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中的雪莱_第1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雪莱_第2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雪莱_第3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雪莱_第4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雪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弗兰肯斯坦》中的雪莱

人们常称这位“雪莱”为“雪莱”,因为他是英国著名的浪漫诗人。然而,他的妻子玛塞莱(mahesha,1797-1851)并不熟悉。事实上是她通过编纂《雪莱诗集》,成就了雪莱之名,而她自己则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为《科学怪人》),从此科幻小说登上文学舞台,她也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母”。自我教育的社会生活1797年8月30日,玛丽·雪莱出生于伦敦的波勒根村。她的父亲是小有名气的政治哲学家威廉·戈德温,宣扬无神论和无政府主义。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教育家兼作家,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玛丽的母亲在嫁给戈德温时,带着她与前夫所生的女儿芬尼。不幸的是,在玛丽出生11天后,母亲就因产褥热去世了。4年后,戈德温娶了一个寡妇,她便成为玛丽的继母。有记载说,这个继母性情急躁,爱争吵,又带过来两个孩子,1803年夫妇俩又生了一个孩子。在这样一个关系复杂、充满矛盾的大家庭中,幼小的玛丽变得十分孤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戈德温曾开办过一家出版社,售卖儿童读物以及文具、地图、玩具等。由于生意不景气,戈德温用借贷还贷的方式来经营,致使自己债台高筑,终于在1809年不得不停业,并因负债累累被关进监狱。虽然经过朋友帮助,戈德温最终被释放,但这一段风波也成为玛丽童年的一个阴影。也许是家里贫穷,玛丽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戈德温以自己的方式让玛丽受到了良好教育,使她具有极高的文艺素质和个人禀赋。除了亲自教授她各学科的知识外,戈德温还时常带她外出,让她接触社会和自然。更可贵的是,戈德温鼓励玛丽通过写信来练习写作。童年时代的玛丽最喜欢写故事,尤其喜欢做白日梦,任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然而,由于继母容不下她,玛丽常常感到孤单,找不到家庭的归属感。1812—1813年,玛丽不得不到父亲在苏格兰的朋友威廉·巴克斯特家住了一段时间。在巴克斯特家,玛丽与他的四个女儿结为好友,并且继续写作。1831年,在《弗兰肯斯坦》引言中,玛丽回忆在巴克斯特家的生活:“我当时写作——总是在最寻常的地方——在属于我们房子的树荫下,或在附近荒凉无树的山上。那时我真诚地创作,嗅着新鲜的空气,作品在我的脑海中诞生、成长。”作家海明威说过: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不是别的,而是“不愉快的童年”。因为对苦难生活的体验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不幸的童年必然影响其一生的创作。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说:“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意的人才幻想,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中华文明”的不自由特征—成为雪莱的情人豆蔻年华,年轻的诗人珀西·雪莱闯入了玛丽的生活。雪莱出生在英国的贵族之家,从小接受精英教育,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岁进入牛津大学。不过这位叛逆青年进大学还不到一年就被开除了。雪莱的父亲要求他公开向学校认错,他拒绝了,因此被逐出家门,也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在妹妹的帮助下,雪莱过了一段独居生活。随后,他认识了妹妹的同学哈莉特,并很快与其私奔结婚。那么,玛丽是怎么与雪莱邂逅的呢?