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_第1页
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_第2页
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_第3页
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_第4页
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设计与施工

在交叉口的其他区域,有许多桥梁位于小半径曲线、高变化间隔和显著宽度扰动带上。为解决传统结构桥梁应用于互通区时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对结构型式进行创新,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并将从结构的设计选型、受力分析、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结构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同时拟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出发,研究优化布梁方案及相关构造处理,以提升该结构的标准化、工厂化水平,推动结构的推广应用。1结构类型1.1结构体系构造本文介绍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采用T型(也可根据需要采用I型或U型等)预制主梁,主梁间通过横梁进行连接;混凝土桥面板现浇并通过预埋件与主梁叠合后形成整体结构;预制主梁和现浇桥面板均采用C50混凝土。该结构的体系构造属于预制装配式桥梁,采用“预制+现浇”的施工方式,预制主梁在工厂内预制,可实现标准化生产,工艺成熟,质量可靠该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上部体系主要由预制中主梁、预制边主梁、防倾构造、现浇桥面板、预埋件和横梁组成。预制中主梁和预制边主梁架设在盖梁调平垫石上,预制边主梁两端设置防倾构造;现浇桥面板浇筑在预制主梁上,并通过预埋在预制主梁内的预埋件与预制主梁结合;横梁作为主梁间的横向联系设置在主梁端部及其他必要的位置。从互通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介绍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采用简支桥面连续结构体系,其典型构造如图1所示。1.2外侧挑臂不对称设置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的预制中主梁和预制边主梁采用T型梁,预制梁上翼缘标准厚度采用10cm,预制主梁顶宽比常规装配式结构窄,预制主梁梁顶、底均为水平,断面构造与桥面横坡无关,使得预制便捷,质量可靠,预制梁做窄做轻,方便了运输及架设。预制边主梁外侧挑臂不对称设置,采用外侧大挑臂构造,可兼作上部现浇桥面板的底模,避免了边梁外侧挑臂现浇施工时需搭设模板的困难,使得施工快捷、经济、高效。由于预制边主梁的外挑臂较长,有向外倾覆的可能,为此,在预制边主梁外侧增设牛腿作为防倾构造,以保证各片预制梁在横向连接完成之前的稳定性。增设的牛腿与预制边主梁一体预制成型,牛腿下设置临时支座。该结构现浇桥面板顶面横坡与桥面横坡一致,现场浇筑方式较好地适应了桥面横坡变化的需要。由于预制主梁上翼缘做窄做薄,现浇桥面板相对又较厚,横坡变化引起的现浇桥面板局部厚度变化很小,精度可控,大大加强了桥梁上部的整体性,并可减少桥面病害该结构通过在预制主梁内设置的预埋件,加强了预制主梁与现浇桥面板的连接,使二者有机结合,协同受力,同时在主梁两端及其他必要位置处设置横梁,以实现主梁间的横向联系。1.3主梁和边板挑臂长度调整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采用16m和25m两种标准跨径,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针对小半径曲线匝道桥,采用16m的标准跨径,其优点:可适用于平曲线半径≥60m的匝道,主梁按直线布置,曲线通过调整边梁挑臂长度实现,边板挑臂调整长度不超过25cm。针对变宽桥梁、跨线桥梁和曲线半径较大的“S”弯桥梁,采用25m的标准跨径,其优点:1)能适应曲线半径大于150m的桥梁;2)考虑标准跨径的适用性,枢纽区配跨一般受到很多节点控制,会出现一些非标准跨径,如按25m标准跨径设计,20m~25m跨径范围内可统一采用25m梁高,标准化程度相对更高;3)从经济性考虑,25m跨径在上部费用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能显著减少下部数量及费用,有较好的经济性。2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本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互通区特殊条件下设置桥梁困难而提出的,故针对互通区的特定条件,本文对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结构的设计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方便可行的施工方法。2.1互通区匝道梁间距互通区匝道常用桥梁断面宽度主要有8.5m和10m,较合理的桥梁断面布置有:1)标准梁间距1.7m左右:8.5m断面设置5片梁,断面布置:(0.85+4×1.7+0.85)m,梁间距为1.7m;10m断面设置6片梁,断面布置:(0.85+5×1.66+0.85)m,梁间距为1.66m。2)标准梁间距2.2m左右:8.5m断面设置4片梁,断面布置:(0.86+3×2.26+0.86)m,梁间距为2.26m;10m断面设置5片梁,断面布置:(0.85+4×2.07+0.85)m,梁间距为2.07m。