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SM-02第14页共15页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述1、地理位置榄核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西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东邻东涌镇,南接大岗镇,西隔潭洲水道与顺德区接壤,北隔沙湾水道与沙湾镇相望。镇内河道纵横,水土肥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本工程位于榄核镇北部,由开发路和开发路支路两段道路组成,开发路西起广珠路雁沙村牌坊,南至雁沙涌桥,全长约2.396Km;开发路支路西起开发路K0+912,东至开发路K1+820,全长约0.606Km。道路等级均定义为城市支路。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2、工程建设的意义(1)是实现新时期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发展战略的需要;(2)是雁沙村改善民生和服务,努力建设和谐榄核的需要;(3)是适应交通量迅速增长、提高城市路网服务水平的需要。(4)是促进项目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5)是村居环境完善和提升的需要。3、工程概况榄核镇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由开发路和开发路支路两段道路组成。开发路西起广珠路雁沙村牌坊,南至雁沙涌桥,现状路幅宽度为7~12m,全长约2.396km;开发路支路西起开发路K0+912,东至开发路K1+820,现状路幅宽度为7m,全长约0.606Km。两段道路均定义为城市支路,时速20km/h,道路两侧主要为村居、厂房以及农田;现状道路两侧有约3m宽侧绿化带,现状路面为水泥砼路面,局部位置破损严重,现状交通较为混乱。4、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1)设计范围开发路:K0+000~K2+396.189。开发路支路:ZK0+000~K0+606.348。(2)改造设计内容1)对现状水泥砼路面病害进行处理;2)K0+000~K0+840段现状道路两侧侧绿化带改造为人行道,增加行道树;3)现状道路两侧填方坡脚加砌挡墙;4)牌坊路口修复;5)交通工程主要是标画标线;6)学生候车亭改造。7)公路桥涵两侧栏杆更换。5、勘察设计过程(1)2017年11月初我院受业主委托;(2)2017年12月中提交方案设计,各参建单位会同建设单位明确相关要求;(3)2017年12月中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6、设计依据设计主要依据如下:(1)本单位收集的榄核镇部分规划资料;(2)实测1:500地形图;(3)建设单位相关建设要求。7、采用的相关规范、技术标准(1)道路路线、路基、路面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7)《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9)《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1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20-2015);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T79-2012);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15);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40-2011);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10-2006);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20-2015);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30-2014);18)《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30-2005);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20-2011);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80/1-2004)。(2)道路交通工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688-2011);3)《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D82-2009);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6)《新划路面标线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数及测试方法》(GB/T21388-2008);7)《视觉信号表面色》(GB/T8416-2003);8)《路面标线涂料》(GB/T280-2004);9)《路面标线涂料》(GA/T298-2001);10)《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11)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广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第一分册非电类交通管理设施部分)(2014年12月);12)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广州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13)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现场围蔽的通知》(穗建质[2014]3205号);14)《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900-2010。