一种说法是,1814年春,作为戈德温的崇拜者和追随者,雪莱偕夫人登门造访时遇见了玛丽。另一种说法认为,1812年11月,雪莱携夫人应戈德温之邀在家中进餐时,玛丽第一次见到雪莱。还有一种说法更浪漫:1813年,当雪莱在伦敦大街上徘徊,被一个少女长长的金发所吸引,一直跟着走进她家门,而那个金发姑娘就是玛丽。从画像来看,玛丽的确有一头金栗色的迷人秀发,一双淡褐色的明眸,鼻子挺而直,身材纤细修长。邂逅后,雪莱被玛丽的容貌和风采所折服,而雪莱的才华横溢也让玛丽心动,两人开始在教堂或玛丽母亲的墓地秘密约会,并很快坠入爱河。生性浪漫多情的雪莱在定期与玛丽见面的同时,开始疏远怀孕的妻子哈莉特。1814年7月28日,雪莱与玛丽不顾众人反对,私奔离开了英国,先后到法国、瑞士、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游历。奇怪的是,这次陪伴他们私奔的,还有玛丽异父异母的继妹克莱尔。据说克莱尔也暗恋雪莱,在欧洲旅行期间,克莱尔经常无缘无故发“羊癫疯”,引诱雪莱来安抚她。旅途中,玛丽一直在写作,对此雪莱特别支持她。“从一开始,他就想让我证明我继承了父母的才华,并且能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文学界立足。”玛丽日后这样回忆道。然而,外面的世界并不像三个年轻人想象的那么精彩,在颠沛流离了6周后,玛丽开始思念父亲,雪莱则担心妻子哈莉特的身体,当然他们也用完了盘缠。于是在1814年9月,他们不得不狼狈地回到伦敦。对玛丽一向开明的戈德温这次却和雪莱的顽固父亲一样,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他们的私奔,两年里没跟玛丽讲过话,还把她的行为称为“犯罪”。接下来的一年,他们遭到社会和家人的排斥,过着窘迫的生活。当时玛丽已经怀孕,而雪莱要躲避债主的纠缠,不能陪在她身边,让她备感孤独。妹妹克莱尔依旧如影随形地介入;而雪莱又是到处留情的人,对妻子哈莉特也并未绝情,同时不断有新的暧昧对象出现⋯⋯各种流言闹得满城风雨,许多人都以异样的目光看待玛丽。正在山穷水尽之时,雪莱的祖父逝世了,雪莱因此得到了一大笔现款。雪莱用这笔钱还清了债务,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生活也进入相对平静的阶段。1815年2月,玛丽早产生下第一个女儿,但一个月后孩子就夭折了;次年,玛丽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尽管父亲仍然不肯原谅她,她还是给孩子取名为威廉。有关概念和背景的讨论1816年5月,玛丽和雪莱带着儿子和妹妹克莱尔来到日内瓦旅居,他们打算与挚友、著名诗人拜伦一起度过美好的夏天,来相聚的还有拜伦的私人医师波里多利。日内瓦湖畔有拜伦的别墅。在风光旖旎的环境里,他们白天一起散步、爬山、划船,夜晚一起相聚交谈,或分别写作。当时克莱尔已经把目标从雪莱转移到了拜伦,迅速与其坠入爱河,还怀上了拜伦的孩子。这一年,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爆发,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量降雨,玛丽在1831年回忆道:“接二连三的雨把我们整日困在房间里。”一个雨夜,为了打发时间,大家围坐在炉火旁,以手头几本日耳曼鬼怪故事书,谈论吸血鬼、超自然的鬼怪,来消遣自娱。拜伦忽然提议,在座每个人各写一个鬼怪故事。不过,两位大诗人很快就觉得编故事乏味故而搁笔;波里多利的故事写出了开头,数年后才完成,取名《吸血鬼》;玛丽由于迟迟没有灵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玛丽的写作压力来自几个方面:第一,父母都是受人尊敬的名流,如何才能“不辜负父母的声誉”?第二,对于写作之事,雪莱希望玛丽也能跻身名人之列,如何不辜负雪莱的期望?第三,玛丽对雪莱和拜伦出色的才华钦佩不已,她渴望能在他们面前获得认可,因此对“鬼故事竞赛”的提议超乎寻常地重视。第四,玛丽认为写作是一件相当专业乃至神圣的事情,绝不是随意为之的儿戏。其实,他们谈论的话题很广泛,除了鬼怪故事和神话,还有最新的科学思想和实验,涉及电学、生物学等等。6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大家又聊到生命这个话题,说到18世纪的自然哲学家兼诗人伊拉斯谟·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曾提及的一个设想:将刚死不久的肌体组织施以电击,有可能使尸体或组装起来的身体部位重新获得生命。那天谈论结束时已过午夜,但玛丽迟迟不能入睡,后半夜她刚睡着,却做了一个噩梦:一位面色苍白的学生跪在他造出的怪物面前束手无策,他看到恶怪躺在那里四肢伸展着,在某种强大力量的驱使下缓慢移动。