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1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2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3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4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学年重庆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

的序号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蜡炬成灰C.滴水成冰D.木已成舟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食物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C.液氮何以制造低温环境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二氧化钛D.空气

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A.AB.BC.CD.D

6.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如图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疾新药-青蒿素(C15H2206)和双氢青蒿素(C15HM05),2020年10

月8,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HNO3NH3N2B.NILNO2HNO3

C.NONAN2D.NAN2O4NzO

9.某种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营养成分钙磷铁锌

含量(mg/100g)6005206~113-7

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11.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LiOH+C-

LijCOs+X.则X的化学式为()

A.H2B.&0C.O2D.H2O2

12.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20152

反应后质量/gm290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1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国I-----------一-1I---园---------1一I画Io•历表示…一种原子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14.《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有害气

体,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是3:4的物质是()

A.COB.CO2C.NOD.S02

15.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Zn"中的“2+”表示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2N0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如为0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

一2

D.Al2(A。/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1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镣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0反应时间t

A.高镭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

C.钵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

二、填空(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

17.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二氧化硫分子—;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3)硝酸钱—.

18.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图1

19.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

是.(填字母)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C02生成的化合反应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3)乙醇(CzHs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81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是CO与0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序号).

A.①@B.②③C.额)D.@@

22.初中常见的两种元素X、Y的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XY

相关信息其单质甲是一种清洁能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甲的化学式—.

(2)下列关于XzY和X3『两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质子总数相同b.电子总数相同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A、B、C是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C为分解反

应.(“一”表示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则A-C的化学方程式—;

②则B-C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3.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

之一)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一,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

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

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4.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BCD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C是进行—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3)请你写出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若选用D装置收集怎样证明氧气收

集已满—.

(4)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为0.771g/L,

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发生装置选用—(填序号),

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用D装置收集时,多余的氨气应通过导管—(填“①”或"②")通入水中

吸收.

(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在宇宙飞船上

可以安装盛有Na4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四、计算题(共7分)

25.三聚甄胺C3N3(NH2)3因含氮量高,被不法份子加入奶粉、鸡饲料等物质中冒充蛋白质,威胁着广大

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可以用尿素【CO(Nlfe)2]为原料制取三聚氨胺,用于塑料及涂

料等工业.请计算:

(1)三聚氯胺相对分子质量—;

(2)三聚瓶胺中碳元素、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

(3)三聚第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多少吨三聚聚胺中氮元素质量与30吨尿素中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2020学年重庆十八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

的序号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蜡炬成灰C.滴水成冰D.木已成舟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已成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点燃酒精灯

滴加液体

加热液体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分析】A、根据酒精灯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酒精灯点燃时必须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误;

B、胶头滴管在使用时要悬垂在试管上方,不能与试管接触,也不能伸入试管内,故B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占,试管内液体量超过了一半了,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食物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C.液氮何以制造低温环境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

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分别利用了氧气的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故A错;

B、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B错;

C、液氮何以制造低温环境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只是提供了低温环境,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

理性质,故C正确;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D错.

故选C.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二氧化镭D.空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气单质,水、二氧化锚、过氧化氢中都不含氧分子,只含有

氧原子,只有液态空气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B.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C.二氧化钛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D.

5.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A.AB.BC.C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

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即可.

【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

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

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

解释正确.

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如图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

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

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

故选:A.

7.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疾新药-青蒿素(G此20。和双氢青蒿素(GSHHO。,2020年10

月8,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

算.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来考虑.

【解答】解:A.氧化物中只能含有两种元素,而青蒿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青蒿素0此2。5的相对分子质量=(12X15)+(1X22)+(16X5)=282,故正确;

D.青蒿素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X22):(16X5)=90:11;40,可见其中碳元素

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C.

8.下列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是()

A.HN03NH3N2B.NH3N02HNO3

C.NON203N2D.N2O5N2O4N20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

解答本题.

【解答】解: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HNO3NH3Nz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

-3、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aN02HN6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5,故选

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ONQ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3、0,故选项不

符合题意.

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205N2O4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5、+4、+1,故选

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某种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营养成分钙磷铁锌

含量(mg/100g)6005206~113-7

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磷、铁、锌”等不是以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某品牌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含量表中的“钙、磷、铁、锌”等不是以金属、非金属、

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磷、铁、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中,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于阴离子,核内质子数V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错误;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错误;

故选:A.

11.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a-

LiaCOa+X.则X的化学式为()

A.H2B.为0C.02D.H202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与原子数目不变;再结合化学方程式zLiOH+ca-Lizca+x,可

求的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题意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OH+CO2-Li2c03+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反应前:

锂离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1个;反应后:Li£03锂离子2个、氧原子3个、碳原子

1个;可知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

故选:B.