以16m跨径为例,对上述2种情况进行计算、比选,统计的混凝土指标、预应力钢束指标见表1。由表1可见,对于互通区匝道常用断面宽度(8.5m/10m),采用2.26m/2.07m梁间距的材料指标较采用1.7m/1.66m梁间距的材料指标略微节省(节省3.2%~9.3%),但强度富裕较低,采用2.26m/2.07m梁间距的强度富裕小于5%,而采用1.7m/1.66m梁间距的强度富裕均在10%以上。在经济性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安全性、耐久性及变宽路段桥梁的适用性等因素,本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采用1.7m左右的标准梁间距。2.2梁高对预应力钢束性能的影响由于互通区匝道桥桥面一般较高,净高不是限制性因素,故选择梁高时,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首先考虑经济性因素。下面以互通区匝道常用的10m桥宽、断面布置(0.85+5×1.66+0.85)m为例,对16m、25m跨径不同梁高分别进行经济性比较,具体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对16m、25m标准跨径分别采用1.2m、1.6m梁高的情况下,混凝土材料指标增加不大,预应力钢束指标减少很多,较为经济合理;同时由统计结果可知,本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较对应跨径的传统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结构经济。2.3预制边界层设置针对互通区的特定条件,通过相关计算分析、优化及论证工作,结合前文论述,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标准梁间距取1.7m,16m、25m跨径混凝土叠合梁预制主梁高度h分别为1.2m、1.6m;预制中主梁宽度为80cm,预制边主梁内半梁宽度40cm,外半梁宽度可根据桥梁边线适当调整;预制主梁上翼缘标准厚度采用10cm,在腹板交接处设置10cm×10cm的倒角;预制主梁腹板标准宽度b分别为18cm、20cm;预制主梁下马蹄宽度d分别为40cm、48cm,马蹄倒角高c分别为15cm、20cm,马蹄总高度分别为35cm、40cm。在预制主梁端部1m范围内设置腹板加厚段,并在跨径方向设置过渡段。16m、25m跨径混凝土叠合梁现浇桥面板标准厚度均为18cm,总的桥面板厚度均为28cm;现浇桥面板板顶横坡与桥面横坡i一致。16m、25m跨径混凝土叠合梁横隔板均采用35cm厚度,在梁两端部及跨中各设置一道横隔板。在预制边主梁两端部外侧设置25cm×20cm的牛腿作为防倾构造。新型混凝土叠合梁构造断面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在预制梁顶板范围内的现浇桥面板厚度变化范围为(18±40i)cm,在互通区匝道平曲线路段极限超高值8%的情况下2.4桥面板应力分析在确定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相关构造及尺寸后,进一步对结构受力进行分析。主桥上部结构以平面杆系有限元理论为基础进行计算分析,16m、25m跨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控制截面的主要内力、应力、挠度及配束情况见表4,均满足相关规范同时利用Abaqus按空间三维实体对16m跨径、8.5m桥宽和25m跨径、12.25m桥宽2种匝道弯桥进行了计算分析。空间分析时,考虑了互通区匝道不利平曲线条件下的实际布梁情况,计算结果如图3、图4所示。图3、图4中,16m跨径、25m跨径的计算结果表明:桥面板最大拉应力分别为-1.137MPa、-1.6MPa(受压),发生在跨中;预制主梁与现浇桥面板结合面最大剪切应力分别为1.412MPa、1.028MPa,发生在简支桥端部内侧T梁与桥面交界面上;横隔板最危险部位在简支梁端部弯桥的外侧,应力分别为0.449MPa、-1.07MPa;简支桥面连续构造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内侧,分别为0.242MPa、0.125MPa。结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2.5吊装预制主梁本结构桥梁的施工流程可采用:1)在工厂内制作预制主梁,同时预埋连接件,预制主梁运送至工地;2)待桥梁下部施工完成后,汽车吊装预制主梁就位;3)在预制边主梁的防倾构造下设置临时支座,吊模,绑扎钢筋,浇筑现浇桥面板及横梁;4)待现浇桥面板及现浇横梁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防倾构造下的临时支座,然后施工桥面铺装及护栏。针对本结构预制梁结构小、吊重轻的特点,主梁架设时,建议首选汽车吊装,有特殊需要时,可采用在梁上铺设可转向滑轨的桥面运梁方案。3提升性能:靠性与高效性标准化、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的生产方式,具有集约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又能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为此,本文结合互通区的特定条件,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出发,对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有关标准化、工厂化制造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3.1布梁方案由于互通区匝道桥通常转弯半径较小,使用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进行跨越时,往往内外侧梁长相差较大,梁长型号较多1方案1:ksb采用trt保证梁端现浇长度不变,按实际平面位置一片梁采用一种预制梁长,如图5所示。