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丨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语文丨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语文丨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语文丨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语文丨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服装在设计上整体呈现出内敛、含蓄、优雅的美学特点,与中国文化倡导的美学思

想是一致的。唐代因为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兼容并蓄、风气自由开放,服装风格也变得奔

放华美,但总体而言,最具中国文化特征的传统服装风格是端庄典雅的。这也体现了沉稳儒雅

的民族性情,以及崇尚自然、含蓄的审美情趣。

孔子曾说:“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他认为一种材质如果自身已经很美,就不需要任何

装饰了。最高境界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在这种纯粹之美上增加装饰反而会破坏美。孔子还提

出了“绘事后素”的观点,认为最美的境界是五色之后至于纯白的“素''的灿烂。绘饰虽然华美,

但却是后添加的、外在的,素才是本体,体现的才是物的本质之美。老子则认为“大巧若拙”,对

“自然天成”的“大巧之美”高度推崇。庄子也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把自然朴素看成是

一种理想之美,强调自然高于人工、天然高于工巧。

孔子一方面提倡着装整洁规矩,另一方面更看重人品人格等内在美。子曰:“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他认为追求知识的“士”如果以粗衣淡饭为耻,也是不值得与之谈

论相交的。这说明,在表明君子德行方面,服饰是值得考量的一个部分,但对比于外在形式美,

他更为看重内在美。礼乐文化体现在个体修养方面是内外兼修、相辅相成的。礼用以治外,旨

在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乐用以治内,重在引导人的性情心志。乐主要是一个人内心德行的体现.

只有在内心建立起德行的根基,外在的言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因此,如果具备了内在的修

为,也可以''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这些注重内在美的观点,也是提倡服饰朴素简洁的思想基础。

在中国文人的服饰美学观念里,因为对雅的推崇,其对立面就成了俗。在文人雅士的观念

里,服饰的美主要体现为“与人相称”的素朴、儒雅的风格,雍容繁琐、争奇斗艳常被认为是庸俗

的体现。一些追求精神清逸的文人,常常穿着裁剪简单的长袍,鲜有文采,不加装饰,以体现清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朗飘逸的形象、潇洒大方的气度。虽然传统宽松的袍服掩盖了个人的身体特征,但他们的行为

举止和身体语言更能彰显脱俗的精神气度。在明代文人著作里,记载了对于服饰审美的主张,

最具代表性的是明末李渔所写的《闲情偶寄》。在谈到服装的色彩时,李渔认为青色是一种适合

男女老少的色彩。“贫贱者衣之,是为贫贱之本等,富贵者衣之,又觉脱去繁华之习,但存雅素之

风。”素以为雅的服饰观成为传统服饰设计美学观念的重要内容。

服饰是生活美学中最具魅力的呈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古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

现,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从服饰的发展过程来看,当前服饰生产的工业化、标准化带来了

服饰上的西化倾向。这固然为服饰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美学设计上的同

质化倾向。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

的成就,也可以借由服饰之美,使我们在国际上更好地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象。

(摘编自梁梅《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的服装特色不同于我国传统服装普遍风格。

B.孔子认为外在绘饰会破坏服饰美,因此如果材质已经很美,就不再需要任何装饰。

C.孔子对服饰的要求并不刻板,相比于着装,他更看重的是人的性情心志和内在美。

D.李渔十分推崇青色,他指出无论尊卑贵贱都适合青色,这种色彩有广泛的适应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美学思想以及文化背景。

B.文章在论述思路上,先总说传统服装的特征,再做具体分析,最后指出其意义。

C.文章多处引用孔子的言论,表明儒学是对传统服饰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

D.第四段提到《闲情偶寄》,主要是为了说明重雅素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服饰美学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在看待自然朴素的问题上,曾表达过十分相近的观点。

B.如果君子具备了高尚的德行和修为,对其服饰方面礼的规范也就没有了意义。

C.中国传统服装重神韵轻形体,忌多彩而重青绿,体现出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

D.为了更好地塑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形象,对于服饰上的西化倾向应该予以抵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电力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类方式。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

的储能技术,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约4579万千瓦,

预计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包含锂离子电池、液

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新型储能受站址资源约束较小、布局灵活、建设周期较

短,与抽水蓄能形成不同的功能互补,共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截至2021年底,全国

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摘编自人民网《如何更好推动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材料二:

2016—2021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

口市场规模(亿元)一增速(%)

120--350%

100--300%

-250%

80-

-200%

60-

-150%

40--100%

20--50%

0--0%

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建在山间峡谷,提供的超过21亿千瓦时的设计年发电量.可满足安

徽安庆2个月的全社会用电量。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在河北张家口地下洞穴

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万吨。国家电投铁格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在张北草原正热火朝天地

