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目录TOC\o"1-3"\h\u31818第1章绪言 1155651.1研究背景 1322531.2研究意义 129426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267351.3.1国内研究现状 1207571.3.2国外研究现状 2105591.4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251231.4.1研究内容 3195211.4.2研究方法 31206第2章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分享行为的现状 459812.1分享认知度调查分析 425612.2分享行为中性别调查分析 5220782.3分享行为中性格调查分析 5228492.4教师在指导干涉后幼儿分享情况调查分析 6236732.5家庭中分享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调查分析 69146第3章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7148883.1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 7218883.1.1教师分享教育不足 7158713.1.2男孩分享行为弱于女孩 745093.1.3性格内向幼儿分享行为较少 8310783.1.4教学方法不当阻碍幼儿分享行为发展 8154423.1.5家长未能主动引导幼儿分享行为 8241043.2问题原因的分析 8277853.1.1个体因素 827283.2.2家庭因素 996533.2.3教师因素 916579第4章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合理化建议 1014464.1教导幼儿明白分享的意义 1094184.2培养幼儿“双性化”人格,弱化性别差异 10118134.3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快乐 1133804.4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11123724.5提高家长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 1212539结论 1212325参考文献 13第1章绪言1.1研究背景分享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已深深植根于我国人民的心中。自古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对孔融的分享行为无不赞叹有加。而2.5岁到5.5岁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蒙台梭利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的群体敏感期为2.5岁到5岁,此阶段开始发展对群体生活的兴趣,希望被接纳和肯定,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认为儿童的社会化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阶段,二是游戏阶段。在幼儿园,游戏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本篇文章以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分享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并找出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从而提出必要的指导建议,为完善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身心健全发展认知提供参考。1.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这一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幼儿时期的人格培养能够帮助进行幼儿的这一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探索,提高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支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究竟该如何培养这一行为成为我们的关键问题,而影响幼儿产生这一行为的原因都有哪些,是在该课题中所要研究的,笔者将通过分享的目标培养、影响幼儿分享行为产生和如何解决的角度来分析,为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课题研究对象主要以中班幼儿为主,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相关文献查找、案例分析、数据分析来得出相关结论,并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表明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让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容易融入社会,从而更好的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也为后期的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研究工作有着良好的认识。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所谓分享,其主要是指个体和他人一起共用特定的资源,属于一种亲社会的行为,同时也是衡量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时期尤其是大班阶段,幼儿即将步入幼升小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分享行为影响到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学业,所以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因此研究者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方面以“幼儿分享”及“幼儿分享行为”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并把相关文献结合整理,梳理如下:第一,关于幼儿分享行为现状研究。许多学者都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且在一些结果上取得了一致见解,如部分学者表示幼儿有独占、霸占现象;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去分享;分享物多为实物;且幼儿之间出现分享行为的频率低等。卫晓萍(2015)认为学会分享对幼儿完善人格,增强道德素养起着核心作用。然而,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导致国内的家长开始对幼儿进行溺爱,从而养成幼儿什么事情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无论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只想一个人独自霸占的习惯。牟雪,陈冬梅(2020)在研究中通过分析发现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多发生于自由活动中,分享内容多为事物和情感,分享动机多来源于内部动机,幼儿分享频率较低,且男女存在差异等现状。第二,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解决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从现有的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幼儿的分享观念、家庭因素、同伴关系、分享物的属性等。郑媛元(2017)认为影响幼儿分享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幼儿的分享观念、性格、性别、教师、游戏材料、同伴关系及教养方式等原因。马芮(2020)认为影响幼儿分享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在实践中儿童的分享观念、社会采择能力、社会规范认知三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分享物三个方面。