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与日本国的诞生1_第1页
天皇与日本国的诞生1_第2页
天皇与日本国的诞生1_第3页
天皇与日本国的诞生1_第4页
天皇与日本国的诞生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文明十二讲之古代日本篇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马梓豪天皇与日本国的诞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讲师马梓豪日本史的时代分期原始:旧石器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前中期。中世: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建武政权、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近世:战国时代、织丰时代、江户时代前中后期。近代:江户时代末期(幕末)、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现代:昭和时代后期、平成时代、令和时代。战后:战后混乱及复兴期、经济高速及平稳增长期、调整改革期第五讲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白村江海战与天智朝改革第二节、天皇神圣化与日本的诞生第一节、白村江海战与天智朝改革第一节的主要内容一、孝德朝廷的分裂与齐明重祚二、东亚局势剧变与白村江海战三、天智的国政改革与壬申之乱孝德朝廷的分裂白雉4年(653年),中大兄皇太子向孝德天皇奏请将都城从难波迁回飞鸟,但被孝德拒绝。于是,中大兄率领皇极皇祖母尊、间人皇后、大海人皇子及群臣返回飞鸟,独留孝德在难波,朝廷分裂。孝德朝廷分裂的原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孝德天皇与中大兄皇太子在对朝鲜半岛政策上意见不同造成的。此外,天皇和皇太子在大化改新的主导权、皇位继承等问题上也可能产生了对立。从结果上来,当时朝廷的大部分势力站在了中大兄一边,孝德天皇处于被孤立的状态。但双方并没有彻底决裂,在大局上维持了政局的稳定。齐明天皇的重祚白雉5年(654年)10月,孝德患病,中大兄等人闻讯赴难波宫探病,不久孝德即驾崩。翌年(655年)正月,皇极皇祖母尊在飞鸟板盖宫第二次登上倭王位,后世称为齐明天皇。皇极·齐明女帝是日本史上第一位生前让位以及曾两次即位的天皇。中大兄皇太子不即位的原因:1、皇太子制(直系继承制度)尚未成立;2、中大兄皇子即位尚不能服众;3、存在有间皇子等对中大兄即位构成威胁的皇子。齐明天皇重祚的原因:1、防止有间皇子等人即位;2、给中大兄积蓄实力争取时间;3、作为前任倭王拥有可以服众的实力。齐明朝的内政:①大兴土木(齐明天皇)于田身岭冠以周垣。复于岭上两槻树边起观,号为两槻宫,亦曰天宫。时好兴事,乃使水工穿渠。自香山西至石上山。以舟二百只载石上山石顺流控引,于宫东山累石为垣。时人谤曰:“狂心渠,损费功夫三万余矣。费损造垣功夫七万余矣。宫材烂矣。山椒埋矣。”又谤曰:“作石山丘,随作自破。”——《日本书纪·齐明纪》“天皇所治政事有三失矣”(齐明四年=668年)冬十月庚戌朔甲子、幸紀温湯。(中略)十一月庚辰朔壬午,留守官苏我赤兄臣语有间皇子曰:“天皇所治政事有三失矣。大起仓库,积聚民财,一也。长穿渠水,损费公粮,二也。于舟载石,运积为丘,三也。”——《日本书纪·齐明纪》有间皇子之乱甲申,有间皇子向赤兄家登楼而谋,夹膝自断。于是,知相之不祥,俱盟而止,皇子归而宿之。是夜半,赤兄遣物部朴井连鲔率造宮丁,围有间皇子于市经家。便遣驿使,奏天皇所。戊子,捉有间皇子与守君大石、坂合部连药、盐屋连鯯鱼、送纪温汤。舍人新田部米麻吕从焉。