(3)道路排水工程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6)《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7)《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工程技术规程》8)《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管道设计、施工技术规程》9)《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08);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83-2011);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4)《广州市中心城区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水务局,2011);15)《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1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8)《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19)《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2013]10号);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43-2010);2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气候项目所经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比较温暖。番禺区境内气温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多年平均气温21.9°C,1月平均温度13.4°C,7月平均气温28.2°C;极端最高气温38.2°C,极端最低气温-0.5°C。从5月中旬至10月中旬,气温变化最小,平均在25°C~28°C之间。2月份温度变化最大,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相差可近一倍。高低温差15.2°C。日夜温差不大,在6°C~9°C之间。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35.6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2652.8mm,历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30.1mm。南部降雨稍多,年均1600~1700mm,北部与中部稍少,年均1400~1600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55.6mm,雨季集中在4~10月。相对湿度一般是81%~84%。其季节变化,1月份约为73%,4月偏南气流活跃时为86%,7月约为84%,10月约为79%。雷:一年最多雷雨天数为98天,最少为50天,平均每年为74.9天。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偶有出现。5~11月一般无雾。雾多发于凌晨,中午后消散,番禺站统计,一年最多雾日不超过21天,最少为3天,平均为8.2天。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左右,南部比北部约多100小时。中部年约1946.5小时,最多为2449.5小时,最少为1567.4小时。日照月份分布,5~12月各月份均在150小时以上,其中7月最多达238.3小时。8月次之,为222小时。最少是2~3月,每月日照100小时左右。低温期短,无霜期长。最低气温低于5°C的天数历年平均约8天,主要出现在1月份。约有一半年份出现霜冻。平均初霜1月6日,终霜1月20日。最早初霜是1962年12月3日,最迟终霜为1974年2月27日。无霜期年约352天。本项目属沿海平原地区,风向以偏东风或东南风为主,年均风速2.4m/s。冬季1月,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春季4月,风向不甚稳定,以南或东南风为主;夏季7月,盛行风向是东南风;秋季10月,以偏北风为主,全年少吹西风。各季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由于太平洋热带气团和印度洋赤道气团的影响,每年7~9月常有台风侵袭,区内主要灾害性气候为台风伴暴雨及雨季洪涝灾害毁坏公路、桥梁工程。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区6月份降雨量大,6~8月份风速大,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合理安排工期。(2)地形地貌路线所经过的地貌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带,地势起伏较小,地面标高在2~4m之间(国家85高程)。道路沿线民居、小区、学校密集,村落民房距离较近。土地类别以建筑用地为主。(3)水文地质项目所在地地处珠江三角洲,河涌交错,水系较发达,隶属珠江水系,所在地段水源较为丰富。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为中砂、粗砂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河水侧渗补给。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及河水控制。沿线水文地质情况较好,地下水水质较好,对混凝土影响不大。沿途主要经过大山西涌和大山东涌,呈南北走向流入珠江。(4)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构造据广东省1:50万及广州幅1:20万区测地质资料:本区为喜马拉雅构造层之东莞断凹盆地,是由第三系红色砂砾岩组成。在晚第三系时此处为构造软弱带,由于强烈的下陷所形成的沉积,加之受喜马拉雅期运动影响形成平缓的坳褶,四周向中心倾斜,倾角在20°~30°间的北东向断陷盆地。参考附近工程的地质资料,区段内地层岩性:基岩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凝灰质砾岩、砂砾岩。第四系覆盖层为海陆交互相(Qmal)的堆积土层,其岩性有软~硬塑状粘土,厚约1~9m;中密~密实饱和状砂砾类土,厚约2~8m。场地内的岩(土)层顶埋深变化很大,基岩面起伏不平。2)构造运动、地震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1:180万《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3)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现象区内未发现不良地质。