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景观规划的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大规模规划案例。在区域尺度上展开的景观规划,即区域景观规划(RegionalLandscapePlanning)就是我们所遇到的众多大尺度规划中较为典型的类型。区域景观规划等同于景观生态规划吗?抑或就是区域规划的副产品?区域景观规划是怎样一个复合系统?展开区域景观规划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笔者试图结合相关规划实践,对基于地理和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和文化语境等复合系统而构成的具有区域景观特色的规划与控制途径进行探索。1区域景观规划的比较概念是反映客观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明确景观区域规划的概念,对探究其规划途径和方法至关重要。(1)地理学家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该单元的某种指标具有特定的共性和同质性。区域是一个物质实体,是可度量的、由不同层级系统组成的、不具有重复性的开放体系。区域景观规划是在区域尺度下展开的景观规划,是在大尺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区域差异等因素而造成的区域性景观特征及特色辨识的基础上,在土地利用、人文活动和生态环境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下所展开的关注景观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规划。具体来说,区域景观规划就是在区域背景下对景观要素在空间上进行布局安排的政策性和策略性研究,其反映的是地理、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因素对景观塑造的影响,采用的是理性、严谨的规划方法和途径(2)景观区域规划不等同于景观生态规划,也不能混同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大尺度的规划,它的核心是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国内很多区域景观规划项目过于偏向景观生态领域,忽视了对活动领域、视觉景象和人文意象等方面的研究。因此,这类规划对规划区内景观“要素”的控制和景观“特色”的营造缺乏指导,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景观规划。而区域规划则是在大尺度的区域范围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它以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为指导,是以区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现有的技术经济构成为依据而展开的综合性规划(3)区域景观规划不等同于一般的景观规划设计,区别主要在研究的尺度和规划设计的成果上。我们通常所指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在中小尺度下展开的,其成果主要是以设计图的形式表示对空间形象塑造的诉求。而区域景观规划是在区域的大尺度下,通常以流域为边界的地域单元,以发展政策、规划策略、分区引导和要素控制的总结形成规划成果,用以体现区域内独特的景观特质和维护区域内合理的生态格局。2景观规划与规划的结合区域景观规划是由多个系统共同组成的复合系统,其主要构成如下。2.1形地貌、山水骨架特征区域景观规划应首先关注空间形态方面的研究。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山水骨架特征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另一个区域的主要识别特征。在区域大尺度层面,河流和山体的位置及尺度关系、空间旷奥关系、视域和视角是展开空间形态研究的主要线索2.2土地利用方式区域景观规划其次要关注上位规划对该区域的用地布局关系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反映的是区域内主要的功能构成,以及使用者的主要活动类型。活动类型的分析是规划景观空间的根本依据,因为所有的修建环境(BuiltEnvironment)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2.3行为可达水平区域内各主要节点的可达性研究也极为重要。行为可达水平较高的地段应该是活动集中发生的空间,其使用强度和活力也应该是很高的。相对中小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而言,区域层面的行为可达水平对空间使用频率和模式有着直接的影响。交通组织方式极为重要,对交通组织方式的研究往往成为分析行为可达的关键依据。2.4亚流域景观系统的结构区域景观规划在考虑行政边界的同时,更应重视自然边界(即区域流域)的边界。流域范围内可以根据河流、支流的等级划分为亚流域,从而反映流域景观系统的结构(不同生态系统或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即与生态系统的大小、形状、数量、类型、构型相关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分布)、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即生态系统组份间的能量、物质和物种的流)和变化(生态镶嵌体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2.5自然原生植被分布系统。据外部分植被不但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植被的布局及组成特点是重要的自然原生景观元素之一,因此植被分布应该被专门作为一个子系统进行分析2.6活模式(或称溶卡行为)了解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揭示一个地区人们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而这种行为模式会直接影响空间设计,并会反映出该地域的景观特质3控制成果的途径区域规划是以发展政策、规划策略、分区引导和要素控制的总结来形成规划成果的,因此其规划途径是指从收集与设计任务书相关的设计信息开始,到形成完整的设计图解成果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3.1布局和规划的概念区域景观空间规划就是在区域背景下,对景观要素在空间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它是对景观学、规划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综合运用。