第三,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研究。在众多学者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的文献中发现,学者们较多重视提高和改善幼儿的分享行为,所以针对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研究较多。徐尧(2019)认为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幼儿了解分享的意义、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幼儿进行分享的机会、体验分享的乐趣、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分享规则、家园配合开展分享教育等。裴雨纳(2020)认为幼儿园可以借助节日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进而营造出一种适合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氛围;与此同时,幼儿老师还需要重视幼儿的分享能力,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力;幼儿家长也要发挥出榜样作用,正确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分享观念,帮助幼儿园开展一些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工作。1.3.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认为幼儿早期教育与同伴关系是影响其一生健康成长以及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这一观点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大班阶段孩子在分享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及如何培养良好行为等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分享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经验主义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分享就是通过感知、体验,并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物质的行为。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分享是良好社会行为的表现和发展过程,是儿童接近群体、获得幸福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对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对分享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样的,其中情绪和情感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影响最大。关于儿童情绪情感的国外研究,由皮亚杰在1932年就已经正式提出了,其认为8到12个月的幼儿就开始对情感和情绪比较敏感,并且还表现出一种与他人共情的分享倾向。然而,大部分专家认为幼儿还尚未发展出一个高水平的动机系统,其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满足生理需要,而且在行动思维的阶段,不可能有亲社会的行为。在涉及幼儿社会性研究中,国外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而在针对同伴关系研究中,大多数国外学者认为,同伴关系能够在某些方面填补幼儿家庭关系中的存在的感情漏洞,并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同伴关系。姚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平等和谐以及相互依存的师幼关系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为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并促进幼儿与他人或同龄人的交往。因此,受压迫或放任自流的师幼关系会影响幼儿的内在成长,并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幼儿教师需要重视幼儿与同龄人的交流情况,并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进而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对梳理幼儿分享行为现状研究、影响幼儿分享行为因素研究以及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研究的有关文献后可以看出,幼儿分享行为已经取得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且取得了一致的见解,但是从已有的现状研究中可以发现,关于提高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的研究较多,关于具体的问题记录及其原因分析较少。研究者只选择了一个班级的幼儿进行研究,针对分享行为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其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者深入了解某幼儿园中班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真实状况,通过观察记录,以及进一步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分析问题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能够改善幼儿分享行为的建议,对幼儿在亲社会行为养成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1.4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4.1研究内容通过对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共同行为的现场观察和文献记录,分析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共同行为,包括现阶段幼儿的分享行为和主被动情况,并对综合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与孩子的访谈确定影响孩子的共同行为的因素;对老师和家长发放问卷,找出问题所在,为后续策略的提出打下基础。(1)针对不同类型儿童的共同行为设计实际的调查,记录和数据分析;(2)把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做了总结;(3)就一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给到有用的意见。1.4.2研究方法(1)观察法研究者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对某幼儿园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观察与收集记录,收集的资料信息较多是在观察中得到的,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观察范围比较宽泛,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生活,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可以得到最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2)访谈法在与幼儿接触后,研究人员对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始和幼儿老师以及幼儿展开非正式的访谈,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使被访谈者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轻松的谈话氛围,有利于谈话的进行,不用拘束于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对家长的访谈主要是在家长接送幼儿期间对家长进行的随机访谈,整理得出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征求被访谈者同意后,整理成资料,便于后期使用。