于是,皇太子亲问有间皇子曰:“何故谋反?”答曰:“天与赤兄知,吾全不解。”庚寅,遣丹比小泽连国袭,绞有间皇子于藤白坂。——《日本书纪·齐明纪》齐明朝的内政:②北征虾夷齐明4年(658年)至6年(660年),朝廷连年派遣安倍比罗夫率兵军事征讨地处日本东北地区的虾夷。齐明5年(659年),朝廷派出的遣唐使,以“虾夷男女二人示唐天子”,并向唐高宗强调虾夷国每年向倭国朝贡。天子问曰:“此等虾夷国有何方?”使人谨答:“国有东北。”天子问曰:“虾夷几种?”使人谨答:“类有三种:远者名都加留;次者麁虾夷;近者名熟虾夷。今此熟虾夷毎岁入贡本国之朝。”天子问曰:“其国有五谷?”使人谨答:“无之。食肉存活。”天子问曰:“国有屋舍?”使人谨答:“无之。深山之中,止住树本。”天子重曰:“朕见虾夷身面之异极理喜怪。使人远来辛苦,退在馆里,后更相见。”——《伊吉连博德书》齐明朝时期的半岛局势新罗与唐的军事联合:655年以后,新罗与唐朝结为军事同盟。唐朝在进攻高句丽屡次受挫的情况下,改变战略决定先灭百济,后灭高句丽。百济灭国:660年,唐、新罗联军大破百济,百济义慈王向唐军投降,被送往唐朝。百济复国运动:百济灭国后,百济旧将鬼室福信率众占据周留城(锦江口附近)与唐军对抗,意欲复国。同时,福信派遣使者前往倭国,期望倭国能够提供军事援助,并请求送回在倭国作人质的百济王子余丰璋(扶余丰,义慈王之子),立其为新的百济王。齐明女帝的亲征与驾崩齐明亲征:在接到福信的求援之后,齐明女帝不仅应允了福信的请求,向朝鲜半岛派遣救援军,帮助百济复国,而且还决定以66岁的高龄御驾亲征。齐明驾崩:齐明6年(660年)12月,齐明行幸难波宫,下令准备西征的武器。7年(661年)正月,齐明率领中大兄皇太子、大海人皇子等人,自难波出发,走海路前往筑紫。3月末,齐明一行抵达娜大津(今博多湾),在磐濑行宫(长津宫)滞留了1个多月。5月,齐明一行迁居朝仓橘广庭宫(位于今福冈县朝仓郡),开始进行出兵援助百济的准备工作。7月,齐明客死在朝仓橘广庭宫,享年67岁。中大兄称制与百济救援军齐明死后,中大兄皇太子素服称制,在长津宫“听水表之军政”,继续执行齐明的政策。不久之后,第一批倭国救援军护送百济王子余丰璋返回百济故地,被福信拥立为百济王。662年,倭国给福信送去了武器、粮食等军需物资。663年,倭国先后两次向朝鲜半岛派出军队,一次2.7万人,编成三军;另一次1万余人。就在这时,余丰璋与福信之间发生了内讧,结果福信被杀。唐、新罗联军在得知福信被杀之后,决定攻击百济遗臣们的大本营周留城。白村江海战天智2年(663年)8月27日,周留城附近的白村江,倭国的船与刘仁轨率领的唐朝水军不期而遇,两军交战,倭军败阵。翌日,倭军诸将决定抢先进攻唐军,唐军则自左右夹击倭军舟船,瞬息之间,倭军大败。倭军将领战死,百济王余丰璋与数人乘船逃亡高句丽。9月7日,周留城向唐军投降,从此百济名实皆亡。百济灭亡后,不少百济的王族、贵族、遗臣及遗民渡海亡命倭国。戊戌,贼将至于州柔,绕其王城。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阵烈于白村江。戊申,日本船师初至者与大唐船师合战,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坚阵而守。己酉,日本诸将与百济王不观气象而相谓之曰:“我等争先,彼应自退。”更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是时,百济王丰璋与数人乘船逃去高丽。——《日本书纪·天智纪》战后处理:①“甲子之宣”664年2月,大海人皇子在中大兄的授意下宣布了内政改革措施(“甲子之宣”):1、实施冠位26阶制度(大化5年的19阶=》26);2、氏族的序列化(“大氏之氏上赐大刀,小氏之氏上赐小刀,其伴造等之氏上赐干楯、弓矢”)。“甲子之宣”的意义:使群臣进一步组织化、官人化,加快官僚制机构建设的步伐。战后处理:②迁都近江迁都近江:667年,中大兄从飞鸟迁都至近江大津宫(今滋贺县大津市)迁都不得人心:“迁都于近江。