如选写“宝钗扑蝶”这一故事情节
时,要特别点出宝钗所用的“金蝉脱壳”之计,这样更能体现出宝钗的精明与圆滑;选
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故事情节时,要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使用的手段、目的
以及取得的效果来说,这样就能体现出王熙凤做事强硬、泼辣敢为的“英雄”一面。其
次,在分析该情节成为经典的原因时,要注意结合该情节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及意义,该
情节所反映出的人物形象特点及作用来回答。比如分析“宝钗扑蝶”这一情节成为经典
的原因时,考生除了分析这一情节在整本书中的位置以外,重点要分析这一情节所折射
出的人物性格特点,同时,通过这一情节,“德才”兼备的薛宝钗却能用“金蝉脱壳”
之计嫁祸给别人,可见其“德”是深得封建礼教的培养,其“才”又深受传统文化的熏
陶,这样更能突显出作品的现实意义;分析“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故事情节成为经
典的原因时,除了该情节在本书中起到前后照应的效果以外,更要分析这一情节对突显
王熙凤这一人物办事能力强、手腕强硬等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
宝钗扑蝶
情节: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隔窗听见了有人和坠儿的私房话,听出了她的声音,
宝钗知道小红素习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于是使用了“金蝉脱壳”法,
嫁祸黛玉,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
原因: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
场面,并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图;另外,这种“金蝉脱壳”的办法,本
身就不道德,它必然把有利的留给自己,把不利的推给别人,在“扑蝶”这一细节里,
宝钗表现得城府深严,心机细密,办法圆滑,表演通真,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总的因素,
那就是自私!作者的笔已接触到封建剥削阶级的利己本质,突显了作品的深刻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
的了解与掌握。
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
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
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
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
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
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第22页,共32页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
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7.【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
【小题4】
【解析】⑴A.舷窗:“舷”读作“xiAn”。
故选A。
(2)C.”而这也正是吐蕃展一定要在敦煌举办的原因”错误,文中第⑦段说到“吐蕃
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这也是这个展一定要在敦煌的原因”,说“这也是
这个展一定要在敦煌的原因”是指“吐蕃文化展,有一种特别的混合的气息”.
故选C。
(3)根据第一段“九月、十月,新学期的无数事情黑云压城一样就在眼前。跟朋友提
了一句,她立刻回:机票只剩六张了,下手吧!好吧!立刻买了机票”可见,“我”毅
然抛开繁杂的工作到敦煌去是一种激情的体现。
第四段“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
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也正是这样的疯狂,使得姚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
的文明遗迹”,人类以微末生命,在偏远之地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这是一种激情的
体现。
第六段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上世纪40年代从法国来到敦煌,“一生中最好的
年华都给了敦煌"''许多代学人和艺术家就是在这里默默无闻度过大半生。被称为‘敦
煌女儿’的樊锦诗也是如此”,守护者甘于清寒,默默奉献,穷尽一生来守护敦煌文化,
这是一种激情的体现。
第八段中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玛格和汤姆•普里兹克夫妇“因为对印度、中国西藏和尼
泊尔文化的强烈兴趣而结缘,甚至他们的儿子也继承了这种激情,获得了藏文文献与喜
马拉雅研究的博士学位。也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们拜访中国国家文物局,促成了与敦
煌研究院的合作,总共有20余家国内外的考古文博机构将其收藏的吐蕃瑰宝借展”,
可见,策展者出于强烈的兴趣而结缘、研究,积极筹划文化展览。
(4)“敦煌艳阳下”从表层景物的角度理解,“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
面而来,真是艳阳啊!那种强烈,打得人一闭眼,感觉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的澄澈的热
烈的阳光下”,可知,指敦煌通亮、澄澈、热烈的阳光及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
“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给予了他们坚定的力
量”,“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泪与血,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
感动,还是感动”,可知,指在敦煌璀璨的文明遗产的照拂下,人们获得了坚定的力量。
“敦煌艳阳下”,写出敦煌通亮、澄澈、热烈的特点,具有意境美;这一标题让人想象
这篇小说写敦煌艳阳下的什么故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标题实写敦煌的自然环境,却
隐含赞美人们像艳阳一样对敦煌文化的激情,虚实结合,突出文章主旨。
答案:
(1)A
(2)C
(3)①创造者以微末生命,在偏远之地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
②守护者甘于清寒,默默奉献,穷尽一生来守护敦煌文化。
③策展者出于强烈的兴趣而结缘、研究,积极筹划文化展览。
④“我”毅然抛开繁杂的工作,到敦煌感受璀璨文化的魅力。
(4)含义:①敦煌通亮、澄澈、热烈的阳光及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
②在敦煌璀璨的文明遗产的照拂下,人们获得了坚定的力量。
效果:富有意韵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虚实结合,凸显主题。
(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平时要读准字音,写准汉字。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
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
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
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3)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建工地临电专项施工方案
- 华中农业大学《词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天津市河东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英语试卷(无答案)
- 医疗行业论坛
- 缺铁性贫血治疗护理
- 数学活动小熊家的窗帘
- 2024厦门离异双方股权分配协议
- 2024年乡村客运包车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房产抵押借款补充协议2篇
- 2024年度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合同6篇
- 2024年度陕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西安交通大学《法理学》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地铁站点清洁协议
- 食品生产设备安装应急响应预案
- 2024年度亚马逊FBA货物海运合同
- 综合测试06散文阅读(多文本)-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教师版)
- 【初中数学】认识方程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风湿免疫性疾病-2
-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家长会 课件
- 创新创业实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课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