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素养与语文阅读
“语文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有偏于理论角度的“素养说”,有偏于实践角度的“力量说”,也有两者兼之的“综合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使同学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力量和肯定的审美力量、探究力量,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从这段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文字看,我以为“语文素养”应是指一个人在语文方面养成的基本的学识、力量、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的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的内涵至少包含了学问、力量、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学问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力量需一步一步的炼就,情感靠日复一日的养成。所以,“语文素养”的培育需要经受一个汲取内化的过程。汲取内化就是读书感悟,就是积累提升。唐代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词人苏轼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清代文人蒲松龄曰“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前人的读书阅历告知我们,语文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语文阅读。
学问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础,阅读能拓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学问。人生阅历是由直接阅历和间接阅历构成的,一个人即使阅历再丰富,他的直接阅历也是有限的,阅读赐予人的便是间接阅历,这种阅历能拓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学问。“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广读博览就是“积土”、“积水”,就是贮存人生的养料。现代语文大师吕叔湘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时说:“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也许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鲁迅、茅盾、朱自清、巴金这些大师们学问渊博,思想开阔,著作丰厚,无不得益于广博的阅读和丰厚的积累。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外显,阅读能增加人的语感。阅读有很多方法,有观其大略的跳读、默读,有务求一字一词之妙的精读、朗读。对于中同学而言,要培育语感,就必需重视朗读吟诵。朗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它能调动人的生活积累,全身心地去感受品尝语言文字,能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挖掘出来,深化体察出的内心。闻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还是感流,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它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其它的含义联系起来。”朗读能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学问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现代心理学讨论表明,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可以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识的语言流便自然而然地泻出,常常朗读,词语、句式、情感就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快速感悟领悟语言文字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语感。语感一旦从“所知”变为了“全部”,就会服务于语言载体,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敏锐语感的妙处。吕叔湘先生曾说,“一个同学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古之学者是深知语感之妙而重视阅读的,他们从小就诵读《四书》《五经》,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诵读唐诗、宋词、元曲,乃至诵读《史记》《汉书》,一切可读之物都在其诵读之列。宋代学者司马光就说过,“书不行不成诵,或在立刻,或在中夜不寝之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诵读是积累内化,是体验感悟,是接受熏陶。“记诵之法,学问之舟”(清·章学诚),诵读多了,学问厚实了,语感增加了,理解、记忆、表达的语文力量就自然形成了。“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李白正因“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才有了他“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的激越才情;杜甫正因“群书万卷常暗诵”,才有了他“下笔如有神”的奇妙创作境界。
思维力量是语文素养的内核,阅读中思索体悟,能不断提高人的思维素养。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讨论语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美丽的诗文或意境幽,或构思妙,或语言美,或结构巧,或手法活,或兼而有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仅十字描绘出的天地宽阔、江水清得连月亮都能触手可及的美妙意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寥寥几句中运用白、粉、青、绿四种颜色构成的春意盎然的清爽图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一“绿”一“闹”显示出的春天勃勃的生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工整奇妙的韵味,这些等等何不需要读者的“熟读精思,分析琢磨”以及认真体验和深切感悟?“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必需入境,必需思索,由于语文学习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需要思维、想象、联想、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加。文字描述的东西是抽象的、平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不能重涉历史,不能重蹈意境,阅读中读者要跨越时空的阻碍,绽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行再创作,重现历史,构建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悟到文字的力气,感受到文学的奇妙。“学而不思则罔”,在思中读,悟出文本的深刻内涵;在读中思,熬炼思维力量。
情感是语文素养的重心,阅读就是同文明对话,同高尚的人进行情感沟通。人们诵读的文本多是经受历史沉淀、久经考验的经典名篇,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珍宝,社会文明的结晶,它们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才智,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乐观健康的价值追求。孔子的“仁爱”,老子的“道义”,屈原的“爱国”,李白的“豪迈”,苏轼的“旷达”,纪晓岚的“机敏”,都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精神的熏染。经典名著是我们思想之园地,精神之源泉,“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法·雨果),经常诵读,时时浸润,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就会渐渐铸就,高尚高雅的情感就会逐步养成。“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俄·乌申斯基),阅读就是同文本进行思想的沟通,是和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与同时代的人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融。学者摩罗曾说过,“真正的学习主要靠自己广泛地阅读,与那些宏大著作背后的宏大心灵沟通”。“不读诗书形体陋”(清·吴嘉纪),很难想象一个不喜爱读书的人是一个修养好、内心丰富的人。
审美力量是语文素养最高境界的体现,“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能提升审美情趣,能养成审美力量。我们平常要求同学阅读的文本,或是流芳百世、给人精神滋养的传统经典,或是布满朝气和活力、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现当代优秀作品。假如从美学角度讲,这些文章中应有一番奇美的境地,诸如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结构美、手法美等,都有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去挖掘、去体验、去品尝。陶渊明《饮酒》对高洁的秋菊的钟爱,沈括《活版》中对我国首创的印刷术的赞美,郑板桥《竹石》对坚毅坚韧青竹的偏爱,朱自清《春》对生气盎然的春天的宠爱,史铁生《我与地坛》对宏大母爱的讴歌,无不体现出高尚的审美情趣。“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觉”,作品的阅读也是如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假如用美的眼光,站在美的高度,体会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就能挖掘出大自然和生活中蕴含的美,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沧州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安装
- 2025年本溪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2025年山东客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教材
- 2025年驻马店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双颌前突的临床护理
- 《朗读节奏划分》课件
-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整数、小数和负数的认识复习(二)-1教案
-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北京版)-平面图形的测量复习(一)-3学习任务单
-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北京版)-比和比例复习-1教案
- 英语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中考英语宾语和状语从句专项训练
- 【MOOC】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保护长江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主题班会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工程经济与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1)
- 美国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师范大学
- 《短视频拍摄与制作》课件-3短视频中期拍摄
- 2024年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浅谈热贡霍念藏地区的五月嘛尼法会
- 水资源管理工作程序PPT课件
- 上海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范围内特定施工作业申请
- 民航机场不停航施工管理及技术措施
- 施耐德断路器产品参数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