12.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20152

反应后质量/gm290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根据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可求m的质量;根据质量反应前后的

变化,可推测反应类型;可推测化学反应中个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根据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贝(Il+20+15+2=m+29+0+8,则m=l

克;则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为

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20):(8-2)=3:2.

故选D.

13.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国I-----------一-1I---以---------1f已IIo•卓表示另一f种原圻子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由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由反应物、生成物的微

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及种类,由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A正确;

B、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正

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但原

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属于混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属于纯净物.故D

正确.

故选B.

14.《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有害气

体,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是3:4的物质是()

A.COB.C02C.NOD.S02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根据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解:A、CO中C与。质量比为12:16=3:4,故选项正确.

B、C02中C与0质量比为12:(16X2)=3:11,故选项错误.

C、NO中N与0质量比为14:16=7:8,故选项错误.

D、SOz中S与0质量比为32:(16X2)=1:1,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Zn"中的“2+”表示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2N0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如庆0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

-2

D.Al2(so/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分析解答;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

解答;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

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解答】解:A、Zn"中的“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0

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B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上0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

有二个氢原子,故C错误;

D、-2表示的是硫酸根的化合价,而不是三个硫酸根的化合价,其描述法不对,故D错误.

故选B.

1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镒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A.高镒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

C.镒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首先必须确定该图象的纵坐标反映的量是先下降后不变,据此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加热高钛酸钾会生成氧气,同时固体的量会不断变小直至反应结束,高镭酸钾的质量变

为零,固体为铳酸钾和二氧化镒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该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

B、加热高铳酸钾会生成氧气,氧气的量应该是先上升而后不变,所以该图象不能反映此变化;

C、镒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反应的固体质量不断变小,所以钵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所

以该图象不能反映此变化;

D,加热高铳酸钾会生成氧气、锚酸钾和二氧化钛,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

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锚酸钾与二氧化镒,该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

故选D.

二、填空(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0分)

17.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二氧化硫分子3Sp2;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

(3)硝酸钱NW.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

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2;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

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故可表示为:}]2。3;

(3)硝酸铁是由显+1价的钱根和显-1价的硝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H4N03;

故答案为:(1)3SQ(2)6。3(3)NH4NO3

18.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如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的是C(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不变(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3)①根据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分析回答;

②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

【解答】解:(D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是正氧负氢,由图示可知,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其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3)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中,分子质量和分

子种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不变.

答案:(1)2;(2)吸附色素和异味;(3)①C,②不变.

19.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氧化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

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属于单质.氧气和臭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和水都

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水和冰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水形成

溶液.

故填:BCE;A;D.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占燃

(1)有CO?生成的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1O一MnO-o£2KC1+3O21

点燃

(3)乙醇(C2Hs0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GH50H+302八”从'2co2+3压0.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

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点燃

【解答】解:(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z

(合理即可).

(2)氯酸钾在二氧化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1O3史%KC1+3021.

苍燃

(3)乙醇(CJW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GO-八'…'

2C02+3H20.

占燃Mn0o占燃

故答案为:⑴C+0,八ca(合理即可);(2)2KC10_____L2KC1+3O21;(3)CH0H+30T二2co2+3HA

s△2s

21.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1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填“得到”或“失

去“).

(3)如图是co与。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D(填序号).

A.①@B.②③C.③(④I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

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依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解答;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示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D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

子构成的物质;

故答案为:氯化钠;

(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故答案为:失去;

(3)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①②③改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④⑤不变,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22.初中常见的两种元素X、Y的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XY

相关信息其单质甲是一种清洁能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甲的化学式装.

(2)下列关于XzY和X3『两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质子总数相同b.电子总数相同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A、B、C是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C为分解反

应.(“一”表示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则A―C的化学方程式2H2。电~2HztH)2t;

MnOo

②则B-*C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M)2t.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D根据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求出XzY和&F两种粒子的质子总数、电子总数、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判

断;

(3)根据A、B、C之间的转化关系可判断A、B、C,可知A为水,A和C可相互转化,B可以生成A和C,

可知A为水,B为双氧水,C为氧气,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故甲为氢气,X为氢元素;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

元素;

+

(2)MY的化学式为上0,H30;

a、MY的质子数=1X2+8=10,Xs『的质子数=1X3+8=11,质子数不同,故a错误;

b、X2Y的电子数=1X2+8=10,MY*的电子数=1X3+8-1=10,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

c、XzY的相对分子质量=1X2+16=18,及『的相对分子质量=1X3+16=19,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故c错误;

故选ac.

(3)A、B、C是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C为分解反应,

可知A为水,A和C可相互转化,B可以生成A和C,可知A为水,B为双氧水,C为氧气:

①则A-C的化学方程式2H2。•通电,2gt-K)2t;

„MnOn

②则B-C的化学方程式2H_J2HaO+at.