忙碌,它能将6个小时的光伏发电全部储存下来,即便零下40摄氏度也能正常运行,电池使用寿

命可达20多年。这些“超级充电宝”改变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运营方式,配合着常规火电、

核电等电源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在江苏海基新能源公司,光储一体化系统每年能为厂区省下不少成本,白天屋顶光伏发电,

晚上储能电池吸收低谷电,在用电高峰时“反哺”给厂区。这项技术通过与电力系统源、网、荷等

各环节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摘编自人民网《“超级充电宝”蓄势待发》)

材料四:

现阶段储能成本过高是制约盈利模式推广的核心原因,无法依靠储能的市场属性回收过高

的成本。我国仅广东等省份有条件给予储能调峰超过其用电成本的收益,而美国也仅在加州等

少数光伏占比高的地区以较高价的直接容量采购方式促进储能的发展。新型储能还无法依靠

市场调节快速准入,仅仅依赖下降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局面亟待改善。

电力供需、安全调节的不平衡程度越高,储能才有越大的发展机会。但在中国,电网公司对

系统安全的总托底,保障了中国电力的平稳供应。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各类调节性电源的发展,

以价格为指挥棒促进新型储能的准入,势必要求电网的保障托底逐步“让位”,但这可能是一把

动摇电网安全基础的双刃剑,也面临很多操作实施、权责分割的困难。

美国采用了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方式,政策有效弥补了储能真实成本与市场收益的差

距,储能发展从而爆发出猛烈的势头。如今,美国拥有着更优越的电力市场环境,依然在不断加

强储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弯道超车而政策扶持曾

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但中国似乎吸取了可再生能源补贴包袱的前车之鉴,对于储

能的实质政策支持有限,而寄希望于“万能的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摘编自中国储能网《中美瞄准大型储能,2023年从量变到质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是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的两种主要储能方式,抽水储能的装机规模远远

大于新型储能。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B.便携式储能优势突出,发展迅速,自2016年到现在,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持续上涨。

C.“超级充电宝”的建设,改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营方式,能有效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

力系统运行效率。

D.美国电力储能市场环境优越,政策扶持力度强劲,中国储能没有相关政策支持,“质变”还需

依靠市场调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储能提升了电力系统服务的灵活性,但抽水储能更适合当前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

化的发展要求。

B.便携式储能需要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张促进发展,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增速强劲,随后几年

增速渐趋平稳。

C.材料三中的多种储能方式体现了材料一中新型储能的优势,不过新型储能发展还需下降成

本、提升技术水平。

D.中国储能发展受制于过高的储能成本,需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才能打破目前电力供需与

安全调节的平衡。

6.中国储能的发展既有经验也有不足,中国储能未来如何扬长避短,实现更好发展?请结合材

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发现大地的星星

迟子建

我出生在正月,是和着风雪的节拍来到人世的,这个季节对极北地区来说,天黑得早又亮得

晚,人们做早晚饭时,得点油灯或蜡烛。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隆冬时分,主妇们做好了饭,一家

人坐在板凳或是柴火堆上,就着炉膛的火光,把灶台当饭桌,围聚一团吃饭的情景。若是早饭可

以磨蹭着吃,天是越吃越亮;而晚饭得抓紧吃,天会越吃越黑,炉火也越来越弱。

可是春夏秋时,我们在屋内无需炉火,拉开窗帘,月亮就来屋子投胎了,无论吃饭、刷碗、洗

衣、扫地还是铺被子,都可借上它大度的光。冬夜的光明是辽阔的。天黑得早,月亮升起也早。

只要不是瘦得伶仃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月亮都是顶呱呱的天灯,而雪花铺就的大地,就是一个天

然的反光板,天地间因之焕发着乳白的光晕。你可以穿得暖暖和和的,在月亮地里劈柴挑水,给

牲口棚的牛马加草料。

屋檐结了冰溜子,说明春天张开翅膀了。屋顶的积雪被暖阳融化后,屋槽白天滴答滴答地

淌水,但随着夜晚温度持续走低,它们就被活活冻僵,冻成螺旋状,雪亮而参差地站成一排,恰如

竖琴。弹奏冰溜子的还是暖阳,待到太阳升高,冰溜子便又淌水了,一点点地瘦下去,矮下去,直

至不见。有时我们一夜醒来•见晨曦将冰溜子镀上一层乳黄的微光,晶莹剔透得像棒棒糖.便跳

起来摘下一根,咯喘咯喘地嚼,嚼得透心地凉。

春天里家家烧荒草、翻地、上粪肥、打垄,做着播种的准备了。我很吃惊那些小小的种子埋

进土里,隔不多久,会长出绿苗。菠菜、小白菜、生菜、水萝卜,要不了多久,就水灵灵地上了餐

桌,菜窖剩下的萎靡的冬储菜,只能呼猪食。到了夏天,我们会在院子临时搭灶.把餐桌搬到灶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家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旁。菜园的茄子豆角和西红柿都下来了,姐紫嫣红的它们进了油锅,若是再有几片肉加持,炖煮

