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唐代昭陵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赵氏墓是唐朝唐朝建立的首次“山地陵墓”制度。它建于636年(贞观十年)。这是唐王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这座山陵建筑在当时的唐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约八十余公里的九嵏山上。嵏山巍屹,极为壮观,这就是李世民所以舍弃“掘土为圹”而在生前亲自选择身后长眠山陵的主要原因。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群众唯独称它为“唐王陵”。陵园面积两万公顷,周长六十公里。整个陵园以山陵为基点向东西、西南呈一褶扇形伸展而出,域内陪葬、从葬的皇亲国戚、三品以上文武臣僚墓葬估计当在二百座上下。近年来几经普查,除封土堆被夷平无法计数外,共有陪葬墓一百六十七座。昭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园。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封建王朝,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得到新的高度发展。“昭陵”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文明艺术遗存的一所宝库,因之闻名中外。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昭陵的营造与专制的确立九嵏山海拔一千一百八十八公尺,地处泾河之阴,渭水之阳,是为北脉九峰之尤。从东向西望山陵呈笔架形,故俗名亦称“笔架山”,南望呈尖锥形,西南望呈覆斗形。山陵南面辽阔,地势平坦,是昭陵陵园诸陪葬墓较为集中的地方,这儿形成了一个初唐庞大的国葬墓群。昭陵修建工程至为浩繁,历时共十三年。贞观十年六月,(太宗)文德皇后逝世,冬十一月首葬于此(停柩)。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逝世,当年八月始与文德皇后合葬,陵墓至此封固,建陵亦随之基本结束。山陵始建,皇诏从简,大体依照汉制。另有“且葬者,藏也。但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的皇后遗嘱,因而“从俭”修建。文德皇后葬后,李世民又亲自撰文刻石,建陵“务从俭约”,不“劳费天下”,并要“百世子孙奉以为法”。后来又说:“于九嵏之上,足容一棺而已”。但事实证明,李世民并非主张薄葬,他虽说“我看九嵏山孤耸回绕,因而旁凿,可置山陵处,朕实有终焉之理”。然于文德死后,他仍诏令继续营造昭陵。所以宣扬“薄葬”,当是为了使“奸盗息心”,免蹈“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柙金镂,骸骨并尽”的覆辙,以免“聚敛百姓,为盗之用”。实际上是不惜代价,诏令继续营造陵墓,使之封固山陵于万世,达到永垂不朽。昭陵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正是“一座陵墓起,万具尸骨堆”,费金何止万千!昭陵的修建是由当代著名的建筑工程学家阎立德负责设计陵园蓝图并监工营造的,据《唐会要》卷二十记述:陵在礼泉县。因九嵏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元宫。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文德皇后即元宫后,有五重石门,其门外于双栈道上起舍。至于地宫情况,《新五代史》卷四十记述: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昭陵原地面建筑,于山陵四周回绕城垣,似同“宫城”,城角四隅建有楼阁。山陵周围计有建筑群三处:南有朱雀门、戟门、献殿。一般隆重祭祀活动就在献殿举行。南面深沟两旁有土阙各一,即当年入山御道口所在;山东北面有司马门(即“玄武门”)、北阙、祭坛,此处地势较为阔坦,是作为日常祭祀活动的地方;西南面有“陵下宫”(俗称“皇城”),这是陵旁房屋建筑最多的一处,是昭陵陵台令及其防护陵园官员等驻守的地方。山陵城垣东西两面另有青龙门和白虎门。整个山陵周围建筑,其宏伟高大可与长安宫城殿堂媲美。唐陵陪葬是沿袭了汉代的制度:营陵余地赐亲属功臣,又将相陪陵,给东园秘器。所以陪葬之举从唐高祖李渊“献陵”已经开始。史称英明的唐太宗李世民,内心早已认定将相陪陵是一个笼络臣僚的极好手段,所以贞观十八年他诏令再次建陵时,曾告侍臣说:“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后又准许功臣自请陪葬,子孙也可以从葬。据载:“九嵏山下陪葬诸王七,嫔妃八,公主二十有二,丞郎三品五十有三,功臣大将军以下六十有四”(二)昭陵博物馆夫人李合乘石组造型“昭陵”是一座极为丰富的文物宝库,地上地下遗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碑石等。举石闻名的精湛高肉浮雕“昭陵六骏”,是中世纪罕见的石雕珍品,原先即列置在昭陵的祭坛区内。六骏,是李世民当年平定天下南征北战,驰骋疆场时骑过的六匹屡立战功的坐马。后来他为了追念自己昔日历次征战的功绩,怀念诸骏的汗马功劳,特于文德皇后死后诏令绘形雕于石屏列置在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庑以作为永久纪念。