故答案为:

语由

(1)H2;(2)ac;(3)(D2H2O--2H21+O21;②况/J况n+Q;f.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3.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反应前、后(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

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置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巳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

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

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C(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气室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碳酸钙和稀

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解:(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故填:反应前、后;

(2)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

③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错误;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错误;

C、空气的浮力作用使装置收到向上的浮力,干扰了实验结果,正确;

D、生成气体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填:C.

(1)反应前、后

(2)②产生大量气泡③C

24.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ABCD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

(2)C是进行_逅_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3)请你写出实验室用高铳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一OnO4+MiA+Ozt,若选用D

装置收集02,怎样证明氧气收集已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②处,如果复燃,则氧气已满.

(4)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为0.771g/L,

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发生装置选用A(填序

号),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用D装置收集时,多余的氨气应通过导管(填"①”或"②”)

通入水中吸收.

(5)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在宇宙飞船上

可以安装盛有NaQ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2NaA+2C0;r-2Na2C03-K)2.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各种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铁架台等;

(3)根据高铳酸钾制取氧气可生成铳酸钾、二氧化铳和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氧气的助燃

性进行分析;

(4)根据制取氨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氨气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装置;

(5)根据Na他颗粒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D图中仪器名称:a是铁架台,b是酒精灯.

故填:铁架台;酒精灯.

(2)C是进行过滤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

故填:过滤.

(3)高钛酸钾制取氧气可生成钵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r

K2MnO4+MnO2+O21;若如图D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①端通入,因氧气的密度比空

气大;验满的方法是在②导管口放上带有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满;

故填:2KMn01^—KMiOdMiQ+Ozt;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②处,如果复燃,则氧气已满;

(4)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选用的是加热固体来制取,所以应该选择A装置来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有强烈的

刺激性气味,用D装置收集时,多余的氨气应通过导管①通入水中吸收.

故填:A;①.

(5)NaC颗粒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2+2cO2=2Na2co3+O2.

+

故填:2Na2()22C02-2Na2co3+02.

四、计算题(共7分)

25.三聚氨胺CN(NH2)3因含氮量高,被不法份子加入奶粉、鸡饲料等物质中冒充蛋白质,威胁着广大

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可以用尿素【CO(NH2)2]为原料制取三聚/胺,用于塑料及涂

料等工业.请计算:

(1)三聚三胺相对分子质量126;

(2)三聚氨胺中碳元素、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6:14:1;

(3)三聚名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66.7%;

(4)多少吨三聚粗胺中氮元素质量与30吨尿素中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

量计算.

【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氮的理对原子质量X氮原子个数

(3)GN3(限)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X100%;

三聚氨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X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计算即可.

【解答】解;(1)三聚锐胺的相对分子质量=12X3+14X6+6=126;

(2)C3N3(NHa)3中碳元素、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X3):(14X6):(1X6)=6:14:1;

(3)CN(限)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Q66.7%;

126

(4)设质量为x的三聚氯胺中氮元素质量与30吨尿素中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则有xX14X6X100%=30t

126

X

12+16H14:2)X2>解得*=2坨

故答案为:(1)126;

(2)6;14;1;

(3)66.7%;

(4)21t的三聚锐胺中氮元素质量与30吨尿素中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图中喷泉实验的现象与下列性质不相关的是

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B.氨气易溶于水

C.氨气能与水反应

D.氨水显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氨气溶解于水的喷泉实验无法证明氨气的密度与空气的关系,因此,该性质与喷泉实验无关,故符合

题意;

B、因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水面上升形成喷泉,因此,该性质与喷泉实验有关,

故不符合题意;

C、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滴有酚歆的水溶液会变红色,因此,该性质与喷泉实验有关,

故不符合题意;

D、氨水显碱性,滴有酚配的水溶液会变红色,因此,该性质与喷泉实验有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取Mg9Hb:将Ba(OH)2溶液和MgSCU溶液混合后过滤

B.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生锈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分离CaCh和CuCL的混合溶液,加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电中的少量水蒸气和HC1气体,可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4,后通入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a(0H)2溶液和MgSO’反应生成硫酸领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得到的是硫酸领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

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生锈能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和水分,能消耗氧气,能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铜能与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过滤,不能分离出氯化铜,

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先通入足量的浓H2sO,,能除去水蒸气;后通入NaOH溶液,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但又引入了水蒸气,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o

【点睛】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

的杂质。

3.现有盐酸和Ca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COs溶液质量的

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

0abCd碳酸钠溶液

质量g

A.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CaC^+Na2co3=2NaCl+CaCC)3J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I、NaCI两种溶质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