(3)问卷调查法文章通过对某幼儿园中班幼儿家长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幼儿的分享行为情况。本次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91.66%;教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回收率为92.85%。(4)文献法研究者通过以“幼儿分享”、“幼儿分享行为”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了解当前国内外幼儿分享的研究现状,能为解决幼儿分享行为存在问题的策略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进而有效提高研究水平。第2章中班幼儿游戏活动中分享行为的现状2.1分享认知度调查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逐渐“去自我中心”,已经具备了分享意识,但是从对该班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幼儿分享行为仅出现了39次,发生分享行为次数较少,且会出现拒绝分享的行为。表1幼儿有意识分享行为人数占比出现分享行为拒绝分享行为132633%66%但是幼儿对同伴友谊看得比较重,如果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伴,往往容易出现分享行为,观察发现在记录的39次分享行为中,该班幼儿与关系亲密者分享的有25次。表2幼儿不同分享行为的分享情况人数占比关系亲密关系生疏251464.7%35.75%从表2可以看出,关系亲密的分享行为的人数是25,占总量的64.7%;关系生疏分享行为的人数是14,占总量的35.75%。据笔者观察,中班幼儿与关系亲密同伴比关系生疏的同伴有更多的分享行为发生。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比较注重友谊,朋友型的同伴一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和机会多;空间距离相对关系生疏较近,交往也比较密切。因此,关系亲密的同伴之间更乐于分享物品或情感等。在对一些经常出现分享行为的幼儿进行访谈时,他们一般会说:“他/她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给他/她好吃的。”“我在幼儿园喜欢跟他/她分享我的书,因为他/她是我喜欢的好朋友。”可以看出,幼儿对自己认为是关系亲密的同伴更容易做出分享行为。2.2分享行为中性别调查分析3-5岁的幼儿已经初步具有性别意识,可以认知到男生应该大胆、勇敢,女生应该文静、细心和听话,所以女生更容易听话的去分享。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女生比男生的思维要更加细腻,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从而给予他人语言上、肢体上或者物质上的帮助,进而在分享上也比较主动。在观察中的39次分享行为中,女生分享27次,男生分享12次,女生的分享行为多于男生。表3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性别差异人数占比男生女生122731%69%2.3分享行为中性格调查分析性格观察中发现,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物品,或者给予其他幼儿肢体与语言上安慰的性格开朗的幼儿相较于性格内向而言比较多,这主要是由于性格比较开朗的幼儿喜欢和他人玩耍,但性格内向的幼儿容易被同伴忽略。表4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性格差异人数占比性格开朗性格内向281170%30%在观察中的39次分享行为中,性格开朗分享28次,性格内向分享11次,性格开朗的分享行为多于性格内向。2.4教师在指导干涉后幼儿分享情况调查分析笔者在观察期间,经过教师在适当引导幼儿对他人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后,分享对象对分享者的反馈表现有三种:接受,表示感谢;接受,但没有表示感谢。表5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中分享对象的反馈情况分享对象不同的反馈表现所占百分比接受,表示感谢63.5%接受,但没有表示感谢36.5%从表5中可以知道,在有教师教导干涉之下,分享对象的积极反馈较多。这主要是由于中班幼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得到他人的主动分享需要及时表示回应,还没有积极回馈的意识,因此,需要教师培养中班幼儿礼貌待人的习惯。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项活动时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秩序,而且要适当引导幼儿对他人的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并表扬和强化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幼儿,给其他幼儿树立好榜样。2.5家庭中分享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调查分析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分享教育,必须重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举。通过调查发现,家庭中有分享教育的幼儿发生分享行为的次数多于家庭中无分享教育的幼儿。表6家庭中有无分享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发生分享行为占比有分享教育无分享教育251464.7%35.75%表7不同分享教育方法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发生分享行为占比口头教育行为演示7923%30%绘本故事1446.6%从表7中可以知道,不同的分享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口头教育发生分享行为为23%,行为演示发生分享行为为30%,绘本故事发生分享行为为46.6%。第3章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3.1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转变为行为,并且慢慢演变成为一种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针对中班幼儿自我中心性、自我关注性等身心发展特点,发现分享行为里面存在一些问题:3.1.1教师分享教育不足“大纲”里面有讲到,在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游戏,孩子们应该形成一个初步的合作意识,相互理解和遵守规则。儿童社会生活的初期是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合作和共享能力。在幼儿园教育里面,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教师没有什么分享意识教育和经验。幼儿园的分享活动是有目的地培养孩子们树立分享意识和培养分享行为。一些老师可能也会教育孩子应该学会分享,但这主要是一些口头说教,对于引导孩子们分享经验并没有起到根本作用。表8教师分享教育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发生分享行为占比口头教育引导教育6815%20.5%绘本故事1538%行为演示1025.6%如表8从对该班39名幼儿进行观察中可以发现,口头教育发生分享行为为15%,引导教育发生分享行为为20.5%,绘本故事发生分享行为为38%,行为演示发生分享行为为25.6%。3.1.2男孩分享行为弱于女孩该研究结果表明,女孩发生分享行为的次数多于男孩,女孩更倾向于与他人分享。可以得出,在一定程度上,性别因素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个体出生后,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就是性别角色的确认。性别角色是指男性或女性的标准方式,是社会文化对男女行为的要求和期望。性别角色的确认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属于哪种性别的辨别。这是个体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父母会通过孩子的性别而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期望。