“秦王(李世民)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相传六骏绘像出于唐代善于写真的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并由技艺高超的名匠分别雕刻在高约五尺,宽约六尺的六块石屏上面。昭陵六骏是唐代陵墓雕刻的代表作,世界艺雕史上的瑰宝。祭坛区内另立有少数民族王宾园雕拱立像十四座: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咄苾,突厥颉利可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什钵苾,突厥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李思摩,右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吐蕃赞普,新罗乐浪郡王金真德,吐谷浑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于阗王伏阇信,焉耆王龙突骑支,高昌王左武卫将军麹智勇,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伏帝国E阿那顺。这些王宾雕像,是在李世民死后,高宗李治为了阐扬其父徽烈,命匠琢石,像贞观年间归来的诸王宾而列置在昭陵司马门内的。像座并刻其官名。诸石像高八九尺,逾常形,座高三尺许。或兜鍪戎服,或冠裳绂冕,极为壮观。这组雕像到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尚存,斯后屡遭毁损,今仅存突厥答布可汗阿史那社尔、焉耆王龙突骑支、吐蕃赞普弄赞象座三石,余尽散失。唐代立碑风盛,昭陵陵园地面原竖神道碑约计八十多通。千余年来,既经风雨剥蚀,又遭人为毁坏,至北宋时游师雄己称:“陪葬诸臣碑刻,十亡八九”。这一说法,可能有所夸大,但破坏情况确实是严重的,直至解放,陵园地面仅存二十二通。目前连同解放后在陵园域内地下陆续发现的碑石及近年来新出土的有代表性的一些墓志铭,一并分别集中陈列于“昭陵碑林”一、二两座碑室。新中国成立后,祖国悠久的文化遗产得到重视,文物古迹受到妥善保护。一九七二年昭陵文物管理所成立。在正式对外开放展出后改名“昭陵博物馆”。馆址设在陵园中心区域的李勣(徐懋功)墓地前。全馆有仿唐飞檐歇山斗拱明柱古建大门一座、文物展室一座、碑室两座。目前陈列陵园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约三百三十多件,绝大部分属于一级文物。其中有修复的献殿鸱尾一件,实物高1.50、长1.04、宽0.77米,重约150公斤。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件古建筑脊饰实物,它比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西省五台山豆村镇佛光寺大殿屋饰鸱尾还早二百多年(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修复的献殿鸱尾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西门楣阴线雕刻屋顶鸱尾形状完全印同。展出文物另有从李勣墓出土的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顶唐帽——三梁进德冠(见封三照片),和一组独特的采绘釉陶俑群。其中贴金采绘釉陶文官俑、武士俑(张士贵墓出土),服式缛繁,采绘艳丽夺目。文官头戴高山冠,身着交襟广袖外衣,穿云头靴,拱手而立。武士着明光甲,头戴兜鍪,佩护耳、颈护,内着箭衣。甲饰披膊、园护、膝裙、战裙齐备,胸前勒扎束甲带。采绘釉陶展品中还有三件极其珍贵的载运丝绸骆驼,造型极为美观。骆驼神态各异,一驼驮囊上挂有酒罐、雉,这是牵驼者在寒风凛冽中运行在沙漠间饮酒驱寒、野味充饥的真实的生活写照。同时展出的扬首三采驼,负重以致远,象征着载运丝绸往来于丝绸之路。触景情生,“无数铃声响过碛,知驮白练到安息”了!唐人喜马,在“事亡如事存”的封建社会风尚下,陪葬明器,很多是石、陶采绘三采马,陵园出土文物也证实了这一点。馆藏珍品有粉采舞蹈马一对,奋首抬蹄,纵横应节,神态异常生动,形象非常逼真。佩挂齐全的昂首剪鬃缚尾三采马,更为突出。这种马形,头小颈宽长,塑形骨肉停匀,它和中亚的巴克特利亚(大夏)种的双峰驼一样,是以中亚细亚种的良马造型雕塑的。同时也有中原骏马造型的。在展出的大量唐三采器物中,有加蓝女立俑一件,这是三采中最为名贵的加蓝三采。女俑结抛家髻,着长衣,双手拱于腹前,神态萧洒自若。昭陵出土的壁画别具风格,它采用了遒劲的线条,鲜艳的色采和适度的晕染方法,刻画出各个人物的精神面貌(见封三照片)。壁画中,不少是舞蹈画面,这是其他唐墓壁画中极罕见的。昭陵壁画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重采画手法和屈铁盘丝的风格,其中大多为铁线描,也有兰叶描。目前展出的双人舞壁画是昭陵出土壁画中的精品。舞女长裙紧袖翩翩起舞,衣带回环拂扬,缭绕取势,俏姿旋腾豪放,绰约柔美,其轻快萧洒之中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在飞舞动荡中又寓有一种神态自然的宁静感。白乐天诗:“飘然转旋回雪轻,……斜曳裙时云欲生”,恰若这一画面舞姿的描写。另有伴奏乐女(三人)画面一幅,一持排箫,一持横吹。