是时,天下百姓不愿迁都,讽谏者多,童谣亦众。日日夜夜失火处多”。中大兄迁都近江的意图:害怕唐军的来袭;近江地处内陆部,既可利用淀川通向濑户内海,也可借陆路通往东国,是可进可退的战略要地。战后处理:③备战措施预备唐军来袭:664-667年间,朝廷在北九州及濑户内海沿岸的交通要冲,筑造了许多主要用于军事防御的朝鲜式山城,构成针对唐军来袭的防御体系。唐朝与倭国的战后交涉:唐朝对倭国没有军事进攻的意图;664、665年,唐朝曾两次排使者出使倭国表达通好之意。天智即天皇位天智7年(668年)正月,称制达7年之久的中大兄皇太子正式即位为天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天智天皇可能是日本史上第一位使用“天皇”作为自己称号的日本君主。“庚午年籍”“庚午年籍”的建立:天智9年(670年),朝廷为了制止“盗贼”和“浮浪”的现象,建立全国性的户籍。“庚午年籍”的意义:1、为日本史上第一次建立全国性的户籍;2、作为“氏姓之根本”,要永久保存(《养老户令》:“凡户籍,恒留五比。其远年者,依次除。近江大津宫庚午年籍不除”。);3、“遏奸欺之乱基”:律令制国家时期,庚午年籍经常是处理氏姓变更、身份变更的重要参考依据。大海人皇子与大友皇子天智即位之后立同母弟大海人皇子为东宫(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但两人后来关系恶化。天智10年(671年)正月,天智任命自己的长子大友皇子为太政大臣,苏我赤兄为左大臣,中臣金连为右大臣,苏我果安、巨势人、纪大人为御史大夫,构造出以太政大臣为首的官制,显露出想将皇位传给大友皇子的意图(父子相承的皇位继承)大海人出家天智10年(671年)9月,天智患病不起。10月17日,天智召大海人假意透露想传位于他,试探其是否有争位之心。大海人为表无意与大友皇子争位,当天便出家,随即离开近江去了吉野。庚辰,天皇疾病弥留。敕唤东宫引入卧内,诏曰:“朕疾甚,以后事属汝,云云。”于是,再拜称疾固辞,不受曰:“请奉洪业付属大后,令大友王奉宣诸政。臣请愿奉为天皇出家修道。”天皇许焉。东宫起而再拜,便向于内里佛殿之南,踞坐胡床,剃除鬓发,为沙门。于是,天皇遣次田生磐送袈裟。壬午,东宫见天皇请之吉野修行佛道,天皇许焉。东宫,即入于吉野。大臣等侍送,至菟道而还。——《日本书纪·天智纪》四年冬十月庚辰,天皇卧病以痛之甚矣。于是,遣苏贺臣安麻侣,召东宫引入大殿。时安摩侣素东宫所好,密顾东宫曰:“有意而言矣。”东宫于茲疑有隐谋而慎之。天皇敕东宫授鸿业,乃辞让之曰:“臣之不幸元有多病,何能保社稷。愿陛下举天下附皇后,仍立大友皇子宜为储君。臣今日出家,为陛下欲修功德。”天皇听之。即日出家法服。因以,收私兵器,悉纳于司。壬午,入吉野宫。时,左大臣苏贺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连及大纳言苏贺果安臣等送之,自菟道返焉。或曰:“虎着翼放之。”是夕,御嶋宮。——《日本书纪·天武纪上》大友掌握朝廷实权在天智病重期间,左大臣苏我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连、御史大夫苏我果安臣、巨势人臣、纪大人臣五人两次盟誓要效忠大友皇子。在天智死后,以大友皇子为中心的六人体制掌握了近江朝廷的实权。(天智10年11月)丙辰,大友皇子在于内里西殿织佛像前,左大臣苏我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连、苏我果安臣、巨势人臣、纪大人臣侍焉。大友皇子手执香炉,先起誓盟曰:“六人同心奉天皇诏,若有违者必被天罚,云云。”于是,左大臣苏我赤兄臣等手执香炉,随次而起,泣血誓盟曰:“臣等五人随于殿下奉天皇诏,若有违者,四天王打,天神地祇亦复诛罚,卅三天证知此事,子孙当绝,家门必亡,云云。”壬戌,五臣奉大友皇子,盟天皇前。十二月癸亥朔乙丑,天皇崩于近江宫。