个体本身也会因自己性别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和影响。例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常常要求女孩要听话、文静、顺从;要求男孩独立、智慧、勇敢。在这种不同的教养方式下,男孩和女孩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女孩相对于男孩来说更随和、微笑更多,体察别人情绪的能力优于男性,更乐于关心和照顾他人等,由于女孩具有这些性格特征,使得女孩在活动中更容易做出分享行为。3.1.3性格内向幼儿分享行为较少经过研究发现,幼儿的性格对分享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在调查期间同样发现性格外向的幼儿乐于与他人交往,这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性格外向的幼儿比较喜欢跟其他小朋友或者成人分享。相对于性格外向的幼儿,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缺少同伴的关注,比较容易被遗忘,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相对比较少,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内向性格的幼儿较少出现分享行为。可以看出,幼儿的性格因素对幼儿分享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1.4教学方法不当阻碍幼儿分享行为发展其实,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最大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学习知识、常识的主要授教人,也是幼儿的直接管理人。幼儿能否形成良好的分享行为主要靠教师的教导与耐心的培养。老师在幼儿心中,就是学习的榜样,就是模仿的依据和参照,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幼儿的动向、及时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去教导孩子们、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积极健康的行为,以身作则地引领他们养成分享行为。3.1.5家长未能主动引导幼儿分享行为现在大多数父母为了培养幼儿分享的品质,有时会出现强制要求幼儿进行分享,为了鼓励幼儿分享做出奖励,诱导幼儿进行分享,用“好孩子”的标准来让幼儿进行分享。有的父母溺爱幼儿,幼儿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幼儿习惯一个人拥有所有的物品,没有分享的机会,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没有要和他人分享的意识。3.2问题原因的分析3.1.1个体因素通过以上调查整理分析得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在众多因素中,幼儿自身因素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行为的主要执行者。而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极大决定了幼儿在游戏中分享行为的具体表现。性格又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其不同的教养方式也会造就幼儿不同的性格,自然间接性的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据某知名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得出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其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岁前的幼儿没有主观意识,因此他们没有物品私有和独占的概念,基本都有的动作都是毫无目的的。而当幼儿逐渐长大,意识里逐渐有个”我”这个概念之后,表明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此时,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认为,幼儿除了认为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还把身边的一切都认为是自己的,例如父母、亲人、玩具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幼儿脑中开始有个独占的概念,此时的他们只想着自己,会把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也因为这个时候的意识,导致他们此时还不具备与人分享的概念,3-6岁的幼儿因为年龄的增长,在周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享意识,但是拥有意识并不代表此时的他们会付诸行动,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与此后所接触的人或事都将对幼儿的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分享意识的成长必然少不了周围的人或事物对其有着正确的引导。3.2.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分享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父母抚养方式对分享行为的影响上。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家庭内外因素中的重要中介。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年龄较小的幼儿经常会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进行奖励而学会分享和帮助其他人的。因此,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教育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并能重视该因素的影响作用,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据霍夫曼(Hoffman)有关抚养幼儿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温和养育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认为持温和养育方式的父母,其幼儿更倾向于表现出亲社会行为。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也间接作用于幼儿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其次,父母在家庭中所起到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分享行为出现的频率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领军人物,他指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行为和思维方式。5-6岁儿童具有较强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会模仿父母的行为,通常儿童的行为是模仿父母的结果。在再教育过程中,如果家长能清楚地认识到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自觉地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分享行为模式,并经常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引导孩子体验分享意识和被分享的满足感和愉悦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受到父母微妙的积极影响。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职业类型以及家庭结构等都与幼儿的分享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3.2.3教师因素经调查发现,4-5岁幼儿在自由状态下更容易分享,分享频率最高。与中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低,自主性较高,自我中心性相对较低,能够主动与他人互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所以这个阶段的幼儿不需要太多的教师干预,就可以更好地自主处理一些问题。