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
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一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
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
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一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
据是()
A.数量多,有近10万件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5.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
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如果你到西安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A.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7.距今约6000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玉米B.小米C.米饭D.小麦
8.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能证明这一点()
A.粟粒遗存B.家畜遗骨
C.磨制石器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存
9.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尖底陶罐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10.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
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
11.贵州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
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
建筑的是()
A.元谋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
12.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
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人D.河姆渡人、半坡人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15.小刚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
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小刚同学搜
索的这次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阪泉之战D.巨鹿之战
16.“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耙,教民农作。”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17.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能挖井,发明舟车,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这些事物都是黄帝一人发明的B.这时的文字已经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汉字
C.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D.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
18.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缄丝”的传说。这些神
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19.广西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
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
领袖的()
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民主选举制
20.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B.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C.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
D.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二、非选择题⑵题10分,22题11分,23题7分,24题12分,共40分)
21.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图2图3
(1)图1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你如何看待图1反映的观点?(3分)
(2)如图2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1分)
⑶图3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原始人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这种原始人类有什么生活特
点?(3分)
(4)除了图3反映的原始人,你还了解哪些原始人?(至少举出两种)由此,你有何感想?(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
骨和树的种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
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
利,制耒相,教民农作。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3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
古居民生活的时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3分)
23.体验新情境,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己知的最早人类,我是O(1分)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1分)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的技术。(1分)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的技术。(1分)
(3)请你帮“我”找家
图A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1分)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1分)
③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1分)
A.生产工具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D.自然环境
24.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
游,带领考察团参观考察下列地方,并向他们介绍一下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图2图3
(1)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图1),请结合所学知识,向我们的客人介
绍一下半坡人的生活生产情况。(5分)
(2)图2是某遗址的照片,图中所示房屋为干栏式房屋,设想一下当时先民为什么会创造这种
样式的房屋。(5分)
(3)图3是坐落在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在参观大禹陵时,游客向你提出如下问题:“鲸治水以
失败而告终,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你应该做出怎样的回
答?(2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答时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
的最早的人类。
2.D北京人时期没有出现原始农业,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故A项中的“小米粥”、
B项中的“一个人”、C项中的“钻木取火”均与实际不符。
3.A
4.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留有打制痕迹”说明这些工具经过了加工,这体现出创造性。
故选D项。
5.A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过群
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御寒,以采集、渔猎为生。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所以
①②③符合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④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
6.D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西安旅游胜地,故选D项。7.B半坡原始居民最早
种植粟,所以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小米。
8.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定居生活”最有力的依据是房屋遗址。
9.D从图片可以知道这种远古人类会制造陶器、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这符合半坡人
的生活状况。
10.D11.C12.D
13.D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均居住在山洞里,河姆渡人、半坡人已会建造房屋。
14.C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
种风俗文化,“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不属于农耕文化的特点。
15.C根据题干中的“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
无计可施”,可知这次战役发生在黄帝与炎帝之间,且炎帝大败由此确定是阪泉之战。
16.A17.D
18.A题干中的“播种五谷”“养蚕堞丝”都与农业有关,所以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
故选A项。
19.C20.B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1)人是神创造的。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类
似于图1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并不能代表历史事实。
