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知识点考点提纲5世纪800年法颁命开英国议思主义诞布始会改革生第一次世法案》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列宁主义诞生光荣革命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历程。议会主权、法律至上、分权制衡、公民自由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四条主线:线索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1)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①古希腊民主政治。公元前6一前5世纪,在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等相继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达到顶峰,铸就了雅典的辉煌。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其原则被近代西方国家所借鉴,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古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扩张导致的不同民族的尖锐矛盾及经济社会纠纷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罗马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制建设的基石,很多原则被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所采用。(2)建立:工业革命前,英、美分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形式,成为以后世界各国民主化建设的蓝本,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3)扩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民主政治进一步扩展。法国历经艰难曲折,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1871年,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英、美、法、德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线索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必备知识一.古希腊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多山靠海、良港众多、海岛棋布、平原狭小。(2)经济环境: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工商业发达。(3)政治环境: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使公民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4)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措施影响(奠基)①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权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确立)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③实行“陶片放逐法”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改革(顶峰)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五百人议关。③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称为"黄金时代"3.民主机构机构主要职责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决定内政、外交、战争、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兼有政府职能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并参与立法(1)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专政,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进步性:①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发展繁荣,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②开启了(2)局限性:①民主性质原始: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②民主范围狭隘:只是本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1)主权在民: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决策权,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2)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负责管理国家事务。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3)权力制约:国家机构权力各有分工,又互相交错。此外还体现在公民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如“陶(4)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政治原则。(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是雅典人的共识。(6)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中外关联】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雅典)政治体制的比较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政体形成依托海洋港湾、工商业经济、小国寡民特点之利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大规模工程建设文化的繁荣;开启西方民主政治先河,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基础之弊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进步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体制;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以及政坛的动荡、对外战争的失利等共同作用进入文明时代,中国、希腊和罗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制度密切相关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都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政体的选择必须符合国情等。阶段共和国时期:罗马法形成帝国时期:罗马法发展东罗马帝国:罗马法完善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习惯法到成文法,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原因习惯法的弊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帝国急剧扩张;巩固帝国统治需要历代法律规模庞大,内容驳杂,使用不便;吸取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实现了有法可依;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内容完备,条理清晰影响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激发和调动了平民参政的积极性("平民的胜利")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了帝国的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先驱[一语点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古罗马法古代中国法制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法律结构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律及法学国家统治的根本,体现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法学家地位高,部分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君主专制的工具,体现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历史影响和法学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1)背景: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2)过程:①爆发:1640年开始,胜利后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②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新教材新视觉】英美法系的形成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1)18世纪前期,开始确立责任制内阁,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2)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4.主要特点:①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②国王是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5.历史意义——妥协的艺术,深远的影响(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新教材新视觉】英国的文官制度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1.背景:(1)经济基础: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前提: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独立。(3)邦联弊端:独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各州权力很大,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4)思想基础: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1787年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2.确立:1787年宪法。制宪会议于1787年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1)内容:①美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②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管国(2)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核心原则)、民主原则(主权在民原则)、联邦制原则、共和制原则。(3)评价:①1787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宪法最初未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彻底解决人权问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后来修正恢复)。(1)通过宪法修正案,适时完善宪法及民主制。如1790年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即美国的《权利法案》),(2)南北战争(1861~1865,即美国内战),北方获胜,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3)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②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与总统制相结合,是美三.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①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③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确立: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力职责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掌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高级官员;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特点:是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妥协的产物;立法权、行政权由国民议会、总统、内权制衡的民主特色;权力中心是议会,是典型的议会制共(3)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德国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①经济基础: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前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俾斯麦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1871年初,建立德意志帝国。(统一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规权力职责皇帝世袭制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特点:立宪是虚,专制是实;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立法机构权力有限)。(3)评价:①积极: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②局限: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造[一语点拨]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以代议制为核心,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体现了民激化了国内矛盾。3.结果:建立政权。(1)政治: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2)外交:通过《和平法令》,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4)组织: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4.