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LNG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TOC\o"1-5"\h\z\u一、行业发展态势:政策、需求保证国内LNG行业增长空间 PAGEREFToc361757995\h41、长期: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LNG弥补 PAGEREFToc361757996\h42、中短期:东北亚LNG供求偏紧局面不会改变 PAGEREFToc361757997\h63、原煤、石油传统能源替代是LNG产业的长期驱动力 PAGEREFToc361757998\h8(1)散烧锅炉 PAGEREFToc361757999\h9(2)LNG汽车 PAGEREFToc361758000\h94、LNG装备行业高速增长已启动 PAGEREFToc361758001\h10二、行业标杆分析:富瑞特装 PAGEREFToc361758002\h111、公司是国内LNG设备生产龙头企业 PAGEREFToc361758003\h112、全产业链布局,公司LNG业务加速进行时 PAGEREFToc361758004\h12(1)车用LNG产业链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PAGEREFToc361758005\h13①LNG作为车用燃料优势明显 PAGEREFToc361758006\h13②国IV标准加速LNG车用燃料推进速度 PAGEREFToc361758007\h141)柴油机国IV标准渐行渐近 PAGEREFToc361758008\h142)LNG车用燃料经济优势加强 PAGEREFToc361758009\h15③发动机配套完成与加气站布局加速为LNG汽车推广奠定基础 PAGEREFToc361758010\h181)发动机生产已基本成熟,但配套仍需完善 PAGEREFToc361758011\h182)全国加气站布局已初现形态 PAGEREFToc361758012\h203)加气站与LNG汽车相互推动 PAGEREFToc361758013\h22(2)公司车用气瓶和加气站进入产能释放期 PAGEREFToc361758014\h22①车用气瓶奠定公司LNG汽车装备行业领先地位 PAGEREFToc361758015\h22②LNG加气站先于配套LNG汽车需求实现增长 PAGEREFToc361758016\h241)中短期内高速增长局面仍将延续 PAGEREFToc361758017\h262)撬装式加气站占据新增加气站多数比例 PAGEREFToc361758018\h263)加气站将先于LNG汽车完成高速增长 PAGEREFToc361758019\h26(3)LNG撬装式液化装备和分布式能源装备或成未来重要增长点 PAGEREFToc361758020\h27①LNG撬装液化装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PAGEREFToc361758021\h27②分布式能源潜在增长长期看好 PAGEREFToc361758022\h293、公司行业地位突出,具备长期高成长基础 PAGEREFToc361758023\h30(1)技术优势行业领先 PAGEREFToc361758024\h30(2)战略布局理念先进 PAGEREFToc361758025\h32(3)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机遇 PAGEREFToc361758026\h33一、行业发展态势:政策、需求保证国内LNG行业增长空间中短期来看,日本地震导致东北亚地区LNG供求关系紧张的格局,以及管道天然气价格管制和LNG市场定价的差异,构成了相关企业大力发展LNG相关产业的核心动力。长期来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煤炭用量占比逐渐降低的趋势已经明确,作为重要清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但是从供给的角度看,由于油田溶解气丰度降低,非常规油气开采进展速度较为缓慢,国内天然供需缺口仍将主要依靠进口管道气和LNG弥补。1、长期: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LNG弥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导致国内的天然气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按照《天然气“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十四五”期间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会达到20%,到2023年的天然气消费量要达到2500亿方左右。但是从供给的角度看,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我们认为LNG可能是填补这一缺口的唯一可行途径。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大约900亿方左右,其中90%为产于气田或油气田内储气层中的气层气。按照天然气产出历史数据以及《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十四五”期间的气层气的产出大体能够保持10%的增速增长,达到1250亿方左右。由于我国油田大部分处于开采后期,溶解气丰度有所降低,即使考虑到“十四五”期间,西北地区仍会有一些溶解气高的油田投产,油田伴生气的产出仍不可避免会有所降低,大体能维持在70亿方的水平,如此“十四五”末,我国的常规天然气产出大体能够维持在1300亿方。由于北美地区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的崛起,使得全球的能源市场,石化市场发生影响深远的变革,国内资本市场对煤层气、页岩气也寄予厚望。但我们认为,投资者对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业需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水平井和水力压裂是页岩气产业得以产业化的重要推手,但是北美地区的水力压裂技术向外扩散进度低于预期,国内对水力压裂的关键技术并不掌握。煤层气也因为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数地区呈现低压力、低渗透、低饱和度,煤质较软等缺点缺乏适合国情的开发技术进展甚慢。按照《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2023年探明煤层气可采储量不足300亿立方米,大体对应的煤层气年产量当在60亿方,如果考虑到页岩气的技术进展更慢,有理由认为2023年页岩气的产出可能会明显低于市场期望值,维持在30亿方的规模。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陆上管道天然气计划。按照相关资料,中亚管线有望在2023年实现年输入300亿方气的任务,更多的中亚天然气需要等到“十三五”择机而动,俄罗斯的天然气虽然在最近几个月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价格因素以及其他战略考虑)短期内难以看到突破性的变化,中缅天然气管道也只是主体工程投产,配套项目仍需时日,目前缅甸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也没有外运到中国的报导。因此,虽然“十四五”期间,管道天然气的年输气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要实现2500亿方的目标,重任只能依靠液化天然气。2、中短期:东北亚LNG供求偏紧局面不会改变日本国内大约有50座核电站,由于福岛地震,目前这些核电机组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由于福岛地震导致核电失去国民的信任,这些核电机组基本无法重新投运。受之影响,天然气的需求大幅增加。按照经验数据匡算,日本的天然气的需求会从目前的7000万吨增加到9000万吨。受之影响,东北亚地区的LNG的价格将会长期居高不下。从日本国民的态度看,放弃核电基本是不可避免。另一个挑动东北亚LNG价格不断走强的因素是伊朗,由于伊核危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全方位制裁,导致伊朗的天然气出口锐减,东北亚地区的天然气供求关系偏紧。对于大家担心的北美地区的页岩气产业可能会对东北亚地区LNG价格构成冲击,对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北美的页岩气开发模式和经验能否迅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北美地区没有LNG输出终端,最快的在建项目也要到16年才能投产,而且根据美国政府的规定,能源物质只能出口到FTA国家和地区,所以这一个因素至少在“十四五”期间,不需多虑。