——《日本书纪·天智纪》壬申战火智死后,退居吉野的大海人听闻近江朝廷为给天智修建山陵,在美浓、尾张征调人夫并配以武器,怀疑此举别有用心。大海人又听闻朝廷自近江至飞鸟地区多地设置了监视人,还命令宇治桥守桥者禁止大海人的人运输私粮,决定先发制人,向近江朝廷起兵,壬申之乱爆发。(天智10年=671年11月)癸未、至吉野而居之。是时、聚诸舍人谓之曰「我今入道修行、故随欲修道者留之。若仕欲成名者、还仕于司。」然无退者。更聚舍人而诏如前。是以、舍人等半留半退。十二月、天命开别天皇崩。是月、朴井连雄君、奏天皇曰「臣、以有私事、独至美浓。时、朝庭宣美浓・尾张两国司曰、爲造山陵、豫差定人夫。则人别令执兵。臣以爲、非爲山陵必有事矣、若不早避当有危欤。」或有人奏曰「自近江京至于倭京、处々置候。亦命菟道守桥者、遮皇大弟宫舍人运私粮事。」天皇恶之、因令问察、以知事已实。于是诏曰「朕、所以让位遁世者、独治病全身永终百年。然今不获已应承祸、何默亡身耶。」(天武元年=672年)六月辛酉朔壬午、诏村国连男依・和珥部臣君手・身毛君广、曰「今闻、近江朝庭之臣等、爲朕谋害。是以、汝等三人、急往美浓国・告安八磨郡汤沐令多臣品治・宣示机要而先发当郡兵、仍经国司等・差发诸军・急塞不破道。朕今发路。」——《日本书纪·天武纪上》壬申之乱的结束从672年6月到8月,被后世称为日本古代最大的内乱的壬申之乱仅仅两个月不到就以大海人一方大获全胜而结束。大海人为了稳定朝局,近江朝廷一方人等,除了首脑部8人或自杀或斩或流放之外,其余人等都被赦免。壬申之乱爆发时,天智的很多国政改革才刚刚起步,再加上大友皇子缺乏天智的权威,因此近江朝廷想通过并不成熟的律令体制从西国征集兵力十分不顺畅。反观大海人皇子亲自赶赴东国,以看似“传统”的手段和渠道成功取得了东国大小豪族的武力支持。(7月壬子)于是。大友皇子走无所入。乃还隐山前。以自缢焉。时左右大臣及群臣皆散亡。唯物部连麻吕。且一二舍人从之。(中略)乙卯。将军等向于不破宫。因以捧大友皇子头而献于营前。八月庚申朔甲申。命高市皇子宣近江群臣犯状。则重罪八人坐极刑。仍斩右大臣中臣连金于浅井田根。是日。左大臣苏我臣赤兄。大纳言巨势臣比等及子孙并中臣连金之子。苏我臣果安之子悉配流。以余悉赦之。(中略)丙戌。恩勅诸有功勋者而显宠赏。——《日本书纪·天武纪上》壬申之乱的影响天智朝的近江朝廷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汉文学高峰,大友皇子本人就曾以其深厚的汉文造诣和非凡的气质深受665年出使倭国的唐朝使者刘德高赞叹“博学多通,有文武才干”,“风骨不似世间人,实非此国之分”。但近江朝廷的绝大部分成就,连同大友皇子本人都葬身于壬申战火,对于日本文化史是一大损失。大友皇子在天智死后尽管掌握近江朝廷实权,但其本人是否即位史料无载。大友死后1198年的明治3年(1870年),当时的政府追赠了大友皇子“弘文天皇”的称号。壬申之乱大海人能够政变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化改新至天智朝的种种中央集权的内政改革尚未成熟,“兄终弟及”“部民制”等旧传统仍然深入人心的时代特殊性。壬申之乱使当时位于近江朝廷中枢的苏我氏等传统大豪族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大海人皇子则因为武力政变的成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权威性。大海人深知今日这些旧制度能助其打败近江朝廷,明日就可能帮助别人打败自己。因此,大海人在战后继续延续天智朝的种种改革,倭国迈向律令体制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脚步在大海人即位后显著加快了。小结复习和巩固1.以下事件中不属于齐明朝时期的是()。A.杀苏我入鹿 B.百济灭国 C.有间皇子之乱 D.营造“天宫”2.白村江海战的对战双方是倭国、百济联军与()联军。A.