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高架桥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块桩基托换技术研究_第1页
环形高架桥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块桩基托换技术研究_第2页
环形高架桥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块桩基托换技术研究_第3页
环形高架桥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块桩基托换技术研究_第4页
环形高架桥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块桩基托换技术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形高架桥盾构区间下穿异形板块桩基托换技术研究

1盾构法施工线路石家庄地铁2号线由长安公园站至绿地胜木站段组成,长764.6m,覆土10.8.15.2m,线距15.2.18.8m,铁路纵横断面为“i”级。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由蓝天圣木站始发,至长安公园站(PBA全暗挖车站)接收,平移至长安公园站北端风井吊出,盾构采用标准环+左右楔形环,环宽1.2m,外径6.2m,管片厚度350mm。区间线路平面图及剖面图如图1、图2所示。1.1既有桥梁结构建和桥于1996年建成通车,地面为一层,主要通行行人、非机动车和少量机动车;二层主桥面为环形结构及东西南北4个引桥;三层为东西向和平路跨线桥,为三跨连续梁结构,桥梁现状如图3所示。既有桥梁设计采用公路85规范。建和桥二层环形桥主桥分为4个不对称异形板块,如图4所示。梁高1.3m,变形缝位于桥梁支座外,悬臂3m,桥面板为多箱室异形预应力结构。40#~42#桥墩为南异形板块中部一排桥墩,45#~46#桥墩为北异形块中部一排桥墩,采用球形钢支座。桥墩直径1.2m,高3.6m,每根桥墩下为6.3m(长)×6.3m(宽)×2.0m(高)的4桩承台,桩径1.5m,桩长20.6m,按摩擦桩设计。荷载标准:汽—超20级,挂-120。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根据工前检测1.2托换结构体系复杂1)托换工程影响因素多。受地上二层环形桥和地上三层三跨连续梁桥桥桩的影响,区间需要对地上二层南、北异形板块进行桩基托换,同时地下管线较多,周边房屋多且建成年代较久。现状桥梁交通压力大且在桥梁桩基托换过程中交通不得中断2)被托换结构体系复杂,对变形敏感。南、北板块均为异形板,且变形缝均位于桥梁非支座位置。工前评估对桥梁变形提出了极为严格的控制标准3)施工条件复杂。托换桩位于异形板桥下方,桥下净空高度约3.9m,不满足一般机械施工要求。存在地下水及卵石层,液压反循环钻机钻杆易断裂。在活载及恒载作用下,托换位置处的轴力较大,对受力转换过程、截桩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项目所在地和水文条件根据勘察资料,自上而下的土层依次有杂填土(1)2强制维修设计2.1侧托换承台深入设计盾构区间与南异形板块41#桥墩下的桩基不冲突。如不考虑41#桥墩及桩基承载力影响,可采用分离托换方案,如图5所示,西侧托换承台将深入到41#承台下部,造成41#既有桩基础与40#托换基础混合受力。40#~42#为同一轴线上的桥墩,是一个稳定状态。仅对40#、42#桥墩进行托换,托换过程及盾构施工时将使同一轴线上3个桥墩的受力进行重新分配,进而影响此位置梁体的受力,41#桥墩基础的承载力损失引起的沉降将会进一步扩大,故推荐对40#~42#桥墩下的桩基进行整体托换。2.2托换承台的布设托换体系由12根uf0661.5m的桩基和3m厚托换承台组成。托换桩基与地铁隧道的间距不小于1.0m。