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1页
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2页
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3页
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4页
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一、空间的概念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型四、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五、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8/14/2023城市经济学第六章城市空间结构一、空间的概念8/1/2023城市经济1城市各种经济要素在城市中

是如何分布与连接的?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投影。它的形式和演化,不仅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基础和文化传统,更取决于城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人们管理城市的能力。8/14/2023城市经济学城市各种经济要素在城市中

是如何分布与连接的?8/1/2一、空间的概念1、空间可以分为地理空间、数学空间、经济空间2、经济空间是地理空间中经济事物或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8/14/2023城市经济学一、空间的概念1、空间可以分为地理空间、数学空间、经济空间83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1、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2、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优化的理论。3、中心地理论:用来说明一个区域或国家内的城市等级及空间分布形态。8/14/2023城市经济学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基础1、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4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佳选择。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所首创,他在1826年出版的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差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优化土地组合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成为农业区位理论,甚至区位理论的鼻祖。8/14/2023城市经济学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优化5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离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域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实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的平原6、农产品的价格、劳动者工资、资本的利息都固定不变7、运费与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正比理论前提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前提8/1/2023城市经济学6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对农作物布局有重大的影响,据此他计算出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的分界线,并将他设想的孤立国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层。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2、第二圈——林业圈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6、第六圈——畜牧业圈8/14/2023城市经济学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8/1/2023城市经济学7

三圃农作圈谷草农作圈轮作农业

林业

自由农作圈

城市

8/14/2023城市经济学三圃农作圈谷草农作圈轮作农业林业自由农作圈城市8/18理论局限性和贡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对区位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评介也褒贬不一。当然,杜能理论的模式过于理想化,假设前提条件过多,考虑因素也比较简单,而且没有考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首要目的便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特点,所以显得有些单薄,实际应用意义不大,但杜能毕竟是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艰苦工作,其理论为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杜能学说的意义在于为配置城市郊区(腹地)产业、合理利用土地,使之更好地为城市服务及为促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构思。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局限性和贡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对区位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92、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是指研究工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和优化的理论。即研究工业企业或工业企业组合怎样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分布从而获得最好效益的理论。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他在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论工业区位》和1914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及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工业区位的经典著作,前者对工业区位进行纯理论的探讨,提出了工业区位的基本理论;后者则结合实际,对德国从1861年以来工业区位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及工业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8/14/2023城市经济学2、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是指研究工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和优化10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他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中的工业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要运输的里程和货物为最低的地方,此外,韦伯还指出应将劳动费用和聚集效应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影响区位选择的三个因素是:运输费用、劳动费用和集聚力作用。8/14/2023城市经济学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8/1/2023城市经济学11韦伯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建他的工业区位论第一阶段: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第二阶段:将劳动力费用作为考察的对象,考察劳动力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用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所谓考察对象,考察聚集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力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性。8/14/2023城市经济学韦伯分成三个阶段逐步构建他的工业区位论8/1/2023城市经12运费指向论的应用按照韦伯的原料指数可将现实中的工业分为如下的三种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区位倾向: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如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品业等。制造1吨水泥需要主要原料石灰石1.33吨、煤炭0.43吨,粘土0.35吨。当所有的原料都为局地原料的话,那么,原料指数为2.11。8/14/2023城市经济学运费指向论的应用8/1/2023城市经济学13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如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制造业等。如:生产1吨啤酒一般需要主要原料水10吨,大麦和啤酒花等0.03吨。水可以作为遍地原料,而大麦和啤酒花则属于局地原料。这样啤酒酿造业的原料指数为0.03,是典型的消费指向性工业。现实中,啤酒长厂几乎都布局于城市或其周边,即消费者集中的地区。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如石油精制业、机械器材组装业和医疗器械制造业等。8/14/2023城市经济学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如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14劳动指向论的应用劳动指数和劳动系数大的纺织业和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劳动费指向性产业。如在发达国家,纺织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区位基本是由大城市向都市的周边和农村地域发展,然后,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8/14/2023城市经济学劳动指向论的应用8/1/2023城市经济学15集聚指向论的应用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经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8/14/2023城市经济学集聚指向论的应用8/1/2023城市经济学16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局限性在于静态地、孤立地分析,是一种静态地、局部均衡的微观区位理论,同杜能的区位论一样,撇开了资本主义生产追求最大利润原则,只考虑成本因素;同时他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全竞争为前提,没有论证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区位趋势。此外,他对于工业区位指向的因素分析也比较简单。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是第一个系统完整地论述工业区位的理论,一直是西方区域科学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他提出的投资效益分析是工业区位论的出发点。今天在城市空间结构中普遍采用的工业成组布局和最佳区位论亦正是导源于其区位理论。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局限性在于静态地、孤立地17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8/14/2023城市经济学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的,18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服务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地区担负中心服务的范围,认为距离最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8/14/2023城市经济学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19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交叉,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由于现实世界中城镇的规模分布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规模关系,即城镇规模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克里斯泰勒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地等级形成的条件,并把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称为补充区域,指出中心地等级取决于毗邻的补充区域的大小。8/14/2023城市经济学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交叉,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20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8/14/2023城市经济学单一市场区网络的形成8/1/2023城市经济学21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K=3)克里斯塔勒将中心地划分为几个等级,将各种商品的限界值也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各等级中心地配置相应等级限界值商品,同时辅之以该等级限界值以下的商品;在最低等级中心地则只配置最低等级限界值的商品。这样,便形成了由大六边形套小六边形的多级市场区网络。8/14/2023城市经济学多级市场区网络的形成(K=3)克里斯塔勒将中心地划分为几个22多级市场区(K=4)8/14/2023城市经济学多级市场区(K=4)8/1/2023城市经济学23多级市场区(K=7)8/14/2023城市经济学多级市场区(K=7)8/1/2023城市经济学24理论局限性和贡献:克里斯泰勒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如零售、批发、金融、企业、管理、行政、专业服务、文教娱乐等。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这样,高级中心地才有可能提供高档货物和服务,称之为:“高级中心地功能”,低级中心地则没有这种功能。根据是否提供高档货物和服务,可以决定某一中心地在中心地系统中的位置。

