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塑造的文化同化殖民与被殖民的双向模拟《北迁季节》的后殖民视角解读_第1页
被塑造的文化同化殖民与被殖民的双向模拟《北迁季节》的后殖民视角解读_第2页
被塑造的文化同化殖民与被殖民的双向模拟《北迁季节》的后殖民视角解读_第3页
被塑造的文化同化殖民与被殖民的双向模拟《北迁季节》的后殖民视角解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塑造的文化同化殖民与被殖民的双向模拟《北迁季节》的后殖民视角解读

塔切萨利是丹阳最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北方运动》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这位阿拉伯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将苏丹文学和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北迁季节》刻画了穆斯塔·萨义德利用东方主义幻影勾引多名西方女性与之发生性关系,最终致她们死亡。穆斯塔·萨义德在无名叙述者的家乡结婚生子,过上了安定的隐居生活。然而,在被无名叙述者逼迫讲述自己的一生后他因无法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最终在尼罗河投河自尽。在霍米·巴巴看来,体现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状态是模拟。[1]巴巴说:“模拟不仅仅通过差异和欲望的重复滑落破坏了自恋的权威,它是一种殖民性的定位过程,是一种在被阻断的话语中跨类别的和差异性的知识。”[2]本文从巴巴提出的模拟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北迁季节》中殖民双向模拟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在模拟的过程中,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者文化的影响,甚至会走向被他者文化内化的结局。同时,本文指出单纯的文化身份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身份混杂将是大势所趋。一、被统一的意识—殖民者的统治模拟策略学校教育是殖民国进行统治模拟的方式之一。学校里的通用语言为英语,教学机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自然都是西方文明的投射。被殖民国的学生们在这里受到的教育核心是西方文明优于一切。小说开篇便出现了主人公穆斯塔法选择学习西方文明的场景。他向前来宣传招生的身穿制服骑大马的人询问:“我能扎你这样的缠头吗?”他指着他头上那像圆屋顶一样的东西。那人回答:“这可不是缠头,这叫帽子,叫宽边帽。等你长大成人,走出学校到政府里做官时,你就会戴这样的帽子了。”[3]年幼的穆斯塔法虽然还不懂得做官这些道理,但是他已经被象征着西方文明的圆顶帽深深吸引。于是他说:“那学校我去。”[3]如果说穆斯塔法主动请愿去上学是主动的模拟,那么穆斯塔法的妈妈在儿子把事情前前后后都告诉她后,“双眸闪亮,两唇微启,仿佛欲喜欲言”[4]的表现无疑是一种间接模仿。她是在欣喜儿子即将接受“先进文明”的教育。无论是主动模仿还是被动模仿,被殖民者的模拟行为都源自殖民国的统治模拟政策。意识形态也是殖民者希望激发被殖民者认同的一个有效区域。殖民者通过灌输被殖民者他们的意识形态,使得被殖民者产生想要无限模仿靠近殖民者的欲望。无名叙述者在试图拼凑穆斯塔法谜一样的一生时,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了穆斯塔法的同僚。据这位退休官员回忆,“在我们那个时代,英语是飞黄腾达的钥匙,谁不掌握它,就甭想有什么前程”[5]。退休官员一语道破了当时西方文明压倒其他任何文明这一观念在苏丹深入人心的状况。殖民者一直向被殖民者鼓吹西方优越理念,以穆斯塔法为代表的一批苏丹先进知识分子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长大的。为了成功,他们乐于接受西方教育。在穆斯塔法读满初中3年后,他的英国校长对他说:“这个国家不够你脑袋瓜子驰骋的,你远游他乡吧,到埃及去,要不就到黎巴嫩或英国去。