隋、新罗 B.隋、高句丽 C.唐、新罗 D.唐、高句丽3.以下事件中属于天智朝时期的是()。A.施行冠位十二阶 B杀有间皇子 C.迁都藤原京 D.庚午户籍4.672年壬申之乱的对战双方是()。A.有间皇子与齐明天皇 B.天智天皇与大海人皇子C.大友皇子与大海人皇子 D.大友皇子与齐明天皇第二节、天皇神圣化与日本的诞生第二节的主要内容一、天武的神圣化及其皇亲政治二、天武死后的动荡与政权重组三、持统朝统治策略与日本诞生天武即天皇位天武2年(673年)2月,大海人在飞鸟净御原宫即位,是为天武天皇,鸬野皇女被立为皇后。在壬申之乱中有功勋之人都得到封爵等褒奖。同年闰6月,新罗同时向倭国派出祝贺天武即位的贺腾极使和吊唁天智驾崩的吊丧使,但是8月,天武朝廷只允许贺腾极使入京,而让吊丧使自筑紫原路返回新罗,显示出天武有意向外国使节昭示新的王朝成立的意图。天武的神圣化与“天皇”号在武力取得壬申之乱的胜利之后,天武本人被神圣化。在《万叶集》所记载的《壬申年之乱平定以后歌》中,有“大君,神之座者,赤驹之腹触过的田地变为皇都”、“大君,神之座者,水鸟群集的水沼变为皇都”等对天武的颂歌。在这种气氛下,天武的权威和权力达到了以往倭王所未及的高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武天皇是首位使用“天皇”号的日本君主(天皇号天武说)一直是日本学界的通说。尽管现在不少学者持天皇号推古说或者天智说,但是由于近年有“天皇”及“皇”字天武朝时期木简的出土,天武朝使用“天皇”号已经被考古学所证实。至于天武是不是首位生前使用“天皇”号的日本君主还有待研究天武朝的皇亲政治凭借着前所未有的权威和权力,天武一朝一改倭王权长期采取的各大豪族分掌各要职的惯例,并没有沿用天智朝设置的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御史大夫的官制。天武构建出了天皇直接统辖各司,皇后、皇太子辅政,朝廷各要职则由天武各皇子等皇亲负责的“皇亲政治”,这是日本史上首次建立天皇专制体制。官人的选任、考课及选叙天武朝选拔、任用及考核官人既承袭了以往重视出身、血统的原则,也开始强调个人才干的重要性。关于出身于畿内豪族的官人及女官选任:天武2年(673年)5月,“诏公卿大夫及诸臣、连并伴造等曰:‘夫初出身者,先令仕大舍人,然后选简其才能,以充当职。妇女者,无问有夫无夫及长幼,欲进仕者听矣。其考选准官人之例。’”关于出身于地方豪族的官人选任:天武5年(676年)4月,“(畿内以外的人)欲进仕者,臣、连、伴造之子及国造子听之。唯虽以下庶人,其才能长亦听之。”关于官人的考课及选叙:天武7年(678年)10月,“诏曰:凡内外文武官,每年,史以上其属官人等,公平而恪勤者,议其优劣,则定应进阶。正月上旬以前,具记送法官。则法官校定,申送大辨官。”关于官人考选的前提条件:天武11年(682年)8月,“凡诸应考选者,能检其族姓及景迹,方后考之。若虽景迹行能灼然,其族姓不定者,不在考选之色。”重构氏姓制:八色之姓随着“出身加才干”的官人考选基本原则的确立,朝廷开始着手改革由臣、连、造、军、直、史、县主等旧族姓构成的社会身份秩序。天武13年(684年)10月,“更改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即用“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八种新族姓重新构建社会身份秩序。“八色之姓”中,“真人”主要授予继体以来倭王的近亲后裔;朝臣、宿祢和忌寸主要分别授予旧族姓中的臣姓、连姓和直姓有力氏族;新的臣、连姓授予那些没有被赋予其他新族姓的氏族;道师、稻置两姓史料上未见赐姓之例。此外,在新的社会身份等级体制中,皇亲氏族(皇族)不在“八色之姓”授予对象之列,表示皇亲地位在其他氏族之上,也显示出天武抑制其他氏族,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皇亲集权政治的意图。