4)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区域内地形平坦,地层结构较简单,现状道路运营多年,沉降已基本稳定,无需进行特殊处理。2、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1)建筑材料1)石料:工程所需的石料需外购,周边地区的清远、鹤山境内的石场及花都狮岭石场生产的石料均为花岗岩,质地坚硬,强度较高,储量丰富,开采规模大,可满足工程需要。2)砂料:本项目北临珠江,珠江水系中的九江水道、西江、北江中上游均产中、粗石英砂,砂质纯洁、质地坚硬,是路面、桥梁良好的建筑材料。3)路基填料:拟建项目沿线大部分路段地势平坦,乡镇众多,经济发达,难以集中取土。近期广州市加大环保力度,导致土源紧缺。但本项目属旧路改造项目,基本无新建或扩建路基,路基所需少量土石方可就近解决。4)工程用水:本项目位于建成区,可接驳市政给水网中的水作为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5)工程用电:本项目位于建成区,地处位置电网发达,当地部门对本项目将会给予积极配合,能够保证工程用电。6)钢材、水泥、木材、石油沥青:本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数量较大,原则上按市场价在市场上统一购买。为保证材料的品质,业主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生产厂家或厂商,采取定购的方式购买,亦可采用招标方式进行购买。(2)运输条件建筑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均可通过陆地交通。3、道路沿线建设条件本项目位于榄核镇北部,项目均位于榄核镇雁沙村内。(1)红线范围用地现状及评价项目属旧路改造,道路周边农田居多,局部位置有厂房、村居,项目实施范围均在现状道路及道路两侧绿化带内实施,不存在征用土地情况。(2)工程现状分析榄核镇雁沙开发路环境整治工程西起广珠路雁沙村牌坊,东至雁沙涌桥,现状路幅宽度为7~12m;开发路现状道路起点位置主要以厂房为主;在横跨双亦涌位置存在村居,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农田;现状道路两侧有约3m宽侧绿化带,现状路面为水泥砼路面,局部位置破损严重,现状交通较为混乱。图2-1开发路起点现状图2-2开发路现状图2-3公路桥梁现状图2-4开发路支路现状(3)现状管线根据现场勘查现状道路主要管线有:电力(L)、污水(W)、路灯(LD)等现状管线,主要分布在行车道及人行道上。(4)现状河涌现状河涌主要为道路中部横跨的双亦涌和工程终点位置的雁沙涌,是道路所经地区地块的主要防洪排涝的主要河涌。三、总体设计1、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速度:20km/h;(3)车道宽度标准路段按双向两车道布置,局部位置设置停车带;(4)路拱横坡:按现状道路横坡,一般路段行车道1.5%;人行道按1%。(5)抗震设防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七度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6)坐标系统:北京坐标系;(7)高程系统:85国家基准高程。2、线路平面设计路线平面根据现状道路进行拟合,道路中线按现状道路中线布设。3、纵断面设计(1)本项目属旧路改造工程,一般路段按现状标高修复水泥砼路面。(2)纵断面局部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必须确保修复路面及新建人行道后,路拱坡向行车道边缘侧,避免雨水反流进周边建筑;(3)沿线相交道路按现状标高进行接顺。4、横断面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开发路及支路路面实施范围是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宽度及侧绿化带范围,一般路段横断面为:K0+000~K0+220段:18m=3m(人行道)+2.5m(停车带)+3.5m(行车道)+3.5m(行车道)+2.5m(停车带)+3m(人行道)。图3-1道路标准横断面图K0+220~K0+820段:15m=3m(人行道)+9m(行车道)3m(人行道)。图3-2道路标准横断面图K0+820~K0+900段:14m=3m(人行道)+8m(行车道)3m(人行道)。图3-3道路标准横断面图K0+900~K2+396段及ZK0+000~ZK0+606.348:13m=3m(人行道)+7m(行车道)3m(人行道)。图3-4道路标准横断面图5、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1:表3-1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单位规范值采用指标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计算行车速度km/h40,30,20203行车道宽度m3.54+4按现状4车行道横坡%1~21~2按现状5停车视距m20206平面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7070不设设超高最小半径m20207地震动参数g(基本烈度)0.1(Ⅶ)四、道路工程1、路基工程(1)路基设计要点1)路基宽度:一般路段按7~18m;2)路拱横坡采用1~2%;3)路基填筑材料回弹模量≥30Mpa,压实度不小于94%,允许弯沉值≤260x10-2mm。(2)路基施工技术要求路面改造时开挖的土方必须及时清理运走,路基施工不得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3)路基质量检测验收标准1)路基压实度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3点。2)路基允许偏差及检验频率见下表4-1示。表4-1路基允许偏差及检验频率表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路床纵断面高程(mm)-20+20201水准仪测量路床中线偏位(mm)≤302经纬仪、钢尺量取最大值路床平整度(mm)≤1520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9~152>153路床宽度(mm)不小于设计值+B401钢尺量路床横坡(mm)±0.3%且不反坡20路宽(m)<92水准仪测量9~154>156边坡(mm)不陡于设计值202用坡度尺路基质量检验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规定与要求进行。2、路面结构设计(1)设计原则按照《公路自然区划图》,本工程属于IV7华南沿海台风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方案。