其次,教师的管理模式对催生幼儿分享意识的萌发也起到很大作用。在实地观察过程中,总结出相较于权威性与放任型管理模式,民主型管理模式下的幼儿分享意识发展最为迅速,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次数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再者,在游戏活动中教师有意识、不时地言语或行为干涉指导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也起着非凡的影响作用。根据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得出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有研究表明,教师运用对儿童的热情“期待”来对儿童的行为作出重大改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期待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也至关重要。部分幼儿之所以分享行为发生几率小,是因为其不懂得分享的意义,即没有建立起分享意识,同时,也有部分幼儿是由于已经有了初步的分享意识,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分享。因此,教师适时地进行干涉指导或者树立榜样,给幼儿以身示范促使其模仿,增加其分享行为的发生频率。爱模仿是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突出特点,而且该年龄阶段幼儿还具有极大的向师性,教师又是幼儿在园期间最信任的人,一系列因素促成幼儿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为幼儿模仿指明方向。第4章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合理化建议4.1教导幼儿明白分享的意义成人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时,首先应该让幼儿懂得分享的意义,明白分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幼儿知道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享保证了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5-6岁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孩子领悟分享的意义和道理,使孩子意识到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能够与他人团结、友爱,才能够共同劳动。当然,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过程中,需要让幼儿克服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成人需要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分享的意识和行为,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2培养幼儿“双性化”人格,弱化性别差异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双性化”的人格具有最好的社会适应及成功的可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潜能,幼儿性别教育,应该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正式提出“双性化”概念的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性别教育中,既要“扬长”——发展幼儿在传统上认为的各自性别的优点,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和良好的性别认同;幼儿性别教育又要“取长”——培养幼儿传统上认为是异性所有的性别优点。使幼儿既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别,又能兼有两性的优点,培养“双性化”的人格,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顺应人性的自由发展。4.3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快乐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对他们进行分享教育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而当前中国独生子女比较多的家庭环境因素和一些其他的社会因素,使幼儿的分享意识不强并且分享行为较少。当幼儿能够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分享并以分享为乐趣时,那其分享行为才能够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相反,如果一个人幼儿只是把分享当作成换取他人的表扬或报答手段时,换言之,他是以此来达到一定的目的,那这种分享便不能称得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分享。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发自内心的自愿分享,而培养源于内部动机的分享最重要的是要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教会幼儿提高自身的观点采择能力,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学会理解他人,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真正学会与他人分享,同时在分享过程中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例如,幼儿园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包饺子”的活动,幼儿亲自包饺子、煮饺子,再和老师、同伴一起分享成果,从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验了分享的喜悦。4.4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由于学生的本质属性具有向师性,在幼儿的心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他们会无条件听从教师的教导及模仿教师,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幼儿打开知识大门的启蒙老师,必须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抓住一切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去分享,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树立分享观念,体验分享乐趣。众所周知,幼儿最喜欢的除了玩具就是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带有分享性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从故事中悟出道理,建立分享观念。例如:潘基文与桃子的故事。内容讲的就是只有与他人一同分享,手里的桃子才不会坏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应多提供给幼儿一些游戏机会,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生活中的角色及分享行为,增加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而从中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并交流游戏带来的分享乐趣,进而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第二,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分享方式。针对幼儿缺乏合适分享方式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分享方式,如教导幼儿掌握礼貌用语,对幼儿进行分享技能上的教育,教导幼儿有礼貌的要求分享和接受分享,教师可以选择在晨间谈话时,问幼儿“你们觉得在请求其他小朋友和你分享某个玩具时,你应该和他说什么?”