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限条件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限条件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限条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限条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的体现,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十分突出。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阻止过去的某个时间。在随着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和先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被用作资源来开发和形成产业链,其经济价值日益突出。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紧迫程度也是不容忽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法对讨论最盛的是否应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争论给予了充分的回应,具体见于附则第四十四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据此,法律在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正当性的同时,更为明了的传达了这种适用有限性的信息。本文着眼于此,仅对几个重要的差异进行分析,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有限性原因所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毋庸讳言,知识产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物,以其为保护对象的知识产权是在近代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作为一种新型的、私人享有的无形财产权,被越发广泛的认可并提供了严格的保护,继而形成独立又缜密的法律制度,反之再强化对无形财产权的保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起文化全球化的发生,也就不能抑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文化空间的破坏,从而导致丰富多彩的、有民族气质的多元文化的渐微、消逝。国际社会对这种状况给予了充分关注并竭力探索有效的保护措施,尤其试图在法律框架下找寻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优化的制度配置。作为这一努力的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序言中就开篇名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价值目标在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各民族、社会群体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是人类得以生生不息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自我认同与超越的需要。接着更深层次的探究,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目标,建立多元文化的利益分享和防止不当占有机制是必要的,以要求任何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产生的权利不得与传统社区及文化所属地的实践和价值观相冲突,防止发达国家违反文化遗产的获取规定而不当占有和利用有关的文化形式,或者在违反本土习惯法的情况下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文化资源。二、国内法上的认同随着知识产权的普世,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不断熟知,现今其“私权”属性已经得到高度认同并为各国的国内法接受。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权利“二元”属性,尤其对“公权”性质的强调,使其明显区别于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一种文化,具有文化性,呈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三、文化精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知识产权是一种绝对权利,具有排他性和专有性,这意味着其权利主体是具体的、确定的。知识产权的主体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律事实产生,由法律予以规定或确认的权利所有人,其保护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是特殊主体的非法人组织或者国家。相比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却复杂的多。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具有不确定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其表现形式,抑或其本质属性都刻有强烈的民族烙印,而它们体现出来的独特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又与特定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这也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势必要将民族性和地域性作为标志性的特征进行维持,才能历经世世代代。当然,更多的时候只能断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来源于特定的民族、地域的,但是具体的确定的主体却很难落实。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类型庞杂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与其产生、利用与保存的每一递进环节相对应的是归属、利用及保护主体类型的繁杂,这其中至少要表现为开创者、传承者、使用者以及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主体如国家或国际组织等多种形式。因为群体或是个体在行为实践中的不同作用就会产生共有共享的群体性主体以及只是相对简单的单一主体的并生并存;因为权利的天然取得与否就会有原始主体与随权利移转而出现的继受主体之分,无论是否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另外,与每一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权利归属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不同主体并没有固定的、封闭的边界,具体表现为有些时候的非常明晰的主体,或者是有些时候的开放式的主体,这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活态流变性特质决定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播的广泛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地域范围自觉不自觉地处于变化之中,从而引发主体的变异,我国与蒙古国共同申请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典型的例证。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主体情况复杂,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没有清晰明了地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只是简单地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主体,可以说是其复杂之甚致使。四、术的展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是动态的过程,虽然有物质的因素、物质的载体,但其价值并非主要通过物质形态体现出来,其实质内涵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改良、或是艺术的展现。可以说,非物质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根本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并存的一种民事权利客体,其客体的非物质性正是知识产权区别于传统财产所有权权利类型的主要特征。综上分析,我们应该明了虽然适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合理性及合法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