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兴衰_第1页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兴衰_第2页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兴衰_第3页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兴衰_第4页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兴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兴衰

这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叶俄罗斯欧洲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欧俄地区生产领域里如此大规模的社会流动是过去不曾有过的。这是当时俄国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很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打工农民问题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它对农民阶级本身及其家庭与社会究竟发生什么作用?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思考。本文拟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农民大批外出打工的原因、打工的规模、打工的影响和局限性等方面详细分析研究这个问题。一、18大工业的发展和农民外出执勤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属于俄国封建晚期的最后阶段,是俄国从封建农奴制的鼎盛时期逐步向资本主义生产转变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俄国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迅速,欧俄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18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工业革命时代,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和原料供不应求,所以不得不从易北河以东的国际市场上采购大量的粮食和原料,因而使东欧地区的粮食和原料价格上涨。这时俄国国内社会劳动分工进一步发展,城乡彻底分离,区域经济专门化开始出现。欧俄逐渐形成了工商业占优势的地区———中部工业区和西北地区,以及粮食生产占优势的地区———中部黑土区和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许多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近代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工业开始在俄国发展起来。同时俄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进步。1837年俄国修筑了从彼得堡至沙皇村的铁路25俄里(1俄里等于1.06公里)。1851年莫斯科到彼得堡的铁路开始通车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工农业中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工业中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增加,雇佣关系随之而发展起来。据沙皇政府手工工场委员会的资料,18世纪60年代末纺织业手工工场的总数为231个,其他行业的手工工场有250个。到18世纪末手工工场总数增加到1200个,其中冶金业和金属加工业的手工工场有200个。据官方统计,1804年俄国除矿场以外有2423个企业,1825—1854年手工工场的数量由5261个增至9994个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主要是存在于俄国的南部及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俄国南部和东南部草原广阔,居民稀少,劳动人手相对缺乏,而距离国际市场又较近,为出口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发展起来了。地主为了不误农时,愿出较高的价钱雇佣农业工人。19世纪40年代,到萨马拉省尼古拉耶夫地区做工的农民超过万人。19世纪50年代,在乌克兰南部的田野里,从事收割庄稼的雇佣工人达30万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城市发展显著,兴起了许多新城市。1811、1825和1856年,俄国城市分别为620、647和701座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俄国的农村状况也推动了农民外出打工。这时欧俄的农民主要分为地主农民、国家农民和宫廷农民。地主农民主要缴纳劳役租和货币代役租,国家农民主要缴纳货币代役租。劳役制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基本上没有离开村庄外出的机会。代役租制农民有较多的自由,在完成代役租的条件下有可能经过村社和行政机关的同意,进城务工经商。所以这一时期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是缴纳代役租的地主农民和国家农民。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缴纳代役租的农民数量也极大地增加了,例如,18世纪末中部非黑土地区省份缴纳代役租的地主农民占55%,而在19世纪中叶上升至59%,在中部黑土区18世纪末缴纳代役租的地主农民占26%,而19世纪中叶上升至29%总之,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在城市拉力和农村推力双重作用下俄国农民一改传统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开始大规模外出务工,主要是进城打工。二、农民外出大量转移,进入城市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农民究竟有多少人外出打工?这个问题从打工身份证的数量上大致可以看出农民外出打工的大致规模。根据沙皇政府规定,农民要外出打工必须持有国家下发的打工身份证,所以身份证的统计资料有助于研究农奴制废除前欧俄农民外出打工的基本规模,当然根据这些资料不可能得出打工农民的准确数字,因为农民在本地区打工是不需要身份证的,所以打工农民的实际数量要比身份证的统计数字更多,但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外出打工农民的大致轮廓。1826—1859年国家下发的农民打工身份证(期限为半年到3年)的数量从75.6万增到127万,差不多增加了将近一倍。还有大部分打工者持短期身份证(期限1~4个月),不包括在上述统计数字之内。至于包括长短期两种打工身份证的资料,仅有1854—1856年几个大工业和农业省份的统计材料。5个工业省(卡卢加、科斯特罗马、莫斯科、特维尔、雅罗斯拉夫)平均每年发放(长期打工)身份证为32.65万人;发放短期打工身份证为43.81万人。4个农业省(沃罗涅什、斯莫林、哈里科夫、良赞)平均每年发放(长期打工)身份证为8.87万人,短期打工身份证为16.31万人。由此可见,欧俄农奴制废除前,打工农民有330~350万人。分布在各行业中打工者的数量如下:造船业—70万,农业—60万,建筑业—40万,轻工业—10万,运输业—40万,城市中的车间手工业20万,各种服务业20到50万,其余的打工者多在村庄小手工业工场中工作农民打工活动最普遍和最发达的地区是中部工业区。中部工业区诸省主要从事纺织业,例如,莫斯科和伏拉季米尔两省的织布业非常发达,这里的农民织布活动遍及全省各地。与中部工业区诸省相比,其他地区农民打工者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为数不多。中部工业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吸引了大量农民前来打工。18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往雅罗斯拉夫打工的农民平均每年为5.5万到6万人;90年代前往科斯特罗马省打工的农民每年达到4万人;1799—1803年每年去莫斯科省打工的农民有4.5~6.5万人。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该省对劳动力的需要激增,打工者数量显著增加。雅罗斯拉夫省增加到以前的两倍,约12.2万人;科斯特罗马省增加到以前的2.5倍,约9.9万人;莫斯科省也增加到以前的2.5倍,约12.58万人。