时满院子都是杳味。吃过饭,蚊子也起来,赶紧拢一堆艾草熏蚊子。蚊烟缭绕时,常有串门子的

来,主妇就泡一壶家常的茉莉花茶待客,人们喝茶聊着季候天气、家长里短、婚丧嫁娶、生老病

死、雷公发怒、河神镇妖等天上人间的事,听得我们这些小孩子一惊一乍的。蚊烟散了,月亮和

星星也出来了,极北的星空四季都是花园,而星星花儿是开不败的。

秋天一到,风又硬了。燕子离窝了,大雁南飞了,林间落叶,河水枯瘦。人们抓紧时间秋收,

因为天这时变得小心眼.说变脸就变脸,常常是庄稼没收完,雪就来了。冬天一拉开帷幕,就是

一出长达半年的大剧,我们偎在火炉旁吃东西听故事的时候,山林的兔子野兔正努力扒开厚厚

的积雪.寻找干枯的浆果和蘑菇,留鸟在树缝中探寻僵死的虫子果腹。一场又一场壮丽的日落

染红了西边天.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日出,让我们懂得黑暗不是没有尽头的。

我们的日子就在这四季中,随日月和流水,艰辛而踏实、朴素而温暖地缓缓流转。我在小镇

抢过婚礼的喜糖,也跟着大人吃过丧饭。我喜悦地看着姐姐穿着鲜艳的嫁衣出嫁,也悲伤欲绝

地看着父亲在阴冷的冬天吐出最后一口气。母亲寡居的那年,我第一次恐惧她会自杀,但父亲

去世一个月后的除夕,她依然在灶上为我们煮出饺子。永远记得饺子将熟时,她拉开沉沉屋门.

朝寒风凛冽的户外撇了一勺饺子汤,召唤父亲吃饺子的情景。

我最初走上文学之路,采撷的正是那片土地现世与隔世的花朵。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动物

植物,生灵的欢欣与悲苦,万物的雨露与寒霜,都是我下笔的动力。几十年过去,有停车申富庶

了,可又贫瘠了;有些东西生动了,却又僵化了。我很难定义文学是什么,只能说关亮自看两个

星空.一个是澄明•上•苍•赐•予的,要抬头仰望;一个是悲欢人间赐予的,需低头拾取。当我们不断

深入地挖掘人性之光,就是发现大地的星星,一块顽石会发光,一条河流会唱歌.一朵花会讲前

世今生的故事,一只鸟会把人间消息传遍四方。在浩瀚宇宙中,所有的房屋都是陆地的船.载着

芸芸众生,朝着星光的灯塔,远航。

文本二:

故乡历来被认为是作家的文学出发地和精神归宿地。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说过:“每位作

家都背负着自己的大地河山、草木四季。故乡是作家出发的原点。……每一片土地都以其独有

的自然地理与文化土层,为作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学空间和意象符号,创造出世界文学版图

里的独特风景。”故乡的气候、风物、习俗、语言、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影响着作家的思维和格

局.并直接作用于笔墨,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作家的行文风格和审美视野。借助作家的文字,

一方水土也增添了新的灵韵和华彩,在艺术世界里收获新的命名。

(摘选自《光明日报》)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一家人冬日围坐灶台吃饭的场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故乡留给作者

的温暖而深刻的记忆。

B.作者善于取材.她以细腻的文笔描写极北地区的月亮、雪地、冰溜子,使这些常见的物象表

现出鲜活有趣的韵味。

C.文中“有些东西”的变化与矛盾,实质上写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巨大落差,表达了作者面

对现实的压抑和苦闷。

D.文末画线句寄意深远,作者认为即便人生短暂而渺小,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如远航一般追寻

温暖而诗意的人性之光。

8.如何理解文本一标题“发现大地的星星”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9.文本二指出:“每一片土地都以其独有的自然地理与文化土层,为作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学

空间和意象符号,创造出世界文学版图里的独特风景。”请结合文本一,说说迟子建笔下的土

地孕育了怎样的“独特风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

田宅之归居,如飞AA4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

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

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寒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

影展是挂也胡3国去奉平下争,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遣蒋鼠必幸以治寒,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

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

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

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

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廨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字。其亡夫若

妻者,县官买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

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

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

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藉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节选自晁错《守边劝农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B.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C.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D.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著于地”意思是不能附着于土地之上,“著”与《卜算子•咏梅》“更著风和雨”的“著”含

义不同。

B.“聚而不罢”意思是军队集结在边塞不撤,“罢”与《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的“罢”含

义相同。

C.“卿”是古代的官爵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含义与《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的“卿”含