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局限性和贡献:克里斯泰勒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25所以,中心地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一个区域或国家内的城市等级极其空间分布形态。同时,该理论还认为,中心地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地功能的专门化,而中心地的发展速度则取决于其腹地对中心性商品和服务需求量增长的快慢。因此,中心地学说也可用来说明个别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克里斯泰勒的理论并非现实的归纳,难免与现实差距甚大。8/14/2023城市经济学所以,中心地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一个区域或国家内的城市等级极其空26上述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对城市地理学、城市历史学、城市经济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14/2023城市经济学上述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27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型城市本身作为一个多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地域实体,为了从总体上直观把握其基本的空间结构特征,人们往往要借用模式研究的方法。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三种典型模式:芝加哥大学教授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以及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1、同心圆模式2、扇形模式3、多核心模式8/14/2023城市经济学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型城市本身作为一个多要素相互制约、相281、同心圆模式

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1925年根据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构成的空间分异模式,提出了针对北美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同心圆模式。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图:图4—1同心圆模式图8/14/2023城市经济学1、同心圆模式

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1925年根据芝加哥的土地298/14/2023城市经济学8/1/2023城市经济学30理论局限性和贡献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的推论基于均质性的平面,划带过多,同心圆形状过于规则,没有考虑现代交通运输对城市及人们居住的影响,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城市内的易达性,更会影响土地价值及土地利用形式。因此,同心圆模式的适用性受到局限。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局限性和贡献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的推论基于均质性的平面,划31但是,应该承认,伯吉斯的该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值得称赞的:首先,他从动态变化入手分析城市地域,这是十分可取的一点。其次,在宏观效果上,该模式基本符合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再次,为探讨城市地域结构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致使后来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提出不少有益的学说和模式。伯吉斯的这一贡献超出了他所提出模式本身的含义。8/14/2023城市经济学但是,应该承认,伯吉斯的该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值得称赞的:首先,322、扇形模式

扇形模式是美国城市经济学学者霍伊特提出的一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霍伊特1939年对142个北美城市在30年代的内部地域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提出该模式,即社会—经济特征相类似的家庭集聚在同一扇形地带上。8/14/2023城市经济学2、扇形模式