(2)从图2来看,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北京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颤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
比现代人小。生活特点:会制造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火来取暖照明,抵御猛兽侵袭,烧烤
兽肉,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4)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感想: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22.参考答案(1)群居生活。在原始人生活的险恶环境下,野兽出没无常,仅凭个人的力量和
简陋的工具难以生存,因此,北京人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
(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等。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提高
了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出现了人工取火。
(4)出现了原始农耕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水稻和粟。
23.答案(1)①元谋人②禹
(2)①水稻②粟
⑶①图A②图B③D
24.参考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还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
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
渔叉、渔钩打猎捕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2)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这一建筑形式最常见于气候潮湿
的地区。
(3)禹总结了鳏治水失败的教训I,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最终成功治
理了黄河的水患。启示: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元谋人
2.“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
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300万年B.170万年C.70万年D.20万年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A.30万一20万年B.70万一20万年C.170万―100万年D.130万一70万年
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
5.阅读下列材料:
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但人类到底
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是由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一一类人猿进化而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成群地从树上下到林间草地上生活,逐渐地它们开始了直立行走,这促进
了脑的发育。经过长期的劳动和进化,古猿终于由使用天然工具过渡到制造工具,最终完成了
由猿到人的进化。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前
括号中画“J”;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画“X”。
[](1)关于人是如何产生的,在中国流传较广的神话传说是女娟造人。
[](2)劳动在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
造和使用工具。
[](3)直立行走促进了古猿脑的发育,是由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
1.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的文物包括()
①两颗门齿化石②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打制石器③炭屑和烧骨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这种原始人曾经居
住于现在的()
A.云南境内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
3.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
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据此能够判断该远古人类为()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4.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B.可能会使用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
5.右图是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据此想象图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一
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其中有5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简单说明原因。
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北京西南龙骨山的时候,北京人便开始了一天的
生活。一大早,我们的主人公小毛,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佩戴着用海蛆壳和小石珠做成的装
饰品,走出小木屋,和其他同伴一起采集果实和狩猎。傍晚,他用人工取火的方法获得火种,
烧烤食物。
错误1:;原因:
错误2:—;原因:_____O
错误3:—;原因」____O
错误4:____;原因:______O
错误5:____;原因:_____O
6.以下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达98种,这些化石分
别埋藏于猿人洞沉积物不同的层面中。北京猿人遗址第8层和第9层中,出土的食肉动物化
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
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门马、燕山犀、羊、河狸等动物化石。
材料二发现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积物中,发掘出不少破碎的兽骨。有许多鹿角被分割
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截断的鹿角尖,
据分析是做挖掘工具的。
材料三发现的石器: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
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
击法、碰砧法。
材料四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四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
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石头、兽骨。
(1)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2)材料三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了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
(3)请列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4)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D2.B3.B4.B
5.答案⑴X(2)V(3)V
培优促能
1.B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
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2.B3.B
4.B题干材料“大量木炭”和“灰烬堆”,说明了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
5.参考答案错误1:170万年原因: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
错误2:缝制的衣服原因:北京人没有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没有骨针,不会缝制衣服
错误3:佩戴着用海蛆壳和小石珠做成的装饰品原因:北京人没有佩戴装饰品
错误4:小木屋原因: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不会建造房屋
错误5:人工取火原因: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还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6.参考答案(1)骨器、石器。
(2)旧石器时代。
(3)朴树籽、动物肉等。(言之有理即可)
(4)群居。理由: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这说明北京人会面临凶猛的野兽进攻,
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
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言之有理即可)
(5)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下列原始居民中,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西安半坡博物馆对外进行文物展览,你知道展会上展出的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主要是
什么吗()
A.彩陶B.黑陶C.白陶D.黄陶
3.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山顶洞人
4.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己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
得挖井技术的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农作物的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
C.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
6.下面是小马同学的作文《想象半坡原始居民一天的生活》中的片段。请找出不符合史实之
处,并加以改正。
早晨,红日东升。一群人从他们的干栏式房子里走出来,房子的四周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人们开始劳动:他们有的在用石铲收割水稻,有的在喂养家畜(家畜的种类有猪、狗和水牛等),