现已展出的十五幅有乐伎、舞蹈、仕女、男侍、牛车图等,均揭取、临摹自李勣、李震、阿史那忠墓。昭陵博物舘内院中心竖有唐高宗李治亲为李勣撰文并书的神道碑一通(图一)。它是昭陵陵园最大的一通墓碑。螭首、龟座,石碑身高5.65米,重约15吨(不计龟座)。李碑后约65米处即“李勣起冢”,山(三)冢倒品字形。这三个“以爵为封丘之变”的高达二十米的封土堆,是为了志念李勣生前曾在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今杭爱山)作战立功的象徵性的三山造形。冢前(南面)两旁又有葬时列置的翁仲(府门之卒)各一,对称的石虎、石羊各三尊。这类象生即“表饰坟垄如生前之象仪卫耳”,它就是人臣墓的标志。随着时间的移逝,这些墓前石雕今天也和其他出土的唐代文物一样,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艺术雕刻遗存了。“昭陵碑林”一、二室共列置碑石三十六通、出土墓志铭十一合。这些墓碑一般形体高大,碑头均螭首,底龟座或方蚨。碑文镌刻工精,字有楷、行草、隶、篆等体,多出于初唐名家之手:如王知敬书尉迟敬德和李靖碑、欧阳询书温彦博碑、褚遂良书房玄龄和裴艺碑、赵模书高士廉碑、殷仲容书马周碑、高正臣书杜君绰碑等。他们的作品谨严浑古,丰腴敦厚,绚丽多采,各具风格。在陈列的墓志铭中除楷书外,尚有越王李贞的隶书志铭。另有尉迟敬德志盖题刻风貌卓特的“飞白书”二十五字:“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封三照片),这是唐墓志中出现的仅有的一种书法。我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昭陵碑石、志铭汇集了初唐名家手笔之大成,因而昭陵被誉喻为初唐“书法荟萃之所”。这些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文字)碑石,今天集中进行妥善保护,是有着它的特殊价值的。同时,在昭陵碑林二室内还列置有宋、明、清三代有关昭陵的碑石四通:一,北宋元祐四年立的阴线刻“昭陵陆骏”石碑。这通碑刻骏像完全按照原作仿镌,马身具饰及马负流矢,表现得一清二楚,这是对六骏原作形像及马具饰的第一手的考证实物。二,北宋开宝年间建的阴刻“唐太宗昭陵图”碑。碑面方位已是左西右东,上北下南,这对昭陵墓葬名位分布的了解很有参考价值。三,明崇祯五年唐太宗半身阴线刻像碑。太宗“隆额广颖,凤目虬髯,天日之表,龙凤之姿,非凡貌”。刻像不同于已往历代帝王图录所见,单就“大胡子”一点来看,明刻是符合早期史书记载的——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俎》卷一就有“太宗虬髯”的记述。四,清代铁线篆刻“昭陵防护”碑。该碑系清代陕西巡抚、一品顶带毕沅撰文,钱坫篆书,孙星衍题额并摹勒。昭陵是一座闻名中外的中国帝王陵园,因此慕名前来参观的群众两年来达二十余万。外宾不远万里到此参观的,仅去年一年就有四十一个国别的近七千人,甚至有四次到昭陵来参观的,他们对展出的文物赞叹不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良好印象。一位日本文学史专家久保瑛田子说:“我为了来昭陵,那怕是住帐蓬,啃干粮,也是喜欢的”。一位曾和郭沫若同过学的八十八岁高龄的青木义作日本老人来馆参观后说:“昭陵闻名世界,我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大学线性代数(行列式与矩阵)期末考试真题解析
- 2025年小学数学应用题竞赛试卷:一年级上学期应用题解题竞赛
- 2025年教师进修项目审批流程及规范
- 护理病例讨论实施要点
- 2025年资产评估实务(二)无形资产评估模拟试卷(含评估创新)
- 劳动课标解读课件
- 培训讲座课件
- 针对性训练计算机二级Python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科知识(初中数学)模拟试卷:函数与方程深度解读
- 2025年贵金属首饰检测员中级宝石鉴定模拟试题(含答案)宝石鉴定案例分析
- 非遗扎染创新创业计划书
- 超星尔雅学习通《先秦诸子导读(浙江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江苏社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劳务合同模板电子版简短一点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带答案)
- 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培训
- 《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纯电动》
- 课题申报参考: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融入当地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教学研究
- 【MOOC】《C++程序设计基础》(华中科技大学)章节作业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南方航空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案例分析》
- 病房心脏骤停应急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