这学生吓得跑出了实验室,以致晚上不敢就寝,头脑里出现的全是恶怪的狰狞面目⋯⋯玛丽的这个梦境,就是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源头和雏形。醒来后,玛丽有点兴奋,因为灵感终于来了,她的故事有着落了!开始动笔时,玛丽本来只打算写一个小故事,但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发挥大胆的想象,拓展了这个故事,越写越长,竟成了长篇小说。1817年春天,当玛丽离开瑞士时,手稿已经写完。于是《弗兰肯斯坦》诞生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也是在同一年,玛丽产下女儿克拉拉。《弗兰肯斯坦》以18世纪小说常见的书信形式叙述,情节怪诞而独特: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对探求自然界的生命奥秘有异常的兴趣和热情,他从住地附近的藏尸间里偷来各种死尸的肢体,并把它们拼接成一具8英尺高的人体,通过电力将其击活。这个“人”样的怪物逐渐学会了使用火,用语言进行交流以及阅读书籍,懂得了世俗社会的历史。怪物原来天性善良,但因长相骇人而被视为怪物,所以感到很孤独。怪物要求弗兰肯斯坦为其造一个女怪配偶,以便摆脱孤单,遁潜于社会之外。弗兰肯斯坦本已答应,后来却因为担心雌雄怪物繁衍的后果不堪设想,在造女怪快要成功时又将她毁掉。怪物深受刺激,对弗兰肯斯坦起了报复之心,就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几位亲友。最终,身心俱疲的弗兰肯斯坦死在了追逐怪物的途中。得知他的死讯,怪物也消失在茫茫的北冰洋。一年以后的1818年3月,《弗兰肯斯坦》以匿名形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成为畅销书。但在该书的评论出现之前,雪莱夫妇早已离开英国去了意大利。直到几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该书的作者竟是一个19岁的姑娘。《弗兰肯斯坦》以其创新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奇异的想象和丰富的内容,引起社会尤其是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小说情节跌宕、诡异,气氛阴森、恐怖,但却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其影响广达科学、哲学、文学和影视等诸多领域。《弗兰肯斯坦》为玛丽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至今,这部经典已被译成百余种语言,改编成近百种戏剧和影视。1973年,英国科幻作家兼学者布莱恩·奥尔迪思在科幻史著作《亿万年大狂欢》中,把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追溯到《弗兰肯斯坦》的出版。这一见解得到了世界诸多科幻理论研究者和科幻迷的认可,玛丽也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折中方案”:给雪莱一个麻黄的快乐玛丽爱上雪莱,并成为他的情人,继而又成为他的妻子,这到底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雪莱外表秀美,高直的鼻梁、鬈曲的金发,像希腊雕塑中的英俊男子,再加上他诗人的气质与才华,因此很受女孩子的喜欢。雪莱对女性的爱情深沉、诚挚、热烈,但总不能持久,他不断地更换恋爱对象,而爱上他的女性最终总在灾难或痛苦中了结一生。当年,雪莱与家庭决裂后身无分文,在伦敦大街上流浪。他在贵族女校读书的几个妹妹把身上的零花钱都给了他,使他不致挨饿挨冻。常去贵族女校的雪莱,其英俊使许多女学生为之着迷,把他当作心中的偶像。在这群女学生中,有一个叫哈莉特的少女主动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哈莉特是一个秀丽动人的姑娘,一个咖啡店老板的女儿,雪莱被她的纯情所打动,接受了她的爱。1811年,19岁的雪莱与16岁的哈莉特一起私奔。虽然他俩后来结婚了,但婚后不久,哈莉特却越来越让雪莱感到厌倦,于是雪莱写信给她:“你从来没有以能使我完全满足的激情来填补我的心灵,这并不是我的耻辱。”雪莱认为,自己向往的是精神与智力上的交流。他觉得从戈德温家的几个女儿——玛丽、克莱尔、芬妮那里,可以获得这种交流的快乐,尤其玛丽特别理想。于是,像在3年前与哈莉特私奔一样,雪莱带着玛丽私奔了⋯⋯1816年9月,玛丽和雪莱回到伦敦。10月9日,玛丽同母异父的姐姐芬妮因为深爱着雪莱却无法表白,在一家小旅馆里服鸦片自杀。此后,雪莱告诉哈莉特,他已爱上了别人,要求和她离婚。哈莉特坚决不同意,也不愿接受雪莱提出的“折中方案”——与玛丽一起组成时髦的“三口之家”。