因此,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与上述学科有关的数据信息,作为制定和指导区域景观各个层面规划的依据。3.2因素分析与原则根据区域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同质性和唯一性,在对经济、社会、生态和地理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因素对景观塑造的影响,总结总体规划思路和原则。可以将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分解为视觉形象(形态)、流域环境(生态)、文化语境(情态)和功能活动(业态),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策略和结构体系3.3酸论系统的设计根据区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体系,可以对组成复合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辨析、综合和评判。具体是通过对空间形态、行为可达、生态格局、植被绿化和文化语境等各个关键子系统展开研究,再通过多层叠加技术确定其复合系统的总体结构3.4要素控制子系统分别找出每一个子系统中对该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决定影响力的要素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控制,确保每个子系统按照规划目标的方向进行调控。尤其需要注重在这些要素中选取可以在法定规划中予以把控的要素,在分析出这些要素具有的限定条件和可变范围之后,通过图文导则的形式对这些要素进行明确控制,以保证上层规划所制定的目标和策略得以实现。4御城河水系现状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六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中国西部门户。御临河位于两江新区的龙盛片区,是贯穿整个龙盛片区的主要河流。根据河流景观空间具有“岸观景”和“纵观景”的特点,目前河流两侧范围以“岸观景”时限制视线的山脊为界(分水岭),总体控制面积约为21km4.1调查问卷的内容(1)利用影像技术,在对河流两岸进行录像后,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2)根据航拍照片,分析整个流域内的景观生态水平格局和植被分布情况;(3)查阅地方志和上位总体规划,梳理文化脉络和植入新型产业后的文化构成;(4)根据上位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使用人群及游憩活动方式;(5)根据上位规划中的交通组织形式,分析整个区域内不同分区的可达性差异。4.2景观设计目标规划应明确御临河沿岸的景观规划目标和原则等核心内容。为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协调各子系统间的关系,形成反映复合系统特征的区域景观总体结构。确定的规划目标为:御临河应成为极具山地景观特质的,形态、生态、业态和情态兼备的都市风景河流。规划策略包括:(1)形态—构建水域、岸域、陆域景色的对比统一关系;(2)情态—形成文脉、风貌、行为模式相互融合的场所;(3)生态—保障滨河、腹地、流域三个层面的可持续性;(4)业态—融入观赏、健身、游憩活动的滨水公共空间。总而言之,就是“以生态保持续、以形象呈魅力、以活力促发展、以文化求特色”。规划结构确定为“两带双核、五段分明、十廊贯通、十点相映”(图1)。4.3各段设计构思根据影响区域景观的主要系统,运用多层叠加技术,将各子系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后,对沿河区域进行分段(图2,图3),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段的主题和特色,重点研究和提出不同区段景观构建的规划策略。第一段“高峡颂波”:以自然峡谷为主题,注重两岸的原生态保护。切实保护原有的地形与植被,在保持和维持原有景点及容量的原则下,将游览线路和西侧影视文化区相衔接,形成规划区内最具山地峡谷魅力的滨河景观段。第二段“蓝带系翡”:以绿色公共空间为主题和核心,与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取得有机联系,突显该段在复合型城市中心区内的特殊地位。可向周边主要功能区延伸出四条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廊道。宜在河流两岸重点打造公共建筑、公共空间,以此作为该段的地标。第三段“绿道织岸”:以“绿道”为主题,经多种类型的步道穿插、编织后形成独特景观。保留西侧支流形成的生态廊道,在河流两岸结合住区功能活动特征,宜重点打造景观平台和亲水场地等活动空间,以此作为该段的特色景观。第四段“高台临壁”:以具有眺望性的观景台和建筑为该段景观主题,形成沿江制高标志点。以公园为绿心,延伸出两条公共空间廊道,连接城市副中心和住区。切实保护由北部支流形成的两条绿色生态廊道。在城市副中心处宜打造文化娱乐综合体,在河流两岸制高点和外向型空间处宜重点建设眺望台、观景楼,以此作为该段的活动核心和视觉焦点。第五段“茂林夹谷”:以两岸防护林为主题,强调沿江绿带宽度和植被的丰富度。宜采用多层次植物配置,形成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生态群落景观,并成为两岸园区的防护林带。沿南侧延伸至创意产业园区的支流,宜打造新型工业文化廊道。在河流两岸重点打造岛上观景台、滨水休闲广场,以此作为该段的地标。4.4要素控制以图文导则的形式,分段列出影响景观品质的九个要素及控制导则,用以指导小尺度层面的景观规划设计。4.4.1亲水建筑空间类型(1)驳岸的平面形式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图4),应依据现状条件和规划要求选择使用。(1)直线型:直线条的护岸形态易产生僵硬死板的感觉,宜在组织单一的活动类型时使用。