扇形模式是美国城市经济学学者霍伊特提出的一种城33在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圆模式的圈层地域结构,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式。如把城市视为一个大圆,他认为同一利用方式的土地通常呈扇瓣状从圆心(中心商业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放射,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其用地逐步形成一个从市中心向外放射出去的扇形区,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扇形,它可左右隆起。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见图4—2)。8/14/2023城市经济学在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圆模式的圈层地域结构,加上了放射状运输348/14/2023城市经济学8/1/2023城市经济学35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霍伊特的扇形模式是从众多城市的比较中抽象出来的,在研究方法上比同心圆理论进了一步。但扇形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城市地域的圈层概念,尽管在同心圆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交通线路的作用。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霍伊特的扇形模式是从众多城市的比较中抽象出363、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是美国地理学者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年在《城市的本性》中提出的一种城市内部地域空间结构模式,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是围绕着若干核心进行空间组织。他们认为,许多大城市不仅存在着中心商业区这个支配中心,而且还有若干个较小的中心支配着一定的地域范围。根据他们对美国大部分大城市的研究,发现大城市一般可分为六大片、九个区。8/14/2023城市经济学3、多核心模式8/1/2023城市经济学37这六大片是:

(1)中心商业区(CBD)。(2)批发商业和轻工业区。(3)重工业区。(4)住宅区。(5)小核心。(6)郊区与卫星城镇。九个区是(见图4—3):8/14/2023城市经济学这六大片是:

(1)中心商业区(CBD)。8/1/2023城388/14/2023城市经济学8/1/2023城市经济学39理论局限性和贡献: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比单纯的同心圆结合显得复杂和接近实际,考虑到了城市地域发展的多元结构,但仍然基于地租地价理论,支付租金能力高的产业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对各核心之间的职能讨论的较少。没有分析不同核心之间的等级差别和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地位。8/14/2023城市经济学理论局限性和贡献: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比单纯的同心圆结40四、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张性等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元性。1、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2、土地价格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3、社会结构、人文类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8/14/2023城市经济学四、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411、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方针与政策上。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其核心是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和空间结构问题。8/14/2023城市经济学1、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8/1/2023城市经济学42城市总体规划决策决定了城市整体层面上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的总体容量控制标准等。而城市局部的地块使用功能、开发强度和环境控制等取决于具体的规划控制要求。政府在某一时期内实施的城市建设发展方针与政策,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西方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复兴计划是典型的政府干预促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例子。8/14/2023城市经济学城市总体规划决策决定了城市整体层面上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土地432、土地价格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区位地价级差是导致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之一,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布局。无论从一百多前杜能的土地标租学说和马克思的地租本质及划分理论,还是从现代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特征来看,土地价格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地价格直接关系到城市各组成要素的空间区位分布及组合规律。如前所述的三大经典模式,无一不秉承了地租理论。8/14/2023城市经济学2、土地价格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区位地价级差是导致城市空间44观察现实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确实是不同性质的用地差价是普遍存在且差别很大。一般来说,金融、商业类用地地价最高,住宅次之,工业最低。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层次上,房地产价格总体水平和不同土地等级间价格差异幅度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即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及用地功能混合情况。8/14/2023城市经济学观察现实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确实是不同性质的用地差价是普遍存45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所产生的聚焦作用,这些具有聚焦性能的特殊地段称为结节点)、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空间分异与地价的空间结构互为影响。8/14/2023城市经济学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463、社会结构、人文类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现实的城市空间结构物化形态沉淀着历史、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人文类型的印迹,它的演变既呈现出物质生产统一性所决定的一系列共同性特征,更表现出由于历史、社会结构以及人文类型等的多样性所塑造的相异性特征。这一点可以在世界不同的洲际区域,不同的种族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人文类型背景下,充分显现出的各具特色、差异明显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得以证实。如拉丁美洲。8/14/2023城市经济学3、社会结构、人文类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现实的城市空间结47五、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根据中国城市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特点,可以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古代、近代、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8/14/2023城市经济学五、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根据中国城市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特481、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中国城市历史悠久,从原始居住形式及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到奴隶社会时周代两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直至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城市,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时期。考虑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城市发展缓慢,空间结构变化微小,所以将鸦片战争之前的城市一同划归古代的城市。8/14/2023城市经济学1、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8/1/2023城市经济学492、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1840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解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些变革,对一些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下的殖民地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8/14/2023城市经济学2、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8/1/2023城市经济学50就城市经济特点看,中国近代城市属资本主义城市范畴,具有资本主义城市的特点,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中,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城市管理制度的引进中,形成了与封建社会的城市所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8/14/2023城市经济学就城市经济特点看,中国近代城市属资本主义城市范畴,具有资本主513、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城市开始了对已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活动有如下几个方面:8/14/2023城市经济学3、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8/1/2023城市经济学52(1)、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建立。(2)、行政划拨、无偿使用的城市土地使用管理制度。(3)、独特的经济发展战略。(4)、独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