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2)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道;2)设计车速:20km/h;3)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路面设计累计轴次:25×106(次/车道);(3)修复路面结构1)行车道砼路面面层:22cm厚抗弯拉强度4.5MPa水泥混凝土(C35);基层:C15砼(基层下沉厚度小于15cm);基层:6%水泥稳定石屑(基层下沉厚度大于15cm)。2)新建人行道路面结构面层:6cm厚人行道透水砖;调平层:3cm厚M10水泥砂浆;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石屑;路缘石采用:规格为(50x15x35cm)C30砼路缘石。(4)旧砼路处理开发路路面局部存在病害现象,主要表现为砼板块破碎、脱空、断角板、接缝啃边、错台、沉陷和接缝填料散失、老化、脱落等情况。为保证罩面后的路面质量,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在对旧水泥砼路面进行罩面之前,应对旧水泥砼路面病害进行彻底处理。处理具体如下:1)破碎板处理对于裂缝将板块分成三块或三块以上的破碎板,采用换板处理,换板采用素砼板。对于新换板与旧板之间应设拉杆和传力杆,采用植筋方式设置。2)脱空板处理采用弯沉仪对每块板进行弯沉值测定,对于脱空板弯沉值如小于0.45mm,则采用压浆处理,压浆后两相邻板间弯沉差控制在0.06mm以内;如大于0.45mm,则采用换板处理。3)断角板、接缝啃边处理:按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作补块处理。4)断缝板处理根据其损坏程度,分别采用灌缝、局部修补、整板更换的方法。对裂缝宽度小于3mm的板块,采用环氧树脂灌缝;对贯穿全厚宽度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采用条带罩面修补;对宽度大于15mm的严重裂缝采取整板凿除,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板块,可掺入快速修补剂,使强度更高、粘结更强、养护期短,24小时即可开放交通。5)接缝病害处理如现有路面出现填缝料散失、老化、脱落等情况,应在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前对原有纵、横缝填缝料进行清缝,重新灌注沥青玛蹄脂,确保填缝料饱满、密实、粘接牢固。6)错台处理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或渗水软化,以及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凝土板严重错台,如反弯沉值小于0.14mm可采用磨平法或填平法进行处理。如大于0.14mm则可采用脱空板处理方式进行。7)沉陷处理根据设计标高对沉陷处板块整板翻修,并用C15砼调平,如果沉陷大,按新建路面设计。8)基层补强如果换板时发现基层或底基层破碎,则用C15砼补强。(5)施工技术要求1)本工程行车道新建水泥砼路面面层采用22cm厚抗折强度为4.5MPa水泥混凝土,其抗折弹性模量Ec=29000MPa。2)基层采用4%水泥稳定石屑,其抗压回弹模量1000(MPa),15℃劈裂强度0.4MPa;压实度不得小于95%。3)混凝土路面板的接缝严格按照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的规定设置。4)人行道透水砖①人行道砖表面平整,色彩要求均匀均匀,用材、规格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②透水砖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③必须先按设计要求试铺50m,通知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现场确认,经同意后方可大面积施。(6)水泥砼路面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1.2中特重交通的要求,水泥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1.1的要求。2)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3.1中不低于Ⅱ级的要求。用作路面混凝土的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3.2合成级配的要求。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31.5mm。3)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4.1中不低于II级的技术要求。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4.2中的中砂级配范围要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范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路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机制砂除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中表3.4.1和表3.4.2的规定外,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4)水清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养生所用的水,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等。引用水一般适用于混凝土;非饮用水,经化学符合下列要求时也可使用:①硫酸盐含量(按SO42-计)小于0.0027mg/mm3;②含盐量不超过0.005mg/mm3;③PH值大于4。5)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表3.6.1中的各项技术要求。6)接缝材料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膨胀板。宜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中表3.9.1的规定。7)其他材料混凝土路面养生剂性能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中表3.10.3的规定。