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2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一微生物试验室培养专项二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第1页微生物11.特点:构造都相称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一般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甚至没有细胞构造,且体内一般不具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基础知识第2页酵母菌放线菌第3页上图都是某些常见微生物,微生物是构造简单、形体微小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构造低等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工培养和分离,使得我们更深入结识微生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培养和分离大肠杆菌!第4页2.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第5页培养基2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办法配制而成,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混合营养液。第6页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1.培养基类型成份区分:琼脂第7页培养基类型液体培养基:增菌、工业生产固体培养基:纯化(分离),判定、活菌计数、保藏菌种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第8页按照培养基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按照培养基成份分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将某种类微生物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用于鉴别不一样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第9页※几个选择培养基①加入青霉素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②不加氮源无氮培养基分离固氮菌③不加含碳有机物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第10页2.培养基成份①一般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本身不能合成化合物)②满足其他物质,如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入压等要求第11页⑴碳源无机碳源:有机碳源:CO2、CO32-、HCO3-牛肉膏、蛋白胨等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⑵氮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NH4+、NO3-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等具有C、H、O、N化合物既能够作为碳源,又能够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基本成份: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第12页配制标准(1)目明确:(2)营养全面、浓度合适、百分比恰当(3)合适pH值:有机碳源异养型:根据微生物种类、培养目标选择原料自养型:不加有机碳加入缓冲剂细菌偏碱,真菌偏酸(CO2碳源)生产科研微生物生长不可缺乏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4)特殊营养:3.培养基配制第13页无菌技术3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操作中,所有避免杂菌污染办法。无菌操作是培养微生物成功关键!避免外来杂菌污染无菌意义:第14页(1)试验操作空间、操作者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试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1无菌范围第15页(1)消毒定义:2.消毒与灭菌概念及二者区分(2)灭菌定义:是指杀灭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病原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办法。是指杀灭或清除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孢子)办法。第16页3.常用消毒办法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2、巴氏消毒法:70-75℃下煮30min或80℃下煮15min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4、紫外线消毒第17页a.灼烧灭菌;常用于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灭菌。4.常用灭菌办法第18页b.干热灭菌:160-170℃下加热1-2h。常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器具。c.高压蒸气灭菌:100kPa、121℃下维持15-30min.常用于培养基、无菌水等灭菌。第19页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倒平板操作2接种大肠杆菌3大肠杆菌分离后保存4二、试验操作第20页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1.计算第21页2.称量:3.溶化:牛肉膏黏稠,用称量纸称取牛肉膏、蛋白胨易吸潮,要快、加盖牛肉膏、称量纸、少许水加热溶解→取纸→蛋白胨、NaCl→琼脂、搅拌→补水定容4.调pH、分装、封口:5.灭菌:6.倒平板:调整PH至偏碱性,加棉塞、包牛皮纸、橡皮筋勒紧。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干热灭菌第22页1.将培养皿放在火焰旁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锥形瓶,左手拨出棉塞。12342.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3.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皿盖。4.等候平板冷却凝固(约需5~

10min)。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倒平板操作2第23页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措施来估计培养基温度?用手触摸,刚才不烫手时2.为何需要使锥形瓶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避免瓶口微生物污染思考:第24页避免皿盖上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3.为何将平板倒置?4.在倒平板过程中,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最佳不要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第25页5.怎么确定所倒平板未被杂菌污染?答:无菌检查: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室中培养24~48小时,观测是否有菌落存在以确定是否被污染或灭菌是否彻底。第26页1.平板划线法:分区划线法连续划线法聚集菌群连续划线稀释分散单个细胞菌落生长繁殖微生物接种3(1)平板划线法原理第27页第28页(2)平板划线法步骤:①灼烧接种环;②接种环冷却后,蘸取带菌培养物;③在近火焰处,让带菌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第29页11.线条不重合22-3.从上次末端开始,交叉2~3条线344.最后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相连。第30页(3)平板划线法注意事项①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一样位置连续划线数次。②划线首尾不能相接。③划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12~24h。第31页3个划线平板1个不划线平板(反复试验)(空白对照)(4)培养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h~24h第32页第一步灼烧接种环:避免接种环上也许存在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菌种;最后划线结束后仍要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1.为何在操作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何?思考:第33页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何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划线操作时,为何总是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划线?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能使细菌数目伴随划线次数增加而逐渐减少,最后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菌落。第34页①菌液梯度稀释:②涂布平板操作:(1)概念与原理:聚集微生物单个细胞菌液梯度稀释菌落涂布平板(2)操作:生长繁殖2.稀释涂布平板法第35页稀释涂布平板法①菌液梯度稀释注意:移液管需要通过灭菌;试管口和移液管离火焰1~2cm处。第36页②涂布平板操作第37页各梯度分别涂布3个平板1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稀释103倍稀释104倍稀释105倍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h~24h(3)培养第38页大肠杆菌分离后保存41.临时保藏: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后置于4℃冰箱保存。2.长期保存:甘油冷冻管藏法1ml甘油+1ml菌液-20℃第39页(一)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假如未接种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制备是成功,不然需要重新制备。三、试验操作成果评价第40页(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假如培养基上生长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假如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尚未达成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第41页(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观测与统计培养12h与24h后大肠杆菌菌落大小会有显著不一样,及时观测统计同窗会发觉这一点,并能观测到其他某些细微变化。这一步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与习惯。第42页微生物试验室培养培养基培养基类型培养基营养物质无菌技术试验室常用消毒办法试验室常用灭菌办法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纯化大肠杆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成果分析与评价课题延伸【课堂小结】第43页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