从这一角度来看,即使由于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规模化开采使得北美局部地区油气价格走低,但东亚地区LNG价格仍可保持相对坚挺。3、原煤、石油传统能源替代是LNG产业的长期驱动力年初以来,北方地区出现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氮氧化物和PM2.5的排放超标。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煤炭燃烧时产生的NOx、SO2、烟尘等污染物远高于油和天然气,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源自于火电和交通运输。虽然通过脱硫脱硝除尘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问题的压力,但从根本上来讲,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量比例,特别是煤炭使用量占比才是最终途径。从世界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来看,以天然气燃烧排放污染物最少,天然气替代煤和石油是较为环保的能源选择。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我国能源消耗量达21.46亿吨标准油,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9.22%。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为70.4%,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实际操作性来看,由于目前国内天然气综合运用成本明显高于煤炭,因此大范围推广天然气对煤炭资源替代目前来看不具备实际操作性。但对于大中型城市中心城区小锅炉、重型商务车而言,其在推行上则较为迫切,我们看好其长期发展潜力。(1)散烧锅炉由于原煤的灰分和硫分高,末煤量大、水分不适宜、粒度不符合要求,燃烧时不仅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还会降低燃煤设备的热效率。特别是小容量的锅炉直接燃用原煤,因炉膛小、烟气停留时间短、供氧不充足,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烟尘,降低煤炭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消原煤散烧的政策法规,在城市中心区域禁止工业锅炉直接燃烧原煤,以洁净煤、柴油、天然气等洁净能源作为替代燃料,部分地区甚至要求全部拆除中心城区燃煤锅炉。从经济性角度来看,LNG作为替代能源在性价上比也具备高于柴油的优势。(2)LNG汽车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的排放占比仅次于煤电,但是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上升速度较快,控制难度较大,是氮氧化物治理的核心环节。2023年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占比大约20%左右,2023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5%,预计到2023年这一比例会达到30%左右。LNG汽车在尾气排放污染物方面明显低于柴油和汽油,同时在经济性上也明显优于传统燃料,因此也是目前LNG下游应用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4、LNG装备行业高速增长已启动从LNG产业所涉及到的相关产业来看,我们认为随着天然气应用范围的推广及进口LNG的增加,首先将带动LNG装备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而长期来看,随着北美及全球其他地区非常规油气开采规模的上升,LNG价格存在向下的空间,天然气应用企业将成为下一主要受益对象。LNG装备行业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及LNG行业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从生产环节上可以分为上游液化压缩装备、中游储运装备和下游应用装备。梳理目前的投资逻辑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由于LNG由市场定价,而管道天然气则由政府确定价格,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价差,换言之,目前从事LNG液化产业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只要是能够拿到稳定气源的公司都有开展LNG业务的动力。二是由于天然气下游应用的大面积推广,仅靠现有管道气供给量难以满足,进口LNG是弥补缺口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在役液化天然气气站3座(广东大鹏湾、福建莆田、上海洋山港),己动工液化天然气项目8个。但是即便这11个天然气项目都达产,也只能输入400亿方天然气,仍有300亿方天然气的缺口。因此,下一步LNG接收站仍将是重点建设目标之一。三是随着天然气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大,下游相关装备及延伸领域订单需求都会随之出现快速增长。我们相对看好上游的小型撬装液化设备,中游的大型储罐设备,以及下游大型LNG气化装备,LNG汽车、LNG船舶、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相关应用设备。二、行业标杆分析:富瑞特装1、公司是国内LNG设备生产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23年,前身为富瑞锅炉;2023年11月,公司合并华瑞科技;2023年6月,公司更名为福瑞特种装备股份;2023年6月,公司在深圳创业板发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金属压力容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根据产品应用领域及客户所处行业不同,可以划分为LNG应用设备为主的低温储运及应用设备、以海水淡化设备为主的换热设备和用于分离空气的气体分离设备三大类。近年来,随着近年来国内LNG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23-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1%,年均复合增长率25.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37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3%。作为国内最早从事LNG应用设备研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从LNG液化、运输、储存、LNG汽车加气站、LNG车船用供气系统整个产业链的系统设备制造能力。公司把握国内LNG产业链的蓬勃发展的机遇,提升LNG相关设备在整体业务中的比重。2023年年底,公司低温储运应用设备和储罐设备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合计占比达到87%。2、全产业链布局,公司LNG业务加速进行时公司LNG业务涉及液化、运输、储存、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包括LNG车用瓶、低温绝热气瓶、天然气液化装置、加气站、阀门、低温液体储罐、安逸迅等产品。公司经过多年研发技术积累,产品涉及各个主要环节。目前来看,受益于下游LNG汽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车用气瓶和撬装式加气站是公司规模扩张最为迅速的盈利点。随着公司在LNG应用产业链向相关上下游延伸的过程,撬装式LNG液化装置、分布式能源供应装置或将成为其未来业务发展的新亮点。(1)车用LNG产业链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①LNG作为车用燃料优势明显由于LNG的主要组成部分为CH4,相对于汽油发动机车辆尾气排放更为清洁,可减少大量有害物质。