新的位阶制天武14年(685年)正月,天武将天智朝的冠位26阶扩充至60阶,并首次明确区分了皇亲与诸臣的位阶。在新的位阶制中,以草壁皇太子为首的诸皇子也都被授予了位阶,只有天武天皇和鸬野皇后位于位阶秩序之上,反映了以天皇为中心的集权秩序的进一步确立。(天武14年=685年正月)丁卯,更改爵位之号,仍増加阶级。明位二阶,净位四阶,毎阶有大、广,并十二阶,以前诸王已上之位。正位四阶,直位四阶,勤位四阶,务位四阶,追位四阶,进位四阶,毎阶有大、广,并卌八阶,以前诸臣之位。是日,草壁皇子尊授净广壹位,大津皇子授净大贰位,高市皇子授净广贰位,川嶋皇子、忍壁皇子授净大参位,自此以下诸王、诸臣等増加爵位各有差。——《日本书纪·天武纪下》废部民制,改食封制随着官僚制的确立,象征皇族和豪族经济特权的部民制也被废止,改行食封制。废除部民制:天武4年(675年)2月,“诏曰:‘甲子年诸氏被给部曲者,自今以后,皆除之。又亲王、诸王及诸臣并诸寺等所赐山泽嶋浦、林野陂池,前后并除焉。’”食封制:根据位阶、官职、功绩等,官人们被赐予相应数目的封户,依照一定的收取比率,封户上缴的税的一部分成为官人的收入。宗教政策武力夺位的天武也非常重视神祇祭祀和佛教所起的政治作用。神祇祭祀:壬申之乱时,在从吉野奔向东国的途中,天武曾遥拜伊势神宫的天照大神,祈求神祇的加护,借以鼓舞士气。即位后的天武派自己的女儿大伯(大来)皇女去伊势神宫仕奉(伊势斋宫制),以强调天照大神对其即位的庇护。天武期间,还确立了大尝祭、新尝祭、广濑大忌神祭、龙田风神祭等祭祀。佛教政策:在建立包括天神地祇的祭祀体系的同时,天武对佛教也实行振兴政策。例如,天武2年(673年),在川原寺“聚书生,始写一切经”,并开始建造高市大寺(大官大寺);天武5年(676年),朝廷向地方派出使者,讲读《金光明经》《仁王经》两部护国经典;天武6年(677年),“大设斋于飞鸟寺,以读一切经”,天武“御寺南门而礼三宝”;天武14年(685年),诏令“诸国每家作佛舍,乃置佛像及经,以礼拜供养”。此外,寺院有官寺和私寺之分,官寺一般为大寺院,由官司直接掌控。佛教镇护国家的色彩开始慢慢地显现,逐步向护国佛教演变。伊势斋宫无文银钱与富本钱吉野盟誓天武即位后,为了“千岁之后,欲无事”的目的,于天武8年(679年)5月,与鸬野皇后以及草壁皇子(皇后所出)、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忍壁皇子(以上为天武之子)、河岛皇子、芝基皇子(后两位为天智之子)在吉野宫盟誓。众皇子发誓要遵从天武的命令齐心协力,天武和皇后则发誓要对“异腹而生”的皇子们一视同仁。天武10年(681年)2月,天武立草壁皇子为皇太子,“以令摄万机”。天武驾崩与皇后称制朱雀元年(686年)7月,病重的天武敕令:“天下之事,不问大小,悉启于皇后及皇太子”。在天武病重时期,鸬野皇后已经掌握了朝廷大权。同年9月,天武病故,鸬野皇后“临朝称制”,并在飞鸟净御原宫的南庭为天武举行殡宫仪式,其目的应该是想借给天武举行葬礼的机会,确保能让草壁皇太子顺利继承皇位。大津皇子之乱在殡宫仪式开始后不久,由于川岛皇子的密告,大津皇子的“谋反”被发觉。大津皇子因此被捕并被赐自尽,其主要的追随者也被流放。大津皇子自尽时只有24岁,其妃山边皇女(天智之女)批发赤足,追随大津共赴黄泉。天武12年(683年)2月,天武令21岁的大津皇子也开始“听朝政”。大津皇子的母亲大田皇女是鸬野皇后的同母姐姐,两人都是天智天皇之女,因此大津皇子的血统和草壁皇太子一样高贵。加之大津皇子文武双全,备受天武喜爱。大津皇子毫无疑问是继承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对于鸬野皇后和草壁皇太子有着非常大的威胁。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大津皇子之乱”是鸬野皇后为了草壁皇太子能够即位故意制造的冤案。