(7)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为了保证砼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将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关,即对施工准备,原材料,砼配合比,砼拌和物的搅拌、路面浇筑等进行动态监督,随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施工质量的优良。1)混凝土搅拌时要控制好搅拌的时间,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最短搅拌时间不小于90秒,最长不大于270s。2)砼由运输车直接卸在基层上,卸料时位置要正确,防止卸成大堆,如发现砼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铲翻拌均匀。3)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先振捣新旧砼交接附近及角隅处,然后再顺序振捣其它地方。振捣时应控制好振捣的持续时间,振捣同一位置的时间应不少于20s,但也不宜过振,一般以拌和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4)经过振动梁整平后,再用铁滚筒进一步整平。5)做面之后要及时覆盖塑料布,太阳较大时宜用遮阳棚遮盖,不得因曝晒或风吹至使表面出现塑性裂缝。当气温超过35℃时,应按混凝土夏季天施工规定进行施工。6)为防止砼中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缩裂,并保证水泥水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混凝土应及时养生,养生方法可采用喷涂塑料薄膜或筑泥堤围水的方法进行养护。7)刻纹机刻槽施工①采用刻纹机进行硬刻槽制作宏观抗滑构造,其构造深度为0.9mm,槽间距采用20~25mm不等间距,以减少行车噪音。②刻纹工上岗前除进行理论上技术培训外,在路面以外的试验块上进行试刻,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刻纹机的性能、操作、保养以及安全,宏观抗滑构造的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及达到的效果,力争刻出的宏观抗滑构造优质美观,即宽、深、间距一致,TD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且顺直、面光。③刻纹时挂线作业,保证其顺直。(8)水泥砼路面结构层质量检测验收标准1)砼面层①弯拉强度检查数量:每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1次;②砼面层厚度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允许误差为±5mm;③抗滑构造深度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④砼面层质量检验未尽事宜严格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与要求进行。2)基层②基层试件作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查数量:每2000m2抽检1组(6块)。③基层质量检验未尽事宜严格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与要求进行。(9)基层施工技术要求水泥稳定碎石(石屑)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适用于稳定土,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2.5MPa,参考水泥掺量为4%,以强度控制配合比。基层集料分别采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表3.2.2的3号级配和2号级配。3、道路排水人行道及车行道的排水通过排水管,按现状流向排入河涌。五、雨水系统设计1、雨水现状本项目道路范围内没有雨水系统。设计道路在K0+880位置为现状双亦涌。根据地形图中测量数据,涌底标高为0.24m。2、雨水规划概述暂无3、雨水管道设计(1)管道布设位置K0+000-K0+230段道路北侧设置d600雨水管。北侧雨水管布设距车行道路缘石2.0m处的车行道,本段南北两侧均设置平入式进水口,通过雨水口收集道路雨水排入新建雨水管,再流入K0+230处河涌;K0+280-K0+840段道路两侧新建侧入式进水口,道路雨水通过进水口排入道路边沟后一同流入K0+230处河涌。4、雨水管道设计要点(1)雨水量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规划雨水量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公式计算,即:Q=Ψ×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F——集水面积(hm2)。其中,设计暴雨强度根据设计重现期P和设计降雨历时t确定。1)设计重现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规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选用2~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既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于道路设计协调,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宜采用规定的上限。特别重要地区可采用10年或以上。本规划区域地形复杂,为避免规划区域内涝,重现期一般地区采用5a,车站、广场、地道、立交桥等重要地段采用10a。2)降雨历时t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降水时间t1一般采用5~15min,地面降水时间采用0.8~1.0m/s的雨水径流流速估算。本工程地面集水时间t1按10min计算。3)设计暴雨强度根据业主及水务部门协商意见,重现期P取5年,采用公式:q=5364.927/(t+13.602)0.766;设计暴雨强度q值采用《广州市番禺区暴雨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市水务局,2014年3月版);4)径流系数Ψ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径流系数Ψ按市区标准采用0.7。(2)雨水管道管材、接口及基础1)雨水管道管材:Ⅱ级钢筋混凝土管;2)管道接口形式: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形式采用承插式橡胶圈连接。