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稻城皮洛遗址_第1页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_第2页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_第3页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_第4页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位于川西高原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01历史沿革出土文物所获荣誉发掘过程社会意义发掘单位目录0305020406基本信息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又称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地处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三级阶地上。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是在川西高原发现的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历史沿革历史沿革2019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专业团队在川西高原展开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工作,于2020年5月调查发现皮洛遗址。

2021年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四川稻城皮洛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2021年4月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皮洛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至11月初第一阶段野外发掘工作圆满结束。

皮洛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发掘过程发掘过程遗址建立了科学的地表采集系统,详细记录地表所有典型石制品的类型、风化磨蚀情况和三维坐标,极大填补了发掘面积有限的不足,系统还原了整个遗址范围内不同时期遗物的空间分布状况,目前已采集典型石制品3000余件。

遗址地表采集系统本次发掘200平方米,采用水平层与文化层相结合的方式,在5米×5米的大探方内布设1米×1米的小方进行精细化操作,对所有编号标本拍照、记录三维坐标和产状,对长度在2厘米以下的遗物按照小方进行收集,还对遗物分布密集的水平层进行了三维摄影建模。在发掘过程中,团队注重对残留物、土壤微结构等分析样品的现场采样,并在剖面上统一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古DNA样品以及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研究的样品。

多学科考古(古DNA、年代学、环境考古、第四纪地质)遗址地层堆积厚约2米,可划分为8层,其中第①层为草皮,②-⑧层均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呈现出红-黄土交替的特征,反映了气候的冷暖波动。初步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上部地层的年代不晚于距今13万年。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出土文物出土文物不同地层出土石器的示意图考古发掘揭露出中更新世末期至晚更新世连续的地层堆积,从7个文化层中出土石制品6000余件,展示了“砾石石器-手斧组合-石片石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

本次发掘揭露出多个古人类活动面,出土编号标本7000余件,均为石制品,其中打击痕迹明确的人工制品占四成多,包括石核600多件、石片近700件、工具500余件、断块近800件、残片600余件,使用砾石近50件。

地层及部分遗物(1张)根据地层关系、堆积特征和遗物发现情况,可初步将七个地层的发现分为三期:地层⑧-④层主体为砂岩石核-石片石器,剥片策略简单,工具组合以边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砍砸器等为主;地层③层新出现了以板岩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精致的手斧、薄刃斧等器物类类型;②层剥片程序更加复杂的石英小石核数量增加,两面加工的工具尺寸缩小;整体构成了一个罕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三叠层”。皮洛遗址3个阶段均发现有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砾石密集分布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初步整理表明,石制品中约有20%为“烧石”,可能与较为频繁的用火行为有关;⑤、⑥层发现石器拼合组;③层还发现有扁平砾石围成的半环状“石圈”遗迹,显示人类曾在遗址从事过用火、打制石器等活动。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四川稻城皮洛遗址该遗址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东亚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

阿舍利技术是早期人类智慧技能发展到一种高峰的标志。20世纪40年代“莫维斯线”假说,认为在旧石器时代,该线以西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是以阿舍利手斧为代表、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本次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组合,为“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

这些重大学术成果,可以提高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有助于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古根系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的史前根脉。

稻城皮洛遗址揭露出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以来连续的地层堆积和文化层位,不晚于距今13万年,保留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稻城皮洛遗址的空间位置同样重要,它填补了关键空白区和缺环,对于认识远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传播交流具有特殊价值意义。

遗址所处的青藏高原东麓历来是人类迁徙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走廊,遗址连续地反映至少三个不同石器工业面貌的文化层,究竟是古人类的环境适应所做出的选择,还是不同人群带来的不同技术,或者说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这些为研究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等问题都提供了丰富材料。所获荣誉所获荣誉2022年2月,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