有的在窑场烧制黑陶,还有十几个小伙子在野外打猎,他们手持石斧,正在追赶一头鹿……
天色愈来愈暗,劳动的人们开始陆续回家,留在村子里的一部分人已准备好了晚饭,他们
吃着米饭,笑谈劳动中的趣事……夜渐深,大家渐渐都回去休息了。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0
⑶错误:;改正:。
(4)错误:;改正:。
(5)错误:;改正:o
1.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170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2.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烧制彩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北京人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
4.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耙和装有木柄的骨耙复原图》,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
5.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②半地穴式圆③鱼纹彩陶金④稻谷遗存
形房屋复原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在生活方式上,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点是()
A.以采集为主B.以饲养家畜为主
C.以狩猎和捕鱼为主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7.阅读下列材料: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诗句:“彩陶形制美,画纹亦
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
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可推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请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
(3)“农耕既普及”反映的是该原始居民种植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的祖先中有一些聪明人逐渐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某种土地上人工栽种,又发现捕获
的小动物可以关在家里饲养,让它们繁殖。年深日久,一再改进,人类终于进入了可以“五谷
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可以自己生产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
农闲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发明创造,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所以,农业是文明之母,
任何民族不经过农业时代,就不能进入文明社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进入农业时代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原始的农业生产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⑶为什么说农业是文明之母?谈谈你的认识。
★9.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历史的存在。下列两组资料,一组是
文物图片资料,一组是复原图片资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组:文物图片资料
图1鱼纹彩陶盆图2半坡出土的纺轮
图3河姆渡猪纹陶钵图4稻谷遗存
(1)请你观察上述考古文物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图片中提炼出正确的历史信息。
图1:图2:
图3:图4:
第二组:复原图片资料
图5图6
(2)根据所学知识,请说出这两幅图片中房屋的类型,并判断图5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3)请试着说出这两种房屋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两种房屋结构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说明了什么?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2.A3.B4.D5.D
6.答案(1)错误:“干栏式房子”;改正:“半地穴式圆形房子”。
(2)错误:“收割水稻”;改正:“收割粟”。
(3)错误:“和水牛”;改正:删除“和水牛”。
(4)错误:“烧制黑陶”;改正:“烧制彩陶”。
(5)错误:“吃着米饭”;改正:“喝着小米粥”。
培优促能
1.D2,C3.C4.B
5.C打制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因此排除含①的A、B两项;④稻谷遗存应与南方原
始先民有关,故可排除含④的D项。②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③鱼纹彩陶盆也
是半坡居民使用的物品,故C项正确。
6.D
7.参考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⑶粟。
(4)没有发现文字材料。
8.参考答案(1)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等。
(2)制造生产工具、懂得历法、讲求水利灌溉等。
(3)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9.参考答案(1)图1:半坡的彩陶,说明当时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制造彩陶,在上面绘有各
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图2:半坡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3:
河姆渡人已饲养猪。图4: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符合史实即可)
(2)图5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6是干栏式房屋。图5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优点: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圈养家畜。
原因: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人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
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涿鹿之战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下面是小红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
意图,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ni^)
ABCD
2.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制作衣裳B.部属创造文字,编出音律
C.妻子嫖祖发明养蚕缴丝技术D.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3.右图雕塑与传说中某位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有关,他是()
A.炎帝B.尧C.黄帝D.禹
4.尧舜禹时期盛行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1)远古时期华夏部落主要活动在什么地理区域?
(2)华夏族是在哪两个部落基础上形成的?你能否想象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3)后人是怎样看待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
®®®©
1.暑假历史兴趣小组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考察华夏族发源地的古迹,他们最应该到的地
方不包括()
A.云南B.陕西C.山西D.河北
2.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定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诞辰日)前后举办,该节已成为
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的
是()
A.首创耒耙,种植五谷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D.会煮盐,教民通商
3.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
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B.炎帝C.秦始皇D.大禹
《尧舜禹传说》(下图)一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上古时代尧、舜、禹的生平和政绩。据此完成
4—5题。
完
信
再
传
说
4.《尧王的传说》是该书的一部分,本部分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尧的
传说。下列哪一描述是该部分的内容()
A.鼓励人们开垦农田B.发明舟车C.治水有功D.让位于禹
★5.在此书中,作者用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
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A.战争B.世袭C.禅让D.谦让
6.从图片中可以感受历史,下面是古代黄河流域几位部落首领的画像。
(1)请按生存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
(2)在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
这种制度叫什么?
(3)这些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请举例说明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对待历史事实与神话传说。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万余名
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代表,齐聚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追忆先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崇他和炎帝为什么?
(2)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8.阅读书籍、识别文物、参观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今天我们就走近
历史,探究下列问题。
第一组:书籍和文物
图1图2贝壳堆塑的龙虎图
第二组:名人遗迹
图3图4
(1)根据图1中图书封面的人物名称,说说传说中他有哪些贡献。
(2)图2文物代表中华民族的什么形象?这一形象喻示了什么?反映出什么?