(2)曲线型:曲线型的护岸易产生多维度的观赏效果。平台内凹进时,有空间聚合感和安全感;外凸出时,有空间外向感。宜在建设中、大尺度亲水性空间场所时采用。(3)直角凹凸型:大尺度的凹凸型护岸易形成公共休闲空间,宜在建设小尺度亲水驳岸时采用。(4)折线型:折线型的护岸拉长了岸线的临水长度,宜在设置码头等功能空间时采用。(2)驳岸的剖面形式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图5),应依据现状条件和规划要求选择使用。(1)直立式:该类驳岸多为非生态型的人工驳岸,应尽量避免采用。宜在因河岸道路退距不足而没有充分的空间,以及河岸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下采用。(2)平台式:该类驳岸虽然生态性不强,但亲水性较好,宜在活动集中、使用强度高的公共滨水空间处使用。(3)退台式:该类驳岸采用人工或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生态性、亲水性,易与各类空间相结合,宜在有亲水活动的空间段落采用。(4)斜坡式:该类驳岸多为生态型的自然驳岸,应尽量采用。其固定方式可采用植物固定,亦可采用抛石或干砌块石与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宜在形成较开阔和连续的景观展示面时使用。4.4.2景观功能的发挥在绿地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应保证滨河绿地宽度在50m以上,最狭窄处不应小于30m,且必须保持绿带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廊道五种生态功能的发挥。(2)应尽量保留现有植被,提高现状植被缺乏地区的绿化率,选用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速生植物和慢生湿地植物相结合”的原则,以保证整体绿化效果。(3)植物配置根据两岸用地情况、驳岸形式、人群参与度进行分层控制。生态型驳岸宜配置4层植物,活动型驳岸宜配置2层植物。根据景观空间的不同功能和形象要求,尽量加强沿河绿廊的绿量。(4)应根据立地条件,加强耐水湿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的配置。4.4.3脊轮廓线的高度在建筑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建筑红线退滨江道路外缘线应不小于建筑平均高度的距离。(2)建筑轮廓线原则上不应突破背景山脊轮廓线的高度。(3)如果部分地区建筑高度接近或超过背景山体高度,建筑应呈簇群式布局,建筑群之间的廊道不应小于50m,并以对岸滨江路视线为参照,保证山体高度的20%为山体不被遮挡的区域。(4)滨水建筑应遵循前低后高、视廊通透的布局方式,以体现景观均好性。(5)建筑色彩应与周围自然景色融合,整体以暖灰系为主。公共建筑的颜色宜有适当的变化,与周围的建筑形成对比、统一的色彩关系。4.4.4滨河道路、旅游产品在道路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滨河道路功能应以生活性功能为主,滨河道路宽度不应大于16m。可采用多种道路断面形式满足该区域交通功能和游憩活动功能的需要。(2)滨河道路应与周边的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和人行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联系(图6)。4.4.5“场所精神”的表现形式在场所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应以十条廊道所形成的绿地空间或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结合不同文化特点,以特定的“场所精神”形成各具魅力的外部互动空间。(2)可依据沿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打造因使用模式不同而产生的特色场所。4.4.6两岸行人交通需求在桥梁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应增设步行桥梁,满足两岸设有城市公园和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地段的人行交通需求。桥梁造型应与两侧的自然环境或修建环境协调,因此位于不同环境地段的桥梁可有不同的结构造型。(2)桥梁通航净空高度不低于10m。4.4.7山体的保留和绿化在山体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所有滨河山体应当尽量保留,且山体顶部应以绿化保护为主。(2)山体顶部应设观景平台等无污染源的景观设施,观景台前应控制建筑高度和视觉通廊(图7)。4.4.8应加入临河地在水口设计方面,可采用如下策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液学骨髓纤维化》课件
- 《大学英语听力应用教程(第1册)》课件-Unit 7 Live Longer
- 合伙人股权转让合同书
- 统计局聘用合同
- 铁路机务段合同样板
- 提前解除合同会议纪要
- 《骨质疏松的诊治》课件
- 2025年雅安货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2025年安徽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第3课 盛唐气象
- 2024年食品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题库
- 二零二四年度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3篇
-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药店竞选店长述职报告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练习)
- 外贸业务员跟客户签保密协议书范文
-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样题(中职组)
- 202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4∕T638-2011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站点建设规范
- 连续催化重整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