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前往中部工业区打工的农民约有88.7万人,占这些省男子的26.5%,占全国打工男子的13%19世纪50年代伏拉季米尔省打工者国家农民占26.8%,地主农民占19.3%,特维尔省相应为38.3%和23.5%,雅罗斯拉夫省为31.8%和21.1%在工业发达地区,整个非农业地带,乌拉尔山前地带和北部地区农民打工现象很普遍。而在西部地带和波罗的海诸省这种现象则不太多。原因在于这里远离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极少,所以农民根本没有外出打工的习惯。总之,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农民外出打工的现象非常普遍,打工者甚众,他们主要是到城市从事各种职业。农民进入城市开始以季节性打工为主。如果农民只是充当季节性工人,那就不可能失去农民地位,也不可能失去与农业和农村的联系。打工农民在城市里工作久了,他们必然成为雇佣工人的一部分,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主体。三、农民外出工资待遇对农民的影响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农民外出打工的规模可谓巨大,百万农民行走在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在乡村和城市间穿梭。这是欧俄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和封建农奴制危机的必然结果。同时,农民外出打工又促进了欧俄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从而为农奴制的灭亡挖掘了坟墓。欧俄农民外出打工对当时封建农奴制的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农民外出打工加速了农民阶级的分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打工农民中形成了农民“边缘人”这一过渡性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在身份上仍属于农民,但是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已经出现了很大差别,如“农民工人”、“农民匠户”、“经商农民”、“农民企业家”等等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都逐渐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过程密切联系,成为推动俄国社会转型的一支重要力量。从他们的称呼中可以看出打工农民所从事的职业大不相同,因而经济地位分化显著。那些发展顺利的农民拥有大量的财富,他们之中一些人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工业生产转而成为工业家和企业主,一些人购买土地,使自己的经济不再依附于地主,甚至于开始剥削其他农民。例如,莫罗左夫、康申、梁布申斯基等都是农民出身的企业主。大量破产的农民成了雇佣工人。农民外出打工更快的加速了农民的分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同时农民外出打工将农民从农业中吸引到手工业、商业和运输业等行业中,使农民被固定在份地上的死结放松,沉重地打击了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其次,农民外出打工推动了俄国城市化进程。18至19世纪欧俄城市社会结构的重要特点在于,打工农民是城市人口中重要的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8世纪30年代,城市人口的1/3以上,按社会地位划分属于农民,1802—1897年打工农民从占城市人口的41%增至50.3%第三,农民外出打工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来源。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日益增多地涌入城市的农民,主要是外出打工者。他们广泛出现在工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城郊园艺业等部门。有些农民则经商或从事个体手工业。这些打工者被作为自由劳动者受雇于各种企业主,是城市工人阶级形成的主要来源。随着领有制手工工场和世袭手工工场不自由劳动者比重的下降,农民打工者日益在城市中站稳脚跟。农奴制废除前,欧俄有300万人外出打工,其中农民占9/10,农民打工者与日俱增,使农奴制改革前欧俄工商业的劳动力来源初具规模。第四,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民本人及其家庭以及对农村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但是初出茅庐的农民一开始只能从事季节性工作,因而仍然保留农民的身份,仍然保留与农业和农村的联系。所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对进城农民本人及其家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其家庭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经济生活和生产条件,其中某些家庭可以用务工收入来添置牲畜和农具,甚至可以承租土地,雇工耕种,使家庭维持中等甚至以上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在连环保制度下,也加重了其家庭成员的劳动和义务负担。尽管如此,大部分农户都愿意派家庭成员到外地打工。就总体而言,凡有进城打工的农村家庭,其生活状况相对好于没有成员外出打工的家庭。但这种状况并不稳定,因为打工者有时会失业第五,农民外出打工对于开阔农民的眼界、解放农民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农民大批涌向城市,农民的流动性不断加强,使农民狭隘的个人意识不断被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所取代。打工农民与城市联系越密切,他们越明白,农民要获得解放必须依靠民众的团结斗争。历史文献证实,农民运动最积极的“发动者”正是那些与城市有密切联系的农民和见过世面的退伍农民士兵。1826—1857年间在20个大俄罗斯各省共发生了1359起公开的群众性农民运动。其中打工农民最多的中部工业区各省是发生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地区,共发生了496起四、限制农民外出转移的发生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农奴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农民外出打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首先,封建主为了保障自己领地中劳动力来源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剥夺了农民自由外出的权利。只有缴纳代役租的农民,经过村社和行政机关的批准,才有可能外出打工。其次,村社连环保制度和身份证制度限制了农民外出的自由。连环保是俄国政府农村政策的组成部分,旨在维护村社和宗法制度,兼有政治和经济目的,它与限制农民自由迁移的身份证制度有密切联系。村社依靠连环保制度管理所有成员的纳税行为,并以能否及时纳税作为发放身份证的前提,众多农民因不能按时纳税就不能得到外出打工身份证。政府关于农民外出打工、移居城市和办理身份证制度方面具有非常烦琐的规定。身份证制度对公职人员、军人和贵族比较宽松,给已经离职官员颁发“无限期”的常用身份证。其他人只能办理临时身份证,暂时离开居住地。因限制过多,只有部分人获准办理了身份证。农民和市民只有“为了各种活计和工作养活自己”方能得到身份证。获准外出的俄国人应随身携带身份证,外出归来应到警察局注册。“任何人没有居住证和身份证不得暂时离开自己的定居地”。离开居住地30俄里以上者须持身份证,身份证有效期不超过5年。无身份证者等同于逃兵,应被扣留以便查清或者裁定其服役其次,身份证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民外出打工的可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欧俄居民办理身份证必须缴纳证件税。1851—1855年间在欧俄中部工业区各省平均每年所有税收为155.7万银卢布,其中身份证税为53.5万银卢布,占税收总额的34%。国家规定身份证税的征收标准为每人5.4戈比,中部工业区省份每人13戈比,其他省份每人4.1戈比第三,按照国家充实边疆的规定,农民向边疆的迁移对农民进城打工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俄国历代统治者都把开疆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