统计数据显示,以LNG作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CH(碳氢化合物)减少72%,NOx(氮氧化物)减少39%,CO(一氧化碳)减少90%,SOX(硫化物)、Pb(铅)降低至零,环保优势是传统车无法相比的。CNG(压缩天然气)作为替代汽油、柴油的第一车用清洁能源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CNG车辆保有量为148.5万辆,加气站总数为2072座。与CNG相比,LNG在在兼备其主要特点的同时,LNG安全、高效、环保、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高安全性:LNG的燃点为650℃,比汽油、柴油的燃点更高;其爆炸极限为5%-15%,-106.7℃以上的LNG蒸汽比空气轻,稍有泄露立即挥发分散,很难形成遇火燃烧爆炸的浓度。因此,无论LNG,还是它的蒸汽都不会在一个不封闭的环境下爆炸;高效、降自重:LNG的储存压力一般小于1.6MPa,远低于CNG的储存压力,避免了CNG因采用高压容器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容器自身的重量;高经济性、高续航里程:天然气低温液化后,其密度为标准状态下的600多倍,体积能量密度约为汽油的72%,为CNG的2-3倍,因而同等燃料体积下LNG的续航里程是CNG的2-3倍,与汽油车相当;高环保性:天然气液化必须经过严格的预净化,因而LNG中的杂质含量远低于CNG,这为汽车尾气排放满足更加严格的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②国IV标准加速LNG车用燃料推进速度1)柴油机国IV标准渐行渐近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起步较晚,2023年7月1日起,汽油车开始推行国IV标准,目前已基本全部实施。但车用柴油机国IV排放标准却由于油品升级问题没有完成,使得排放升级实施时间一再推迟。年初以来,以华北地区为“重灾区”代表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雾霾天气。清华大学的测算表明,中国的氮氧化物排放中,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的排放占比仅次于煤电,但是交通部门的氮氧化物排放上升速度较快,控制难度较大,是氮氧化物治理的核心环节。雾霾问题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高度关注,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明确表示必须加快油品升级进度。在已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第四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过渡期至2023年底;2023年6月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2023年底前发布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过渡期均至2023年底。我们认为尾气排放标准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尽管可能由于“油品升级”等争议问题,全面推广国IV标准有可能会再次出现推迟,但不能否认的是其时间点正在不断迫近。2)LNG车用燃料经济优势加强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与其他能源相比,单位热值下LNG价格远低于柴油、汽油等其他主要品种能源价格。在2023年《国家发改委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为引导车用天然气合理消费,各地要按照与90#汽油零售基准价格不低于0.75∶1的比价关系,即车用天然气的价格定为90#汽油的75%。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着近年来环保问题的不断加重,国家对天然气汽车的转为大力推广鼓励使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LNG接收站,LNG市场售价明显低于这一比例。如我们按照以上0.75:1的比价关系计算,1升柴油热值大约在36MJ左右,1升LNG的热值大约在23MJ左右,换算后即1升柴油的热量值大约与0.69千克LNG相等。以目前北京地区油品价格为例,90#汽油价格为7.08元/升,按照发改委相关通知的规定,车用天然气价格上限为5.31元/立方米,即LNG价格为7.17元/千克(按气化率1350立方米/吨估算)。LNG单位热值价格仅为柴油的71%。我们按照每日行驶300公里,每年有效行驶天数300天,即9万公里/年行驶里程估算,同等一辆重卡或大型客车可节省7-8万元。国IV标准的加速推行使得柴油车尾气处理需求逐渐实际化。柴油机尾气排放控制目标的主要难点在于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处理。从技术路线上讲,满足国IV以上阶段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提高缸内燃烧温度处理颗粒物PM,在缸外处理氮氧化物NOX,即SCR(选择性氧化还原);二是降低缸内燃烧温度处理NOX,在缸外处理PM,即EGR+(氧化催化转化器)/POC(颗粒氧化转化器)/DPF(微粒捕捉器)。由于DPF对燃料中的硫非常敏感,而国内燃油含硫量普遍偏高,容易引起DPF“中毒”,因此在诸多技术路线中,SCR同时配合以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主要为高压共轨系统)进行组合使用的方式将成为国IV阶段尾气达标的主要手段。从价格因素来看,配置高压共轨系统将提升成本10000-12023元左右。目前整套SCR系统进口价格约为3-4万元,未来实现批量化生产后,价格可下降致进口样件的20-25%,即8000-10000元。也就是说,为达到国IV尾气排放标准,中重型柴油车进行相关配置改造现阶段成本上升在4-5万元左右,未来成本下降后也将在2万元左右。LNG作为车用燃料,其尾气中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排放量大幅减少,硫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几乎为零,完全可以满足国IV标准的各项要求。LNG汽车相对传统燃油汽车成本差异主要在于发动机和车用气罐上,天然气发动机售价一般比普通发动机高2万元左右;一个LNG气罐平均市场售价在2.5-3万元。中重型商用车(大货或大客)一般需要2-3个气瓶。我们可以大致认为LNG汽车相对同等规格的燃油汽车售价大概高10万元左右,随着国IV排放标准实施后,由于传统燃油汽车成本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减至8万元左右。同时,伴随着油品升级,相应燃油车每年燃料费用也会随之提升。只要气源可以得到保障,以现有价格机制估算,1年即可收回购车时的“高”价格部分,LNG汽车的经济性得到进一步加强。③发动机配套完成与加气站布局加速为LNG汽车推广奠定基础一直以来制约LNG汽车大面积推广的两大问题——LNG整车发动机及其配套跟不上,以及LNG加气站布局明显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已逐步得到解决。1)发动机生产已基本成熟,但配套仍需完善由于天然气发动机是点燃方式,柴油发动采用的是压燃方式,而且辛烷值差距也较大。早期在柴油机基础上改装的天然气发动机,由于LNG进入气缸之前为气体,会在与空气的混合中占有一定比例,所以在气缸工作容积相同的情况下,会影响进入的气体量,进而导致汽车功率下降,使得驾驶员普遍感觉天然气发动机动力不足。目前天然气发动机都是根据天然气的燃烧特性进行全新整体设计,其在功率等特性曲线等方面,和普通的柴油发动机非常接近或者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输出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LNG发动机最大扭矩略小于柴油发动机,并且发动机的最大扭矩输出时的转速下线要明显高于柴油发动机。因此,LNG发动的低速启动、爬坡性能,会比同功率柴油发动机略有逊色,但对于高速标载运输,天然气发动机的表现和柴油机完全一样。国内已经能够实现天然气发动机批量生产的企业为数众多,包括重汽、玉柴、上柴内,共计数十种产品。整车生产厂家亦包括到中国重汽、北汽福田、东风特种商用汽车在内的国内主要柴油发动机商用车生产商。随着国IV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实施,汽车生产商开发新型燃气机的动力进一步加强,由天然气发动机所造成的瓶颈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缓解。