我们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你了。”[6]校长对穆斯塔法的培养正是殖民策略的体现,他不强加文化,但是却一步一步将穆斯塔法引诱到西方文明中去。在穆斯塔法的求学期间,他不仅受到了这一个英国人的帮助。穆斯塔法回忆,“校长后来还为这次成行提供方便,让我得到了政府的奖学金,免费进入开罗的一所高中。我怎么就命中注定要遇上许多这样的人呢?他们帮助我,提携我”[7]。实际上,读者非常明白,这些帮助他提携他的人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正是西方殖民者在实施模拟政策,激发被殖民者认同意识的行为。穆斯塔法不是唯一一个受到此政策影响的人,很多的苏丹人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书中无名叙述者在一次出差旅行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怎么去告诉迈哈竹卜,说某一位部长在自己那场收到暴风雨般掌声欢迎的长篇演讲中谈到:‘学生们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和人民的现实状况之间不应该产生矛盾。每个受教育者今天都想坐舒服的办公室,住有空调设备的花园洋房,坐美国造的汽车,来来往往在大街上疾驰。’”[8]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义正词严的苏丹部长,“每年夏季都要离开非洲,到他在洛迦诺湖滨别墅里去避暑几个月。他夫人的日用品是用专机从伦敦的希罗达兹运来的”[9]。并且无名叙述者还注意到他们开会的“‘独立宫’是借召开这次会议的名义而修建的,耗资一百万磅以上。这座全圆型的宫殿式建筑物是由伦敦设计的”[10]。从以上叙述不难看出,殖民者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我们统称为文明的东西,已经深深嵌入苏丹人的脑海之中。苏丹人正在用西方的标准衡量和构建他们的生活。(二)被东方文明的东方化当然,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殖民文化并非一路畅行无阻。来自西方文明的人也同样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罗伯特·扬曾经对英国殖民统治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殖民主义力量,如英国,并不消灭或破坏一种文化”[11]。当穆斯塔法走向开罗,他遇到了待他视如己出的罗宾逊夫妇。1400年来﹐开罗一直都是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任何一个入侵者都必须尊重那里的伊斯兰文化和感情才能存在。在东方文明的影响下,“罗宾逊先生皈依了伊斯兰教,埋在开罗”[12]。罗宾逊太太,伊丽莎白·西蒙“在见到他(穆斯塔法)时是有信仰的,但她背叛了自己的宗教”[13]。除了罗宾逊夫妇,其他一些西方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东方化。例如与穆斯塔法有染的西方女孩安妮·翰明特“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深受东方哲学的影响,曾在信奉佛教还是信奉伊斯兰教之间徘徊不定”[14]。以上的例子无疑是西方殖民者被东方文明内化的结果。殖民权力的权威性在这里模糊了。巴巴也认为,殖民权力的权威性也并不直接为殖民者所据有,它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所共同拥有的东西。[15]二、模拟策略对殖民地的抵抗(一)被救赎的“我”i法模拟(Mimicry)不是对殖民话语的简单重复。被压迫者表面上不张扬自己的真实态度,不是对处于宰制地位的话语屈膝认同,而是伪装自己进入殖民主流话语,然后借用模仿的机会对殖民话语或主流话语进行模仿。在殖民者展开统治模拟策略时,被殖民者也展开了抵抗模拟策略,包括移民模拟和对殖民者话语的模拟。位移使他们的身份由原先的被殖民者转变为主流社会中的少数族。对于穆斯塔法而言,来到伦敦便是他之前模拟行为的延续,这种延续使他得以深入殖民话语内部,穆斯塔法曾对他们说:“我是以入侵者的身份来到你们当中的。”