(3)图3和图4分别是谁的陵墓?分别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两个人。
(4)这四幅图片涉及的三个人物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2.D3.1)4.A
5.参考答案(1)黄河流域。
(2)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当时的人们会挖井,有舟车,种庄稼,养蚕缠丝等。
(3)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尧、舜、禹是具有高尚品质、受到百姓
爱戴的杰出部落首领,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后人美好的梦想。
培优促能
1.A2.B3.A4.A5.C
6.参考答案(1)黄帝、尧、舜、禹。
(2)尧、舜、禹。禅让制。
(3)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
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如,关于黄帝时期社会发明的传说,我们可以从考古实物中得到验证:
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
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文物。
7.参考答案(1)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建造宫
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了文明进步的新
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3)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展示中
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有利于祖国统一。
8.参考答案(1)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
(2)龙。这一形象喻示了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
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3)炎帝和禹。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禹是治水英雄。
(4)勇于创新、以身作则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
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定都在()
A.牧野B.镐京C.洛邑D.殷
3.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
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夏朝
纣
汤
商
朝
桀
武
王
西
周
周
禹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西周的都城A:o
(2)请写出周武王与商纣王交战的地点B:。
(3)西周的统治区域比商朝更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
(4)请写出图中1—5所代表的封国的名称。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
史事件是()
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
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
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约公元前207眸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眸
_®®_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
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
4.《左传》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5.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
6.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7.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I①II世袭制I
图1
周天子,土地和平民、奴隶、宗亲和功臣(诸侯)
服从命令、交给贡品、就从作战
图2
(1)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
(2)我国古代社会由世袭制代替图1中的①制度,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
史的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3)图2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实行的一种什么制度?此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4)请写出图2中反映的此制度的主要内容。此项制度的实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材料二禹建刑法,百姓不敢僭越。禹组军队,外夷不敢小觑。禹修城池,边防得以巩固。禹
纳贤才,内政得以贤明。禹疏河道,百姓无不爱戴。禹战三苗,宇内无不拥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时、何人开始的?
(2)这一朝代最后一个君主是谁?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哪些方面表现出夏此时已经具有国家的雏形?
9.历史总会留下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
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遗址中的历史】
图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图2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1)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都城的名称。如果将此都城复原,
除了城堡、宫殿外,还会有什么国家机构?试分析夏朝国家机构的性质。
(2)图2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朝代的都城?与哪一位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此次迁都
的原因是什么?
【文物中的历史】
图3利篡.
(3)图3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的战役发
生在哪一年?地点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次战役的结果。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C2.B3.B
4.答案
汤夏朝、^纣
武:5;^商朝人桀
禹/、西周——周历王
5.参考答案(1)镐京
(2)牧野
(3)分封制。
⑷1:晋,2:燕,3:齐,4:鲁,5:宋。
培优促能
1.D
2.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故选A项。
3.B4.C
5.A镐京是西周的都城,周天子所在地,曲阜是鲁国的都邑。
6.B
7.参考答案(1)①禅让制;②启。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西周;分封制。巩固周朝统治。
(4)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
命令,向天子进纳贡物,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
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8.参考答案(1)从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启开始。
(2)夏桀。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3)修筑了城池,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等。
9.参考答案(1)阳城。如监狱。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2)商朝。盘庚。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
(3)公元前1046年。牧野。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出土了铜镜
()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二里头遗址D.齐家文化遗址
2.21世纪降临之际,我国政府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把它作为中国人
民迎接21世纪到来的珍贵礼物送给了联合国。司母戊鼎是哪一时期的青铜器()
A.夏朝B.商朝C.西汉D.唐朝
3.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大篆
4.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5.甲骨文的主要造字方法是()
A.会意B.象形C.形声D.假借
6.识读以下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1北京人的图2半坡的图3司母戊鼎
打制石器钻孔石斧
(1)考古界以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为特征,把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据此,请把以上三幅图分类。
(2)青铜时代我国主要处于哪些王朝统治下?其杰出的青铜器代表作有哪些?
L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文化进入灿烂时期;与此同时,商朝出现,历经数百年。为了寻觅
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处都城一一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得到考古发掘印证。
商朝青铜器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
()
A.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B.商朝能制作青铜器
C.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D.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
2.《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
铜器()
惴¥iW
ABCD
4.“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
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
5.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鸡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字()
翦年3g
ABCD
★6.识读下列图片:
W备
图1图2工匠制作青铜器想象图
请回答:
(1)图1所示青铜器是哪一朝代青铜器的代表?该文物反映了当时哪一行业已发展到较高水
平?