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语点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来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两者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专题十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孙发明成工业工业革燕汽机革命命开始车1765年1785年1807年1814年1840年1870年20世纪“蒸汽时代”队环球航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发展;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索一:雏形出现。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线索二:不断拓展。16-18世纪,荷、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线索三:初步形成。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为寻求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线索三: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接近尾声,为寻求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新航路的开辟(15~17世纪)——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对欧洲:(2)对中国:二.早期殖民扩张(16~18世纪)——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条件:①经济条件:素有经商传统,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之一。②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环境,地处大西洋沿岸。③政治条件:1581年,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成立了荷兰共和国。(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商业贸易公司。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3)结果:17世纪初取代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1)条件:①经济条件: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利益;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1)途径:①海外贸易:抢掠和欺诈是惯用手法。②殖民掠夺:奴役殖民地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③(2)影响:①对西欧: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殖民地:殖民扩张中断了美非、拉美地区的落后;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一语点拨]殖民扩张分为三个阶段:为资本原始积累而以血腥掠夺为主要手段的早期(工业革命前);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的中期(受工业革命影响);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手段的后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2)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4)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第12页共35页(1)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中期,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13页共35页(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3)全球化: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封闭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专题十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智者学派亚里士多德1519年1640年1689年1700年1765年1789年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主要包括三条线索:线索一: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线索二: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线索三: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背景(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繁荣,平民地位提高。(2)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展。自然哲学(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万物皆由水生成)的兴起,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第14页共35页(1)兴起评价智者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③社会道德判断标准不统一,不应强求一律。①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②推动了雅典民众思想的启蒙和解放;③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④忽视道德和法制,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苏格拉底①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③提出“认识你自己”,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①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②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近代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2)发展时代特征柏拉图①提出理念论,认为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理念是世界的本质;②提出了理想国的观点;③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④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士多德①追求真理,真理高于一切;②创立逻辑学。集大成的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一语点拨]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世界,比较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相同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不同点的认识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民主政治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神的滥觞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历史解释】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②提倡怀疑精神,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盛行于欧洲)时间代表作品艺术特点15世纪中期率先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文艺复兴的先驱《十日谈》(人曲)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扬人性,提倡人类平等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16世纪《最后的晚餐》擅长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抒发作者的情感米开朗琪罗《蒙娜丽莎》拉斐尔《大卫》《摩西》16世纪《西斯廷圣母》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4.评价: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6世纪兴起于德意志,后迅速席卷西欧)(2)局限:带有宗教的局限性:缺乏理性精神(反科学);缺乏宽容精神(宗教迫害、纷争);缺乏民主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高潮在法国,后扩展至欧美,影响全世界)阶段国家著作思想主张兴起英国《利维坦》利;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首倡社会契约论洛克《政府论》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议会与君主掌握首倡分权思想高潮法国《哲学通法国启蒙运动领袖鸠《论法的精神》当是理性的体现;系统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社会契义者,大革命的思想先导,浪漫主义之父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百科全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倡导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德国《纯粹理性批判》4.评价:[一语点拨]①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人应该过(1)相同点:①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②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2)不同点:①人文主义主要反对以神为中心;理性主义主要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②人文主义主世界现代史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三次第三次“关贸总协定”科技革命杜鲁门主义十月一五"开始战会主义提出农新经济。(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第20页共35页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初巩固政权的措施:①政治:通过《告工人、士兵与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②外交:通过《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退出世界大战,并建议各国立即停战;③经济: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土地及生产工具给劳动者使用;④组织:选举产生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初步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初)(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特点:①适应战时需要;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具有共产主义某些特征,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③实质是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社会经济。(4)评价:①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并非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①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①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②以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③实质是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评价:①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新经济政策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之后,对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4.从战略策略看,新经济政策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失败后所做出的战略退却,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从直接过渡向间接过渡的转变。3."斯大林模式"(1)背景:①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②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资本主第21页共35页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过程(以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基础)①工业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1927年开始,1933年基本完成。④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3)特点:①经济上,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4)评价:①积极: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他国提供了借鉴和经验。②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5)启示:①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③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一语点拨]“凯歌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却年代”:新经济政策;剥夺年代:斯大林模式。