义不同。

D.“戍卒”指戍边的士兵,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戍卒”所指

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人本来属于游牧民族,居无定处,且不事耕种,因此他们容易迁移南下滋扰边境,使中原

人民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

B.边防士兵一年一换,不熟悉敌人的情况,不如招募一些军民长期定居在边境,安家室置田

产,但要防备他们犯上作乱。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C.建设边疆需利用地形修高城、挖深沟、储备石头,以此为军事防御设施,并在战略要塞建立

规模不小于千户人家的城邑。

D.为了让百姓安居边疆,作者建议推行系列惠民措施,如在生活安置、婚配对象等方面给予

帮助,并赋予边民购买爵位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5分)

(2)如是,则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病起题山舍壁①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②安朽质,终期宗远③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注】①这首诗作于北宋建隆二年,李煜即位之前。②彭涓:彭祖和涓子,传说有长生不老之术。

③宗远:宗炳和慧远。宗炳,南朝画家,信仰佛教,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俱不就;慧远,东晋高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说山中的精舍建成以后,觉得病爽然轻松许多,流露出愉悦的情感。

B.诗人由室内温暖的炉火写到窗外潺潺的流水声音,山居描写具有层次感。

C.诗人借彭祖和涓子的典故,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忧患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D.本诗题在山舍墙壁之上,隐含着诗人对权力纷争和朝政事务的不屑之情。

15.为什么前人评论此诗“有隐士风度”?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一文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荒

谬心态。

(2)李煜《虞美人》中“▲,▲”,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的对比融为一体,暗含对

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3)酒能唤醒内心、激发灵感,在古诗词中常与“愁”相伴而生,诗人们借此创造出酒愁文化,

如“▲,▲”就是体现这种审美意境的千古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漫游于①的中国传统绘画长河,你会发现描绘古人“夜生活”的作品竟如此之多。如创

作于明朝后期的《上元灯彩图》就直观表现了南京城元宵节灯会――的实景。从全局角度看,

该画卷以全景式构图自右向左分三部分,具体描绘了明代元宵节的市肆夜间活动。画卷中街市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商铺云集.人头攒动。其中,有身后随行仆从众多的,也有扶老携幼的平民百姓。各家各

户都挂着形状各异、寓意丰富的彩灯。街道上灯火通明,角抵、杂技等各类卖艺人被围得

长2米、高0.26米的画卷,繁华而不失秩序的南京城夜景被全景展示,生动再现了明代民间

隆重的生活气息和热闹的节日气氛,既注重写实又带有文人的审美意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在

该图上题跋“此明中画师所作上元灯戏图意,写当日金陵秦淮一带居人于上元节日欢腾■游乐之

景”,并命名该图为“上元灯彩图”。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决不放弃的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B.你要是觉得对《红楼梦》感兴趣的话,就加入我们的阅读小组吧。

C.请你推荐三名同学参加“学习新思想,争做接班人”的演讲比赛。

D.听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姐弟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再说话。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

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

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

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①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

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

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①,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

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

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亦不复他求。陈设虽简,但一物一事

之安排布置②。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

【注】①米氏:宋代画家米芾,擅长山水画。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语言风格基本一致。(4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做人要时时以“高线”来要求自我,不断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也有人认为,

生活中一味高标,会疏离社会与人群,“水至清则无鱼”,无助于事业的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高线与底线”为

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试题第8页供8页)命题人:成都名师团

Slz宠今友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

语文参考答案

双向细目表

题序题型考点及具体知识点分值难度能力层级各知识权重

分鉴

析知识

理题号权重

识评

综探

一级二级三级系数解版块

记价

合究(三级)(%)

名称

筛选并整合信息,理

选择题30.687

解和分析文本内容论1

分析论点、论据、论

(一)选择题30.707类26%

证和结构

整合文本信息,并适本3

选择题30.757

当推断

理解和分析材料重

选择题30.6877

要信息实4

一、现用

概括和辨析材料中

代文(二)选择题30.657类58%

相关信息

阅读文

筛选整合,概括分析本6

简答题60.68

材料信息7

分析文本思想感情

选择题30.6277

和鉴赏其艺术特色文7

(三)简答题理解并分析语句含意60.587类810%

关联比较,深度理解本9

简答题60.587

文本并加以阐释

理解文言文内容,正

选择题30.757

确断句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

(一)选择题古代文化知识及重30.787

文言文要实词的含义10

阅读概括与分析文本相

选择题30.7011

关内容

二、古理解并秘译文言12

翻译题100.607

代诗句子

22.7%

文阅

理解诗歌内容,鉴赏13

读古

(二)选择题诗歌思想内容和表30.6877代

14

古代诗达技巧诗

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内歌

简答题60.55V15

容和艺术特点

名16

(三)

根据情境理解默写篇

名篇名填空题60.6577

名篇名句名

句默写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四)•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

续表

题序题型考点及具体知识点分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