12月10日,满怀哀怨的哈莉特在伦敦海德公园投湖自尽,此时,她正怀着几个月的身孕。哈莉特的惨死没有使雪莱产生任何自责,反而因此获得了解脱。12月29日,在哈莉特自杀20天后,雪莱便与玛丽举行了婚礼。结婚前,雪莱曾经自诩,他与玛丽有很多共同语言,并把她称为“一个能体会诗情和理解哲学的人”,声称喜欢与她一起读书。但婚后玛丽很快明白了,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只存在于雪莱虚拟的诗歌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雪莱却喜欢拈花惹草、四处留情,比如,他们婚后刚结识了威廉斯夫妇,雪莱就爱上了威廉斯的妻子珍妮⋯⋯玛丽的家庭负担和心理负担变得越来越重。1818年,在舆论的重重压力和债务逼迫下,全家人不得不离开英国去意大利定居。从此,雪莱直到死都没有回过英国。不幸的是,在短短4年间,他们的三个孩子先后夭折,这给雪莱夫妇的生活蒙上了阴影,致使玛丽几近崩溃。好在1819年他们的第四个孩子珀西·佛罗伦萨降生。1822年,更大的不幸降临——雪莱在海上溺水身亡。事情发生在这年的7月8日,在意大利的里富那港,雪莱偕好友威廉斯乘游艇去欢迎应邀前来协助拜伦办刊物的李·亨特及其家眷。在返航途中,暴风骤起,游艇翻沉,雪莱和威廉斯不幸落水溺亡。雪莱当时年仅30岁。其实,此时雪莱与玛丽的婚姻已经出现了严重危机。对于雪莱的突然离世,玛丽自然十分悲痛,但同时她的苦恼也得到解脱——雪莱终于永远地为她所有了。8月15日,在维亚雷焦镇的海边,为雪莱遗体举行了火化仪式。仍然深爱着雪莱的玛丽说:“他的心火化了,我的心也空了。但是我要活下去,要使他的名字流芳百世。他的英名是火烧不了的。”于是除小说创作之外,玛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编辑整理雪莱的遗作中。1824年,玛丽出版了《雪莱诗遗作》;1839年,玛丽克服了重重障碍,又发行了一套《雪莱诗集》(4卷本);经过20余年的努力,终于使雪莱作品全集于1847年问世。正如玛丽所说,他“像一个善良的精灵——用他天才的光辉照亮人生的黑暗,以他的同情和爱鼓舞他们前进。我们最大的安慰,是知道这样一个心灵纯洁而崇高的人曾经生活在我们中间”。于是,雪莱之名才如此响彻文坛。这是在文学史上,玛丽的另一项重要贡献。自我救赎的爱情1823年,玛丽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佛罗伦萨,由意大利回到了英国。为了养育这个孩子,玛丽必须振作起来。她全身心投入写作之中,辛苦笔耕,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专业作家。除了《弗兰肯斯坦》,玛丽还写了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和《永生者》,其中科幻短篇《永生者》流传很广。在她不长的一生中,写有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20多部,诗体神话剧两部,还有5卷传记性文章和两卷旅行札记。当然,其中堪称不朽经典的,还是她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玛丽似乎把自己的生活和心路历程都投射到《弗兰肯斯坦》之中了:她自小失母,追求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又不得不忍受爱人的风流与不忠,对于家庭她渴望而又憎恶,正如小说中怪物对“父亲”的复杂感情。她从小深受女权主义的母亲和反传统的父亲的思想影响,追寻自由的爱情,却被世人诋毁,如同怪物,虽然本性善良,却不被容于世上。玛丽称《弗兰肯斯坦》为我“丑陋可怕的孩子”,可见她把创作与女人生产联系在一起,同时“丑陋可怕”又反映出她内心深深的焦虑。她一直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母亲——母亲在她出生10天后离世,她就如同小说中的怪物诞生于死者一样——这成了玛丽一生难解的心结。作为没有母亲的孩子,玛丽在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和孤独悲怆的情感,都体现在这个为自己的造物主所抛弃、并为世人所不容的怪物身上。戈德温显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常常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家庭、对女儿的照顾。未满17岁的玛丽就跟有妇之夫雪莱私奔,使她远离了社会和家人,成为与怪物一样受到排斥和厌恶的漂泊者。难怪,当怪物在冰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