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构筑技术在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_第1页
生境构筑技术在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_第2页
生境构筑技术在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境构筑技术在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建设的重要支柱,其丰富的储量往往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但采矿业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挖填方及人工堆积体,对原有地貌形态造成强烈的改变及工程扰动,地表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次生裸地及裸露边坡常年遭受自然侵蚀及人为干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地质隐患为响应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的号召,同时在矿山开采中借鉴外国经验,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低影响开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当下多数矿山都采取了“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新型矿山建设模式,逐步向“剥离—采矿—排矿—恢复”一体化方向发展。对于露天矿山,开采前预防及开采中减损两者相结合的工艺逐步在矿山建设中得到广泛重视及合理应用,使得整个采矿工艺流程与采后的地貌重塑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为后续的土壤及植被的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矿山边坡废弃地作为一类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由于巨大的人为干扰超出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容限,因此生态阈值被打破,生态平衡遭受到严重破坏。对此,生态恢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1边坡植被恢复技术体系边坡植被恢复技术是以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植物学及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为理论支撑,通过构建先锋植物群落,依靠群落的自然演替逐步提高其抵御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最终建立一个稳定健康的植物群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同时达到边坡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恢复区环境质量的目的。在此,我们提出了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技术体系(见图1),其核心主要分为先锋植物筛选、植物生境重构和土壤基质改良三大方面。边坡植被修复技术的关键在于首先要解决植物“无立身之地”这一问题,构建出适合生态修复植被生长的稳定立地条件,改变坡面无土或少土、水热安全性能差、植物无法立根、温度变化幅度大等不利因素。在此将这些人为可控的各种环境因子的重新构建描述为植物的生境重构。2石山及石山矿山废弃地根据其成因、形态和物质组成,大体可分为四类,其中包括由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堆浸场、地层剥离物堆积压占的排土(岩)场、尾矿砂大量堆积而成的尾矿库及由矸石堆积形成的矸石山。上述各类废弃地边坡立地条件各异,本研究根据矿山植被恢复的需要,依据边坡立地条件特征对坡面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结果见表1。3边坡植被生境重构技术组合模式边坡植被恢复的难点在于坡面立地条件复杂,多种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均是造成植物难以成活的生态限制条件。为此,可通过生境构筑,采用一定的生态工程技术手段,在维持坡体稳定的同时达到保持水土、防风降尘及辅助坡面植物生长的目的,为先锋植被提供适宜的立地条件。生境构筑技术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着恢复植被的成活状况及后续的生长状况,同时也关系到整个植被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根据经济耗费少、与植物生长的亲和力好、坡面稳固性强、材料持久耐候性好等要求,将当前国内应用广泛且前景较好的边坡植被生境构建技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混合喷播型、挂网铺设型、格构填土型、预制穴槽型,详见表2。通过矿山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的分类,可以得知每种技术均有其优点,但同时对于坡面条件也具有特异性和局限性。结合到实际的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其中坡面岩性、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及坡面稳定状态四大因子对于植物生境重构技术的选择影响最大。同时由于坡面立地条件的复杂性,单纯依赖一种技术往往难以达到设计预期和恢复目标,因此多技术组合模式是必然选择。在矿山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应按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态治理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原则,对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边坡类型及恢复目标,灵活选择不同的技术组合和施工方法,以达到稳固边坡、重塑生境、重建群落及恢复植被的目的。我们针对不同的边坡类型,对其可选用的植被恢复技术组合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详见表3。4边坡立地条件现状为检验上述植被生境构筑技术组合模式的有效性,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多宝山铜业矿山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黑河市在我国五大气候区划分上属寒冷地区,植被恢复示范区位于矿山排土场一期工程的北坡,北临矿区办公区到生产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是排土场重要的视觉观赏面。排土场植被恢复示范区坡体为人工(机械)堆筑的二元结构边坡,即内部结构由下部废弃矿石层与上部覆土松散堆积层(未施业区原生土壤)构成,控制性结构面是岩土分界面,坡面状态稳定。坡面总高度132m,总面积约24.8hm针对坡面现状,植被恢复之前需要采取一定的边坡固定防护技术,以增强客土土体抗侵蚀性和稳定性,为植物生长营造适宜的立地条件。在边坡立地条件现状确定的基础之上,植被恢复技术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植物群落恢复目标及相应的景观需求。因此,边坡植物群落设计时应尽量选用群落结构稳定性高、抗性耐受性强且更经济的类型。整个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示范区以厂区主要交通道路为观赏点,各坡面观赏视域仰角最小13°、最大16°,但由于观赏视距均在坡面标高的3倍以上,因此在动观过程中,各坡面及其周围环境均可以被观察到,整体上给人以开阔感。根据现场坡面实际踏勘取样,了解各层坡面土壤有效土层厚度的差异,同时结合观赏角度及视距的远近将示范区坡面总体划分为下、中、上3层,其中下层3个坡面、中层3个坡面、上层2个坡面,共3层8个坡面。下层3个坡面平均坡度31°左右,标高较低,覆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为丰富,植物群落采用灌木+草本复层结构。中层3个坡面平均坡度35°左右,标高相对较高,水分含量相对较少,覆土厚度相对较薄,植物群落采用局部灌木+草本的植物配置方式,层次相对简单。上层2个坡面平均坡度33°左右,考虑到坡面高程、覆土层、风力及土壤水分的影响,植物群落以草本地被植物为主,模拟自然式野花草甸形式,植物选择以当地适应性较好的草本地被为主。在确定了立地条件及群落类型的基础上,采用自然恢复结合人工辅助恢复的措施,以坡面截流、保护坡底、控制水土流失、重建坡面植被为核心5技术组合模式的应用矿山边坡植被修复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本研究立足恢复生态学及景观生态学,从技术护坡的角度对边坡的分类标准及实际恢复项目中应用较多且较为成熟的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每种技术均有其优点,但同时也有其使用条件的局限性。本研究从边坡立地条件出发,探索技术之间的协同互补,总结出了与不同的边坡立地条件特征相适应的技术组合模式。为检验模式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生态原则,灵活选用技术组合方式,并将其应用于多宝山铜矿排土场边坡植被修复工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技术组合模式的选择不能仅仅只是考虑边坡立地条件,还应考虑到植物群落恢复目标、有效土层厚度、景观需求、经济造价及组合施工难度等。总体来说,虽然当前国内针对边坡植被恢复的相关技术种类较多,但关于该领域的学科体系、理论研究及施工技术规范还未系统化,恢复标准也较为模糊,边坡生态恢复仍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研究领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还往往存在施工操作不当、技术选择盲目、短期见效而长期二次退化、总体恢复效果差等问题。随着全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相关战略、规划的出台实施,对于矿山生态恢复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