相对而言,由于天然气商用车社会保有量相对柴油商用车社会保有量仍然偏少,很多重卡服务站目前仍不具备天然气卡车的维修能力,对天然气发动机相关配件的储备也比较少。对于批量采购超过20辆用车的企业,一般重卡厂家都会专门配备一个维修点,因此采购量较大的客户不用担心维修保养,但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后续维修仍然存在维修保养难的问题。同时,对于长途运输的重卡,如果在运输路线上没有相应的维修服务站,对于其采购意愿也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全国加气站布局已初现形态国家政策引导倾向开始转向2023年之前,由于城市天然气供给不足,为保障居民用气,国务院发布的07版《天然气利用政策》中,虽然“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作为优先类列入城市燃气利用范围,但却明确规定“在天然气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将严格天然气发电与天然气化工项目核准、备案工作;明确禁止以大、中型气田所产天然气为原料建设LNG项目”。稳定气源的缺乏保障使得LNG加气站的布局受到了严重制约。随着西气东输管线和沿海LNG接收站的陆续建成,国内天然气供应严重紧缺的局面逐渐得到改善;加之环保问题的加重,使得国家对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的需求增强,全国范围内的雾霾天气“倒逼”清洁能源的替代加速。2023年10月,在新版《天然气利用政策》中,城市燃气优先类中明确列出“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及液化天然气汽车)”,并且去除掉“大、中型气田所产天然气为原料建设LNG项目”的部分。三大油企有意向LNG业务倾斜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到,根据相关政策规定,LNG价格跟随柴油市场价格波动。而城市管道气价格则受到发改委价格管制。由于天然气对城市居民属于生活必须部分,因此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气价格水平,国家对管道天然气的销售价格长期实行的是成本加成的销售方式。相对而言,LNG价格则基本上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LNG与管道天然气之间的价差也将长期存在。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有意识的向LNG业务倾斜,LNG加气站布局工作也在加速中。目前中石油已建成投产的LNG加气站为约为300座,远期还将在全国布局5000座以上。中海油建成投产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已超过100多座,布局主要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为核心,未来计划除优化LNG终端加注网络外,还将向内陆辐射。三大油企在资源、资金,乃至通过自身行业影响力争取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方面都具有巨大优势,它们在LNG加气站领域的介入,对全国布局加速作用重大。引入民企增加活力对于全国LNG加气站的布局,传统三大油企以外,以新疆广汇能源、新奥能源、山东恒福绿洲新能源为代表的众多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新疆广汇投产LNG加气站已有80余座,主要分布在新疆区内,2023-2023年,公司规划在新疆建设300座LNG加气站,并逐步向甘肃、宁夏及山东等地辐射;新奥能源目前已在全国50个城市投产238座加气站(CNG+LNG)。民营企业的大规模引入,其机制灵活、市场感知度更高的特征将进一步加速LNG加气站的全国布局。3)加气站与LNG汽车相互推动正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一直以来制约LNG汽车推广的两大问题是LNG加气站布点不足,以及LNG整车及发动机的配套研发。这两个问题之间一方面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又相互促进。随着全国LNG加气站的大面积推广建设,LNG汽车此前“加气难”、“维修难”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而LNG汽车实际需求的增长反之又在促进汽车制造企业动力和加气站的建设,二者正在进入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中。(2)公司车用气瓶和加气站进入产能释放期①车用气瓶奠定公司LNG汽车装备行业领先地位LNG汽车核心设备部分在于天然气发动机(喷嘴、垫圈和电控单元)和供气系统两大部分。而LNG车用瓶又是LNG供气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作为一种用以替代汽车油箱盛装、贮存、供给燃料(液化天然气),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充装的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其主要结构式双层容器。内胆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用来贮存和供给低温液态的液化天然气。在内胆外壁缠绕由玻璃纤维纸和光洁的铝箔组成的多层绝热材料,多层材料在高真空条件下具有热导率低、隔热性能高、重量轻的特点。外壳主要用来与内胆形成夹层空间(两层容器之间的空间)和把内胆支撑起来的作用。夹层空间被抽成高真空与多层绝热材料共同形成良好的绝热系统,用以延长液化天然气的贮存时间。外壳和内胆之间设置支撑系统将内胆外壳合理固定。支撑系统的设计能够承受车辆在行驶时所产生的加速、减速,运行时的振动。气瓶所有的外部管路、阀件都设置在气瓶的一端,并用保护环或保护罩进行防护。阀门系统的设置能够满足液化天然气的充装和供给。整套系统的核心关键技术在于公司自主研发的LNG车用瓶自增压系统,有效解决了加气站和车用瓶自身的排放浪费并增加了供气压力的稳定性。自增压系统包括增压截止阀(Pv)、升压调节阀(PBr)、自增压盘管(Pr)及相应的管路。这一系统能够保证且稳定地提供气瓶的正常供液压力和流量的要求,仅仅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不需额外的能源。稳定的压力是通过调节升压调节阀来控制的,当气瓶顶部的压力低于升压调节阀设定的压力(也就是系统需要的压力)时,液化天然气通过增压截止阀和升压调节阀后进入自增压盘管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液体变成蒸汽回到气瓶的顶部。由于液化天然气的液气比较大,因此使得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升压调节阀的压力后,升压调节阀自动关闭,气瓶压力不再继续升高。公司目前可以生产150L到500L多个系列的LNG液化天然气车用瓶。此前IPO募集资金新建厂房5.6万平方米,计划新增年产LNG船用燃料供气装置20套、LNG车用燃料供气装置2600套和移动式LNG撬装加气站120套。由于国内LNG汽车市场的超预期爆发,公司采取了将产能向车用瓶和撬装加气站倾斜的策略。3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出资21550万元人民币实施建设气瓶车间东扩项目,新建厂房2.3万平方米,新建一条年产3万套LNG车用瓶生产流水线,并对原生产线进行技改,项目达产后总产能将达到6万套车用瓶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预计今年9月完成。我们认为国内LNG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在中期内可以得到保证,公司车用气瓶及加气站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扩展产能。②LNG加气站先于配套LNG汽车需求实现增长以LNG为气源建设的加气站可分为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和L-CNG加气站三类,分类依据是可加气车辆类型。而根据加气站建设方式,可分为标准式加气站和撬装式加气站。标准式LNG加气站把站内设备平铺安装在地面上,LNG储罐容积相对较大(一般在50m3以上),可陪臵多台加气机,能满足较多数量的LNG汽车同时加气。北京、乌鲁木齐、长沙、贵阳等地建成了标准式LNG加气站并投入运营。标准式LNG加气站包括土地、设备等成本约在800-1000万元。撬装式LNG加气站可分为地面式和移动式撬装LNG加气站两大类,储罐容易一般不大于50m3,较标准式建设更为灵活。移动式撬装LNG加气站将以上各系统集中安装在撬体内,可整站移动。