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_第1页
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_第2页
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_第3页
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_第4页
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唇风医案5例,以供大家参详。1下唇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渐起黑盖,去之仍生,旋平旋发。此名唇风,乃足阳明风火凝结而成。拟双解通圣散主之。防风当归连翘川芎麻黄荆芥白芍白术薄荷山栀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煅石膏余听鸿2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之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故凡风邪中于项、入于脑者,多令目系急而邪视,或颈项强急也。此证始由口目牵引,乃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从火出,其原实由于水亏;水亏则木旺,木旺则风生。至于口唇干燥赤碎,名饴唇风,亦肝风胃火之所成也。治当清火、熄风、养阴为法。大生地丹皮沙参钩钩桑叶羚羊角石决明白芍芝麻蔗皮梨皮玄参心川石斛邓评:案语至情至理,方内尚少疏风之力。若增羌、防、天麻于羚羊、生地内,便能两面顾到,且无妨碍之弊。孙评:内风由水亏不涵木,木火上炎所致。指明来源,近人少见。王旭高3马某,女,10岁。初诊:1984年10月21日。主诉及病史(其父代诉):口唇皲裂,继而蜕皮,先痒后痛,已延1年。诊查:上下唇均见干燥皲裂,层层蜕皮,常以舌舐润之。舌红苔剥,脉细弦。辨证:唇疳。证属脾胃积热,上熏于唇,日久伤阴化燥。治法:滋阴清热润燥。处方:北沙参10g元参10g麦冬10g炙甘草6g桑叶10g生石膏10g(化冲)黑芝麻10g枇杷叶10g阿胶10g(冲)杏仁10g5剂二诊:10月26日。药后口唇干裂减轻,未见蜕皮,大便尚干。宗上方加麻仁10g,5剂。三诊:11月11日。口唇恢复正常,无干裂,继服前方药5剂。按语:本例剥脱性唇炎,初起中医称为唇风,日久则称唇疳;亦属缠绵之症。辨证为脾胃积热,上蒸于唇,久而化燥,故层层剥脱。治以清肺润燥之剂,很快奏效。朱仁康4绍兴范下唇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渐起黑盖,去之仍生,旋平旋发,此名唇风,乃足阳明风火凝结而成。拟双解通圣散主之。防风当归连翘川芎麻黄荆芥白芍白术薄荷山黄芩山栀桔梗甘草滑石煅石膏阳湖赵能静评:通圣双解中加当归。【张山雷评】此脾气胃湿热之疴,颇能纠缠四窜,宜理湿清热,且须洗涤敷药。陈氏此方笼统通套,不足为法。此症俗名羊胡子疮。(《古今医案平议》)陈学三5族克斋患环唇麻痒,刻难忍过,时以五指掐之。睡必令人频频替掐不可停,否则痒觉。延余治,余以甘菊一两,知母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