草壁早逝与持统即位由于草壁皇太子只有二十几岁,其即位还存在种种阻力,因此天武的殡宫仪式越来越长,天武迟迟没有下葬。在长达两年之久的殡宫仪式中,草壁皇太子多次率领群臣出现在殡宫,力图通过天武的神威,树立其皇位继承人形象,确保皇权平稳地向以自己为首的新政治秩序过渡。在天武终于被下葬,即位时机已经成熟之时,持统3年(689年)4月,草壁皇太子因病而亡,时年28岁。当时,草壁皇太子之子轻皇子只有7岁不可能继承皇位,皇位极有可能被其他的天武皇子所夺取。为了保住自己皇孙的皇位,鸬野皇后最终于持统4年(690年)正月,选择自己即天皇位,是为持统天皇。飞鸟净御原令持统天皇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天武遗留下来的改革事业,致力于完成中央集权律令制国家的构建。在即位仪式前一年的持统3年(689年)6月,持统向诸司颁布了“令一部廿二卷”,史称《飞鸟净御原令》。《飞鸟净御原令》是日本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典,其编纂始于天武10年(681年)。是年,天武发布诏令,“欲定律令,改法式”。《净御原令》历经8年,最终在持统手上编纂完成,可惜其全文没能流传下来。《净御原令》对天武朝的一些制度进行了微调,总体延续了天武朝的改革方向。持统的统治策略由于持统本人不具备天武卡里斯玛性的权威,因此《飞鸟净御原令》的中央官制在天武朝官制的基础上,恢复了太政大臣和左右大臣,并将纳言分为大纳言、中纳言及小纳言三职,以辅佐天皇理政。持统天皇一方面延续了天武朝的皇亲制度,重用高市皇子等天武皇子,另一方面为了制衡皇亲和其他氏族,又让皇太子轻皇子和出身新兴氏族藤原氏的藤原不比等联姻。此外,持统在位时频繁行幸吉野等壬申之乱旧地,向天下宣示自己才是天武的正统继承者。新宫都的建造天武遗留下来的另一项事业是新宫都的建造。公元7世纪以后,飞鸟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大王宫的集中地的同时,佛教寺院以及中央豪族的住宅等与王权相关的设施也散布在这一地区,自然而然地形成宫都空间,也就是史料上所称的倭京(飞鸟京)。倭京虽然以大王宫为中心,但是豪族宅地的所在并非是依照大王的意志所决定的,而往往是豪族依照自己的意志建造其势力所在的根据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倭京阶段的豪族宅与大王宫是相对独立性的存在,大王宫并没有被视为绝对权威的象征。随着律令制国家建设的推进,体现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规划性宫都的建设也就提上了日程。藤原京、宫的建造经过天武于天武5年(676年)开始着手新宫都的建造计划,“是年,将都新城,而限内田园者,不问公私,皆不耕悉荒,然遂不都矣”,这一年的造都计划最终被搁置。天武11年(682年)3月,建设新都之事重又被提出。天武派人赴“新城”查看地形,拟造新都。天武本人也亲自巡视“新城”,确定“新城”中的宫室之地。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新城”就是后来的新益京(藤原京)。持统即位后不久即着手继承天武的遗志,进行新宫都的建造。持统4年(690年)10月,持统派遣高市皇子等人去看藤原宫的选定地。同年12月,持统亲自视察藤原宫的选定地。持统5年(691年)10月,持统派遣使者,举行新益京镇祭仪式。持统6年(692年)正月,持统亲自视察新益京的道路。同年5月,持统派遣使者举行藤原宫镇祭仪式,并遣使者献币于“伊势、大倭、住吉、纪伊大神,告以新宫”。持统8年(694年)12月,持统从飞鸟净御原宫迁入藤原宫。藤原宫藤原宫位于奈良县橿原市,其周围三面环山,北有耳成山,东有香具山,西有亩火山(亩傍山)。根据考古发掘调查,藤原宫的宫域范围,东西长925米,南北宽907米,四面宫墙上共开有12个宫城门(每面3门)。宫域内有大极殿院、朝堂院、内里、官衙等遗迹。