3)管道基础:槽底夯实后垫粗砂或石屑,并设置135°混凝土基础;4)接户管井:街坊雨水管每隔90m预留一根接户管(北侧),并设置检查井,管径采用DN600,排水坡度为0.12%;5)雨水口:采用平入式进水口,深度为1.2m,一般路段雨水口间距为25~30m。连接平入式进水井支管采用d400管,排水坡度为0.12%。5、施工要求1、管槽开挖管道开挖时,道路填方段在路基回填土回填至管顶以上1.0m后再进行开挖管沟;道路挖方段道路专业先行开挖至设计路基后再行开挖管沟。管道施工前要求道路回填土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稳定后,方可开挖管沟进行排水施工。排水管渠一般采用开槽施工,沟槽开挖时,要有可靠的支护措施(详管道基坑支护图)和安全预警措施。如果采用机械开挖管道沟槽时,应保留0.2m厚的不开挖土层,该土层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若超挖,应做地基处理,一般可回填级配碎石。2、管道安装时,应将管节的中心及高程逐节调整正确,安装后的管节应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3、相邻的两节管道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橡胶圈。4、管道回填前应检查管道有无损伤或者变形,有损伤、变形的管道应修复或更换。5、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应采用轻夯压实,压实度应达到路基设计要求,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30cm。6、管槽开挖深度以清表土后的标高线为开挖基准线。1)当管槽开挖深度不超过2.5m时,管槽采用自然放坡开挖;2)当管槽开挖深度超过2.5m时,管槽开挖须采用基坑支护进行施工。管槽开挖过程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5、回填管坑两侧密实度要求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要求回填。其中HDPE缠绕管的回填还应执行相应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6、管道检测及验收要求1、沟槽开挖、地基处理及沟槽回填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2)进行地基处理时,压实度,厚度满足设计要求;(3)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4)沟槽回填时,回填材料及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管道安装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石基础的压实度要符合设计要求;(2)管节的规格、性能、外观质量及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发现裂缝、保护层脱落、空鼓、接口掉角等缺陷,应修补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4)管节安装前应将管内外清扫干净,安装时应使管道中心及内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稳管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发生滚动。3、雨污水管道安装后、回填前应做闭水试验,闭水试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闭水试验法应按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案进行。(2)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抽样选取,带井试验。(3)无压管道闭水试验时,试验管段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2)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3)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4)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4、管道闭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2)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3)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4)管道闭水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D(闭水法试验)进行。5、管道闭水试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且实测渗水量小于或等于表9-1规定的允许渗水量。表5-1无压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管材管道内径Di(mm)允许渗水量[㎥/(24h·km)]钢筋混凝土管60030.6070033.0080035.3590037.50100039.52120041.45130045.00150048.40160050.00180053.00化学建材管道的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Q=0.0046Di式中q—允许渗水量[m3/(24h·km)]Di—管道内径(mm)6、另外根据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穗污治[2008]19号文件要求,需对污水管道进行CCTV竣工验收。7、排水附属构筑物1、当管道敷设于绿化带、非机动车道时采用装饰型井盖,其余的检查井井盖采用QT500-7球墨铸铁防盗井环盖,加锁井盖;井盖上加注的其它字样应与兴建单位协商确定。2、检查井完成后,需对检查井进行编号,在井壁设置标识铭牌。标识铭牌按广州市水务局规定制作,标识铭牌版而尺寸不小于15cmxlOcm,其内容包括井盖设施权属部门名称、24小时报修电话:标识铭牌应牢固安装在井壁处显著位置;标识铭牌应采用防腐蚀和具有反光性能的材质,以保持耐久和版而信息清晰;3、所有井而标高以路而设计标高为准,要求所有井而标高与道路完成而平齐,井环可等路而成型后再座浆;4、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采用轻型井盖,承载力要求:C250(EN124欧标C级250KN),行车道下采用减震重型井盖,承载力要求:重D400(EN124欧标C级500KN)。