和“在结束某个活动,或者你玩完玩具之后,要把玩具还给小朋友的时候,你又应该说什么呢?”这些话语,让幼儿思考并回答,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和补充,“当你想玩小朋友的玩具时,可以说‘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当你要把玩具还给小朋友的时候要说‘谢谢你把玩具分享给我玩,我玩的很开心。’”教师让幼儿先思考回答,教师再总结的方式,可以让幼儿记忆的更深刻,在其他活动时间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鼓励幼儿有礼貌的要求分享和接受分享。4.5提高家长认识自身角色的能力教师对幼儿分享行为的错误引导,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分享行为。家长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分享行为,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分享,而不是由于家长的错误引导从而出现“强迫幼儿分享”导致幼儿越发的讨厌分享行为,甚至不分享、“物质诱导分享”导致幼儿养成有目的的去分享等现象的产生。家长可以从多方面学习与了解幼儿分享行为,比如可以在网上关注幼儿教育公众号;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可以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增长见识;可以向教育幼儿十分有经验的家长请教;可以多参加一些教育讲座等。除了学习幼儿分享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把理论用于实践。例如:当幼儿在与小朋友玩玩具表现出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告诉幼儿,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这样才能一起感受玩具带来的快乐,除此之外,家长不能放过生活中的任何细节,要时刻记得教育和提醒幼儿分享。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中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从多个方面调查幼儿的分享行为现状,归纳出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的总体特征,并从幼儿自身因素、家长因素和教师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幼儿分享行为问题的因素,对如何培养5-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孩子的分享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分享行为意识的养成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总结得出,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遍布广泛,但起较大影响因素的主要有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同伴因素、分享内容的种类数量、数量与其新异程度及其自身年龄特点与性别差异因素不等。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乃至以后的幸福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之中,因此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分享行为,必须加紧家长与幼儿园双方的联系与合作,树立家长正确的育儿观,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育,切勿拔苗助长。参考文献[1]李攀,简雯静.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06):80-84.[2]马芮.建构区材料投放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0.[3]苏雅.浅谈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从幼儿骑行活动说起[J].好家长,2019(28).[4]黄静.绘本分享阅读对中班幼儿叙事能力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5]李阿慧.幼儿分龄习惯培养(中班)--乐于分享小妙招[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9(4):2.[6]李兰兰.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策略研究[J].幼儿教育科学,2021,2(4):46-47.[7]蒋晶丹.中班幼儿谦让行为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J].2019.[8]李丽.浅谈如何在家园合作下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J].新课程(综合版),2019(3).[9]杨晓利.大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研究[J].读写算,2020(21).[10]顾欢.幼儿分享行为及其教育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11]李攀,简雯静.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29(06):80-84.[12]刘亚飞,李振兴.家庭环境与幼儿分享行为的关系[J].安顺学院学报,2019,21(05):70-73+132.[13]朱龙凤.共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干预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6):68-73.[14]刘娅琦.基于绘本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15]何念茜.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网络与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16]王海燕.多元主体视角中的幼儿分享行为观[D].河北大学,2021.[17]杨雨,万萦佳.资源分配不均情境下4-5岁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4):49-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游泳池消毒及设备洗涤服务合同3篇
- 个人与企业间贷款协议规范(2024年版)一
- 二零二五年度货车租赁与车辆保养维修服务协议3篇
- 2024铺装劳务合同范本-含防水及保温技术要求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江西丰城婚姻关系终止法律文件制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成墙板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合同3篇
- 2024葡萄酒冷链物流与包装设计定制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甜品店转让合同范本(含经营模式)3篇
- 2024食堂食堂食堂食堂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维护合同范本3篇
- 8.1 日本-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湘教版)(解析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天天练带答案
- 合作学习构建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思考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质量评估数学试卷
- 成功九大理念
- 初中英语七选五经典5篇(附带答案)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课件
- 产品生产进度计划汇总
- 东软新一代电子病历方案课件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平台入驻方案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