相较标准式加气站,撬装式加气站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的特点。单就设备成本来看,撬装式加气站约在200万元左右。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近年来我国LNG加气站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呈加速局面,我们认为未来我国LNG加气站的建设将呈现以下特点:1)中短期内高速增长局面仍将延续由于LNG与管道气差价的长期存在,油气资源企业建立LNG加气站的意愿将始终存在。加之此前进入此市场的,均是以新奥、广汇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央企三大巨头则是这两年刚刚“后知后觉”的充分认识到国内LNG的巨大市场空间。根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关于LNG加气站布局的规划,我们认为中期内国内LNG加气站数量维持目前高速增长的趋势将延续不变。2)撬装式加气站占据新增加气站多数比例在新建LNG加气站中,撬装式加气站将占据多数地位。从装备自身特点来看,撬装式加气站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投资小、建站周期短、易操作和搬迁,机动灵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资迅速形成加气网络,特别适合在城市内建设推广;同时,这种加气站不须单独建站,可以设在现有的加油站或CNG加气站里,对于降低先期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作用明显,因此非常受到市场欢迎。3)加气站将先于LNG汽车完成高速增长我们在上文已提到,LNG加气站的快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企业对市场未来空间判断后的一种战略性布局,而LNG汽车的快速增长则更多的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提升。因此,LNG加气站的启动早于LNG汽车市场的启动。就目前已建成投产的LNG加气站运营情况来看,行业平均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目前LNG汽车的推广速度慢于加气站的布点速度,甚至部分加气站存在“有站无车”的现象。我们认为在全国LNG加气站集中性爆发式增长的一段时间后,其将先于LNG汽车的需求完成高速增长。公司目前具备生产固定式、撬装式、移动撬装式加气站的能力,主要产品基本为撬装式和移动撬装式加气站。由于市场需求高涨,公司3月27日发布公告拟投资10350万元,新建厂房1.2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增加LNG汽车加气站产能90套。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预计明年1季度完工。(3)LNG撬装式液化装备和分布式能源装备或成未来重要增长点①LNG撬装液化装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小型撬装式LNG液化装置主要由计量调压模块、净化处理模块、液化模块、储存模块、装车模块、系统控制机公用工程几大部分组成。其主要用于小气量管道气液化、短期供应可液化气源、油田伴生气、边远气井(孤井、单井、试验井),和各类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沼气、工业尾气)等。与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相比,小型撬装式LNG液化装置具有灵活性大(可以从一个气源地移动到其他气源地工作)、稳定性高(各部分设备固定选型,标准化生产,设备核心组成部分性能指标稳定)、便捷性强(设备主要模块均在生产企业建成,实地现场安装简单便捷)、占地面积少(由于采用模块化组装的撬装式设计方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明显小于同样处理装置的固定工厂)、经济优势明显(市场售价低于同等生产规模的固定工厂)、建设周期短(交付使用时间一般比固定共产减少6-12个月)的特点。正如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撬装式主要应用于气量较小的天然气液化需求,但目前我国正在开发的气田主要以大型气田为主,目前这一局面正在悄然改变,首先,通过撬装式液化装备可以实现天然气的液化,减少前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也避免了管道的铺设,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其次,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越发得到国家重视,包括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甲烷水合物等,国家在给予相应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的同时,逐步引入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资源垄断格局,提升了小型气田、特别是非常规气田开发的可能性;第三,焦化尾气、合成氨尾气、炼厂尾气等废气分离利用制LNG、CNG的技术路线逐渐得到市场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自2023年6月开始开始设计制造小型撬装天然气液化装置,已成为具备提供LNG储存、运输、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和配套能力的设备制造商。其所生产撬装式液化装置可应用于管道天然气、油田伴生气、煤层气、大型接收站BOG回收气及甲烷化后的焦炉煤气,规模介5~30万m3/d之间。公司2023年将在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重装产业园新征土地155亩,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重型装备生产基地,形成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大型撬装及重化模块的生产,进一步发挥其在重装设备领域产品制造的技术、质量和品牌优势。②分布式能源潜在增长长期看好相对传统的燃料锅炉,LNG作为分布式能源优势明显。首先,LNG作为燃料清洁,在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固体颗粒物的排放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对于解决目前严重的环境问题作用明显。其次,分布式能源方式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到70%以上,相对传统集中式火力发电效率提高一倍以上,特别是对于东南部沿海地区工业园集中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以LNG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构造不存在类似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必须配套储能电池的问题。目前,LNG分布式能源在全球主要国家已得到成功推广应用,欧洲目前已投入运行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电力供应占整个电力生产的10%左右,美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总装机容量占全美总用电量的14%,日本占13.4%。“速必达”是公司全资子公司韩中深冷自主成功研发出的小型LNG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小区、商业中心或小型工业园等地区,用以替代重油、煤等非清洁燃料。韩中深冷此前与宁波绿源联合开发了应用于宁波市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产品“安易迅”已得到推广。2023年9月,韩中深冷与宁波绿源签订《安易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波绿源2023年底向公司采购不少于40套产品,2023年向公司采购不少于1000套产品;同时,双方均承诺在协议期内,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不再与其他第三方开展内容相同的合作,合同有效期三年。