5、排水检查井盖做法严格按照广州市质晕技术监督局《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IOOIT160-2013)执行。6、排水管道转弯或交汇处,应保证水流转角大于或等于90;当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且跌水高度大于0.30m时,可不受此限。7、新建排水管的覆土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车行道下0.7m,人行道下0.6m),需对排水管进行保护,具体做法详见通用大样图。8、工程所用管材、管道附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山厂合格证。9、构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管道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11、施工时如发现现有管线、井位以及管渠标高与本设计图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处理。12、污水、雨污合流管道及湿陷上、膨胀上、流砂地区的雨水管道,必须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具体要求按照《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埋地硬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还要根据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穗污治[2008119号文件要求,增加CCTV检测。13、本工程排水管道施工完毕后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进行施工验收。六、桥涵工程工程沿线公路桥美化升级改造。更换桥梁栏杆美化景观,沿线两座桥两侧旧栏杆(砼立柱+铸铁横杆)更换为花岗岩栏杆,两侧合计约约129m。七、交通工程1、交通工程概况本项目规划为:设计时速为20km/h。限速依据: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及道路平面线形标准。2、交通标线(1)标线类型1)路面的各种交通标线均应符合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2)可跨越对向车道分界线:划于对向行车道之间,分隔对向交通流,采用黄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段长4m,虚线段间隔长6m。3)车行道边缘线:划于路侧或路缘石边,采用黄色实线。4)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线长400cm,线宽40cm,间距60cm。5)导向箭头,颜色为白色,导向箭头设置次数2次,箭头高为3m。6)停止线,白色,线宽30cm,距离人行横道线3m。7)其它标线规格和尺寸应满足按国标要求,和按国标要求设置。(2)技术标准1)所有标线均设置反光交通标线,并采用热熔型标线。路面标线涂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T280-2004的规定,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mm。2)热熔型涂料中的树脂必须是热塑性的,要求与各物质相熔性好,酸性低,色泽浅,耐热性和耐候性好。热熔涂料添加剂有增塑剂、防沉降剂、抗污染剂和抗紫外线变色剂等。3)热熔型路面标线涂料采用在固态状态下,涂料中含18%~25%的玻璃珠,在热熔施工时再在涂膜上撒布玻璃珠的涂料。4)涂料的品质必须符合如下规定:①密度,g/cm3:1.8~2.3;②软化点,℃:90~125;③涂膜外观涂膜冷凝后应无皱纹、斑点、起泡、裂纹、脱落及表面无发粘现象,涂膜的颜色和外观应与标准板差别不大;④不粘胎干燥时间,min:≤3;⑤色度性能,45/0:涂料(黄色或白色)的色品坐标及亮度因数应符合下表7-6要求,普通材料及逆反射材料的颜色范围应符合JT/T280-2004中图1的规定;表7-6普通材料和逆反射材料的各角点色品坐标和亮度因素颜色用角点的色品坐标来决定可使用的颜色范围(光源:标准光源D65,照明和观测几何条件:45/0)坐标1234亮度因数普通材料色白xy0.3500.3600.3000.3100.2900.3200.3400.370≥0.75黄xy0.5190.4800.4680.4420.4270.4830.4650.534≥0.45逆反材料色白xy0.3500.3600.3000.3100.2900.3200.3400.370≥0.35黄xy0.5450.4540.4870.4230.4270.4830.4650.534≥0.27⑥抗压强度,Mpa,:≥12;⑦耐磨性,mg(200转/1000g后减重):≤80(JM-100橡胶砂轮);⑧耐水性:在水中浸24h无异常现象;⑨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浸24h无异常现象;⑩均布玻璃珠含量,%:18~25;⑾流动度,s,:35±10;⑿涂层地温抗裂性:-10℃保持4h,温室放置4h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三个循环后应无裂纹;⒀加热稳定性:200℃~220℃在搅拌状态下保持4h,应无明显泛黄、焦化、结块等现象;⒁人工加速耐侯性:经人工加速耐侯性试验后,试板涂层不产生龟裂、剥落;允许轻微粉化和变色,但应规定的范围。亮度因数变化范围应不大于原样板亮度因数的20%。5)涂料用下涂剂(底油)的品质应符合如下规定:①颜色:无色透明或琥珀色液体;②固体含量,%,:30±5;③涂布量,g/m2,:150~200;④干燥时间,min:≤5;6)玻璃珠的品质应符合如下规定①容器中玻璃珠状态:为无色松散球状颗粒之群体,清洁无杂质,不应含有经轻度冲击仍不崩散的结块物;②密度:按GB/T24722-2009标准6.6规定的方法测试,玻璃珠的密度应为2.4~4.3g/cm3;③粒径:按GB/T24722-2009标准6.4规定的方法观测,玻璃珠粒径应符合其表1的规定;④成圆率:按GB/T24722-2009标准6.5规定的方法测试,有缺陷的玻璃珠如椭圆形珠、不圆的颗粒、失透的珠、熔融粘连的珠、有气泡的玻璃珠和杂质等的质量应小于玻璃珠总质量的20%,即玻璃珠成圆率不小于80%,其中粒径在850~600μm范围内的玻璃珠的成圆率不应小于70%;⑤外观:把少许玻璃珠样品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倍数不少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