[16]刚刚深入殖民话语内部的穆斯塔法曾在脑海里有一个明确的使命,那就是“征服”。在此过程中,穆斯塔法发现了殖民话语的矛盾以及奴役性,他说,“他们教会我们如何怎么用他们的语言说是”[17]。如果说穆斯塔法的抵抗从一开始是明显而暴力的,那么无名叙述者的抵抗相比之下要隐蔽温和得多。他曾竭尽全力拼凑穆斯塔法谜一样的一生,在此期间也多次对殖民关系做出了思考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曾说:“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我不明白,他们来到我们的家园是怎么回事,可不可以说我们目前和将来正在遭到毒化?他们迟早是要滚出我们国家的,就像历史上许多民族离开许多国家一样。他们的语言,我们还是要讲的,但那时我们不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也不会有对他们感恩戴德的表现。我们将保持我们这个普通民族的本色,即便我们什么也不是,那也是我们自己的事。”[18]无名叙述者的态度恰好应和了巴巴对模拟的界定。他认为殖民模拟是一种复杂、含混、矛盾的表征形式,而且模拟自身也在不断地产生延异、差别和超越。一方面,它是一种拒绝、不服从和摒弃的过程;另一方面,它也“挪用”一切有益和有用的东西来改革、调整和规范自身。[19]三、模拟的必要性《北迁季节》中,萨利赫以一个被殖民作家敏锐的洞察力昭示出模拟是殖民者的统治策略,殖民者在意识形态方面激发被殖民者的认同意识。在教育上,殖民者为被殖民者提供便利的教育机会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旨在将被殖民者中精英知识分子培养成他们的爪牙;在其他意识形态方面,殖民者用日常语言不动声色地用自己的文明浇灌他们的思想,以达到激发认同和同化的效果。文中,穆斯塔法和无名叙述者都被激发了认同意识,他们离开家乡到殖民国接受教育,会流利地使用殖民国语言。甚至,走火入魔的穆斯塔法完完全全被殖民意识形态同化,以至于他无法在家乡找到文化认同感,最终选择溺水身亡。同时,萨利赫也以一个被殖民作家的民族感和信念表述出模拟更是被殖民者的抵抗策略,他们通过模拟进入殖民话语内部,发现其矛盾,并且以挪用、含混等方式动摇殖民国的权威。文中穆斯塔法虽然发现殖民话语的矛盾,可是他还是更倾向于殖民文化,最终无法动摇殖民的权威。而无名叙述者则比穆斯塔法更往前走了一步,他不但发现了殖民话语的矛盾,同时也保持了民族的个性,声明即使使用殖民语言,民族也还是本身的民族。所以小说结尾,无名叙述者在洪水漩涡中发出了求救的声音,这便是民族个性不灭的表现。在殖民过程中,有些人会丢失自己的本土文化身份,但这样的发展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正如文中的穆斯塔法和罗宾逊夫妇都被他者文化同化一样。不管这样的尝试是否成功,模拟都是异国文化协商的一个有效途径。巴巴的理论恰可帮助发现跨文化交流的真实状况,即便是文化输出,也不可能是单向的,即便是强势文化也必然受到弱势文化的打扰和搅动。(一)激发被统一的认同意识在殖民期间,殖民者从意识形态方面对被殖民者进行激发,以期达到被殖民者认同殖民者的效果,一旦此认同意识被激发,它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便在被殖民国取得独立后很长时间都会深深扎根于被殖民者脑海中。这些意识形态方面涉及教育、语言等。(二)暴力行为的西化此外,模拟作为一种策略,其反抗性也不仅仅体现为揭开矛盾,更在于通过挪用和改写,实现对权威的讥讽、消解和颠覆。然而穆斯塔法却没有做到这一点,穆斯塔法却在这条路上迷失了自我,被西方文明深深吸引,最终被西化。在行动上,他疯狂地用东方主义的幻影勾引西方女性和他上床,从巴巴殖民模拟的“模糊”性来看,穆斯塔法的暴力行为标志着他想被彻底西化的潜在欲望,因为在他看来,进攻是殖民者的本性之一。他的目的,与通常认为的相反,不是去报复殖民者而是通过模仿希望被西方世界同化吸收,做一个黑色英国人。[20]在语言上,穆斯塔法也早就被西化了。据一位老官员的回忆,“他(穆斯塔法)是英国的宠儿,我们大家都羡慕他。我们当时讲的英语都是阿拉伯腔的,连在一起的两个辅音都发不出来。而穆斯塔法嘴伶舌巧,英语讲得和英国人一模一样。我们对他是既愤然又赞叹”[21]。无名叙述者在小说末尾走进穆斯塔法的密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