因“安易迅”产品规格不同价格有所差异,无法准确预计1000套“安易迅”产品的销售价格,公司初步预计1000套“安易迅”合计金额约为2-5亿元。公司的“速必达”已在国内多个地方多个领域试用成功并反映良好。我们认为公司通过“速必达”进入分布式能源装备领域,有望成为继LNG汽车后我国LNG产业链形成爆发式增长的又一环节。3、公司行业地位突出,具备长期高成长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业务调整,LNG产业链相关设备的生产逐渐成为公司核心业务。我们认为国内LNG行业的高速增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多年来的专业技术积累,和管理层对于行业战略布局的前瞻性眼光则是保证其未来实现长期业绩高增长的根本基础。(1)技术优势行业领先作为国内最早从事LNG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一,公司设有气瓶、撬装、工程、阀门、再制造和重工六大事业部,产品涉及液化、储存、运输、加注几乎产业链的全部环节。其所持有的产品制造资格证书及资质认可证书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包括A2级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许可证;A1、B3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A、B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制造许可证(紧急切断阀、气瓶瓶阀及A2级安全阀);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的“S”、“U”授权证书;压力容器方面持有中国船级社(CCS)、德国劳埃德船级社(GL)、挪威船级社(DNV)、韩国KGS、法国船级社(BV)和欧盟承压设备指令(PED)的工厂认证和产品检验证书。公司的子公司韩中深冷持有A2、C2、C3级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方面持有韩国KGS、英国劳氏船级社(LR)和日本海事协会(NK)的工厂认证和产品检验证书。近年来,公司一方面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维持在4%之上,绝对数额亦持续快速增长。仅2023年一年,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公司在2023年继续申报在2023年继续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液化天然气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目前全球主要LNG设备生产供应商包括美国的CHART、中集安瑞科、四川空分、张家港圣汇、北京天海等多家厂商。公司以储运设备为基础,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已掌握除LNG工厂、大型液化设备等工程类成套设备外,LNG产业链上其他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通过近年来在研发方面上持续的投入与积累,公司具备了在行业快速发展中始终保持先行一步优势地位的技术基础。(2)战略布局理念先进通过公司近年来产品布局的发展路线,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公司管理层对于LNG产业发展的准确把握,从最开始的LNG储运设备,到车用气瓶、撬装式加气站,再到撬装式液化装置,以及公司逐渐布局介入的LNG汽车产业装备、分布式能源装备。近年来LNG产业在国内的快速推进,公司始终先行业内竞争对手一步。公司前身富瑞锅炉主要从事以换热设备和气体分离设备为主的压力容器制造,2023年11月,富瑞锅炉吸收合并华瑞科技,整合了华瑞科技在LNG领域低温阀门和储运应用设备领域的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顺利进入LNG设备制造领域。2023年,公司取得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LNG车用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书;其制定的《汽车用液化天然气气瓶》企业标准通过了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审备案。2023年,公司意识到国内LNG汽车市场开始出现暴发性的增长机会,董事会将IPO募集资金主体部分投向于以车用气瓶和撬装式加气站为主的“车船应用装置产业化建设项目”。2023年6月,公司开始设计制造小型撬装天然气液化装置。2023年,公司依托“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行业乙级工程设计资质”,以工程事业部的形成拓展天然气、煤层气、焦炉尾气液化装置的工程项目总承包工作,同时提升撬装式液化装置的国产化率。2023年,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已完成多台设备的销售。2023年,公司涉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装备领域产品的研发与生产,9月全资子公司韩中深冷与宁波绿源签订了关于“安易迅”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研究项目。从公司业务侧重点不断的调整与变化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公司管理层对行业发展方向和节奏的准确把握,这为公司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提供了决策基础。(3)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机遇正如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按照《天然气“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内“十四五”期间天然气供求缺口将进一步加大,LNG是弥补缺口的主要方式。国内LNG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行业整体的空间足够大,各家公司均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来看尚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竞争”关系;二是公司在行业内起步早,始终处于先行者的地位,通过产品侧重点的不断调整,保持较高水平的盈利能力。未来无论公司是延续横向发展模式,比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展大型LNG成套液化设备等,还是选择纵向发展模式,比如推广在分布式能源设备的基础上,尝试涉足能源配送领域,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转型向能源供应商,都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海阔凭鱼跃”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是公司目前所处行业现状的贴切描述。

2023年电梯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电梯行业的属性 4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 4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 6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9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10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 11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 13(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 14(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 14(3)电梯老化 14(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 15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 