(2)这一文物的出土地因它而得名“鼎都”,你知道这一文物的出土地点吗?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两幅图片,想一想青铜器在这一时期有何特点。
(4)观察两幅图片一,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7.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上
口
。
不
霹
、
斗
商朝龟甲卜辞商朝牛骨刻辞(局部)
(1)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什么时期?
(2)这种文字一般刻写在什么材料上?有何特点?
(3)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D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出现了铜器,如
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B3.A4.B5.B
6.参考答案(1)图1、图2属于石器时代,图3属于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
培优促能
1.B
2.B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金”指的是青铜,题干中《周礼》记载的是
青铜器制造的配方比例。故选B项。
3.A
4.A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商朝”和“书面语”,可判断是甲
骨文。
5.A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40%是象形文字,象形是甲骨文中
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即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四个选项中,A项是鸡,B
项是羊,C项是猪,D项是牛。
6.参考答案(1)商朝。手工业(青铜铸造业)。
(2)河南安阳。
(3)品种多、工艺精美。
(4)商朝工匠充满聪明才智和协作精神,商朝的青铜文明灿烂辉煌。
7.参考答案(1)甲骨文。商周。
(2)龟甲或兽骨。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东周分两段”这样一句。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2.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3.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这说明下列
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A.管仲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
5.下列材料中,存在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西周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
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
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天子,其中著名的有周文王、晋文公、楚庄王等。争霸
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⑴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o
⑶错误:;改正:o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铜铲②石斧、石镑③六角形铁锄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2.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
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3.《论语》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而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5.《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①争夺土地和入门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
7.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图2
(1)图1所示的铁制农具在什么时期开始使用?
(2)图2显示了当时什么技术己经得到推广?
(3)铁制农具为什么能得到推广?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
能,这促进了私田的发展,牛耕渐趋普遍。牛耕技术的发展,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大大促进着
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雕镂纹饰趋向细致工整,造型轻巧灵便,出现了错金铭文。存
世的吴、越青铜剑,其冶铸淬炼之精,合金技术之巧,外镀之精良,花纹之铸造,皆世所罕见。
煮盐、冶铁、漆器等部门发展起来。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一部分工匠成
为个体生产和经营者,聚居于城中的“肆”里,边生产边销售。
材料三春秋时期重要货币
)1)
普国货币齐国货币楚国蚁鼻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
止匕
—*-0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以上三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9.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政由方伯(诸侯)。
一一《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⑵春秋时期“政由方伯(诸侯)”,请你列举出当时的四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2.C
3.C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势力衰落,名义上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不
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强大的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在春秋时期
己经遭到破坏。
4.A
5.答案(1)错误:西周;改正:春秋。
(2)错误:成为天子;改正:成为霸主。
(3)错误:周文王;改正:齐桓公。
培优促能
1.C石器农具在原始社会已经大量出现;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西周已用
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故选c项。
2.D
3.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以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故选
D项。
4.D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诸侯必须向周王朝觐,各诸侯国之间地位平
等。题干中鲁国朝觐周天子的次数反而比朝觐齐国、晋国少,这说明当时王室衰微,周天子失
去了往日的权势。故选D项。
5.B6.C
7.参考答案(1)春秋后期。
(2)牛耕技术。
(3)铁制农具与原始社会时期的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相比,更锋利、更坚
硬,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春秋后期,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份2月份装修合同窗框发泡胶填充饱满度检测方法
- 2025建筑工程合同样本(合同版本)
- 2025版标准租房合同下载「版」
- 股东合作书股东决议合伙人合同范本
- 私人房产委托中介买卖合同
- 2025婚礼策划服务合同样本
- 监理工程师政策解读试题及答案
- 倒渣土场地合同标准文本
- 修改合同范例
- 某中型制造业财务部职责及人员编制说明书
- 涡街流量计选型参数表
- 实习证明模板(红头文件)
- 隐患排查奖励制度
- 广东佛山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
- 电子课件《英语(第一册)(第三版)》A013820英语第一册第三版Unit5
- IPQC制程检验作业流程
- 《航空气象》课件1.4 空气的垂直运动
- XX小学体育期末考试方案
- 高铁站智能化设计方案
- 35KV集电线路铁塔组立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