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小结大全七班级下册生物学问点小结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转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改变,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如今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分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力量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力量和语言、文学沟通力量。)
其次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头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养分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形状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三节青春期
打算生育:
1、为了掌握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养,我国已经把打算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打算生育有详细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打算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掌握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掌握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养。
其次章人体的养分
第一节食物中的养分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养分物质
(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供应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枯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反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汲取和骨质发育。
其次节消化和汲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汲取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汲取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临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汲取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临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汲取作用。
(6)肛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留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6、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7、适于小肠消化和汲取功能的特点:①小肠长5—6米②小肠内外表有环形皱壁
③皱壁外表有小肠绒毛
8、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状况
淀粉:在口腔开头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头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头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关注合理养分与食品平安
1、合理养分是指全面而平衡的养分。
2、养分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形象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
从下往上依次是:谷类果蔬类鱼蛋类豆奶类油脂类
3、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时刻留意食品平安
①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当浸泡、冲洗,或削皮;②买食品时,应留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⑶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暖和、潮湿、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奇、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其次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削减,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掌握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学好生物的方法
1.回来课本,理清概念。第一点可为理解记忆打下基础。
2.记忆练习册中的理论学问。学校都会发一些练习册,而练习册中都会有〔总结〕好的全部学问点。真正的学问都在复习资料中,你应当看的其实是练习册,看课本只是为背书过程的理解打好基础,千万不能只在课本里盲目游荡!在完成前一项工作后便可抽出时间来记忆这些学问点,进行系统地学习。遇到看不懂的学问点时,第一时间去问老师。
3.做题。完成前两项工作后,就可以做练习册的题了,这个时候由于你真正做到了系统的学习,所以你对生物题中的语言不再感到生疏一脸懵了,做题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这项工作可以稳固你记忆的学问。
4.纠出错题,进行总结。做完题之后对自己的错题进行订正,做完一道题都要从这道题中的解析学到你在系统的学习中没有学到的学问点,用红笔在题号或选项前打勾,表示这是新的学问点,以后要进行回顾。
5.准时回顾学问点和错题。并不是只背了一次就万事大吉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回顾,反复记忆,加深印象,你会发觉随着复盘次数的增多,背书速度不断加快,即记忆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生物怎么复习比较好
1、把握基本学问点
和其他理科学科一样,生物的学问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三的生物与其他理科还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很清晰了。但是对于生物来说,同学要思索的对象却是一些生疏的细胞、组织和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奇怪的规律关系,所以想要提高生物成果,就需要记住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可以把握,也就是所谓的“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晰学问内在的联系
理顺了这些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就需要同学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生物的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看重的就是生物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练习等等的理解,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冷链物流专用木箱纸箱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视节目版权购买与播映合同4篇
- 2025年电梯门套安装工程安全防护合同4篇
- 2025年度企业内部员工退休生活补贴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品牌形象授权及宣传推广合同4篇
- 个人汽车按揭贷款合同(2024版)
- 二零二五年度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承包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镍氢电池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合同3篇
- 个人收藏品买卖合同(2024版)2篇
- 道路沥青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正规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服务
- 《田口方法的导入》课件
- 内陆养殖与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医生给病人免责协议书(2篇)
- 损伤力学与断裂分析
- 2024年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学》题库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车借给别人免责协议书
- 应急预案评分标准表
- “网络安全课件:高校教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素养培训”
- 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