三、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背景措施结果改革(195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显露①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②工业: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企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式夫改革(1964一成苏联社会混乱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④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戈尔巴乔经济改革并未取得成20世纪80年代夫改革市场的调节作用。功,之后改革转向政中期,苏联出现(1985-②以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计划指标。治领域,背离了社会严重社会危机③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租赁制,开始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一语点拨]二战后的苏联改革均是为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在农业和工业领域进行的改革。赫鲁晓夫【拓展深化】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的异同2.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联邦政府主持救济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调整金融财政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1.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0世纪五六(2)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政(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逐渐形成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2.社会保障:完善社保制度,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影响: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90年第24页共35页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5.企业经营: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1)在所有制方面: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但企业决定权仍在少数大股东手中。(2)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即出现“经营者革命";反映了管理社会化的趋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壮大了"新中间阶层"。[一语点拨]工场手工业时期,手工工场是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工业革命后,工厂制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形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开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专题十四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起束北美自 签署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风险与问题。线索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国际货币、金融、贸易秩序得以重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隔绝对立。线索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线索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金融体系)1.背景:①经济危机及二战的教训。②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亟待重建。③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并积极谋求霸权。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确立: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怀特计(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一固定)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金衡制1盎司=31.1035克),美国随时向各国按官价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确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③固定汇率(钉住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1%的幅度内波动,否则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WB):1945年成立。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该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4.特点:①实行"双挂钩一固定"原则。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②实行加权投票制度。投票权5.影响(1)对世界:暂时结束了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成为美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西欧日本的崛起、经济滞胀的冲击以及自身经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1.背景:①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3.宗旨: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性待遇,以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4.特点: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体制;是有关关税与贸易政5.影响:①对世界: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6.发展: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建立。这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三、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国主导)1.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共同构成了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2.影响:①对世界: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1.欧洲一体化:从欧共体到欧盟(当今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1)原因: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②历史教训:近代欧洲国家持(2)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联盟(1993年)→欧元问世(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2002年)(3)欧洲一体化特点:①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4)影响:①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促进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的繁2.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1)原因:①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②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2)过程:①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目标: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4)影响:①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②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3.亚太经合组织(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1)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③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3)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4)影响:①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②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主要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全球化开始起步。2.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不断拓展。3.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一战至二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贸易保护6.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7.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随着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资第28页共35页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及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相继建立(即世界经济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但是,由于两极格局的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使“冷战”时期的经济全球化实际表现为“半球化”。8.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区域集团化掀起了新浪潮,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历史解释】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2.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它们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由地区化所带动。但要注意,区域经济集团化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所提供的优惠是一种特殊的只向成员提供的优惠,这种优惠是不向非成员提供的。3.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促进大于阻碍。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结束战结束1945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3年1955年1961年1962年1970年1973年1989年199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备知识Part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美苏“冷战”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3,冷战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6)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军事北约组织(1949年)华约组织(1955年,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德国分裂(1949年)、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3.影响: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主要矛盾体现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对峙影响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2)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4)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5)中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瓦解,"一超多强"成为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曲折发展。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3.国家利益是处理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防工程节能评估与绿色施工合同3篇
- 2025年度铝型材行业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农村水电燃气服务协议
- 2025年增资协议准入条件与要求
- 二零二五版高端家政服务及家居保养合同3篇
- 2025年度铝合金门窗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开发商股权抵押贷款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保险理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隐私录像版权授权与保护协议2篇
- 2025年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委托招标合同范本3篇
- 骨科手术后患者营养情况及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骨伤科论文
- GB/T 24474.1-2020乘运质量测量第1部分:电梯
- GB/T 12684-2006工业硼化物分析方法
- 定岗定编定员实施方案(一)
- 高血压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讲义课件
- 特种作业安全监护人员培训课件
- (完整)第15章-合成生物学ppt
- 太平洋战争课件
- 封条模板A4打印版
- T∕CGCC 7-2017 焙烤食品用糖浆
- 货代操作流程及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