托换承台平面尺寸为31.2m×13.3m。托换承台在既有uf0661.5m桩位置设置uf0661.6m圆洞,浇筑托换承台混凝土前在既有承台外侧包裹5cm厚的油毛毡。在新旧承台之间预留0.8m的空间,用于布设托换千斤顶及托换完成后的截桩。托换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桩长42m,持力层为卵石(8)2.3预支顶设施设计根据变形计算及工前评估要求,除托换位置(40#~42#桥墩)需进行预支顶外,由于异形板对变形要求严格,需要对临近托换位置的南北侧桥墩(22#、28#桥墩)进行预支顶,如图7所示。预支顶设施在托换承台基坑开挖前布设完成,具有自动顶升功能,位移精度为0.1mm。在预支顶设施布设过程中,球型支座的上板螺栓需松开以适应顶升位移。预支顶设施的钢基梁、钢管柱、垫块、垫片等均进行专项设计。千斤顶具有“自锁”功能,钢管柱纵横向需设置可靠的连接结构以保证顶升钢支架的稳定性。图8为预支顶现场施工图。2.4托换荷载的控制由于异形板桥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桩基沉降、混凝土徐变等因素,导致实际受力与计算不吻合。如果采用位移控制,托换荷载除桥面板传来的恒载和活载外,还有桥墩、既有承台、既有桥桩的自重以及既有桥桩与土体的负摩阻力,导致托换荷载很大,托换时对既有承台受力不利,故采用以荷载控制为主、位移控制为辅的控制条件。托换荷载采用表1所列的“称重”结果再加上桥墩和既有承台的自重,同时考虑1.2的超压系数作为最终托换荷载2.5冲切及局部压实桩基按0.8倍桩径的矩形计算,千斤顶考虑垫块后按边长0.4m正方形计算,同时考虑20%超顶。经验算冲切满足要求,同理验算局部承压,满足要求。计算模型如图9~图11所示。2.6托换承台桩基础强度桩基内力计算采用MidasCivil软件,桩基的实体单元与梁单元通过刚性连接。桩身采用“m法”弹簧约束,计算模型如图12所示。桩基强度计算结果见表2。托换承台东西方向中桩与边桩桩顶力大小不同,因此考虑桩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桩基内力变化影响。中桩桩顶力比边桩桩顶力大,单桩沉降差值较小,偏于安全考虑,取沉降差5mm进行计算,结果见表3。经核算,采用32根直径25mm的三级钢筋可以满足要求。2.7汽车荷载采用MidasCivil软件对既有桥墩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m法模拟弹簧约束,顶部4m按自由端考虑。主要荷载为自重、二期恒载、汽车制动力等。异形板中部支点均采用固定支座,考虑最大四车道制动力加载在全板范围时,单支点分配到的最大制动力小于一车道,偏安全考虑一车道制动力全部加载在1个桥墩上,制动力大小取值为城-A级165kN,其墩顶最大位移为2.6mm,小于工前评估报告L/1000=3.6mm的限值。2.8计算桥桩负荷的方法2.8.1既有桥桩承载力复核在托换体系转换前,基坑已经开挖,既有桥桩桩长20.6m,桩顶暴露4m,需验算此时的既有桥桩承载力是否满足。根据计算,40#、42#桥墩单桩桩顶最大竖向荷载较41#桥墩大,既有桥桩采用C25混凝土,单桩桩顶最大荷载为2227kN,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为2760kN,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富余度为11%。2.8.2桩顶荷载设计托换桩桩顶力采用实体单元计算结果,对桩顶单元积分得到桩顶荷载,并考虑水平制动力影响。托换桩按摩擦桩设计,考虑既有桩破除及盾构隧道施工对桩基周围土层扰动的影响,对盾构隧道底板以上土层摩阻力按70%折减3既有桥桩托换与加固托换施工工序有监控量测系统的建立、预支顶、称重、托换桩和托换承台的施工、受力转换、截桩等1)建立桥梁结构变形及应力监控量测系统。