朝堂院、大极殿院、内里自南而北排列在藤原宫的中央,其东西两侧有若干个官衙区。大极殿院的回廊约东西115米、南北155米,南面开有大极殿门,此门恰处于藤原宫的中心位置。大极殿门以南是朝堂院,左右两侧各建有6个朝堂,共为12堂。朝堂院被回廊所围,规模为东西230米、南北318米。朝堂院的南面还有一对朝集殿,朝堂院与朝集殿都是臣下的空间。大极殿门以北是天皇所在的空间。大极殿是正面9间(约44米)、侧面4间(约19米)的基石瓦茸建筑;大极殿的北面为内里,有内外郭相围,外郭南北378米、东西305米,内郭结构尚未判明。藤原京关于藤原京的京域范围,考古学者的推论也是几经发展。1969年,岸俊男氏提出了东西4里、南北6里的藤原京复原案。在岸氏复原案中,京域内实施条坊制,南北12条、东西8坊,藤原宫位于京域内的偏北中央,京域的边界皆由大和地区的古道界定,东为下道,西为中道,北为横大路,南为阿倍山田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岸氏复原案在学界占有通说的位置。但是1996年,在橿原市的土桥遗址和樱井市的上之庄遗址发现了藤原京的东西京界,两个京界之间的距离是5.3公里(大约10里),超出了岸说假设的藤原京的东西范围。由此,岸氏藤原京复原案的说服力降低。目前,取而代之占有通说位置的是小泽毅、中村太一的大藤原京复原案。即藤原京以《周礼·考工记》所述的理想型都城为范本,其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和南北皆为5.3公里,南北10条,东西10坊,藤原宫位于正方形的中央。新益京(藤原京)复原图(飞鸟时代末期)奈良县橿原市及高市郡明日香村交界藤原京的历史意义藤原京是古代日本最早的规划性宫都,在日本都城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藤原京位于奈良盆地的南部,其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这就意味着藤原宫所处的地势不利于表现天皇在律令制国家中的最高权威。因此,藤原京其宫都的地位只持续了16年,和铜三年(710年)即被平城京所代替。持统让位轻皇子持统11年(697年),草壁皇子之子轻皇子长至15岁,其性格“天纵宽仁,愠不形色,博涉经史,尤善射艺”。可能是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担心久则生变重蹈草壁皇子覆辙,尽管因为轻皇子年纪太轻,朝廷中有很多的反对意见,身为祖母的持统还是决定强行禅让皇位。但是持统朝时期,草壁皇子的异母兄,同时也是在皇族中有巨大威望的天武长子高市皇子尚健在,持统一方面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让其总揽国政,另一方面也对他十分忌惮。在持统10年(696年)7月10日高市皇子薨了之后,持统在翌年(697年)2月16日立即立轻皇子为皇子,并在同年8月1日让位于轻皇子,是为文武天皇。太上天皇制鉴于文武以15岁这样的年纪即位史无前例,持统在让位后仿照中国的太上皇帝建立了太上天皇制度,自己作为日本史上首位太上天皇,与文武天皇祖孙在文武朝前期共治天下。由于持统创设太上天皇制的本意是想稳固年幼的文武天皇的统治,因此太上天皇在制度上与天皇共享皇权,地位几乎相等。这样的制度设计在太上天皇和天皇关系良好的时期,有助于皇权和朝廷的稳定,但是也蕴含着容易导致太上天皇和天皇对立的隐患。“日本”国号日本将本国的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国”的确切时期不明。由于大宝元年(701年)的遣唐使已经自称“日本国”使臣,而白村江海战时唐朝和朝鲜诸国仍然称呼日本为“倭国”,因此倭国改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