15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 15(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 15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 16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 16(2)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视度——日系别无选择 172、民营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定位差异、风险和估值 18(1)民营企业的优势 18①股权结构 18②营销手段灵活 18③区域性优势 18(2)民营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 19①技术积累 19②安全风险 19③品牌定位与安全 19④保有量与售后服务 19四、投资策略 201、中国电梯行业:长期有价值,投资正当时 202、选股逻辑:三个条件,两种风格 21一、电梯行业的属性研究海外电梯公司的估值,目的是研究其估值背后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背后的行业规律与属性。1、全球主要电梯公司的市值与估值水平电梯是地产基建的派生需求,中国电梯市场第一品牌是上海三菱,其母公司上海机电过去一年的PE在10倍附近。估值隐含的假设是,电梯行业属夕阳行业。如果电梯行业在中国是夕阳行业,那么在保有量较高的欧美,电梯行业应该接近深夜。根据全球最大的电梯公司OTIS预测,2020-2021年几乎所有的新机销量来自于金砖四国,也意味着欧美市场的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奥的斯、迅达和通力是最大的三家电梯公司,合计市场份额接近45%。我们很惊讶地发现,三家公司的市值合计接近人民币3600亿元。我们也一度怀疑,是否欧美电梯公司在金砖四国的市场份额很高,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和估值。但是:1、占全球新机2/3份额的中国,领先的独立品牌是三菱和日立;2、从主要欧美电梯公司2022年营收的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区域只贡献1/4至1/3的收入,但却足以支撑其千亿市值。市盈率往往与行业长期成长空间挂钩,而欧美电梯企业市盈率普遍高于国内企业,而市净率超出更多。换言之,欧美三大电梯公司市值超过3600亿元,但是他们主要收入来自于比中国更“夕阳”的欧美市场。尽管这三大电梯公司在占全球2/3新机市场的中国并未取得领先地位,但是资本市场仍然给予了15~23倍的市盈率。2、电梯行业的安全感品牌属性——利润率的稳定性联合技术UTC是位列美国道琼斯30家成份股的多元化制造企业,旗下子公司包括开利空调、汉胜宇航、奥的斯电梯、P&W飞机发动机、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联合技术消防安防公司和联合技术动力公司(燃料电池)。如果按照A股流行的逻辑,无疑联合技术的军工、发动机、通用航空、燃料电池和安防都是高壁垒且性感的业务,只有电梯是大家心目中既缺乏壁垒又夕阳的板块。有趣的是,联合技术五大业务板块中,电梯却成为营业利润率最高的板块。为什么看似技术壁垒远低于其他业务的电梯板块,反而定价能力最强?只有少数产品客户在购买时,会把安全作为购买的前提要素——例如食品、药品等。用巴菲特的话来讲,消费者对于放进嘴里的东西特别慎重。如果客户关注安全感,价格不再成为品牌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品牌厂商可以通过定价获得超额收益。机械行业里,“安全感”成为购买关键要素的产品不多,主要是民航飞机和电梯。尽管民航业在大部分国家是资本杀手,但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全球民航客机的制造。我们认为安全感商品对行业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定价能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如果客户重视安全感且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判断产品的安全程度,往往可以推动品牌集中度的提升。但与食品不同,涉及安全感的电梯,由于购买者地产商与使用者购房人的分离,有品牌的电梯厂商定价能力和毛利率往往不如食品,但是仍然可以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尽管我们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得到电梯行业集中度高和利润稳定的判断,但是从实证角度观察中国电梯市场,尚未表现出海外市场的普遍规律。中国电梯行业将走向某些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哀结局,还是走向符合产品自身属性和成熟国家普遍规律?我们倾向于乐观,原因将在后面展开讨论。电梯行业的“产品+服务”属性——收入结构的生命周期电梯与手机、自行车甚至挖掘机等其他制造业产品不同之处在于:消费者期望电梯的安全使用寿命与房屋的寿命(70年)接近;电梯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起码造成巨大恐慌。因此,尽管大多数机械产品都有售后服务的概念,但是电梯的独特性在于——电梯售后维护保养和更新业务的规模,可以与新机销售媲美。海外四大电梯公司售后的维护保养和产品改造服务占收入的45-55%。欧美电梯公司的收入结构呈现了售前和售后的“产品+服务”特征,对于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估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以奥的斯为例,2022年欧洲营建支出比07年下滑了接近19%,但是奥的斯欧洲的服务收入仍比07年保持正增长。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欧洲电梯目前70%梯龄超过10年,45%梯龄超过20年。欧洲人口密度较美国高,电梯占全球存量接近50%。存量大且梯龄老,是电梯服务市场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电梯由小型服务公司提供维保,电梯主机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的同行。如果只有新机制造并且只专注于国内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会随着城镇化速度放缓而见顶。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企业的成长周期就会大大地延展——电梯行业具有天然的属性,显然符合这一条件。二、中国电梯企业未来十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中国电梯格局未来十年,将继续“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回归全球电梯行业规律,实现品牌的集中、价格的回升和品牌厂商提供维保服务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电梯行业的现状给社会和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随着制度带来的技术风险逐渐暴露,监管层的认识逐渐提高,电梯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前夜。1、中外电梯市场集中度的差异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中国拥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商接近500家,不过我们调研访谈的专家估计,剔除代工产生的重复统计等因素,估计实际品牌数约200家。表面上看,中国电梯新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和全球差别并不显著。全球市场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75%,而中国前8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约65%。但考虑到全世界大部分非领先企业生产的电梯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市场集中度差异很大。