方案1的优点是支座距离桥墩中心线位置可以控制在50cm,盖梁宽度可以控制在最小,受力清晰;缺点是预制梁长度均不相同,很零碎,给工厂化、标准化大规模制造带来很多困难。2布梁方案2在按实际平面位置布梁所得梁长的基础上,对预制梁长进行适当归并,同时适当调整梁端现浇长度,如图6所示。对工程上较常见的情况进行布梁后得到不同转弯半径、桥梁宽度下的梁长,并对梁长进行归并整理后,16m及25m跨径的预制梁长由布梁方案1的上百种缩减到约11种,已能满足大多数情况下设计的需要。布梁方案2的优点是可大大提高标准化程度,方便工厂化制造及销售;缺点是由于预制梁长的归并,部分梁片梁端现浇长度将最多增加至约25cm,支座中心线需外挪至距离桥墩中心线60cm~65cm的位置,进而导致了盖梁宽度需增加20cm~30cm。综合考虑,大规模应用时,布梁方案2的优势较明显,其不足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下部盖梁宽度来解决。3.2预制边梁安装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主要用于互通区曲线桥梁上,由于桥梁边线为曲线,造成预制边梁外挑臂呈曲线变化,且形式多样。这种情况导致预制边梁难以标准化,工厂制造时无法标准化批量生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2种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如图7所示。方案1:预制梁阶段,边梁采用与中梁相同断面构造进行预制,在现场浇筑曲线轮廓的外挑臂翼缘板部分,预制主梁时预留钢筋,到现场后放样焊接至实际长度。方案2:预制边梁分2步进行。1)先把边梁采用与中梁相同断面的构造进行批量预制,并预埋连接钢筋;2)在预制厂制作曲线轮廓的外挑臂翼缘板部分(即特殊预制部分),然后再把特殊预制部分与梁批量预制部分通过预埋的连接钢筋进行拼接安装。以上2种方案均解决了边梁预制型号多,无法标准化批量生产的问题,且避免了预制边梁在钢束张拉时由于截面横向不对称而产生的附加角点应力。方案1的缺点是需要现场架设边梁外挑臂的模板,增加了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并需要现场动态调节模板及钢筋,较难保证施工质量。建议采用方案2的处理方式。3.3两种结构的连接本结构用于互通区曲线桥梁时,在不同转弯半径情况下,端横梁与主梁需要斜交设置,且斜交角度有差异。若预制主梁时,端横梁按实际斜角角度预制,就会影响主梁的预制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标准化程度。本结构通过尽量减小预制部分端横梁的尺寸(只设置10cm×10cm倒角),预制部分端横梁与预制主梁采用正交,仅通过现浇部分实现横梁斜交;跨中横梁则可采用预制、现浇均正交的做法。具体形式如图8所示。4联梁结构方案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最早在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新增湖州南太湖互通及连接线工程中的A匝道桥上进行了应用,该工程位于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太史湾附近,其中南太湖互通A匝道桥第5~7联采用了16m叠合T梁结构,桥梁平面位于A=90m的缓和曲线及R=62.75m的圆曲线上,桥宽17.5m~18.25m,匝道设计速度40km/h,超高从±2%变化至6%,预制中梁顶宽80cm,预制边梁内半梁宽40cm,横向采用11片梁,梁间距159cm~166cm。该桥自2017年开建,于2019年6月正式通车,现运行状况良好,得到参建各方的一致认可。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在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复线杭绍段和湖州段、申嘉湖高速公路安吉孝源至唐舍段工程等在建项目的互通区桥梁上得到广泛应用。5结构体系分析及设计优化针对传统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应用于互通区桥梁时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经综合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应用于互通区时,可采用16m和25m两种标准跨径,16m跨径适用于小半径曲线匝道桥,25m跨径适用于变宽桥梁、跨线桥梁和曲线半径较大的“S”弯桥梁。2)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采用1.7m左右的标准梁间距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该结构16m、25m跨径分别采用1.2m、1.6m梁高时,较为经济合理;该新型结构较对应跨径的传统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要经济。3)通过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及空间三维实体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的受力性能满足现行规范的有关要求,该结构的体系构造及设计方法合理可行。4)从标准化、工厂化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