在承台、异形板底、跨中及千斤顶处布设竖向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在桥梁桥墩顶、底位置布设测点,监测桥墩的垂直度变化;在异形板块支座、跨中等位置设置结构裂缝监测点;后期在托换桩桩顶、既有桥桩顶、异形板块桥墩及对应的板底布设监测点,在托换承台桩顶、跨中及千斤顶处布设监测点。2)地面预支顶及“称重”。进行地面预支顶架设,预支顶布置应尽量靠近原支座位置并核算满足桥梁受力要求。“称重”时应确保桥面板与支座脱开,“称重”在早晚高峰时间段进行,两高峰段共进行9次称重,与设计计算结果对比,为后期顶升力的控制提供依据。3)施工托换承台基坑,开挖至既有承台底时进行托换桩施工,为减少托换桩沉降,对桩底及桩侧进行压浆。考虑压浆施工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压浆后桩检测实施难度,结合工期要求,计算时不考虑后注浆对桥桩承载力的有利影响。由于桥下净空限制,施工采用液压反循环钻机,机械高4.5m,宽2.2~2.5m,如图13所示。4)基坑开挖至托换承台设计底标高,在既有承台底部和侧向进行植筋钻孔,并施工托换承台。承台施工时应对既有桥桩进行磨圆处理并包裹油毛毡,同时在既有承台四周埋入限位型钢,型钢应密贴既有承台,限制承台水平移动的同时不影响限位型钢与既有承台的竖向相对滑动。5)安装千斤顶并进行分级顶升。根据设计计算及称重结果,再加上桥墩及既有承台自重,确定托换荷载。托换荷载取恒载+活载的1.2倍,托换过程中既有承台上升不超过0.5mm,通过力与位移“双控”进行受力转换。加载共分12级,每级加载时间约1min,加载持续时间为30min,自动化监测每5min自动监测1次。6)截桩。主动顶升完成且托换承台变形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截桩,截桩前应对千斤顶进行泄压,并将千斤顶锁死。泄压前应适当加压以消除千斤顶自锁装置与千斤顶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0.2mm)。截桩应逐根进行,并进行实时监测,待数据稳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根的截断。每根桩截除比例按1/4桩—1/2桩—3/4桩—完全截除进行,每次截除完成后应及时塞入钢垫片,截桩采用绳锯施工,空隙为2cm,并塞入1.8cm钢垫片。7)托换结构封固。桥桩全部截断后,调整墩顶标高,补充和恢复施工引起的沉降量,并进行既有承台侧面凿毛、植筋、界面处理,托换承台顶面封固层范围凿毛、界面处理,绑扎钢筋,浇筑封固混凝土。8)既有桥桩破除。在托换承台一侧施工竖井,托换承台下方施工横通道,采用人工挖孔破除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桥桩,人工挖孔桩护壁采用玻璃纤维筋,在人工挖孔桩范围回填C15混凝土。本工程仅破除40#、42#桥墩下方的桥桩,41#桥墩下方的桥桩在绳锯截断后、混凝土封固之前采用2cm厚沥青木丝板填塞空隙,以避免既有桥桩参与受力。9)盾构通过。托换桩设计时已考虑盾构施工对桥桩侧阻力的影响,对桥桩适当加长,并考虑盾构对桥桩的水平作用力。10)拆除预支顶设施。长期监测托换结构位移,通过预支顶措施保持上部结构的变形稳定,待通车运营后既有承台沉降稳定后,依次拆除预支顶措施。4桥梁应力、裂缝及托换承台应力的监测施工前对建和桥进行了工前检测监测分4个阶段、第1阶段为托换承台基坑开挖、托换桩及承台施工,此阶段需要对墩顶、墩底、桥面板进行自动化监测,并对桥面板应力、裂缝以及托换承台应力进行常规监测;第2阶段为受力转换至封固承台完成以及既有桥桩破除,需要对桥墩顶、墩底、桥面板和托换承台进行自动化监测,并对桥面板应力、裂缝以及承台应力进行常规监测;第3阶段为盾构穿越施工,监测要求同第1阶段;第4阶段为工后4年,第1年每月1次,第2年2个月1次,第3年6个月1次,第4年1年1次,均为常规监测。表4所列为南侧异形板块托换时的监测项目控制值、预警值和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