中小品牌对领先品牌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量,而在于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市场电梯新机销量和金额的市场份额差异,以及营业利润率和ROE观察到这一现象。海外电梯利润率普遍比国内高,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更为显著,我们分析的原因在于——由于维保业务属于轻资产模式,随着电梯企业维保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电梯企业的ROE也会随之提升。2、电梯行业目前“中国特色”隐含的巨大长期风险从全球经验看,电梯行业集中度高,且售后服务主要由主流品牌厂商完成。而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发达国家市场差异显著。我们认为“中国特色”已经给消费者和厂商造成巨大的风险,未来几年风险可能会逐步暴露。我们建议投资者看完我们的报告后,即使不认同我们的投资逻辑,起码在购房时切记关注电梯的品牌,因为涉及您和家人十年后的人身安全。在典型的成熟市场欧洲,约45%的电梯超过十年,20%超过20年。目前中国接近15%的电梯梯龄超过10年,预计2016年接近25%,并且该比例将持续上升。谁知道200多个品牌10年甚至20年后剩下多少个?如果某家厂商消失,备件和维保怎么办?太多的电梯品牌给购房者和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长期风险在于:十年或二十年后难以购买备件。电梯并不是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因而不同品牌的备件互换性低。电梯型号每年都在更新,有些厂商十年后消失了,幸存者中的部分厂商可能无力维持十年前型号备件的生产,甚至图纸已经丢失。部分中小厂商无力建立和长期维持服务网络。如果说新机生产具有规模效应,那么存量机器售后服务的规模效应可能更明显。我们估计前十大品牌以外的厂商,平均年销量只有1000多台,而厂家要长期维系全国服务网络,必须要很大的保有量做支撑。目前中国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电梯维护公司提供维保服务,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服务模式同样隐含了巨大风险:第三方服务公司技术专注程度不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第三方服务公司往往同时维护多品牌电梯,不利于专业能力的积累和风险的防范。第三方服务公司难以维持多品牌备件体系。第三方服务公司资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品质难以保持和监管。第三方服务公司规模小,承担赔偿能力弱。一旦出事故,往往迫使政府出于维稳需要而出面解决。如果未来中国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自然会逐步对于品牌厂商维保和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异定价,削弱第三方服务公司目前的价格优势。3、集中度提升与厂家维保的实现路径与催化剂如前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电梯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了利润率较低,继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估值。中国空调行业07年之前四年与之后七年,年化内销增速恰好都是11%。但是07年之后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格力电器的净利润率从06年的2.7%上升到13年的7.5%。我们认为电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以及OEM(厂家提供维保),道路漫长但是方向确定。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并且风险会随着梯龄而增大,电梯集中度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度比家电更甚。我们估计中国电梯行业变革的路径和催化剂包括:(1)政府出台厂家认证更新和维保政策业内有传闻政府在酝酿未来只有厂家认证的服务商才能提供更新和维保。从政府角度,可以降低其自身承担的社会风险。但是目前的障碍是,中国维保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品牌厂商在维保服务市场份额极低,缺乏成熟的服务团队。因此,尽管“厂家认证维保”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但是厂商出于风险考虑,未必会积极推动此事。政府和厂商各有考虑,而住户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行动力。(2)政府推行强制保险如果推行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自然会对原厂维保、原厂认证维保和无认证第三方维保进行差别化定价,从而提高原厂维保的价格竞争力。(3)电梯老化随着多品牌电梯老化,重大事故经过媒体传播改变消费者观念,推动政府立法;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路径,但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4)房价上升导致品牌电梯对于地产商的成本影响缩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低和拿地不规范,大量不考虑长期品牌的项目公司在市场上,也是电梯品牌集中度低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注意到,大型地产公司早已高度重视电梯问题。例如中海地产与上海三菱,万科与广日电梯的合作。在中国,很多行业都出现了长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但是对于电梯这样一个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我们还是倾向于判断,未来十年可以象家电行业那样实现集中,象海外那样70%以上的电梯由厂商提供OEM维保和设备更新。从投资角度,这只是一种推测,需要观察和跟踪。三、电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与投资机会1、日系电梯在中国领先欧美品牌的原因初探欧美四大品牌包括奥的斯、迅达、通力和蒂森克虏伯,这也是全球四大电梯企业。日系的三菱和日立的全球市场份额均低于欧美四大品牌。然而,三菱和日立却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初步认为,是软件而不是硬件,导致了两个体系在中国市场的差异。(1)文化差异——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利弊我们访谈的数位电梯行业专家,均指出欧美品牌有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往往又无法摆脱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业绩压力”。但是电梯的“安全感属性”,导致短期业绩与长期成长未必目标一致。这种行为特征,①体现在合资对象的选择欧美品牌不仅收购中国小品牌厂,还与不同的中方成立合资公司。这种广泛收购与合资策略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但未必有利于品质管理和品牌定位;而三菱和日立在中国,均只选择了一家合作对象,且不管是上海机电还是广日集团,均有军工制造背景和多年的电梯研发制造经验。②体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欧美体系具有更进取的文化,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营销和管理方面。而日系重点在于研发和制造。以上海三菱为例,生产线工人收入长期高于同行,但是营销体系收入反而低于同行。两种体系各有利弊,但是需要强调,电梯是“安全感品牌”;中国电梯行业没有格力空调那样具有世界一流自主技术的企业。因此,电梯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所以客观地讲,中方的话语权都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电梯这种每年产量50万台的大宗机械行业,往往中国经理人更有能力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